一种开口式发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8859发布日期:2021-03-02 18:1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口式发信支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开口式发信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水表上的发信支架大多是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安装时是直接卡在水表表罩下方,然后调整位置使发信支架内的传感器对准机芯上的发信指针,最后将水表表罩旋紧在水表上而固定,待组装完毕之后再进行水表校验。当发现水表校验不合格后,需要拆卸水表再重新组装,在拆卸的过程中很容易损坏发信支架,而且在安装过程要牢牢固定好发信支架位置避免出现移动,不然容易致使传感器无法对准发信指针。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口式发信支架,设计为可拆卸式结构,便于水表校验合格后再进行组装,避免损坏发信支架,同时便于旋转进行调节对准发信指针,降低了组装难度系数。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二)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开口式发信支架,包括垫圈、内环支架和堵头,所述垫圈内壁上设有一圈内齿轮,所述内环支架呈开口式环状结构,所述内环支架外壁上设有若干组与内齿轮相配合的外齿轮,所述内环支架内壁上设有内空盒,所述内空盒顶部设有盖板,所述堵头卡设在所述内环支架的开口处。
[0007]
进一步,所述内空盒上设有过线孔。
[0008]
进一步,靠近所述内环支架的开口处均设有卡件,所述堵头设置在扣件上,所述扣件卡设在两个所述卡件之间。
[0009]
进一步,所述卡件上设有插接槽,所述扣件两侧设有与插接槽相配合的插销。
[0010]
(三)有益效果
[001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设计为可拆卸式结构,便于水表校验合格后再进行组装,避免损坏发信支架,同时便于旋转进行调节对准发信指针,降低了组装难度系数。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图;
[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效果图。
[0015]
附图标号说明:
[0016]
1、垫圈
ꢀꢀꢀꢀꢀꢀꢀ
11、内齿轮
ꢀꢀꢀꢀ
2、内环支架
ꢀꢀꢀꢀ
21、外齿轮
[0017]
22、内空盒
ꢀꢀꢀꢀ
23、盖板
ꢀꢀꢀꢀꢀꢀ
24、过线孔
ꢀꢀꢀꢀꢀ
25、卡件
[0018]
251、插接槽
ꢀꢀꢀ
26、扣件
ꢀꢀꢀꢀꢀꢀ
261、插销
ꢀꢀꢀꢀꢀꢀ
3、堵头
[0019]
4、水表表壳
ꢀꢀꢀ
5、水表玻璃
ꢀꢀꢀ
6、水表表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1]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2]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开口式发信支架,包括垫圈1、内环支架2和堵头3,所述垫圈1内壁上设有一圈内齿轮11,所述内环支架2呈开口式环状结构,所述内环支架2外壁上设有若干组与内齿轮11相配合的外齿轮21,所述内环支架2内壁上设有内空盒22,内空盒22内后期便于安装有传感器,所述内空盒22顶部设有盖板23,所述堵头3卡设在所述内环支架2的开口处,其中垫圈1、内环支架2和堵头3均由塑料材质制成,安装时,先将垫圈1放置在水表玻璃5上,垫圈1完全被水表表罩6盖住,然后通过拧紧水表表罩6与水表壳体4,安装完毕之后再进行校验。当校验合格之后在利用塑料的可塑性进行安装内环支架2,使内环支架2卡在水表表罩6内连接内齿轮11,然后旋转进行调节使安装在内空盒22内的传感器对准发信指针,调节完毕之后再安装堵头3使内环支架2固定。
[0023]
便于后期安装的传感器接线,所述内空盒22上设有过线孔24。
[0024]
为便于内环支架2和堵头3后期好拆卸,靠近所述内环支架2的开口处均设有卡件25,所述堵头3设置在扣件26上,所述扣件26卡设在两个所述卡件25之间,同时卡件25与内环支架2、扣件26与堵头3形成一个便于卡合水表表罩6的卡扣,在将内环支架2和堵头3安装在水表表罩6内的同时使卡件25和扣件26卡在水表表罩6上。
[0025]
为便于卡件25与扣件26好配合,同时所述卡件25上设有插接槽251,所述扣件26两侧设有与插接槽251相配合的插销261。
[0026]
本实用新型设计为可拆卸式结构,便于水表校验合格后再进行组装,避免损坏发信支架,同时便于旋转进行调节对准发信指针,降低了组装难度系数。
[002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