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互感器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0537发布日期:2021-09-18 00:44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互感器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互感器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互感器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2.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担负测量、计量、保护等功能的电力设备。电网中互感器数量多,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影响大。正确的运行、维护及检修,确保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是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一环。在国标、检定规程、运行检修导则中,都有对互感器检修周期、项目等的详细规定,互感器校验仪便是对互感器的特性进行测试的设备,但现有的互感器校验仪存在着诸多弊端,例如在搬运移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磕碰且没有防护措施,即使装盒携带机器也容易受到碰撞震动影响其测试精度,不仅非常的不便携,还影响使用寿命,而且装盒使用步骤较为繁琐,在不平整的平面使用时机器还容易滑落滑动,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在搬运移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磕碰且没有防护措施,即使装盒携带机器也容易受到碰撞震动影响其测试精度,不仅非常的不便携,还影响使用寿命,而且装盒使用步骤较为繁琐,在不平整的平面使用时机器还容易滑落滑动,非常的不方便,而提出的一种便携式互感器测试设备。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便携式互感器测试设备,包括测试机体,所述测试机体顶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弹性连接杆,所述弹性连接杆远离测试机体的一端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飞碟牛眼,所述飞碟牛眼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l形侧板,两个所述l形侧板底板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相互契合的齿头,所述l形侧板表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前板和后板,右侧所述前板的内部开设有锁腔,所述锁腔内部活动套接有l形锁杆和锁簧,所述锁簧的两端分别与l形锁杆和锁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l形锁杆的左端贯穿右侧所述前板并延伸至左侧所述前板内部,且l形锁杆的另一端贯穿右侧所述前板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前板和后板相对一侧的表面与所述l形侧板相对测试机体一侧的表面和所述l形侧板底板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减震簧,所述减震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橡胶板,所述l形侧板相背测试机体一侧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直拉杆,所述直拉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横拉杆,两个所述横拉杆相对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把手套,两个所述横拉杆相对的一端且在把手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双向阻尼器。
6.优选的,所述l形侧板的最大转动角度为90
°
,两个所述l形侧板沿测试机体的竖直中线成轴对称。
7.优选的,所述飞碟牛眼在测试机体的平面中心点处。
8.优选的,所述把手套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路。
9.优选的,所述直拉杆与l形侧板的连接点在所述l形侧板的横向中线处。
10.优选的,所述前板和后板表面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垫。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顶板、l形侧板和减震橡胶板等部件的配合,使得测试机体被包裹在各部件组成的盒体内的同时,搬运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受到防护,不会因为碰撞震动而影响测试精度,提高了使用寿命的同时,非常的便携。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可以伸展的l形侧板和把手套等部件配合到达了能使各部件组合而成防护测试机体的盒体快速展开的效果,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同时将测试机体与飞碟牛眼连接使得测试机体能够通过l形侧板和齿头在大部分地面自动保持水平状态,极大的方便了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17.图中:1、测试机体;2、弹性连接杆;3、飞碟牛眼;4、顶板;5、l形侧板;6、齿头;7、前板;8、后板;9、锁腔;10、l形锁杆;11、锁簧;12、减震簧;13、减震橡胶板;14、直拉杆;15、横拉杆;16、把手套;17、双向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参照图1

