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8799发布日期:2021-10-09 09:1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导通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电阻测试多为镭雕区域或者焊接铜片检测,测试区域为平面,测试点位小且密集,测试方式多采用测试探针进行接触导通,探针为铜材质,具有良好导通性。但由于探针带有弹缩性,受设备空间及样式限制,双面测试有极大的断针风险,无法很好的在一个台机上完成双面检测。因此,无法满足当前对于弹片、导电泡沫以及线卡等导通性的检测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4.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测产品的导通性,包括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
5.具体地,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检测治具,所述检测治具包括底板、浮动件及承载板,所述底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承载板通过所述浮动件安装于所述底板上,用于承载待测产品;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检测组件,所述承载板上设有能够使待测产品露出的承载板凹槽,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导向块及第一检测件,所述第一导向块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检测件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块上且凸出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6.所述第二检测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及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下压板,所述下压板上设有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第二导向块及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二导向块安装于所述下压板,所述第二检测件滑动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块上且凸出于所述下压板的下表面。
7.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检测治具沿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下压板的下方,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下压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靠近所述检测治具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检测件与所述承载板上的待测产品一表面接触,并按压所述承载板沿第二方向靠近所述底板移动,使所述第一检测件与待测产品另一表面接触。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件和所述第二检测件分别包括检测本体和具有段差结构的检测头部,所述检测本体的一端滑动设于导向块内,另一端凸设有所述检测头部。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滑动穿设在所述第一导向块内且连接所述第一检测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件上,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导向块和所述第一检测件。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滑动穿设在所述第二导向块内且连接所述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二限位件上,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二导向块和所述第二检测件。
