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6563发布日期:2022-01-19 16:1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医院常用的内镜消毒液有戊二醛、邻苯二甲醛等,戊二醛和邻苯二甲醛在密封包装时是较稳定的,可存放一年以上不失效,但在启封使用后,其有效期一般只有十五天左右。戊二醛和邻苯二甲醛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消毒液,内镜清洗消毒的标准程序一般为冲洗

酶洗

清洗

消毒

漂洗

吹干,因此消毒液每次使用时都会混入少量内镜及管道内上一步骤残留的水,使得消毒液被稀释,浓度会不断下降。因此在使用中需要经常监测消毒液的浓度,保证在规定范围内,才能保证合格的消毒效果,当消毒液浓度下降到一定值时,一般戊二醛消毒液失效浓度约为原始浓度的90%,邻苯二甲醛的失效浓度约为原始浓度的65%,就不能保证消毒效果,因此需要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浓度监测。
3.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4903386u)提出了一种消毒液浓度监测装置,此消毒液浓度监测装置设有的消毒液定量取样装置从消毒液存储箱定量抽取消毒液原液至反应管,检测消毒液原液的吸光度,从入水口抽取水至反应管,配制稀释浓度的消毒液样品本,检测消毒液样品的吸光度,记录并绘制相应的标准曲线,消毒机运行时,自动抽取使用中的消毒液至反应管,通过检测器检测吸光度,然后由机器对比判读结果,整个过程可由机器自动完成,实时监测,大大提高浓度监测的准确性,避免因消毒液浓度不足而造成的消毒失败,省时省力且制造成本低。
4.该装置中,需手动操作主板电路、电磁阀和取样装置将消毒水注入反应管内部,其消毒水取样的操作步骤较为复杂,导致消毒水的取样需消耗较长时间,进一步导致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效率降低,造成了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装置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装置,解决了消毒水取样的操作步骤较为复杂,导致消毒水的取样需消耗较长时间,进一步导致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效率降低,造成了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装置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装置,包括自动取样机构,所述自动取样机构包括消毒机主体,消毒机主体内设有储液腔,消毒机主体内固定连接有注液管,注液管的一端与储液腔内部连通,注液管上固定连接有电磁阀,储液腔内开设有取样孔,消毒机主体内开设有封堵槽,封堵槽与取样孔内部连通,封堵槽内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封堵板,封堵板的一侧可将取样孔封堵,取样孔内固定连接有导流管,储液腔内固定连接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与取样孔在同一水平线上,消毒机主体内固定连接有控制器,电磁阀、液位传感器和电动伸缩杆均与控制器电性相接,消毒机主体内开设有取样槽,导流管的一端延伸至取样槽内部,取样槽内卡接有试管,导流管的一端延伸至牵引轮内部。
7.优选的,所述取样槽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对接环板,对接环板内开设有卡槽,卡槽内固定连接有卡簧,卡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固定杆内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口,对接环板内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绕绳辊,绕绳辊内缠绕连接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与卡块固定连接,对接环板内开设有供牵引绳移动的穿线槽,穿线槽内转动连接有变向轮,牵引绳与变向轮滑动连接,试管卡接在固定杆与对接环板之间,可对试管的位置定位,有助于试管收取样品。
8.优选的,所述穿线槽内转动连接有多个牵引轮,牵引绳与牵引轮滑动连接,可减弱牵引绳移动过程中的滑动摩擦力。
9.优选的,所述绕绳辊上固定连接有调节齿轮,对接环板内开设有与调节齿轮相适配的转动口,可对绕绳辊的转动控制。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和对接环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紧固垫,紧固垫的一侧与试管相抵,可提高固定杆和对接环板与试管之间的连接稳定。
11.优选的,所述取样槽内固定连接有定位板,试管的底部与定位板接触,可在试管安装时,利用试管与定位板的对接使其安装角度校准,有助于试管的使用。
12.优选的,所述封堵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阻液垫,阻液垫的一侧与取样孔相抵,提高了取样孔的密封性。
13.优选的,所述取样孔内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圈,密封垫圈内贯穿开设有与导流管相适配的密封孔,可避免消毒水的渗出。
