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检测用对中定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1957发布日期:2021-07-06 21:0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车辆检测用对中定位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检测用对中定位设备。


背景技术:

2.在车辆制造完成后,必须要经过出厂前检测,车辆出厂前的检测是车辆出厂的最终环节,必须各项指标均检测合格后才能流入市场。车辆在准备检测之前,要停放于检测平台指定的位置才能开始检测。然而,由于是人为停放,在停放过程中,车辆的位置会存在偏差,现有的最普遍常规的做法是在检测平台上对应于车辆的轮子位置设定标记,如凹槽来引导定位。然而,该方法需要不断调整位置,自动化水平较低,不适合用于大量车辆的检测。还有的方法是通过外接测量设备,例如传感器等,来匹配车辆对应于检测平台的位置,然而,该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稳定性较差,应用场景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检测用对中定位设备,包括用于承载车辆的承载平台及组装于所述承载平台,以对所述车辆进行对中定位的第一对中机构和第二对中机构;所述承载平台具有平台中心线,所述车辆具有车辆中心线,所述第一对中机构和所述第二对中机构均设于所述平台中心线上,且分别对应于所述车辆的前轮和后轮位置;其中,
4.所述第一对中机构包括两分别用于抵推两所述前轮的第一抵推组件,每一所述第一抵推组件均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第一抵推单元;
5.所述第二对中机构包括一用于同时抵推两所述后轮的第二抵推组件,所述第二抵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单元及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二抵推单元。
6.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对中机构还包括两对称设于所述平台中心线的两侧,以用于承载两所述前轮的第一平面辊组;及所述第二对中机构还包括两对称设于所述平台中心线的两侧,以用于承载两所述后轮的第二平面辊组。
7.可选择地,包括一第一承载板和一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设于两所述第一平面辊组之间,以用于承载两所述第一抵推组件,所述第二承载板设于两所述第二平面辊组之间,以用于承载一所述第二抵推组件。
8.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抵推单元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条a和第一传动齿条b;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可转动地组装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所述第一传动齿条a和所述第一传动齿条b沿垂直于所述平台中心线方向平行设置,且分别啮合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传动齿条a和所述第一传动齿条b沿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齿条a,以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条a沿垂直于所述平台中心线方向往返运动,进而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啮合传动下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齿条b沿垂直于所述平台中心线方向往返运动;其中,第一传动齿条a和所述第一传动齿条b运动方向相反。
9.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承载板对应于所述第一传动齿条a和所述第一传动齿条b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滑轨a和第一滑轨b,所述第一传动齿条a通过至少两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a,所述第一传动齿条b通过至少两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b。
10.可选择地,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对中抵推杆a和第一对中抵推杆b;其中,
11.所述第一对中抵推杆a分别安装于一所述第一抵推单元中的第一传动齿条a的端部和另一所述第一抵推单元中的第一传动齿条b的端部;
12.所述第一对中抵推杆b分别安装于一所述第一抵推单元中的第一传动齿条b的端部和另一所述第一抵推单元中的第一传动齿条a的端部。
13.可选择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驱动单元a和第二驱动单元b,所述第二抵推单元包括第二抵推单元a和第二抵推单元b;其中,
