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燃气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05341发布日期:2021-09-18 03:3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燃气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燃气表。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科技化水平的提升,智能计量技术在燃气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天然气的使用在现代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城市管道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燃气表的应用也深入到千家万户,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针对燃气公司对燃气表监控和燃气用量大数据分析的需要,伴随着智能云服务、物联网产业和技术的逐步发展,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燃气表的运用也越来越多。
3.如今的智能燃气表上侧设有两个输气口,分别为进气输气口和进气输气口,并连接输气管,输气管与输气口大多采用螺纹连接,在长久使用后,因为老化等原因,容易引起输气管与输气口的连接处漏气,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燃气表,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将输气管与输气口的连接处罩住,当输气管与输气口的连接处漏气时,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起密封作用,使燃气不外泄,且当燃气注入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内后,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人员燃气表发生漏气。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燃气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前侧设智能显示屏,所述机体上端左右两侧均设有输气口,两个所述输气口分别为进气输气口与出气输气口,两个所述输气口均管道连接有输气管,所述机体装配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装配有可更换电源,所述机体上侧左右对称设有与输气口位置相匹配的第一安装罩,两个所述第一安装罩下侧均设有与输气口相匹配的第一半弧面,所述第一安装罩上侧设有与输气管相匹配的第二半弧面,所述第一安装罩通过合页铰接有第二安装罩,所述第二安装罩下侧设有与输气口相匹配的第三半弧面,所述第二安装罩上侧设有与输气管相匹配的第四半弧面,所述第一半弧面、第二半弧面、第三半弧面和第四半弧面内弧面均设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安装罩左右两侧均设有密封槽,所述第二安装罩左右两侧均设有与密封槽相匹配的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之间设有限位机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罩均内置有中央处理模块,两个所述第一安装罩内均设有燃气检测传感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罩上侧均设有报警器,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和燃气检测传感器的电源输入端与可更换电源电源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电源输出端与报警器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燃气检测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
7.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两个输气管分别与两个输气口连接后,分别转动两个第二安装罩,使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扣合,并通过限位机构进行限位,当第一安装罩
与第二安装罩扣合后,第一半弧面与第三半弧面将输气口贴合,第二半弧面与第四半弧面将输气管外壁贴合,四个第一密封条起密封作用,防止燃气从第一半弧面和第三半弧面与输气口的连接处泄露,还防止燃气从第二半弧面和第四半弧面与输气管的连接处泄露;当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扣合时,第二密封条锁入密封槽内,防止燃气通过该第一安装罩和第二安装罩之间的连接处泄露;当输气口与输气管与的连接处发生漏气时,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配合,对燃气进行阻挡,防止燃气泄露到外界,引发安全事故,且燃气检测传感器实时对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内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内存在燃气时,将检测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给报警器供电,使报警器开始工作,进行报警,体现人们发生漏气,及时处理;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将输气管与输气口的连接处罩住,当输气管与输气口的连接处漏气时,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起密封作用,使燃气不外泄,且当燃气注入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内后,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人员燃气表发生漏气。
8.进一步限定,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有固定座与限位块,所述固定座和限位块分别与第一安装罩和第二安装罩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设有螺纹孔,所述限位块装配有与螺纹孔相匹配的螺钉。这样的结构,当第一安装罩和第二安装罩扣合时,拧动螺钉,将螺钉拧入螺纹孔,从而穿过固定座与限位块,对第一安装罩和第二安装罩进行限位。
