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风道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31777发布日期:2021-10-24 05:5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风道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风道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2.汽车空调风道温度传感器是感应风道温度信号并将收集的信号反馈给控制模块来对汽车加热、制冷、空气净化系统进行适时调整的传感器件。现在大多数温度传感器都集成了温度探测头、线束、安装座、波纹管、导热脂、控制芯片、扇叶和保护套等多个零件。这就需要在生产传感器时需要整体一次注塑成型,具体为:先将位于传感器内部的导线、热敏电阻、芯片等零件单独加工并组装好,然后将其放入注塑用的模具中,采用分步灌胶的方式,直接向传感器组件的待封装部分注胶,最终形成能够直接包裹住待封装部分的塑料外壳,从而完成传感器组件的封装。
3.但是,这种结构及生产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4.1.因风道温度传感器普遍较长,且设计模具时又要考虑传感器、导线组等组件的定位,使得模具加工变得困难,模具精度低,导致注塑出来的产品尺寸精度较低;
5.2.采用外壳和内部传感器组件一体成型时,很容易发生压伤导线的问题,热敏电阻常常会因为高温注塑而受到损坏;
6.3.在上装传感器组件时需要人工频繁地进行定位操作,不仅产品一致性无法保证,生产周期也会因此加长。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折叠式风道温度传感器,用以解决现有传感器生产工序繁琐、耗时长、良率低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式风道温度传感器,包括:
9.热敏电阻;
10.导线,导线的一端固定连接热敏电阻;
11.外壳,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壳体、弯折部、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扣合形成容纳腔,导线安装于容纳腔内;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热敏电阻在第一壳体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通风孔的范围内;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热敏电阻在第二壳体上的投影位于第二通风孔的范围内。
12.可选的,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一探测部,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延伸部和第二探测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一探测部之间设置有隔板,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隔板合围形成密闭空间,导线的一端穿过隔板;第一通风孔位于第一探测部,第二通风孔位于第二探测部。
13.可选的,第一延伸部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口,第二延伸部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卡扣,多个连接卡扣和多个连接口一一对应地配合连接。
14.可选的,第一探测部和第二探测部均为弧形板,第一探测部和第二探测部合围成
过流通道。
15.可选的,第一延伸部内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杆,限位杆抵接导线。
16.可选的,还包括插片,插片固定连接导线的另一端,插片穿过第一壳体向容纳腔外部延伸。
17.可选的,导线的另一端缠绕在插片上,导线缠绕在插片上的部分和插片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18.可选的,外壳还包括保护壳,保护壳为方形筒状,保护壳固定连接第一壳体,保护壳包围插片位于容纳腔外的部分,保护壳的轴线和插片的延伸方向相同。
19.可选的,外壳为一体式注塑件。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风道温度传感器,先将热敏电阻和导线单独生产并装配,再一并装入第一壳体中,通过弯曲弯折部并折叠外壳,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便完成了传感器的组装。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保证了热敏电阻和空气之间具有良好的接触,使传感器更加灵敏、精确。相比传统的导线与外壳一体注塑的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导线热敏电阻与外壳组装的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导线、热敏电阻因高温注塑而导致的损伤、破裂,也使注塑用的模具的设计更加简单,同时也省去了生产时不断装夹零件的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中的折叠式风道温度传感器的展开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中的折叠式风道温度传感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4.结合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风道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1、导线2、插片3和外壳4。其中热敏电阻1为一种对温度敏感的敏感元件,其可以再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本实施例中选用的为ntc热敏电阻,具有连个引脚。导线2用于将热敏电阻1和汽车的ecu电性连接起来,将热敏电阻1的阻值信息反馈给汽车ecu,进而自动控制空调进行加热或制冷动作。因本实施例中热敏电阻1具有两个引脚,相应地,导线2的数量也为两根,每一根导线2的一端固定连接热敏电阻1的其中一个引脚。本实施例中插片3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一根导线2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一个插片3上。外壳4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壳体41、弯折部42、第二壳体43。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3相扣合形成容纳腔,导线2和热敏电阻1均位于容纳腔内,第一壳体41上具有两个插口,两个插片3分别插设在两个插口中并延伸出壳体,两个插片3均为导电金属材料制成,两个插片3形成公插头的结构,其可以插入汽车上的控制接口,将热敏电阻1和ecu连接起来。第一壳体41包括第一延伸部411和第一探测部412,其中第一探测部412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413,热敏电阻1在第一壳体41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通风孔413的范围内;第二壳体43包括第二延伸部431和第二探测部432,其中第二探测部432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433,热敏电阻1在第二壳体43上的投影位于