14.所述第二承载板上组装有一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抵推单元a包括一第二传动齿条a,所述第二抵推单元b包括一第二传动齿条b;所述第二传动齿条a和所述第二传动齿条b分别啮合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相对两侧,且沿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中心对称设置;其中,
15.所述第二驱动单元a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b同步运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a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齿条a沿垂直于所述平台中心线方向往返运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b也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齿条b沿垂直于所述平台中心线方向往返运动,且所述第二传动齿条a和所述第二传动齿条b运动方向相反。
16.可选择地,所述第二承载板对应于所述第二传动齿条a和所述第二传动齿条b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二滑轨a和第二滑轨b,所述第二传动齿条a通过至少两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a,所述第二传动齿条b通过至少两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b。
17.可选择地,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二对中抵推杆a和第二对中抵推杆b;其中,所述第二对中抵推杆a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动齿条a的端部,所述第二对中抵推杆b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动齿条b的端部,以分别用于抵推两所述后轮。
18.可选择地,包括第一封闭盖板和第二封闭盖板,所述第一封闭盖板盖设于两所述第一抵推组件上,所述第二封闭盖板盖设于一所述第二抵推组件上。
1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检测用对中定位设备,承载平台用于承载车辆,第一对中机构和第二对中结构组装于承载平台,且分别对应于车辆的前轮和后轮位置,用于对车辆进行对中定位。第一对中机构包括两第一抵推组件,分别用于抵推两前轮,具体地,每一第一抵推组件所包括的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第一抵推单元运动来抵推前轮。第二对中机构包括一第二抵推组件,分别用于抵推两后轮,具体地,第二抵推组件包括的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第二抵推单元运动来抵推后轮。如此,在抵推的过程中,当车辆中心线和平台中心线相重合时,则完成车辆在承载平台上的快速对中定位,定位效率快速,节省人力,且精度高。
2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2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检测用对中定位设备的承载平台和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的承载平台与第一对中机构和第二对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对中机构和第二对中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3所示的两第一抵推组件和两第一平面辊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4所示的两第一抵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5所示的第一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图3所示的第二抵推组件和两第二平面辊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图7所示的第二抵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图8所示的第二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3.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检测用对中定位设备的承载平台和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承载平台与第一对中机构和第二对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对中机构和第二对中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两第一抵推组件和两第一平面辊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两第一抵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第一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的第二抵推组件和两第二平面辊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第二抵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第二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参见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检测用对中定位设备,包括用于承载车辆2的承载平台1及组装于承载平台1,以对车辆2进行对中定位的第一对中机构3和第二对中机构4。承载平台1具有平台中心线11,车辆2具有车辆中心线21。第一对中机构3