11.进一步地,所述浮动件包括导向轴、浮动弹性件和承接件,所述导向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底板,另一端穿过所述承载板且套设有所述承接件,所述浮动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向轴上,且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底板和所述承载板。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机构还包括定位块和若干定位件,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且所述定位块上设有能够使待测产品露出的定位块凹槽;所述定位块还设有仿形部,所述仿形部凸出所述定位块设置,以与待测产品配合,若干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定位块上,以进一步定位待测产品。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检测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下压板上的若干个检测探针。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检测机构还包括若干预压柱,若干所述预压柱设置在所述下压板上,用于与待测产品抵接时,以对待测产品进行预压紧。
15.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板上还安装有导向件,所述承载板上安装有承载限位件,所述承载限位件上设有与所述导向件配合的承载限位槽,所述导向件和所述承载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下压板移动。
16.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板上还安装有等高柱,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底板限位件,所述底板限位件上设有与所述等高柱配合的底板限位槽,所述等高柱与所述底板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承载板移动。
17.本技术中,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分别位于承载板上下两侧,待测产品位于承载板上,第二驱动件驱动下压板下移,使得位于下压板上的第二检测件作用于待测产品的上表面,待测产品在第二检测件的压力下下移,使得第一检测件与待测产品的下表面接触,第二检测件和第一检测件分别对待测产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导通性检测,实现对待测产品双面导通性检测,节省了动力资源,减少了设备占用空间。
18.与此同时,第一检测机构包括浮动件,浮动件可依据承载板的受力大小进行高度的自适应调整,第一检测件配合浮动件可对待测产品不同高度的导通性进行检测,实现对非平面检测区域的导通性测试,并可有效避免检测件在检测过程中的损坏,增加检测件的使用寿命。
19.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检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位本技术实施例中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底板、浮动件、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压板及第二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29.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30.检测装置
ꢀꢀꢀꢀꢀꢀꢀꢀꢀꢀꢀꢀꢀꢀꢀꢀꢀꢀꢀꢀꢀꢀ
100
31.机台
ꢀꢀꢀꢀꢀꢀꢀꢀꢀꢀꢀꢀꢀꢀꢀꢀꢀꢀꢀꢀꢀꢀꢀꢀꢀꢀ
10
32.第一检测机构
ꢀꢀꢀꢀꢀꢀꢀꢀꢀꢀꢀꢀꢀꢀꢀꢀꢀꢀ
20
33.第二检测机构
ꢀꢀꢀꢀꢀꢀꢀꢀꢀꢀꢀꢀꢀꢀꢀꢀꢀꢀ
30
34.第一驱动件
ꢀꢀꢀꢀꢀꢀꢀꢀꢀꢀꢀꢀꢀꢀꢀꢀꢀꢀꢀꢀ
210
35.检测治具
ꢀꢀꢀꢀꢀꢀꢀꢀꢀꢀꢀꢀꢀꢀꢀꢀꢀꢀꢀꢀꢀꢀ
220
36.底板
ꢀꢀꢀꢀꢀꢀꢀꢀꢀꢀꢀꢀꢀꢀꢀꢀꢀꢀꢀꢀꢀꢀꢀꢀꢀꢀ
222
37.浮动件
