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离子自动化电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36300发布日期:2021-06-04 18:5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离子自动化电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工业加工与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离子自动化电测设备。


背景技术:

2.1930年代,由于离子加速器的需要,vandewaff实用新型了新的静电产生器,它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200kev),因此被当作离子加速器的直流高压电源,而静电产生源则有摩擦起电,与直接加电压起电二种。近年来电离子在工业还是在医疗、生活应用上很广泛。随着线路板工艺需求,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零件尺寸越来越小,引脚间距也变得更小,以往的工具已经很难在细小的空间操作。电离子由于不需要接触到零件即可实现非接触式,很好的解决工艺很多问题,受到电路板制造商的重视。目前大多数工厂对fpc的功能测试,大多实现的是传统的一对一的方式,即一种fpc对应一个测试机台。该种测试台由测试工程师自己设计控制电路底板,连接i/o口到测试治具的针盘,然后编写底板firmware模拟成品运行环境,实现对待测fpc电压、电流检测、以及相应时序控制。一对一的方式虽然对测试工人是一种方便,但同时也意味着资源浪费,当该治具停产后,该设备测试台也往往被束之高阁了。对测试工程师不断的制版,编程,接线等等重复劳动也是一个不小的工作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3.(一)实用新型目的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离子自动化电测设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有效的检测电子设备的通路情况,缺齿齿轮的转动为电子设备通电测试留出了充足的时间,通过传送带的结构能够提高了电测效率,通过电机能够改变发射器的高度,并且调整发射器位置,有利于电测效果。
5.(二)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离子自动化电测设备,包括底座、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第二皮带轮、缺齿齿轮、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齿轮、第三皮带轮、第二皮带、第四皮带轮、滚轮、传送带、第三支撑柱、第二电机、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支架、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动支架、第一丝杆、第三转动支架、第一连接柱、伸缩杆、阻挡件、第二连接柱、第三电机、第二丝杆、第四转动支架、第五转动支架、连接件和电子发生器;
7.底座上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与第一皮带轮连接;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二皮带轮连接;第二皮带轮与缺齿齿轮连接;缺齿齿轮与第一支撑柱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柱远离缺齿齿轮的一端与底座连接;缺齿齿轮与齿轮啮合连接;齿轮与第三皮带轮连接;齿轮与第二支撑柱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柱远离齿轮的一端与底座连接;第三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四皮带轮连接;第四皮带轮与滚轮连接;滚轮与第三支撑柱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柱远离滚轮的一端与底座连接;滚轮与传送带连接;第二电机与底座连接;第二电机输出端与第一转动轴连接;第一转动轴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支架转动连接;第一
转动支架与底座连接;第一转动轴与第一锥齿轮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一丝杆连接;第一丝杆与第二转动支架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支架背向第一丝杆的一面与底座连接;第一丝杆远离第二转动支架的一端与阻挡件连接;第三转动支架上设有内螺纹;第三转动支架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第三转动支架与第一连接柱连接;第一连接柱远离第三转动支架的一端与伸缩杆连接;伸缩杆远离第一连接柱的一端与底座连接;第三转动支架背向第一连接柱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柱连接;第三电机与第二连接柱连接;第三电机输出端与第二丝杆连接;第二丝杆远离第三电机的一端与第四转动支架转动连接;第四转动支架与第二连接柱连接;第五转动支架上设有内螺纹;第五转动支架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第五转动支架与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与第二连接柱滑动连接;连接件与电子发生器连接;连接件上设有发射器和接收器。
8.优选的,第一支撑柱上设有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与缺齿齿轮转动连接。
9.优选的,第二支撑柱上设有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与齿轮转动连接。
10.优选的,第三支撑柱上设有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与滚轮转动连接。
11.优选的,连接件上设有滑块,第二连接柱上设有滑轨,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
12.优选的,阻挡件上设有缓冲层。
13.优选的,传送带上设有防滑层。
