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EMC负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90200发布日期:2022-11-08 18:5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EMC负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电机emc负载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电机性能测试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emc负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的emc试验作为一项影响到整车的驾驶安全性、可靠性的测试,是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检测认证和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搭载于汽车上的电子电气零部件和电控制部件都必须通过符合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测试。
3.相关的电机emc负载测试是通过联轴器将待测电机与负载电机或磁粉制动器进行机械连接,负载电机或磁粉制动器对待测电机的运行提供阻力,模拟待测电机在负载状态下的运行状态,从而检测出待测电机在负载状态时的电机兼容性能。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相关的负载电机或磁粉制动器等负载器在提供负载时需要进行通电,负载电机或磁粉制动器在运行时,其内的电流和电压变化会产生辐射干扰,从而影响待测电机的电磁兼容性能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对电机的电磁兼容性能测试的准确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emc负载测试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emc负载测试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电机emc负载测试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负载器,所述负载器为永磁阻尼器,待测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负载器用于和待测电机连接,对待测电机施加运行负载。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待测电机固定在第一安装板上,将待测电机的输出轴与永磁阻尼器的输出轴进行连接固定,永磁阻尼器对待测电机施加运行负载,且永磁阻尼器在对待测电机施加负载时,永磁阻尼器并不需要进行通电,从而永磁阻尼器不易对待测电机的产生电磁干扰,进而保障待测电机的emc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9.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与底座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与底座的连接更加牢固,待测电机在运转时,震颤较小,保障永磁阻尼器与待测电机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底座滑移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底座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整第一安装板至第二安装板之间的距离。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板和底座滑移连接,并通过调节组件调整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间距,使得该测试装置能够更好的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机的emc测试,可以根据待测电机的输出轴的长度对第一安装板至第二安装板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
13.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杆,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调节螺杆位于滑移槽内,且所述调节螺杆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固定有螺母块,所述螺母
块位于滑移槽内,所述调节螺杆穿设在螺母块内,所述调节螺杆与螺母块螺纹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调节螺杆,调节螺杆带动螺母块沿调节螺杆的轴向移动,继而螺母块带动第一安装板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二安装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安装板至第二安装板之间的间距的调节。
15.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用于带动调节螺杆转动,所述转动部件包括蜗轮、蜗杆以及转动手柄,所述蜗轮与调节螺杆同轴固定,所述蜗杆穿设在底座内,所述蜗杆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蜗杆靠近第一安装板的一端穿出底座并与转动手柄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手柄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与蜗轮相啮合,继而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调节螺杆转动,从而调节螺杆通过螺母块带动第一安装板移动,使得调节螺杆的转动更加方便,转动手柄相对位于底座的顶部,也不易对底座的放置造成阻碍,结构更加合理。
17.优选的,所述底座靠近第一安装板的一面固定有导轨条,所述导轨条沿垂直于第二安装板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供导轨条穿过的槽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板通过导轨条与底座滑移连接,导轨条对第一安装板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并使得第一安装板和底座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19.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导轨条的顶部,所述连接板和导轨条之间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将连接板和导轨条之间相对固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和导轨条之间设置有锁紧件,通过锁紧件将连接板和导轨条之间相对固定,继而使得第一安装板和导轨条之间相对固定,从而提高第一安装板和底座之间的稳定性,提高待测电机在负载运转时的稳定性。