和第二对中机构4均设于平台中心线11上,且分别对应于车辆2的前轮和后轮位置。其中,第一对中机构3包括两分别用于抵推两前轮的第一抵推组件32,每一第一抵推组件32均包括第一驱动单元321及驱动连接于第一驱动单元321的第一抵推单元。第二对中机构4包括一用于同时抵推两后轮的第二抵推组件42,第二抵推组件42包括第二驱动单元及驱动连接于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二抵推单元。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检测用对中定位设备,承载平台1用于承载车辆2,第一对中机构3和第二对中结构4组装于承载平台1,且分别对应于车辆2的前轮和后轮位置,用于对车辆2进行对中定位。第一对中机构3包括两第一抵推组件32,分别用于抵推两前轮。具体地,每一第一抵推组件32所包括的第一驱动单元321用于驱动第一抵推单元运动来抵推前轮。第二对中机构4包括一第二抵推组件42,分别用于抵推两后轮。具体地,第二抵推组件42包括的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第二抵推单元运动来抵推后轮。如此,在抵推的过程中,当车辆中心线21和平台中心线11相重合时,则完成车辆2在承载平台1上的快速对中定位,定位效率快速,节省人力,且精度高。
37.参见图1至图3,承载平台1可包括多根龙骨型材和多块平台板。具体地,多根龙骨型材可搭建形成一方型的框体结构,多块平台板铺设于该框体结构的上表层。车辆2停泊于该平台板上,框体结构的承重能力强,在承载车辆2后不会轻易对地面造成损坏。承载平台1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处具有一平台中心线11,平台中心线11将承载平台1分为对称的两部分。相匹配地,车辆2沿其长度方向也具有一车辆中心线21,车辆中心线21也将车辆2分为对称的两部分。第一对中机构3和第二对中机构4分别设于平台中心线11上,且分别对应于车辆2的前轮和后轮位置,用于对车辆2进行对中定位。当车辆2停泊于承载平台1上时,并且其两前轮和两后轮分别对应于第一对中机构3和第二对中机构4的位置时,第一对中机构3和第二对中机构4同步启动,并分别抵推两前轮和两后轮,直至当车辆中心线21和平台中心线11相重合时,则可确定车辆2已经对中定位。
38.进一步地,参见图1至图9,第一对中机构3包括两分别用于抵推两前轮的第一抵推组件32。每一第一抵推组件32均包括第一驱动单元321及驱动连接于第一驱动单元321的第一抵推单元。第一对中机构3还包括两对称设于平台中心线11的两侧,以用于承载两前轮的第一平面辊组31。
39.具体地,第一平面辊组31分别用于承载两前轮。两第一抵推组件32相互背对地设于平台中心线11上,分别用于抵推两前轮,且两第一抵推组件32位于用于承载两前轮的两第一平面辊组31之间。两第一抵推组件32在推动两前轮运动的过程中,两前轮分别在两第一平面辊组31的带动下运动,如此可使得在抵推的过程中更省力,且抵推效果更好。其中,在平台中心线11上,且在用于承载两前轮的两第一平面辊组31之间设有一第一承载板301。第一承载板301上承载有两第一抵推组件32。两第一抵推组件32沿该第一承载板301的中心处中心对称设置,也即是旋转对称设置,即两第一抵推组件32的运动方向相反。其中一第一抵推组件32用于抵推一前轮,另一第一抵推组件32用于抵推另一前轮,且两第一抵推组件32同步运行。
4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抵推组件32所包括的第一驱动单元321可为气缸,但并不限于此。第一抵推单元可包括第一传动齿轮322、第一传动齿条a323和第一传动齿条b324。第一传动齿轮322可转动地组装于第一承载板301上。第一传动齿条a323和第一传动齿条b324
沿垂直于平台中心线11方向平行设置,且分别啮合于第一传动齿轮322的相对两侧。第一传动齿条a323和第一传动齿条b324沿第一传动齿轮322中心对称设置,也即是第一传动齿条a323和第一传动齿条b324运动方向相反。第一驱动单元321连接于第一传动齿条a323,以驱动第一传动齿条a323沿垂直于平台中心线11方向往返运动,进而在第一传动齿轮322的啮合传动下带动第一传动齿条b324沿垂直于平台中心线11方向往返运动。进一步地,第一承载板301对应于第一传动齿条a323和第一传动齿条b324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滑轨a3011和第一滑轨b3012。第一传动齿条a323通过至少两第一滑块(未图示)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a3011,第一传动齿条b324通过至少两第二滑块327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b3012。具体地,两第一滑轨a3011沿承载板301的中心处中心对称设置,两第一滑轨3012也沿承载板301的中心处中心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对中抵推杆a325和第一对中抵推杆b326。其中,第一对中抵推杆a325分别安装于一第一抵推单元中的第一传动齿条a323的端部和另一第一抵推单元中的第一传动齿条b324的端部。第一对中抵推杆b326分别安装于一第一抵推单元中的第一传动齿条b324的端部和另一第一抵推单元中的第一传动齿条a323的端部。两第一驱动单元321同步运行,以驱动第一对中抵推杆a325和第一对中抵推杆b326相背运动,以分别用于抵推两前轮。进一步地,第一驱动单元321通过一第一连接件328和第一传动齿条a323相固定连接。
