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双色切换显示激光测距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65634发布日期:2021-06-22 15:32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双色切换显示激光测距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测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双色切换显示激光测距仪。



背景技术: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调制激光的某个参数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脉冲式激光测距仪是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或一序列短暂的脉冲激光束,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测距仪到目标的距离。

在进行户外的激光测距时,尤其是公路上空气灰尘密度比较大的地方,激光测距仪的目镜、物镜的外表面容易沾染灰尘,如果不及时清理可能会影响下次测量的精度,影响激光测距仪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双色切换显示激光测距仪,通过电机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同时第一齿轮通过啮合带动第二齿轮,第二齿轮通过啮合带动辅助齿轮转动,辅助齿轮通过连接杆的带动另一侧的辅助齿轮转动,另一侧的辅助齿轮通过啮合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外侧的转动柱带动清灰条对相应位置处的镜片进行转动清灰擦拭,实现了测距仪器使用结束后收纳时的自动清理,提高镜头透光率,提升测量的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精度双色切换显示激光测距仪,包括测距仪器,所述测距仪器的外侧配套设置有外壳和内壳,所述内壳活动卡接于外壳的内侧,所述外壳顶面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翻转盖,所述内壳内部设置有测距仪器,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设置有清灰机构,所述清灰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两个辅助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两个辅助齿轮相邻外壳的侧面中心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两个辅助齿轮均分别通过转动轴与对应位置处的外壳内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测距仪器在测量结束后放置在内壳的内部,通过外壳与内壳之间的清灰机构实现对测距仪器的自动清理;

所述外壳外侧壁对应第一齿轮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驱动防护壳,驱动防护壳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相对应的转动轴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两个所述辅助齿轮分别位于外壳的两侧的内侧壁上,所述外壳的内底壁与内壳的底面之间设置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辅助齿轮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其中,一个辅助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另一个辅助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相邻内壳一侧均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贯穿对应位置处的内壳且贯穿一端均匀分布固定连接有四个清灰条,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侧面与对应的转动柱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对应位置处的转动柱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第三齿轮对应位置处的转动柱外部固定连接有目镜清理壳,所述目镜清理壳通过压缩弹簧与测距仪器的目镜之间活动套接,放置测距仪器时,先将测距仪器目镜镜头套接在目镜清理壳里面,向里挤压压缩弹簧,使测距仪器向目镜清理壳一侧发生一定移动以使其另一侧两个物镜与对应的转动柱上的清灰条紧贴,此时不再挤压压缩弹簧使其复位,复位至初始位置时测距仪器两侧清灰条的与其接触但未对测距仪器挤压,关闭翻转盖之后测距仪器完全固定,启动电机,电机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外侧的转动柱带动清灰条对相应位置处的镜片进行转动清灰擦拭,同时第一齿轮通过啮合带动第二齿轮,第二齿轮通过啮合带动辅助齿轮转动,辅助齿轮通过连接杆的带动另一侧的辅助齿轮转动,另一侧的辅助齿轮通过啮合带动第三齿轮转动,同理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外侧的转动柱带动清灰条对相应位置处的镜片进行转动清灰擦拭,同时第三齿轮外侧的转动柱带动目镜清理壳转动,并通过内部的毛绒布测距仪器目镜突出部分壳体进行擦拭,同时也能起到限位作用。

进一步在于:所述外壳和翻转盖背离铰链一端均设置有磁性相吸的永磁铁,使翻转盖关闭时与外壳吸附固定,避免内部测距仪器掉落。

进一步在于:所述目镜清理壳的内侧壁和清灰条的侧面均粘贴有毛绒布,通过在目镜清理壳和清灰条上粘贴毛绒布,在使用多次之后目镜清理壳和清灰条的清理效果不佳后,可以撕下毛绒布进行更换。

进一步在于:所述外壳的长度为内壳的长度的1.2倍,所述外壳的宽度为内壳的宽度的1.2倍,使外壳与内壳之间有一定间隙,便于设置清灰机构,使整体构造更加美观。

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两个辅助齿轮的侧面对应的圆的圆心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一齿轮位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上方,辅助齿轮位于最下方位置。

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锯齿比均相等,所述第一齿轮和辅助齿轮的锯齿比为5:1,减少辅助齿轮的体积,提高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压缩弹簧作用对与目镜清理壳套接测距仪器进行限位,启动电机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外侧的转动柱带动清灰条对相应位置处的镜片进行转动清灰擦拭,同时第一齿轮通过啮合带动第二齿轮,第二齿轮通过啮合带动辅助齿轮转动,辅助齿轮通过连接杆的带动另一侧的辅助齿轮转动,另一侧的辅助齿轮通过啮合带动第三齿轮转动,同理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外侧的转动柱带动清灰条对相应位置处的镜片进行转动清灰擦拭,实现了测距仪器使用结束后收纳时的自动清理,提高镜头透光率,提升测量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测距仪器与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壳与清灰机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清灰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压缩弹簧位置处剖面图。

