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斗式雨量计用滤网、承雨器、出水器及双翻斗雨量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76526发布日期:2021-10-16 10:3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翻斗式雨量计用滤网、承雨器、出水器及双翻斗雨量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水测量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斗式雨量计用滤网、承雨器、出水器及双翻斗雨量计。


背景技术:

2.翻斗式雨量计是一种水文、气象仪器,用于测量自然界降雨量,同时将降雨量转换为以开关量形式表示的数字信息量输出,以满足信息传输、处理、记录和显示等的需要。翻斗式雨量计的工作原理为:集雨器收集的雨水通过漏斗落到上翻斗上,上翻斗将雨水流量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下翻斗可绕一水平轴转动,且轴位于下翻斗中部,下翻斗中部有隔板将其分隔为不连通的两部分,当隔板一侧的雨水达到预设的重量时,下翻斗开始翻转,盛有雨水的一侧下降,另一侧上升。下翻斗上设有永磁钢,底座上的干簧管能够测量下翻斗翻转的次数,由于下翻斗翻转一次所需雨量是固定的,可通过预先设置确定其具体数值,集雨器的集雨面积是已知的,因此记录一定时间内翻斗翻转的次数,通过计算即可得到降雨量。
3.翻斗式雨量计的承雨器上需要设置滤网,避免树叶灯杂物通过承雨器的出水口进入雨量计内部,雨量计底部的出水器用于承接翻斗中流下的雨水并将雨水排出,为了避免虫子通过出水器的出水口进入雨量计,出水器内也要设置滤网,现有的滤网不易固定到承雨器和出水器上,导致生产过程复杂,工时长且耗费人工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斗式雨量计用滤网、承雨器、出水器及双翻斗雨量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翻斗式雨量计中滤网不易安装的问题。
5.翻斗式雨量计用滤网,包括滤网本体,滤网本体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可弯折片。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滤网本体设置在出水器或承雨器内部,可弯折片从出水器或承雨器的出水口伸出,并向滤网本体方向弯折,将滤网本体固定在出水器或承雨器上;安装时只需将滤网本体放置在出水器或承雨器内部,使可弯折片从出水口伸出,并将可弯折片的自由端弯折即可。操作简单,节省了制造时间和人工。
6.进一步,所述滤网本体远离可弯折片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柱体。滤网本体安置到出水器或承雨器内部时,如果滤网本体为平面,其位置(轴线角度)不易调整,柱体固定在滤网本体上,便于操作,使得滤网本体的位置能够方便地调整。
7.进一步,所述滤网本体中部设有第一通孔,可弯折片上设有第二通孔,柱体包括同轴依次排列的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和夹紧部,第二柱体部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柱体部的半径小于第一柱体部的半径,第二柱体部的半径小于夹紧部的半径。在实际生产中,滤网本体为圆形或者与出水器或承雨器适配的形状,其中部打孔(第一通孔),可弯折片的中部也打孔(第二通孔),第二柱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行冲压,使第二柱体远离第一柱体的一端变形,形成夹紧部,将滤网本体和可弯折片固定在一起。
8.进一步,所述可弯折片包括金属薄片,金属薄片弯折为u形。即金属薄片包括第一
薄片部和两个第二薄片部,两个第二薄片部分别与第一薄片部相对的两边连接,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一薄片部上,第一薄片部与第二薄片部一体成型。
9.承雨器,包括承雨器本体,承雨器本体的出水口处设有翻斗式雨量计用滤网。承雨器为漏斗状,用于承接雨水,翻斗式雨量计用滤网的滤网本体设置在承雨器内部,其可弯折片通过承雨器的出水口伸出,可以方便地将可弯折片进行弯折,将滤网本体固定在承雨器上。
10.进一步,所述滤网本体位于所述承雨器本体内部,滤网本体的边缘抵靠在承雨器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可弯折片穿过承雨器本体的出水口,可弯折片的自由端向滤网本体方向弯折。将滤网本体拉紧,使其固定在集雨器本体上。
11.出水器,包括出水器本体,出水器本体的出水口处设有翻斗式雨量计用滤网。出水器位于翻斗下方,用于将翻斗流下的水收集并排出,出水器通常未圆形漏斗或长条状漏斗,翻斗式雨量计用滤网的滤网本体与出水器箱适配,滤网本体的边缘抵靠在出水器的内壁上,滤网本体设置在出水器内部,其可弯折片通过出水器的出水口伸出,可以方便地将可弯折片进行弯折,将滤网本体固定在出水器上。
12.进一步,所述滤网本体位于所述出水器本体内部,滤网本体的边缘抵靠在出水器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可弯折片穿过出水器本体的出水口,可弯折片的自由端向滤网本体方向弯折。将滤网本体拉紧,使其固定在出水器本体上。
13.双翻斗雨量计,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座、出水器、下翻斗、中间集水器、上翻斗、漏斗、承雨器以及外筒,外筒固定在底座上,出水器、下翻斗、中间集水器、上翻斗、漏斗和承雨器均位于外筒内部,出水器固定在底座上,下翻斗、中间集水器、上翻斗、漏斗通过支架固定在底座上,承雨器固定在外筒上。