41.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至图9,第二对中机构4包括一用于同时抵推两后轮的第二抵推组件42。第二抵推组件42包括第二驱动单元及驱动连接于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二抵推单元。第二对中机构4还包括两对称设于平台中心线11的两侧,以用于承载两后轮的第二平面辊组41。
42.具体地,第二平面辊组41分别用于承载两后轮。第二抵推组件42设于平台中心线11上,用于抵推两后轮,且第二抵推组件42位于用于承载两后轮的两第二平面辊组41之间。第二抵推组件42在推动两后轮运动的过程中,两后轮分别在两第二平面辊组41的带动下运动,如此可使得在抵推的过程中更省力,且抵推效果更好。其中,在平台中心线11上,且在用于承载两后轮的两第二平面辊组41之间设有一第二承载板401,用于承载第二抵推组件42。
4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抵推组件42所包括的第二驱动单元可包括第二驱动单元a421和第二驱动单元b422。第二抵推单元可包括第二抵推单元a和第二抵推单元b。具体地,第二抵推单元a包括一第二传动齿条a424,第二抵推单元b包括一第二传动齿条b425,第二承载板401上组装有一第二传动齿轮423。第二传动齿条a424和第二传动齿条b425分别啮合于第二传动齿轮423的相对两侧,且沿第二传动齿轮423中心对称设置,也即是第二传动齿条a424和第二传动齿条b425运动方向相反。其中,第二驱动单元a421和第二驱动单元b422同步运行,第二驱动单元a421驱动第二传动齿条a424沿垂直于平台中心线11方向往返运动,第二驱动单元b422也驱动第二传动齿条b425沿垂直于平台中心线11方向往返运动。进一步地,第二承载板401对应于第二传动齿条a424和第二传动齿条b425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二滑轨a4011和第二滑轨b4012。第二传动齿条a424通过至少两第一滑块(未图示)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a4011,第二传动齿条b425通过至少两第二滑块428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b4012。具体地,第二滑轨a4011和第二滑轨b4012沿第二承载板401的中心处中心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二对中抵推杆a426和第二对中抵推杆b427。其中,第二对中抵推杆a426安装于第二传动齿条a424的端部,第二对中抵推杆b427安装于第
二传动齿条b425的端部,以分别用于抵推两后轮。第二驱动单元a421和第二驱动单元b422同步运行,以驱动第二对中抵推杆a426和第二对中抵推杆b427相背运动,以分别用于抵推两后轮。进一步地,第二驱动单元a421与第二驱动单元b422分别通过一第二连接件429和第二传动齿条a424与第二传动齿条b425相固定连接。
44.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封闭盖板300和第二封闭盖板400。第一封闭盖板300盖设于两第一抵推组件32上,第二封闭盖板400盖设于一第二抵推组件42上。如此可有效防止两第一抵推组件32和一第二抵推组件42受到外物的撞击或沾染空气中的污垢灰尘等。
45.值得一体的是,每一第一抵推组件32还包括两第一距离传感器(未图示),两第一距离传感器可分别安装于第一传动齿条a323和第一传动齿条b324上,但并不限于此。第一传动齿条a323和第一传动齿条b324在同步运动的过程中,两第一距离传感器分别用于计算第一传动齿条a323和第一传动齿条b324推进的距离,当且仅当两第一距离传感器的测距数值相等时,则满足精度要求。当车辆2完成对中定位后,两第一驱动单元321同步停止运行。相对应地,第二抵推组件42还包括两第二距离传感器(未图示),两第二距离传感器可分别安装于第二传动齿条a424和第二传动齿条b425上,但并不限于此。第二传动齿条a424和第二传动齿条b425在同步运动的过程中,两第二距离传感器分别用于计算第二传动齿条a424和第二传动齿条b425推进的距离,当且仅当两第二距离传感器的测距数值相等时,则满足精度要求。当车辆2完成对中定位后,第二驱动单元a421和第二驱动单元b422同步停止运行。且两第一距离传感器和两第二距离传感器同时开启,同时关闭。当车辆2未进行对中定位之前,车辆中心线21和平台中心线11是偏离的,对应于前轮位置的第一对中抵推杆a325和第一对中抵推杆b326同步运动以抵推两前轮,相一致地,对应于后轮位置的第二对中抵推杆a426和第二对中抵推杆b427同步运动以抵推两后轮,使得车辆2的车身整体移动调整,最终确保车辆中心线21和平台中心线11相重合。
46.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47.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