ꢀꢀꢀꢀꢀꢀꢀꢀꢀꢀꢀꢀꢀꢀꢀꢀꢀꢀꢀꢀꢀꢀꢀꢀ
224
38.承载板
ꢀꢀꢀꢀꢀꢀꢀꢀꢀꢀꢀꢀꢀꢀꢀꢀꢀꢀꢀꢀꢀꢀꢀꢀ
226
39.第一检测组件
ꢀꢀꢀꢀꢀꢀꢀꢀꢀꢀꢀꢀꢀꢀꢀꢀꢀꢀ
230
40.承载板凹槽
ꢀꢀꢀꢀꢀꢀꢀꢀꢀꢀꢀꢀꢀꢀꢀꢀꢀꢀꢀꢀ
2262
41.第一导向块
ꢀꢀꢀꢀꢀꢀꢀꢀꢀꢀꢀꢀꢀꢀꢀꢀꢀꢀꢀꢀ
232
42.第一检测件
ꢀꢀꢀꢀꢀꢀꢀꢀꢀꢀꢀꢀꢀꢀꢀꢀꢀꢀꢀꢀ
234
43.第二驱动件
ꢀꢀꢀꢀꢀꢀꢀꢀꢀꢀꢀꢀꢀꢀꢀꢀꢀꢀꢀꢀ
310
44.下压板
ꢀꢀꢀꢀꢀꢀꢀꢀꢀꢀꢀꢀꢀꢀꢀꢀꢀꢀꢀꢀꢀꢀꢀꢀ
320
45.支架
ꢀꢀꢀꢀꢀꢀꢀꢀꢀꢀꢀꢀꢀꢀꢀꢀꢀꢀꢀꢀꢀꢀꢀꢀꢀꢀ
12
46.第二检测组件
ꢀꢀꢀꢀꢀꢀꢀꢀꢀꢀꢀꢀꢀꢀꢀꢀꢀꢀ
330
47.第二导向块
ꢀꢀꢀꢀꢀꢀꢀꢀꢀꢀꢀꢀꢀꢀꢀꢀꢀꢀꢀꢀ
332
48.第二检测件
ꢀꢀꢀꢀꢀꢀꢀꢀꢀꢀꢀꢀꢀꢀꢀꢀꢀꢀꢀꢀ
334
49.第一检测本体
ꢀꢀꢀꢀꢀꢀꢀꢀꢀꢀꢀꢀꢀꢀꢀꢀꢀꢀ
2342
50.第一检测头部
ꢀꢀꢀꢀꢀꢀꢀꢀꢀꢀꢀꢀꢀꢀꢀꢀꢀꢀꢀ
2344
51.第一检测面
ꢀꢀꢀꢀꢀꢀꢀꢀꢀꢀꢀꢀꢀꢀꢀꢀꢀꢀꢀꢀꢀ
2343
52.第二检测面
ꢀꢀꢀꢀꢀꢀꢀꢀꢀꢀꢀꢀꢀꢀꢀꢀꢀꢀꢀꢀꢀ
2345
53.第一限位件
ꢀꢀꢀꢀꢀꢀꢀꢀꢀꢀꢀꢀꢀꢀꢀꢀꢀꢀꢀꢀꢀ
236
54.第一弹性件
ꢀꢀꢀꢀꢀꢀꢀꢀꢀꢀꢀꢀꢀꢀꢀꢀꢀꢀꢀꢀꢀ
238
55.导向轴
ꢀꢀꢀꢀꢀꢀꢀꢀꢀꢀꢀꢀꢀꢀꢀꢀꢀꢀꢀꢀꢀꢀꢀꢀꢀ
2242
56.浮动弹性件
ꢀꢀꢀꢀꢀꢀꢀꢀꢀꢀꢀꢀꢀꢀꢀꢀꢀꢀꢀꢀꢀ
2244
57.承接件
ꢀꢀꢀꢀꢀꢀꢀꢀꢀꢀꢀꢀꢀꢀꢀꢀꢀꢀꢀꢀꢀꢀꢀꢀꢀ
2246
58.定位块
ꢀꢀꢀꢀꢀꢀꢀꢀꢀꢀꢀꢀꢀꢀꢀꢀꢀꢀꢀꢀꢀꢀꢀꢀꢀ
240
59.定位件
ꢀꢀꢀꢀꢀꢀꢀꢀꢀꢀꢀꢀꢀꢀꢀꢀꢀꢀꢀꢀꢀꢀꢀꢀꢀ
250
60.定位块凹槽
ꢀꢀꢀꢀꢀꢀꢀꢀꢀꢀꢀꢀꢀꢀꢀꢀꢀꢀꢀꢀꢀ
2402
61.仿形部
ꢀꢀꢀꢀꢀꢀꢀꢀꢀꢀꢀꢀꢀꢀꢀꢀꢀꢀꢀꢀꢀꢀꢀꢀꢀ
2404
62.第二检测本体
ꢀꢀꢀꢀꢀꢀꢀꢀꢀꢀꢀꢀꢀꢀꢀꢀꢀꢀꢀ
3342
63.第二检测头部
ꢀꢀꢀꢀꢀꢀꢀꢀꢀꢀꢀꢀꢀꢀꢀꢀꢀꢀꢀ
3344
64.第三检测面
ꢀꢀꢀꢀꢀꢀꢀꢀꢀꢀꢀꢀꢀꢀꢀꢀꢀꢀꢀꢀꢀ
3343
65.第四检测面
ꢀꢀꢀꢀꢀꢀꢀꢀꢀꢀꢀꢀꢀꢀꢀꢀꢀꢀꢀꢀꢀ
3345
66.第二限位件
ꢀꢀꢀꢀꢀꢀꢀꢀꢀꢀꢀꢀꢀꢀꢀꢀꢀꢀꢀꢀꢀ
336
67.第二弹性件
ꢀꢀꢀꢀꢀꢀꢀꢀꢀꢀꢀꢀꢀꢀꢀꢀꢀꢀꢀꢀꢀ
338
68.检测探针
ꢀꢀꢀꢀꢀꢀꢀꢀꢀꢀꢀꢀꢀꢀꢀꢀꢀꢀꢀꢀꢀꢀꢀ
340
69.预压柱
ꢀꢀꢀꢀꢀꢀꢀꢀꢀꢀꢀꢀꢀꢀꢀꢀꢀꢀꢀꢀꢀꢀꢀꢀꢀ
350
70.导向件
ꢀꢀꢀꢀꢀꢀꢀꢀꢀꢀꢀꢀꢀꢀꢀꢀꢀꢀꢀꢀꢀꢀꢀꢀꢀ
360
71.承载限位件
ꢀꢀꢀꢀꢀꢀꢀꢀꢀꢀꢀꢀꢀꢀꢀꢀꢀꢀꢀꢀꢀ
260
72.承载限位槽
ꢀꢀꢀꢀꢀꢀꢀꢀꢀꢀꢀꢀꢀꢀꢀꢀꢀꢀꢀꢀꢀ
262
73.等高柱
ꢀꢀꢀꢀꢀꢀꢀꢀꢀꢀꢀꢀꢀꢀꢀꢀꢀꢀꢀꢀꢀꢀꢀꢀꢀ
370
74.底板限位件
ꢀꢀꢀꢀꢀꢀꢀꢀꢀꢀꢀꢀꢀꢀꢀꢀꢀꢀꢀꢀꢀ
270
75.底板限位槽
ꢀꢀꢀꢀꢀꢀꢀꢀꢀꢀꢀꢀꢀꢀꢀꢀꢀꢀꢀꢀꢀ
272
具体实施方式
7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组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7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组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7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80.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81.请参见图1,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100,用于检测产品双面的导通性,产品双面上的测试点包括平面测试点位,如电阻,还包括非平面结构的测试点位,如
弹片、导电泡棉及线卡等,通过该检测装置100即可对产品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平面测试点位的导通性进行检测,还可以对非平面结构的测试点位的导通性进行检测。
82.本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100包括机台10,机台10上设有第一检测机构20和第二检测机构30,第一检测机构20用于检测待测产品的下表面上测试点位的导电性,第二检测机构30用于检测待测产品的上表面上测试点位的导电性。