3,一种便携式互感器测试设备,包括测试机体1,测试机体1顶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弹性连接杆2,弹性连接杆2远离测试机体1的一端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飞碟牛眼3,飞碟牛眼3在测试机体1的平面中心点处,飞碟牛眼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4,当产生磕碰致使测试机体1向上位移时,通过抵压弹性连接杆2使其弯曲变形吸收撞击力,避免了测试机体1产生硬碰撞,顶板4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l形侧板5,l形侧板5的最大转动角度为90
°
,两个l形侧板5沿测试机体1的竖直中线成轴对称,两个l形侧板5底板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相互契合的齿头6,l形侧板5表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前板7和后板8,前板7和后板8表面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垫,两个相对的l形侧板5、前板7、后板8和顶板4组成了一个能够包裹测试机体1的盒体,并通过密封垫保持盒体的密封防尘效果,而且两个l形侧板5可以带动前板7和后板8一起在顶板4的左右两端进行90
°
展开,同时l形侧板5可以通过齿头6保持其与顶板4在地面的固定,且测试机体1可以通过飞碟牛眼3在顶板4倾斜时通过重力仍然保持水平状态,右侧前板7的内部开设有锁腔9,锁腔9内部活动套接有l形锁杆10和锁簧11,锁簧11的两端分别与l形锁杆10和锁腔9内壁固定连接,l形锁杆10的左端
贯穿右侧前板7并延伸至左侧前板7内部,且l形锁杆10的另一端贯穿右侧前板7并延伸至外部,通过l形锁杆10在两个前板7内部的左右位移能够控制两个l形侧板5是否转动,以此切换各部件组成的盒体的密封与展开状态,前板7和后板8相对一侧的表面与l形侧板5相对测试机体1一侧的表面和l形侧板5底板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减震簧12,减震簧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橡胶板13,当各部件组成的盒体处于密封保护测试机体1状态时,如果发生磕碰,测试机体1会在盒体内部晃动抵压减震橡胶板13并通过减震簧12吸收撞击力,避免其与各部件之间的硬碰撞,通过顶板4、l形侧板5和减震橡胶板13等部件的配合,使得测试机体1被包裹在各部件组成的盒体内的同时,搬运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受到防护,不会因为碰撞震动而影响测试精度,提高了使用寿命的同时,非常的便携,l形侧板5相背测试机体1一侧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直拉杆14,直拉杆14与l形侧板5的连接点在l形侧板5的横向中线处,直拉杆14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横拉杆15,两个横拉杆15相对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把手套16,把手套16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路,两个横拉杆15相对的一端且在把手套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双向阻尼器17,当l形侧板5围绕顶板4转动展开盒体时,同时带动直拉杆14围绕横拉杆15的一端转动,并将横拉杆15压入把手套16内部,由于把手套16内部有与横拉杆15连接的双向阻尼器17,所以l形侧板5和直拉杆14在转动展开盒体时只能匀速进行,保证了各部件的稳定安全的运行工作,时通过可以伸展的l形侧板5和把手套16等部件配合到达了能使各部件组合而成防护测试机体1的盒体快速展开的效果,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同时将测试机体1与飞碟牛眼3连接使得测试机体1能够通过l形侧板5和齿头6在大部分地面自动保持水平状态,极大的方便了使用。
21.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由于l形侧板5、前板7、后板8和顶板4组成了一个能够包裹测试机体的盒体,并通过密封垫保持盒体的密封防尘效果,可直接抓握把手套16非常方便的携带该装置,在携带过程中,如果发生磕碰,测试机体1在盒体内部向前后左右下晃动时抵压减震橡胶板13并通过减震簧12吸收撞击力,如测试机体1向上位移时,可通过抵压弹性连接杆2使其弯曲变形吸收撞击力,避免其与各部件之间的硬碰撞,到达工作地点后,使用者只需通过把手套16提起该装置,拨动l形锁杆10向右位移解除两个l形侧板5的相互锁止,并展开密封的盒体,此时测试机体1通过自身的重量带动顶板4下移,以此带动l形侧板5围绕顶板4的一端转动,而当l形侧板5围绕顶板4转动展开盒体时,会同时带动直拉杆14围绕横拉杆15的一端转动,并将横拉杆15压入把手套16内部,由于把手套16内部有与横拉杆15连接的双向阻尼器17,所以l形侧板5和直拉杆14在转动展开盒体时只能匀速进行,直至两个l形侧板5带动前板7和后板8一起在顶板4的左右两端转动90
°
完全展开盒体,这时l形侧板5可以通过齿头6保持其与顶板4在地面的固定,同时测试机体1可以通过飞碟牛眼3在顶板4倾斜时通过重力仍然保持水平状态,此时使用者即可使用该装置,当使用完成后,使用者双手抓握并拽动已经水平的两个直拉杆14使横拉杆15从把手套16内部滑出,同时相对转动两个直拉杆14,带动l形侧板5、前板7和后板8再次闭合组成密封的盒体并将测试机体1包裹在内,然后通过l形锁杆10锁止两个l形侧板5,保持盒体的密封状态,使用者可再次携带。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