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浮空器囊体漏点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31189发布日期:2021-07-27 13:38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浮空器囊体漏点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空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浮空器囊体漏点的装置。



背景技术:

浮空器囊体的气密性是浮空器的一项关键技术指标。由于浮空器囊体尺寸和表面积巨大,其囊体表面的漏点检测一直是浮空器领域的难题。

浮空器囊体传统的漏点检测方法是气泡法,即对囊体充气至一定压差,通过在囊体表面涂刷检漏液,通过肉眼观察是否出现气泡的方式判定漏点位置。这种方法依赖人工操作,检测速度慢、效率低,误检、漏检率高,并且难以遍历囊体全部表面,对大尺寸囊体的漏点检测无能为力。

除气泡法外,气体泄漏检测的方法还有氦质谱仪法、超声波法等。氦质谱法灵敏度高,但需要昂贵的示踪气体(氦气),且氦质谱仪价格昂贵,检测成本高;超声波法检测灵敏度低,易受环境影响,误检率高。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是随着热成像技术发展逐步成熟的检测技术,在气体泄漏漏点检测上也有应用:利用sf6等示踪气体充入被检工件中,当气体从漏孔中泄漏时,可利用sf6气体对激光的吸收产生热量,引起其表面温度变化,通过红外热像仪可以观察到。但这种技术在浮空器囊体应用却有局限:浮空器囊体容积大,充入示踪气体的成本较高,而且示踪气体对浮空器囊体材料的影响难以预料,因此,热像检测技术还没有用于浮空器囊体漏点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浮空器囊体漏点的装置,提高囊体漏点检测效率,降低误检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检测浮空器囊体漏点的装置,包括能向囊体表面传递带有温度气流的气流产生装置、用于捕捉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在囊体表面的图像并拍摄成像的热像仪、以及用于将热像仪拍摄的图像进行漏点识别的识别装置。

上述方案中,采用带有温度的气流作为示踪气体,并通过主动制造气流的方式,结合热像仪进行漏点检测,其具有效率高、检测直观、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智能化检测设备,为实现囊体漏点自动化检测打下基础。

优选的,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热气流或冷气流。

优选的,所述识别装置为肉眼、显示器或图像处理器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肉眼直接观察热像仪上的屏幕;或者,所述显示器与所述热像仪电连接;或者,所述图像处理器与所述热像仪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向囊体表面倾斜设置,所述热像仪临近所述气流产生装置设置。

倾斜设置的气流产生装置能使其向囊体表面发散的气流的面积更大,节省整体的检测时间。热像仪临近所述气流产生装置设置,能实现检测漏点的及时发现,提高准确性。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将热像仪检测技术(利用红外成像原理)用于囊体漏点检测,同时避免充入传统示踪气体导致成本高、损伤囊体等的缺点,提出利用主动气流(优选为热气流)作为示踪气体,通过热成像技术检测漏点的装置具有效率高、检测直观等优点,较气泡法;氦质谱法、超声波法等有明显优势;

二、检测所用气流为人为制造的带有温度的气流,该气体成本低廉,获取方便,不会对被测物体造成损伤;

三、所述检测装置成本低、响应快、检测精度及效率高,不需要通过大的改进,即可用于智能检测设备中,极大提升浮空器囊体漏点检测的自动化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浮空器囊体漏点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热像仪检测到漏点时的图像;

图3为进行漏点检测的三种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中:1-囊体,2-囊体上的漏点,3-从漏点泄漏出的气体,4-热流,5-气流产生装置,6-热像仪,7-暗斑,8-肉眼,9-显示器,10-图像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浮空器囊体漏点的装置包括气流产生装置5、热像仪6和识别装置。

所述气流产生装置5能向所述囊体1表面传递带有温度的气流4,该气流4可为热气流或冷气流。优选为热气流。所述气流产生装置5为手持式热风枪、手持式电吹风机或冷风机中的任意一种。

该气流4位人为制造的带有温度的气流,可认为是检测漏点的示踪气体。该气体成本低廉,获取方便,不会对被测物体造成损伤。

所述热像仪6用于捕捉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在囊体表面的图像,并拍摄成像。所述热像仪6是利用红外成像原理产生并显示图像的仪器,如市购的热成像仪,也可以是采用红外摄像头,通过电脑主机处理,在显示器上成像的专用装置。漏点检测的精度和热像仪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密切相关,以此选用合适的热像仪。

所述热像仪6产生的图像以伪彩的形式显示,当观测区域存在漏点时,漏点在图像上会呈现或亮或暗的斑点。

所述图像可通过识别装置将漏点识别并定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浮空器囊体漏点的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囊体表面传递带有温度的气流;将气流吹过的囊体表面利用红外成像原理拍摄成像;气流传递至囊体表面与拍摄成像同步进行。观察拍摄的图像上是否有温度分布变化情况,如有,则该温度分布变化的位置则为囊体的漏点,将该囊体的漏点位置标记出来;如无,则继续对囊体表面的其他部位进行检测。所述带有温度的气流为热气流或冷气流。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检测浮空器囊体漏点的方法包括:采用能够产生气流4的气流产生装置5向囊体1传递带有温度的气流,同时采用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热像仪6观察气流4吹过的囊体1表面,通过热像仪6拍摄的图像观察囊体1表面温度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当囊体1上有漏点2时,从漏点处泄漏的气体3的温度和囊体1表面温度将有明显差别,囊体1表面的温度场(温度分布)立即出现异常时。采用这种方法,便很容易辨别出异常部位是囊体1上的漏点2,并将该漏点2位置标记出来。

所述温度分布变化指图像上出现亮斑或暗斑7(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在第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手持式热风枪5在囊体1表面扫描,并将热像仪6随着热风枪5移动,通过肉眼8直接观察热像仪6所呈现的图像,当热像仪扫描6到漏点2时,热像仪屏幕上将出现亮斑或暗斑7。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将热像仪6与显示器9连接,通过显示器9放大热像仪6的画面,可以以更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查找漏点2。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通过图像处理器10处理热像仪6拍摄的图像,通过视觉识别算法找出亮斑或暗斑,确定漏点2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采用热像仪检测浮空器囊体漏点的装置,其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带有温度的气流作为示踪气体,并通过主动制造气流的方式,结合热像仪进行漏点检测。该装置具有效率高、检测直观、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智能化检测设备,为实现囊体漏点自动化检测打下基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