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自动取样机构中液位传感器的传感利用控制器控制电动伸缩杆通电,使取样孔贯通,利用导流管导流消毒水至试管内部,即可完成取样,无需手动取样,可自动取样简化了消毒水取样的操作步骤,节省了消毒水的取样所消耗的时间,提高了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效率,有助于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装置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 为一种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16.图2 为一种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 为一种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装置中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 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19.图5 为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20.图6 为图3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
21.图中标号:1、消毒机主体;2、电磁阀;3、注液管;4、液位传感器;5、控制器;6、导流管;7、牵引轮;8、调节齿轮;9、绕绳辊;10、紧固垫;11、固定杆;12、密封垫圈;13、电动伸缩杆;14、封堵板;15、阻液垫;16、定位板;17、试管;18、卡块;19、卡簧;20、变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实施例一,由图1-6给出,一种消毒液消毒结果检测装置,包括:
25.自动取样机构,自动取样机构包括消毒机主体1,消毒机主体1内设有储液腔,消毒机主体1内固定连接有注液管3,注液管3的一端与储液腔内部连通,注液管3上固定连接有电磁阀2,储液腔内开设有取样孔,消毒机主体1内开设有封堵槽,封堵槽与取样孔内部连通,封堵槽内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3,电动伸缩杆1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封堵板14,封堵板14的一侧可将取样孔封堵,取样孔内固定连接有导流管6,储液腔内固定连接有液位传感器4,液位传感器4的安装位置与取样孔在同一水平线上,消毒机主体1内固定连接有控制器5,电磁阀2、液位传感器4和电动伸缩杆13均与控制器5电性相接,消毒机主体1内开设有取样槽,导流管6的一端延伸至取样槽内部,取样槽内卡接有试管17,导流管6的一端延伸至牵引轮7内部。
26.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取样槽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对接环板,对接环板内开设有卡槽,卡槽内固定连接有卡簧19,卡簧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8,固定杆11内开设有与卡块18相适配的卡口,对接环板内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绕绳辊9,绕绳辊9内缠绕连接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与卡块18固定连接,对接环板内开设有供牵引绳移动的穿线槽,穿线槽内转动连接有变向轮20,牵引绳与变向轮20滑动连接,试管17卡接在固定杆11与对接环板之间,可对试管17的位置定位,有助于试管17收取样品。
27.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穿线槽内转动连接有多个牵引轮7,牵引绳与牵引轮7滑动连接,可减弱牵引绳移动过程中的滑动摩擦力。
28.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绕绳辊9上固定连接有调节齿轮8,对接环板内开设有与调节齿轮8相适配的转动口,可对绕绳辊9的转动控制。
29.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固定杆11和对接环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紧固垫10,紧固垫10的一侧与试管17相抵,可提高固定杆11和对接环板与试管17之间的连接稳定。
30.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取样槽内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6,试管17的底部与定位板16接触,可在试管17安装时,利用试管17与定位板16的对接使其安装角度校准,有助于试管17的使用。
31.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封堵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阻液垫15,阻液垫15的一侧与取样孔相抵,提高了取样孔的密封性。
32.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取样孔内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圈12,密封垫圈12内贯穿开设有与导流管6相适配的密封孔,可避免消毒水的渗出。
33.工作原理:
34.自动取样实施步骤:
35.第一步:可通过注液管3持续向储液腔内注入消毒水,当液位传感器4接触到消毒水后,将信息传递给控制器5,由控制器5控制电磁阀2关闭,此时消毒水停止注入消毒机主
体1内部;
36.第二步:与此同时控制器5控制电动伸缩杆13通电,使其伸缩端牵引封堵板14移动,并使取样孔贯通,此时液位高于取样孔的消毒水将引入导流管6内部并导入试管17内;
37.第三步:当液位高度低于液位传感器4时,由液位传感器4将信息传递至控制器5内,由控制器5控制电动伸缩杆13通电,利用其伸缩端移动控制封堵板14复位对取样孔封堵,即可完成自动取样操作,然后再转动调节齿轮8使绕绳辊9转动,同时牵引绳收缩至绕绳辊9内,由其端部牵引卡块18移动,再转动对接环板即可将试管17取出,然后用检测试纸也即是显色卡浸泡在消毒液中2秒后取出沥干,显色5至8分钟内与标准色版进行比色,从而获得消毒液消毒结果。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