14.优选的,第二电机上设有支撑支架,支撑支架与底座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6.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电机驱动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电测效率,电机带动丝杆转动能够调整第二连接柱高度,从而改变发射器与传送带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电测精度,提高了电测效率,缺齿齿轮与齿轮的组合实现了传送带间歇性转动的效果能够为电测过程留出时间,提高电测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离子自动化电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电机;3、第一皮带轮;4、第一皮带;5、第二皮带轮;6、缺齿齿轮;7、第一支撑柱;8、第二支撑柱;9、齿轮;10、第三皮带轮;11、第二皮带;12、第四皮带轮;13、滚轮;14、传送带;15、第三支撑柱;16、第二电机;17、第一转动轴;18、第一转动支架;19、第一锥齿轮;20、第二锥齿轮;21、第二转动支架;22、第一丝杆;23、第三转动支架;24、第一连接柱;25、伸缩杆;26、阻挡件;27、第二连接柱;28、第三电机;29、第二丝杆;30、第四转动支架;31、第五转动支架;32、连接件; 33、电子发生器;34、发射器;35、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离子自动化电测设备,包括底座1、第一皮带轮3、第一皮带4、第二皮带轮5、缺齿齿轮6、第一支撑柱7、第二支撑柱8、齿轮9、第三皮带轮
10、第二皮带11、第四皮带轮12、滚轮13、传送带14、第三支撑柱15、第二电机16、第一转动轴17、第一转动支架18、第一锥齿轮19、第二锥齿轮20、第二转动支架21、第一丝杆22、第三转动支架23、第一连接柱24、伸缩杆25、阻挡件26、第二连接柱27、第三电机28、第二丝杆29、第四转动支架30、第五转动支架31、连接件32和电子发生器33;
21.底座1上设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输出端与第一皮带轮3连接;第一皮带轮3通过第一皮带4与第二皮带轮5连接;第二皮带轮5与缺齿齿轮6连接;缺齿齿轮6与第一支撑柱7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柱7远离缺齿齿轮6的一端与底座1连接;缺齿齿轮6与齿轮9啮合连接;齿轮9与第三皮带轮10连接;齿轮9与第二支撑柱8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柱8远离齿轮9的一端与底座1连接;第三皮带轮10通过第二皮带11与第四皮带轮12连接;第四皮带轮12与滚轮 13连接;滚轮13与第三支撑柱15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柱15远离滚轮13的一端与底座1连接;滚轮13与传送带14连接;第二电机16与底座1连接;第二电机16输出端与第一转动轴17连接;第一转动轴17远离第二电机16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支架18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支架18与底座1连接;第一转动轴17 与第一锥齿轮19连接;第一锥齿轮19与第二锥齿轮20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 20与第一丝杆22连接;第一丝杆22与第二转动支架21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支架21背向第一丝杆22的一面与底座1连接;第一丝杆22远离第二转动支架21 的一端与阻挡件26连接;第三转动支架23上设有内螺纹;第三转动支架23与第一丝杆22螺纹连接;第三转动支架23与第一连接柱24连接;第一连接柱24 远离第三转动支架23的一端与伸缩杆25连接;伸缩杆25远离第一连接柱24 的一端与底座1连接;第三转动支架23背向第一连接柱24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柱27连接;第三电机28与第二连接柱27连接;第三电机28输出端与第二丝杆29连接;第二丝杆29远离第三电机28的一端与第四转动支架30转动连接;第四转动支架30与第二连接柱27连接;第五转动支架31上设有内螺纹;第五转动支架31与第二丝杆29螺纹连接;第五转动支架31与连接件32连接;连接件32与第二连接柱27滑动连接;连接件32与电子发生器33连接;连接件 32上设有发射器34和接收器35。
2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7上设有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与缺齿齿轮6转动连接。
2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柱8上设有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与齿轮9转动连接。
2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柱15上设有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与滚轮13转动连接。
2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2上设有滑块,第二连接柱27上设有滑轨,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
2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阻挡件26上设有缓冲层,有利于防止过量升降。
2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传送带14上设有防滑层,有利于防止电子设备滑落。
2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机16上设有支撑支架,支撑支架与底座1 连接。
29.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机2通过皮带轮带动缺齿齿轮6转动,缺齿齿轮6 和齿轮9组合带动滚轮13转动,使得传送带14间歇性转动,电子设备能够在发射器34下方停留一段时间,提高了电测精度,第二电机16通过第一转动轴17第一锥齿轮19、第二锥齿轮20和第一丝杆22能够使得第二连接柱27升降运动,改变发射器34与传送待之间的距离,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电子设备,本装置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大大提高电测过程的效率,降
低人工成本。
30.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