83.请参见图2,第一检测机构20包括第一驱动件210和检测治具220;第一驱动件210设于机台10,检测治具220包括底板222、浮动件224及承载板226,底板222滑动连接第一驱动件210,第一驱动件210可带动底板222沿第一方向来回移动,承载板226通过浮动件224安装于底板222上,用于承载待测产品。
84.请同时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底板222上设有第一检测组件230,承载板226上设有能够使待测产品下表面上的测试点位露出的承载板凹槽2262,使第一检测组件230能够穿过承载板凹槽2262以检测待测产品的下表面上测试点位的导电性。
85.请参见图5,第一检测组件230包括第一导向块232及第一检测件234,第一导向块232安装于底板222上,第一检测件234滑动设于第一导向块232上且凸出于底板222的上表面,用于检测产品下表上测试点位的导通性,包括电阻、弹片、导电泡棉、线卡等导通性。
86.其中,浮动件224可为弹性件、伸缩杆等浮动结构,能够驱动承载板226相对于底板222上下移动即可。
87.请参见图7,第二检测机构30位于第一检测机构20的上方,第二检测机构30包括第二驱动件310及连接第二驱动件310的下压板320,第二驱动件310安装在设于机台10上的支架12上,且位于第一检测机构20的上方,用于驱动下压板320沿第二方向朝向第一检测机构20运动,以检测待测产品上表面的导电性。
88.请同时参见图8和图9,下压板320上设有第二检测组件330,第二检测组件330包括第二导向块332及第二检测件334,第二导向块332安装于下压板320上,第二检测件334滑动设于第二导向块332上且凸出于下压板320的下表面,用于检测待测产品上表面上测试点位的导电性,包括电阻、弹片、导电泡棉、线卡等导通性。
89.将待测产品放置在承载板226上,通过第一驱动件210带动检测治具220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下压板320的下方,通过第二驱动件310驱动下压板320沿第二方向靠近检测治具220移动,下压板320带动第二检测件334移动,以使第二检测件334与承载板226上的待测产品上表面上的测试点位接触,并按压承载板226沿第二方向靠近底板222移动,使第一检测件234与待测产品下表面上的测试点位接触,通过第二检测件334和第一检测件234来完成产品上表面和下表面上测试点位的导通性检测。
90.第一检测件234和第二检测件334分别位于承载板226的上下两侧,待测产品置于承载板226上,第二驱动件310驱动下压板320下移,使得位于下压板320上的第二检测件334作用于待测产品的上表面,待测产品在第二检测件334的压力下下移,使得第一检测件234与待测产品的下表面接触,第二检测件334和第一检测件234分别对待测产品的上表面和待测产品的下表面进行导通性检测,实现对待测产品双面导通性检测,节省了动力资源,减少了设备占用空间。
91.与此同时,第一检测机构20还包括浮动件224,浮动件224可依据承载板226的受力大小进行高度的自我调整,第一检测件234配合浮动件224可对待测产品不同高度的导通性
进行检测,实现对产品上非平面测试点位的导通性测试,并可有效避免产品在检测过程中的损坏,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
92.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210和第二驱动件310均设置为气缸。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10和第二驱动件310也可设置为其他可提供具有往复动力的动力部件。
93.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设定为x轴方向,第二方向设定为y轴方向。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也可为y轴方向,第二方向也可为x轴方向,但不限于此。
94.请参见图6,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机构20中的第一检测件234包括第一检测本体2342和具有段差结构的第一检测头部2344,第一检测本体2342的一端滑动设于第一导向块232内,第一检测本体2342的另一端凸设有第一检测头部2344。
95.该段差结构的第一检测头部2344用于检测产品下表面上检测点位的导通性,包括平面检测点位的导通性和非平面检测点位的导通性。该段差结构的第一检测头部2344包括呈阶梯状的第一检测面2343和第二检测面2345,通过第一检测件234检测产品上平面检测点位的导通性时,直接使第一检测头部2344的第一检测面2343接触产品上的平面检测点位进行导通性检测;通过第一检测件234检测非平面检测点位的导通性时,使第一检测头部2344的第一检测面2343接触产品支撑面,第二检测面2345接触产品上非平面检测点位,如弹片、导电泡棉,来实现产品上非平面检测点位导通性测试,同时还可以检测非平面检测点位是否漏装。
