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的输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1059发布日期:2021-09-29 04:18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零部件的输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的输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轮毂是轮中心的部分,中心装在轴上,起支撑轮胎的作用,形状是圆筒形,最常见的轮毂是钢圈轮毂和铝合金轮毂,轮毂在生产后需要对其内径和外径进行测量,用于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3.本技术人发现:在测量轮毂内径和外径时,需要操作人员专门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测量,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零部件的输送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测量轮毂内径和外径时,需要操作人员专门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测量,影响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5.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的输送检测装置,包括:
6.第一电机、对称设置的转轴及安装于两个所述转轴之间的输送组件,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固定架,且其中一个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组件设有两个,且平行设置,其包括与转轴键连接的链轮及连接所述链轮的链条;
7.若干放置板及固定于所述放置板的两端下表面的连接块,若干所述放置板分布于两个链条之间,放置板的两端通过所述的连接块与链条的链板固定连接;
8.设于放置板上表面的若干放置区域,若干所述放置区域分布于放置板上表面,所述放置区域包括:
9.与轮毂螺栓孔相对应的若干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固定于放置板;
10.设于若干定位杆的中心处周边的测量部,所述测量部用于测量轮毂的外径和内径。
11.进一步的,所述测量部包括:
12.设于若干定位杆的中心处周边的若干穿槽,若干所述穿槽在该中心处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穿槽贯穿放置板的上下表面;
13.穿过穿槽的内杆和外杆;
14.推动组件,用于分别带动内杆和外杆在穿槽中移动;
15.底托组件,用于在轮毂放置于放置区域前,使得内杆的顶端和外杆的顶端收缩至穿槽内,在轮毂放置于放置区域后,使得内杆的顶端和外杆的顶端运动至放置板的上表面的上方。
16.进一步的,所述底托组件包括设于放置板下表面的下方的托板及设于所述托板两侧的气缸,所述气缸固定于放置板的左右两侧,气缸的输出轴固定于托板,所述内杆的底端
和外杆的底端在重力作用下与托板的上表面接触。
17.进一步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
18.固定于放置板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中轴线穿过若干定位杆的中心;
19.内联动杆和外联动杆,所述内联动杆的一端与设于内杆表面的内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外联动杆的一端与设于外杆表面的外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内联动杆和外联动杆均指向第二电机的中轴线,内联动杆朝向放置板的侧表面与设于放置板的下表面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外联动杆朝向放置板的侧表面与设于放置板下表面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20.一端固定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杆;
21.内驱动板及内调节组,所述转动杆穿过设于内驱动板中心的第一穿孔,且转动杆通过所述的内调节组带动内驱动板转动,所述内驱动板朝向内杆的表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内杆朝向内驱动板的侧面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匹配,所述内调节组用于使得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结合或分离;
22.外驱动板及外调节组,所述转动杆穿过设于外驱动板中心的第二穿孔,且转动杆通过所述的外调节组带动外驱动板转动,所述外驱动板朝向外杆的表面设有第三螺纹,所述外杆朝向外驱动板的侧面设有第四螺纹,所述第三螺纹与第四螺纹相匹配,所述外调节组用于使得第三螺纹与第四螺纹相结合或分离。
23.进一步的,所述内调节组包括:
24.固定于第一穿孔侧壁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设于转动杆的第一侧槽滑动连接;
25.固定于第一侧槽底部的第一电磁铁及位于第一侧槽内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侧槽的底部,另一端固定于第一侧板。
26.进一步的,所述外调节组包括:
27.固定于第二穿孔侧壁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设于转动杆的第二侧槽滑动连接;
28.固定于第二侧槽底部的第二电磁铁及位于第二侧槽内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于第二侧槽的底部,另一端固定于第二侧板。
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一种汽车零部件的输送检测装置,在将轮毂通过输送组件传送到下一个工序时,将轮毂放置于放置区域,使得定位杆穿过轮毂的螺栓孔,完成后,第一电机启动,带动轮毂向下一个工序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测量部对轮毂的外径和内径进行测量,这样通过本装置可在传输轮毂的过程中对轮毂的内径和外径进行测量,节省了操作人员测量轮毂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3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3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放置板与链条的连接图;
3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放置区域的俯视图;
3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放置区域的仰视图;
3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测量部的局部放大图;
3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托板处的仰视图;
3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转动杆处的放大图。
39.其中,1、转轴;2、链轮;3、链条;4、放置板;5、连接块;6、定位杆;7、穿槽;8、内杆;9、外杆;10、托板;11、气缸;12、第二电机; 13、内驱动板;14、外驱动板;15、内联动杆;16、外联动杆;17、内滑槽; 18、外滑槽;19、转动杆;20、第一侧槽;21、第一侧板;22、第一弹簧; 23、第一电磁铁;24、第二侧槽;25、第二侧板;26、第二弹簧;27、第二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41.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42.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的输送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