14.进一步,所述下翻斗上设有磁钢,所述支架上设有与磁钢对应的干簧管。
15.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滤网本体设置在出水器或承雨器内部,可弯折片从出水器或承雨器的出水口伸出,并向滤网本体方向弯折,将滤网本体固定在出水器或承雨器上;安装时只需将滤网本体放置在出水器或承雨器内部,使可弯折片从出水口伸出,并将可弯折片的自由端弯折即可。操作简单,节省了制造时间和人工。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弯折片自由端未弯折时滤网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柱体主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承雨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承雨器剖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出水器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出水器剖视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翻斗雨量计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双翻斗雨量计外部结构示意图。
26.1、滤网本体,2、可弯折片,3、柱体,4、第一柱体部,5、第二柱体部,6、夹紧部,7、承雨器本体,8、出水器本体,9、底座,10、下翻斗,11、中间集水器,12、上翻斗,13、漏斗,14、外筒,1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1
29.如图1和图2所示,翻斗式雨量计用滤网,包括滤网本体1,滤网本体1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可弯折片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滤网本体1设置在出水器或承雨器内部,可弯折片2从出水器或承雨器的出水口伸出,并向滤网本体1方向弯折,将滤网本体1固定在出水器或承雨器上;安装时只需将滤网本体1放置在出水器或承雨器内部,使可弯折片2从出水口伸出,并将可弯折片2的自由端弯折即可。操作简单,节省了制造时间和人工。滤网本体1远离可弯折片2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柱体3。滤网本体1安置到出水器或承雨器内部时,如果滤网本体1为平面,其位置(轴线角度)不易调整,柱体3固定在滤网本体1上,便于操作,使得滤网本体1的位置能够方便地调整。滤网本体1中部设有第一通孔,可弯折片2上设有第二通孔,柱体3包括同轴依次排列的第一柱体部4、第二柱体部5和夹紧部6,第二柱体部5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柱体部5的半径小于第一柱体部4的半径,第二柱体部5的半径小于夹紧部6的半径。在实际生产中,滤网本体1为圆形或者与出水器或承雨器适配的形状,其中部打孔(第一通孔),可弯折片2的中部也打孔(第二通孔),第二柱体3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行冲压,使第二柱体3远离第一柱体3的一端变形,形成夹紧部6,将滤网本体1和可弯折片2固定在一起。可弯折片2为金属薄片,金属薄片弯折为u形。即金属薄片包括第一薄片部和两个第二薄片部,两个第二薄片部分别与第一薄片部相对的两边连接,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一薄片部上,第一薄片部与第二薄片部一体成型。
30.实施例2
31.如图3和图4所示,承雨器包括承雨器本体7,承雨器本体7的出水口处设有翻斗式雨量计用滤网。承雨器为漏斗13状,用于承接雨水,翻斗式雨量计用滤网的滤网本体1设置在承雨器内部,其可弯折片2通过承雨器的出水口伸出,可以方便地将可弯折片2进行弯折,将滤网本体1固定在承雨器上。滤网本体1位于所述承雨器本体7内部,滤网本体1的边缘全部抵靠在承雨器本体7的内壁上,所述可弯折片2穿过承雨器本体7的出水口,可弯折片2的自由端向滤网本体1方向弯折。将滤网本体1拉紧,使其固定在集雨器本体上。
32.实施例3
33.如图5和图6所示,出水器包括出水器本体8,出水器本体8的出水口处设有翻斗式雨量计用滤网。出水器位于翻斗下方,用于将翻斗流下的水收集并排出,出水器通常未圆形漏斗13或长条状漏斗13,翻斗式雨量计用滤网的滤网本体1与出水器箱适配,滤网本体1的边缘抵靠在出水器的内壁上,滤网本体1设置在出水器内部,其可弯折片2通过出水器的出
水口伸出,可以方便地将可弯折片2进行弯折,将滤网本体1固定在出水器上。滤网本体1位于所述出水器本体8内部,滤网本体1的边缘全部抵靠在出水器本体8的内壁上,所述可弯折片2穿过出水器本体8的出水口,可弯折片2的自由端向滤网本体1方向弯折。将滤网本体1拉紧,使其固定在出水器本体8上。
34.实施例4
35.如图7和图8所示,双翻斗雨量计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座9、出水器、下翻斗10、中间集水器11、上翻斗12、漏斗13、承雨器以及外筒14,外筒14固定在底座9上,出水器、下翻斗10、中间集水器11、上翻斗12、漏斗13和承雨器均位于外筒14内部,出水器固定在底座9上,下翻斗10、中间集水器11、上翻斗12、漏斗13通过支架15固定在底座9上,承雨器固定在外筒14上。下翻斗10上设有磁钢,所述支架15上设有与磁钢对应的干簧管。
36.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37.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