96.第一检测头部2344具有段位差结构,可使得第一检测件234在对待测产品进行导通性检测时,通过第一检测本体2342与第一导向块232的滑动配合,在保证对待测产品检测灵敏度的基础上,提高第一检测件234自身的稳定性。
97.优选地,第一检测件234采用铜材质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件234也可采用具有导电性的其他材质。
98.进一步地,第一检测组件23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236及第一弹性件238,第一限位件236的一端滑动穿设在第一导向块232内且连接第一检测本体2342,第一限位件236的另一端设有止挡部;第一弹性件238套设在第一限位件236上,且第一弹性件238的弹性两端分别抵第一导向块232和第一检测件234。
99.第一检测件234接触到产品后,受到向下抵压时,可带动第一限位件236相对于第一导向块232向下移动,并压缩第一弹性件238;第一检测件234脱离产品抵压后,第一弹性件238弹性驱动第一检测件234带动第一限位件236相对于第一导向块232向上移动复位。
100.第一限位件236与第一检测本体2342相连接,且两者均滑动设于第一导向块232内,使得第一检测头部2344与待测产品接触时,避免第一检测头部2344的倾斜,提高第一检测件234对待测产品导通性检测的准确度。
101.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238设置为复位弹簧,用于使第一检测件234能够适用于对产品不同高度检测点位的导通性检测,且在第一检测件234使用后,使第一检测件234复位。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238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具有复位功能的部件。
102.请同时参见图3和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浮动件224包括导向轴2242、浮动弹性件
2244和承接件2246,导向轴2242的一端连接底板222,另一端穿过承载板226且套设有承接件2246,浮动弹性件2244套设在导向轴2242上,且两端分别抵接底板222和承载板226。
103.承载板226可压缩浮动弹性件2244朝向底板222向下移动,浮动弹性件2244还可弹性带动承载板226上移复位,承接件2246对承载板226起到限位作用。
104.浮动弹性件2244沿导向轴2242可为承载板226提供支撑力和复位力,配合第一检测件234对待测产品的下表面进行导通性测试,承接件2246抵接于承载板226,为浮动弹性件2244提供弹性收缩空间,起到限位作用。
105.具体地,浮动弹性件2244设置为复位弹簧,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浮动弹性件2244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具有复位功能的部件。
106.请参见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机构20还包括定位块240和若干定位件250,定位块240设置在承载板226上,且定位块240上设有能够使待测产品下表面上的测试点位露出的定位块凹槽2402,便于第一检测件234依次穿过承载板凹槽2262、定位块凹槽2402对待测产品下表面上测试点位的导通性进行检测;定位块240还设有仿形部2404,仿形部凸出定位块240设置,以与待测产品配合,将待测产品卡持在仿形部上;若干个定位件250设置在定位块240上,以围成用于放置待测产品的容置空间,来进一步定位待测产品。
107.请参见图9,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机构30中的第二检测件334分别包括第二检测本体3342和具有段差结构的第二检测头部3344,第二检测本体3342的一端滑动设于第二导向块332内,第二检测本体3342的另一端凸设有第二检测头部3344。
108.该段差结构的第二检测头部3344用于检测产品上表面上检测点位的导通性,包括平面检测点位的导通性和非平面检测点位的导通性。该段差结构的第二检测头部3344包括两个第三检测面3343和凹设在两个第三检测面3343之间的第四检测面3345,通过第二检测件334检测产品上平面检测点位的导通性时,直接使第二检测头部3344的第三检测面3343接触产品上的平面检测点位进行导通性检测;通过第二检测件334检测非平面检测点位的导通性时,使第二检测头部3344的第三检测面3343接触产品支撑面,第四检测面3345接触产品上非平面检测点位,如弹片、导电泡棉,来实现产品上非平面检测点位导通性测试,同时还可以检测非平面检测点位是否漏装。