9.进一步限定,所述电池仓外表面设有防滑纹。这样的结构,便于工作人员打开电池仓,更换电源。
10.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均为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便于工作人员更换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
11.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2.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将输气管与输气口的连接处罩住,当输气管与输气口的连接处漏气时,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起密封作用,使燃气不外泄,且当燃气注入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内后,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人员燃气表发生漏气。
附图说明
13.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燃气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燃气表实施例第一安装罩与第二安装罩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1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7.机体1、智能显示屏101、输气口11、输气管12、电池仓13、防滑纹131、第一安装罩2、第一半弧面21、第二半弧面22、第二安装罩23、第三半弧面24、第四半弧面25、第一密封条26、密封槽27、第二密封条28、中央处理模块3、燃气检测传感器31、报警器32、固定座4、限位块41、螺纹孔42、螺钉43。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19.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燃气表,包括机体1,机体1前侧设智能显示屏101,机体1上端左右两侧均设有输气口11,两个输气口11分别为进气输气口与出气输气口,两个输气口11均管道连接有输气管12,机体1装配有电池仓13,电池仓13内装配有可更换电源,机体1上侧左右对称设有与输气口11位置相匹配的第一安装罩2,两个第一安装罩2下侧均设有与输气口11相匹配的第一半弧面21,第一安装罩2上侧设有与输气管12相匹配的第二半弧面22,第一安装罩2通过合页铰接有第二安装罩23,第二安装罩23下侧设有与输气口11相匹配的第三半弧面24,第二安装罩23上侧设有与输气管12相匹配的第四半弧面25,第一半弧面21、第二半弧面22、第三半弧面24和第四半弧面25内弧面均设有第一密封条26,第一安装罩2左右两侧均设有密封槽27,第二安装罩23左右两侧均设有与密封槽27相匹配的第二密封条28,第一安装罩2与第二安装罩23之间设有限位机构,两个第一安装罩2均内置有中央处理模块3,两个第一安装罩2内均设有燃气检测传感器31,两个第一安装罩2上侧均设有报警器32,中央处理模块3和燃气检测传感器31的电源输入端与可更换电源电源输出端电连接,中央处理模块3电源输出端与报警器32电源输入端电连接,燃气检测传感器31信号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3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
20.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两个输气管12分别与两个输气口11连接后,分别转动两个第二安装罩23,使第一安装罩2与第二安装罩23扣合,并通过限位机构进行限位,当第一安装罩2与第二安装罩23扣合后,第一半弧面21与第三半弧面24将输气口11贴合,第二半弧面22与第四半弧面25将输气管12外壁贴合,四个第一密封条26起密封作用,防止燃气从第一半弧面21和第三半弧面24与输气口11的连接处泄露,还防止燃气从第二半弧面22和第四半弧面25与输气管12的连接处泄露;当第一安装罩2与第二安装罩23扣合时,第二密封条28锁入密封槽27内,防止燃气通过该第一安装罩2和第二安装罩23之间的连接处泄露;当输气口11与输气管12与的连接处发生漏气时,第一安装罩2与第二安装罩23配合,对燃气进行阻挡,防止燃气泄露到外界,引发安全事故,且燃气检测传感器31实时对第一安装罩2与第二安装罩23内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第一安装罩2与第二安装罩23内存在燃气时,将检测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模块3,中央处理模块3给报警器32供电,使报警器32开始工作,进行报警,体现人们发生漏气,及时处理;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第一安装罩2与第二安装罩23将输气管12与输气口11的连接处罩住,当输气管12与输气口11的连接处漏气时,第一安装罩2与第二安装罩23起密封作用,使燃气不外泄,且当燃气注入第一安装罩2与第二安装罩23内后,报警器32进行报警,提醒人员燃气表发生漏气。
21.优选,限位机构包括有固定座4与限位块41,固定座4和限位块41分别与第一安装罩2和第二安装罩23固定连接,固定座4设有螺纹孔42,限位块41装配有与螺纹孔42相匹配的螺钉43。这样的结构,当第一安装罩2和第二安装罩23扣合时,拧动螺钉43,将螺钉43拧入螺纹孔42,从而穿过固定座4与限位块41,对第一安装罩2和第二安装罩23进行限位。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它结构,对第一安装罩2和第二安装罩23进行限位。
22.优选,电池仓13外表面设有防滑纹131。这样的结构,便于工作人员打开电池仓13,更换电源。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它结构,便于工作人员打开电池仓13,更换电源。
23.优选,第一密封条26与第二密封条28均为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便于工作
人员更换第一密封条26与第二密封条28。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它结构,便于工作人员更换第一密封条26与第二密封条28。
24.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