21.优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滑块、连接杆以及锁紧螺母,所述导轨条远离底座的一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滑块通过滑槽与导轨条滑移连接,所述连接杆穿设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锁紧螺母螺纹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板在底座上滑移时,第一安装板通过连接板带动锁紧件在导轨条上滑动,锁紧件不易对第一安装板的移动产生干涉阻碍;当调整好第一安装板的位置后,通过旋紧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与连接板抵接,从而将连接板和导轨条进行锁紧固定,进而提高第一安装板和底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永磁阻尼器,永磁阻尼器在对待测电机施加负载时,永磁阻尼器并不需要进行通电,从而永磁阻尼器不易对待测电机的产生电磁干扰,进而保障待测电机的emc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25.2.通过设置调节组件,可以根据待测电机的输出轴的长度对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得该测试装置能够更好的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机的emc测试。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电机emc负载测试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电机emc负载测试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用于体现转动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29.图4是图3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30.图5是图3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导轨条;111、滑槽;12、滑移槽;2、第一安装板;21、槽口;22、连接板;23、锁紧件;231、滑块;232、连接杆;233、锁紧螺母;3、第二安装板;4、永磁阻尼器;5、调节组件;51、调节螺杆;52、螺母块;53、转动部件;531、蜗轮;532、蜗杆;533、转动手柄;6、待测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实施例1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机emc负载测试装置。参照图1,一种电机emc负载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安装板2、第二安装板3以及负载器。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相互平行,且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底座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均垂直焊接固定在底座1上。
35.参照图1,负载器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安装板3远离第一安装板2的一面,负载器为永磁阻尼器4,本实施例中,永磁阻尼器4采用mtb-07永磁阻尼器,永磁阻尼器4的输出轴朝向第一安装板2的一端穿出第二安装板3。在进行emc负载测试时,待测电机6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装板2远离第二安装板3的一端,第一安装板2上开设有供待测电机6的输出轴穿出的连接孔,待测电机6的输出轴与永磁阻尼器4的输出轴共轴线,且待测电机6的输出轴和永磁阻尼器4之间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固定。
36.本技术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永磁阻尼器4与待测电机6连接,永磁阻尼器4对待测电机6施加运行负载,且永磁阻尼器4在对待测电机6施加负载时,永磁阻尼器4并不需要进行通电,相比于负载电机或磁粉制动器,永磁阻尼器4不易对待测电机6产生额外的电磁干扰,进而保障待测电机6的emc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37.实施例2
38.参照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安装板2与底座1滑移连接,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5,用于调整第一安装板2至第二安装板3的间距。从而该测试装置可以根据待测电机6的输出轴的长度对第一安装板2到第二安装板3的间距进行调整,使得该测试装置能够更好的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机的emc测试。
39.参照图2和图3,底座1的顶壁上开设有滑移槽12,调节组件5包括调节螺杆51、螺母块52以及转动部件53,调节螺杆51位于滑移槽12内,且调节螺杆51与底座1转动连接,调节螺杆51的轴向垂直于第一安装板2。螺母块52位于滑移槽12内,螺母块52与第一安装板2固定连接。调节螺杆51穿设在螺母块52内,调节螺杆51与螺母块52螺纹连接。转动部件53安装在底座1上,转动部件53与调节螺杆51连接,转动部件53用于带动调节螺杆51转动,调节螺杆51带动螺母块52沿调节螺杆51的轴向移动,从而螺母块52带动第一安装板2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二安装板3的方向移动,实现第一安装板2至第二安装板3之间的间距的调整。
40.参照图3和图4,转动部件53包括蜗轮531、蜗杆532以及转动手柄533,蜗轮531位于
调节螺杆51远离第二安装板3的一端,且蜗轮531与调节螺杆51同轴固定。蜗杆532位于蜗轮531的一侧,蜗杆532与蜗轮531相啮合,蜗杆532垂直穿设在底座1上,蜗杆532与底座1转动连接。蜗杆532的一端穿出底座1的顶壁并与转动手柄533焊接固定,从而通过转动手柄533带动蜗杆532转动,蜗杆532带动蜗轮531转动,蜗轮531带动调节螺杆51转动,继而实现对第一安装板2的移动,提高了对调节螺杆51转动的便利性,且转动手柄533相对位于底座1的顶部,使得该测试装置在使用时,转动手柄533不易对底座1的安装造成干涉。
41.参照图3和图5,底座1靠近第一安装板2的一面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条11,两个导轨条11位于滑移槽12的两侧,导轨条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安装板2相垂直。第一安装板2上开设有各导轨条11相适配的槽口21,导轨条11从槽口21内穿过,第一安装板2通过导轨条11与底座1滑移连接,导轨条11对第一安装板2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并提高第一安装板2和底座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42.参照图3和图5,第一安装板2远离第二安装板3的一面固定有两个连接板22,连接板22与导轨条11一一对应,连接板22相对位于导轨条11的顶部,连接板22和导轨条11之间设置有锁紧件23。锁紧件23包括滑块231、连接杆232以及锁紧螺母233,导轨条11远离底座1的一面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111,滑槽111的横截面形状为倒“t”形,滑块231与滑槽111相适配,滑块231位于滑槽111内,连接杆232穿设在连接板22内,连接杆232靠近导轨的一端与滑块231固定连接,连接杆232的另一端与锁紧螺母233螺纹连接。当第一安装板2的位置调整好后,通过旋转锁紧螺母233,使得锁紧螺母233与连接板22抵接,从而将连接板22与导轨条11相对固定,从而提高第一安装板2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继而待测电机6在第一安装板2上运行时,待测电机6的震颤幅度较小,保障测试过程的稳定运行。
43.本技术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待测电机6的输出轴的长度的不同,通过调节组件5对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得该测试装置能够更好的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机的emc测试。当第一安装板2的位置调整好后,通过锁紧件23对第一安装板2和底座1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待测电机6在第一安装板2上运行时,待测电机6的震颤幅度较小,保障emc测试的稳定运行。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