43.第一电机、对称设置的转轴1及安装于两个所述转轴1之间的输送组件,所述转轴1转动安装于固定架,且其中一个转轴1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组件设有两个,且平行设置,其包括与转轴1 键连接的链轮2及连接所述链轮2的链条3;
44.若干放置板4及固定于所述放置板4的两端下表面的连接块5,若干所述放置板4分布于两个链条3之间,放置板4的两端通过所述的连接块5与链条3的链板固定连接;
45.设于放置板4上表面的若干放置区域,若干所述放置区域分布于放置板 4上表面,所述放置区域包括:
46.与轮毂螺栓孔相对应的若干定位杆6,所述定位杆6的一端固定于放置板4;
47.设于若干定位杆6的中心处周边的测量部,所述测量部用于测量轮毂的外径和内径。
48.在本实施例中,在将轮毂通过输送组件传送到下一个工序时,将轮毂放置于放置区域,使得定位杆6穿过轮毂的螺栓孔,完成后,第一电机启动,带动轮毂向下一个工序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测量部对轮毂的外径和内径进行测量,这样通过本装置可在传输轮毂的过程中对轮毂的内径和外径进行测量,节省了操作人员测量轮毂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4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图5所示,所述测量部包括:
50.设于若干定位杆6的中心处周边的若干穿槽7,若干所述穿槽7在该中心处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穿槽7贯穿放置板4的上下表面;
51.穿过穿槽7的内杆8和外杆9;
52.推动组件,用于分别带动内杆8和外杆9在穿槽7中移动;
53.底托组件,用于在轮毂放置于放置区域前,使得内杆8的顶端和外杆9 的顶端收缩至穿槽7内,在轮毂放置于放置区域后,使得内杆8的顶端和外杆9的顶端运动至放置板4的上表面的上方。
54.在本实施例中,在轮毂放置于放置板4之前,内杆8的顶端和外杆9的顶端收缩至穿槽7内,这样在放置轮毂时,可避免轮毂与内杆8和外杆9发生碰撞,在轮毂放置于放置区域后,底托组件使得内杆8的顶端和外杆9的顶端运动至放置板4的上表面的上方,然后推动组件分别带动内杆8和外杆 9在穿槽7中运动,当内杆8与轮毂的内侧表面接触,外杆9与轮毂的外侧表面接触后,推动组件停止驱动,在本实施例中,在传输过程中的某个位置的上方设有ccd相机,在该轮毂传送到ccd相机的下方时,对该放置区域进行拍照,然后传输到计算机,通过内杆8和外杆9的位置,从而进行内径和外径的计算,在这里如果ccd相机直接对轮毂进行拍照,由于生产出的轮毂边缘有很多毛刺或残留的凸出点未进行处理,通过本方法,可通过计算机剔除位置明显异常的内杆8和外杆9,然后分析剩下,即可准确测量的内外径,然后通过人工观察剔除的内杆8和外杆9的位置的实际情况,来判断该位置是异常。
5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底托组件包括设于放置板 4下表面的下方的托板10及设于所述托板10两侧的气缸11,所述气缸11 固定于放置板4的左右两侧,气缸11的输出轴固定于托板10,所述内杆8 的底端和外杆9的底端在重力作用下与托板10的上表面接触。在这里,当气缸11带动推板向上移动时,即可带动内杆8和外杆9向上运动,当气缸 11带动推板向下移动时,内杆8和外杆9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
5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图6所示,所述推动组件包括:
57.固定于放置板4的第二电机12,所述第二电机12的中轴线穿过若干定位杆6的中心;
58.内联动杆15和外联动杆16,所述内联动杆15的一端与设于内杆8表面的内滑槽17滑动连接,所述外联动杆16的一端与设于外杆9表面的外滑槽18滑动连接,所述内联动杆15和外联动杆16均指向第二电机12的中轴线,内联动杆15朝向放置板4的侧表面与设于放置板4的下表面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外联动杆16朝向放置板4的侧表面与设于放置板4下表面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59.一端固定于第二电机12的输出轴的转动杆19;
60.内驱动板13及内调节组,所述转动杆19穿过设于内驱动板13中心的第一穿孔,且转动杆19通过所述的内调节组带动内驱动板13转动,所述内驱动板13朝向内杆8的表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内杆8朝向内驱动板13的侧面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匹配,所述内调节组用于使得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结合或分离;
61.外驱动板14及外调节组,所述转动杆19穿过设于外驱动板14中心的第二穿孔,且转动杆19通过所述的外调节组带动外驱动板14转动,所述外驱动板14朝向外杆9的表面设有第三螺纹,所述外杆9朝向外驱动板14的侧面设有第四螺纹,所述第三螺纹与第四螺纹相匹配,所述外调节组用于使得第三螺纹与第四螺纹相结合或分离。
62.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带动内杆8在穿槽7中滑动时,外调节组使得第三螺纹和第四螺纹分离,内调节组使得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相结合,完成后第二电机12带动转动杆19转动,此时即可由内驱动板13通过内联动板带动内杆8在穿槽7中滑动,当需要带动外杆9在穿槽7中滑动时,内调节组使得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分离,外调节组使得第三螺纹和第四螺纹相结合,完成后第二电机12带动转动杆19转动,此时即可由外驱动板14通过外联动板带动外杆9在穿槽7中滑动。
6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内调节组包括:
64.固定于第一穿孔侧壁的第一侧板21,所述第一侧板21与设于转动杆19 的第一侧槽20滑动连接;
65.固定于第一侧槽20底部的第一电磁铁23及位于第一侧槽20内的第一弹簧22,所述第一弹簧2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侧槽20的底部,另一端固定于第一侧板21。
66.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电磁铁23失电时,在第一弹簧22弹力作用下,即可使得内驱动板13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相结合,在第一电磁铁23得电后,内驱动板13克服第一弹簧22的弹力,使得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分离。
6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外调节组包括:
68.固定于第二穿孔侧壁的第二侧板25,所述第二侧板25与设于转动杆19 的第二侧槽24滑动连接;
69.固定于第二侧槽24底部的第二电磁铁27及位于第二侧槽24内的第二弹簧26,所述第二弹簧26的一端固定于第二侧槽24的底部,另一端固定于第二侧板25。
70.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电磁铁27失电时,在第二弹簧26弹力作用下,即可使得外驱动板14的第三螺纹和第四螺纹相结合,在第二电磁铁27得电后,外驱动板14克服第二弹簧26的弹力,使得第三螺纹和第四螺纹分离。
71.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72.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