第二通风孔433的范围内,因本实施例主要用于检测风道内的温度,第一通风孔413和第二通风孔433使热敏电阻1周围会有足够的空气流动,从而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灵敏度。本实施例中的外壳4为一体式注塑件,其中弯折部42略薄,这样便可弯折。在生产加工时,先将热敏电阻1、导线2和插片3之间连接好或采购现有的组合加工成品,待外壳4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后,便可将插片3插设于插口中,弯曲弯折部42,折叠外壳4,将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3扣合并将热敏电阻1和导线2封闭在内,这样便完成了传感器的组装。
25.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实施中,热敏电阻1的种类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ntc,也可根据需要更换为其他种类,如ptc。但是需要注意,ntc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呈负相关,即随着温度的上升,热敏电阻1的阻值会减小,而ptc热敏电阻的变化特性正相反,因此当选用不同的热敏电阻种类时,汽车的ecu也需要配和所选用的热敏电阻特性设计相应控制算法,同样地,也可以根据现有的控制算法来反选合适的热敏电阻种类。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热敏电阻1通过导线2和插片3连接汽车的ecu或控制单元,而在实际设计时,若对传感器没有拆装需求,则可以使用导线2将热敏电阻1和汽车ecu直接连接,以提高传感器和空调的集成度。同样地,根据实际情况,如企业产能足够时,也可以选择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3分开生产,此时仍可完成传感器的组装。
2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每一个导线2的另一端均缠绕于其对应的插片3,并通过焊接连接。相比于传统的搭接方式或线夹等连接器连接,本实施例的方式使导线2和插片3之间具有更多的接触面积,这样不仅增强了导电性、还使连接更牢靠,不会在车辆震动的条件下松动,进而使传感器运行更加稳定。
2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延伸部411和第一探测部412之间设置有隔板414,第一延伸部411、第二延伸部431和隔板414合围形成密闭空间。第一延伸部411和第二延伸部431均为直线延伸的细长凹槽结构,其内部的凹槽即为线槽,第一延伸部411内还设置有三个限位杆415,导线2便设置于线槽中并通过三个限位杆415进行定位,同时导线2连接热敏电阻1的一端穿过隔板414使热敏电阻1位于第一探测部412和第二探测部432所围成的空间内。本实施例中通过延伸部将热敏电阻1伸入倒风道中较深的内部,以便探测更精确的温度,避免温度死角,从而达到更好的探测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杆415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如在第一延伸部411较长的情况下,可以将限位杆415的数量调整为五个或八个。
2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探测部412和第二探测部432均为弧形板,第一探测部412和第二探测部432合围成过流通道。即过流通道中风的流向垂直于第一通风孔413和第二通风孔433之间的风的流向,这样进一步地增大了热敏电阻1附近的空气的流动,增强了传感器的探测效果。此外,第一探测部412和第二探测部432也形成了对热敏电阻1的保护结构,使热敏电阻1不会触碰倒风道的内壁,从而发生损坏变形。
29.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延伸部411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口416,第二延伸部431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卡扣434,多个连接卡扣434和多个连接口416一一对应地配合,将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3扣合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与限位杆415的个数类似,连接口416或连接卡扣434的个数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如壳体的长度,进行调整。因卡扣连接具有方便拆装的特点,使得本实施例的外壳4在无工具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组装,加之连接卡扣434和连接口416可以和外壳4一体成型,极大地提高了本实施例生产的速率。
30.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4还包括保护壳44,保护壳44固定连接第一壳体41,保护壳44包围插片3位于容纳腔外的部分,保护壳44的轴线和插片3的延伸方向相同。保护壳44为方形筒状,其内部具有多个滑槽,保护壳44形成母插座,这样便若汽车控制单元上的探测接口可分离,则可将探测接口插入倒保护壳44中,使整车设计更加灵活。此外,保护壳44不仅用于保护延伸出壳体的部分插片3,还可在将传感器安装至整车上时起到防呆的作用。
31.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延伸部411外侧上还形成有第一插扣,第二延伸部431上还形成有第二插扣,两个插扣均朝向弯折部42延伸,当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3扣合时,第一插扣和第二插扣正好组合呈一个较大的插口。这样仅需在风道或其他需要探测温度的位置开设相应的插扣口,即可实现传感器的安装,无需螺栓等零件,极大地降低了传感器安装时的困难度。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风道温度传感器,因壳体成型时无需反复上装内部的热敏电阻1和导线2,不仅排除了加工时热敏电阻1或导线2受损伤的风险,还使得壳体可以单独地大批量进行生产。加之后续组装时仅需将插片3插入并扣合壳体就可完成组装,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生产的时间,同时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