图中:100、测距仪器;200、外壳;201、翻转盖;202、驱动防护壳;210、内壳;300、清灰机构;310、第一齿轮;320、第二齿轮;330、辅助齿轮;331、连接杆;340、第三齿轮;341、压缩弹簧;342、目镜清理壳;350、转动轴;360、转动柱;361、清灰条;40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高精度双色切换显示激光测距仪,包括测距仪器100,所述测距仪器100的外侧配套设置有外壳200和内壳210,所述内壳210活动卡接于外壳200的内侧,外壳200顶面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翻转盖201,内壳210内部设置有测距仪器100,外壳200和内壳210之间设置有清灰机构300,清灰机构300包括第一齿轮310、第二齿轮320、第三齿轮340和两个辅助齿轮330,第一齿轮310、第二齿轮320、第三齿轮340和两个辅助齿轮330相邻外壳200的侧面中心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50,第一齿轮310、第二齿轮320、第三齿轮340和两个辅助齿轮330均分别通过转动轴350与对应位置处的外壳200内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测距仪器100在测量结束后放置在内壳210的内部,通过外壳200与内壳210之间的清灰机构300实现对测距仪器100的自动清理;

外壳200外侧壁对应第一齿轮310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驱动防护壳202,驱动防护壳202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00,电机400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310相对应的转动轴350之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310与第二齿轮320相互啮合,两个辅助齿轮330分别位于外壳200的两侧的内侧壁上,外壳200的内底壁与内壳210的底面之间设置有连接杆331,两个辅助齿轮330之间通过连接杆331固定连接,其中,一个辅助齿轮330与第二齿轮320相互啮合,另一个辅助齿轮330与第三齿轮340相啮合,第一齿轮310、第二齿轮320和第三齿轮340相邻内壳210一侧均设置有转动柱360,转动柱360贯穿对应位置处的内壳210且贯穿一端均匀分布固定连接有四个清灰条361,第一齿轮310和第二齿轮320的侧面与对应的转动柱360之间固定连接,第三齿轮340与对应位置处的转动柱360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341,第三齿轮340对应位置处的转动柱360外部固定连接有目镜清理壳342,目镜清理壳342通过压缩弹簧341与测距仪器100的目镜之间活动套接,放置测距仪器100时,先将测距仪器100目镜镜头套接在目镜清理壳342里面,向里挤压压缩弹簧341,使测距仪器100向目镜清理壳342一侧发生一定移动以使其另一侧两个物镜与对应的转动柱360上的清灰条361紧贴,此时不再挤压压缩弹簧341使其复位,复位至初始位置时测距仪器100两侧清灰条361的与其接触但未对测距仪器100挤压,关闭翻转盖201之后测距仪器100完全固定,启动电机400,电机400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310转动,第一齿轮310外侧的转动柱360带动清灰条361对相应位置处的镜片进行转动清灰擦拭,同时第一齿轮310通过啮合带动第二齿轮320,第二齿轮320通过啮合带动辅助齿轮330转动,辅助齿轮330通过连接杆331的带动另一侧的辅助齿轮330转动,另一侧的辅助齿轮330通过啮合带动第三齿轮340转动,同理第二齿轮320、第三齿轮340外侧的转动柱360带动清灰条361对相应位置处的镜片进行转动清灰擦拭,同时第三齿轮340外侧的转动柱360带动目镜清理壳342转动,并通过内部的毛绒布测距仪器100目镜突出部分壳体进行擦拭,同时也能起到限位作用。

外壳200和翻转盖201背离铰链一端均设置有磁性相吸的永磁铁,使翻转盖201关闭时与外壳200吸附固定,避免内部测距仪器100掉落。目镜清理壳342的内侧壁和清灰条361的侧面均粘贴有毛绒布,通过在目镜清理壳342和清灰条361上粘贴毛绒布,在使用多次之后目镜清理壳342和清灰条361的清理效果不佳后,可以撕下毛绒布进行更换。

外壳200的长度为内壳210的长度的1.2倍,外壳200的宽度为内壳210的宽度的1.2倍,使外壳200与内壳210之间有一定间隙,便于设置清灰机构300,使整体构造更加美观。第一齿轮310、第二齿轮320、第三齿轮340和两个辅助齿轮330的侧面对应的圆的圆心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一齿轮310位于第二齿轮320和第三齿轮340上方,辅助齿轮330位于最下方位置。第一齿轮310、第二齿轮320和第三齿轮340的锯齿比均相等,第一齿轮310和辅助齿轮330的锯齿比为5:1,减少辅助齿轮330的体积,提高空间利用率。

工作原理:测距仪器100使用结束后,将其放置回内壳210内部,先将测距仪器100目镜镜头套接在目镜清理壳342里面,向里挤压压缩弹簧341,使测距仪器100向目镜清理壳342一侧发生一定移动以使其另一侧两个物镜与对应的转动柱360上的清灰条361紧贴,此时不再挤压压缩弹簧341使其复位,复位至初始位置时测距仪器100两侧清灰条361的与其接触但未对测距仪器100挤压,关闭翻转盖201之后测距仪器100完全固定,启动电机400,电机400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310转动,第一齿轮310外侧的转动柱360带动清灰条361对相应位置处的镜片进行转动清灰擦拭,同时第一齿轮310通过啮合带动第二齿轮320,第二齿轮320通过啮合带动辅助齿轮330转动,辅助齿轮330通过连接杆331的带动另一侧的辅助齿轮330转动,另一侧的辅助齿轮330通过啮合带动第三齿轮340转动,同理第二齿轮320、第三齿轮340外侧的转动柱360带动清灰条361对相应位置处的镜片进行转动清灰擦拭,同时第三齿轮340外侧的转动柱360带动目镜清理壳342转动,并通过内部的毛绒布测距仪器100目镜突出部分壳体进行擦拭,同时也能起到限位作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