109.第二检测头部3344具有段位差结构,可使得第二检测件334在对待测产品进行导通性检测时,通过第二检测本体3342与第二导向块332的滑动配合,在保证对待测产品检测灵敏度的基础上,提高第二检测件334自身的稳定性。
11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检测件334采用铜材质制成,具有良好导电性,能够更好检测测试点位的导通性。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检测件334也可采用具有导电性的其他材质。
111.进一步地,第二检测组件330还包括第二限位件336及第二弹性件338,第二限位件336的一端滑动穿设在第二导向块332内且连接第二检测本体3342;第二弹性件338套设在第二限位件336上,且第二弹性件338的弹性两端分别抵接第二导向块332和第二检测件334。
112.第二检测件334接触到产品后,受到向上抵压时,可带动第二限位件336相对于第二导向块332向上移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338;第二检测件334脱离产品时,第二弹性件338弹性驱动第二检测件334带动第二限位件336相对于第二导向块332向下移动复位。
113.第二限位件336与第二检测本体3342相连接,且两者均滑动设于第二导向块332内,使得第二检测头部3344与待测产品接触时,避免第二检测头部3344的倾斜,提高第二检测件334对待测产品导通性检测的准确度。
11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件338设置为复位弹簧,用于使第二检测件334能够适用于对产品不同高度检测点位的导通性检测,且在第二检测件334使用后,使第二检测件334复位。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件338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具有复位功能的部件。
115.请参见图8,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机构30还包括安装在下压板320上的若干个检测探针340,设置的若干检测探针340在下压板320的带动下可对待测产品上的平面测试点位的导通性进行检测,如对产品上的电阻的导通性进行检测。
116.进一步地,第二检测机构30还包括若干预压柱350,若干预压柱350设置在下压板320上,用于与待测产品抵接时,以对待测产品进行预压紧,避免因第一检测件234和第二检测件334对待测产品的抵接导致待测产品不稳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117.请同时参照图3和图8,在另一实施例中,下压板320上还安装有导向件360,承载板226上安装有承载限位件260,承载限位件260上设有与导向件360配合的承载限位槽262,导向件360和承载限位件260用于限制下压板320移动,避免下压板320的移动偏位。
118.进一步地,下压板320上还安装有等高柱370,底板222上安装有底板限位件270,底板限位件270上设有与等高柱370配合的底板限位槽272,等高柱370与底板222限位件用于限制承载板226移动,避免因承载板226移动偏位。
119.该检测装置100使用时,将待测产品放置在定位块240上,定位块240的仿形部2404和若干定位件250将待测产品固定;通过第一驱动件210带动底板222沿第一方向运动至下压板320的下方;通过第二驱动件310带动下压板320沿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二检测头部3344与待测产品的上表面上测试点位接触,第二驱动件310带动下压板320继续沿第二方向移动抵压承载板226朝向底板222移动,使第一检测头部2344依次穿过承载板上的承载板凹槽、定位块上的定位块凹槽2402与待测产品的下表面上测试点位接触,通过第一检测头部2344和第二检测头部3344实现产品双面测试点位的导通性检测;对待测产品检测后,第二驱动件310复位,第一驱动件210复位,将检测后的产品取下。
12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技术内。
1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