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水下漆层厚度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74990发布日期:2022-04-22 11:59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水下漆层厚度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水下漆层厚度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船舶在河水或者海水里航行时,由于水底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来自于水底生物的吸附,或者水底硬物的碰撞,导致船底的油漆脱落和破损,严重危害航行安全,所以需要定期对船舶底部的漆层厚度进行检测。
3.因将船舶开进船坞进行检测的方式费用较高,且工作量较大,市面上大多使用水下检测设备对船舶的漆层进行检测,但传统的检测装置防护效果欠佳,同时在工作中难以有效的对设备进行散热,增加了设备的维护成本,且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水下漆层厚度检测设备,通过防护机构对水下环境进行检测和监控,对检测设备主体进行保护,通过降温机构避免设备内部的温度过高,保障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水下漆层厚度检测设备,包括检测设备主体,所述检测设备主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检测设备主体内腔的一侧设置有降温机构,所述检测设备主体表面一侧的四周均栓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相应一侧均装配有第一推进器,所述检测设备主体的底部居中部位栓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底部装配有第二推进器,所述检测设备主体顶部的一侧装配有探测仪。
6.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雷达、设备箱、第一电机、第一旋转轴、转动座和摄像头,所述检测设备主体的一侧栓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装配有雷达。
7.优选的,所述检测设备主体底部的一侧栓接有设备箱,所述设备箱的内腔装配有第一电机。
8.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底部贯穿设备箱并栓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底部装配有摄像头。
9.优选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固定箱、冷气机、出风管、连通板、喷头、固定杆、第二电机、第二旋转轴、转动盘、活动杆、滑块、滑杆和复位弹簧,所述检测设备主体内腔的一侧栓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腔装配有冷气机。
10.优选的,所述冷气机的出风口连通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一侧贯穿固定箱并通过活动座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侧连通有连通板,所述连通板的一侧连通有多组喷头。
11.优选的,所述连通板的另一侧栓接有固定杆,所述检测设备主体内腔的背面装配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正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支撑块的背面,所述支撑块的正面栓接于检测设备主体内腔的正面。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表面栓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正面栓接有活动杆,
所述活动杆的顶部与固定杆的底部活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连通板的背面栓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栓接于检测设备主体内腔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滑杆的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栓接于滑块的顶部,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栓接于检测设备主体的内腔上壁。
14.优选的,所述检测设备主体内腔的下壁装配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气口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顶部连通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正面和背面均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相应一侧均贯穿检测设备主体并装配有气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水下漆层厚度检测设备,通过雷达、设备箱、第一电机、第一旋转轴、转动座和摄像头的配合,便于利用摄像头对水下进行观察,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在可见度较低时,通过雷达探测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有助于检测设备在能见度较低的水体当中进行探测,从而降低了设备在检测过程中与船体或其他物体发生碰撞而损坏的可能性。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水下漆层厚度检测设备,通过固定箱、冷气机、出风管、连通板、喷头、固定杆、第二电机、第二旋转轴、转动盘、活动杆、滑块、滑杆和复位弹簧的配合,便于对检测设备主体的内腔进行降温,因需要在水下工作,检测设备主体会进行密封处理,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难以向外散发,高温会降低设备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检测成本;通过风机、出气管、排气管和气囊的配合,便于快速将检测装置在浮出出面,从而节约电能消耗。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设备主体结构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设备主体侧面结构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箱结构剖视图。
22.图中标号:1、检测设备主体;2、防护机构;21、雷达;22、设备箱;23、第一电机;24、第一旋转轴;25、转动座;26、摄像头;3、降温机构;31、固定箱;32、冷气机;33、出风管;34、连通板;35、喷头;36、固定杆;37、第二电机;38、第二旋转轴;39、转动盘;310、活动杆;311、滑块;312、滑杆;313、复位弹簧;4、第一推进器;5、第二推进器;6、探测仪;7、风机;8、出气管;9、排气管;10、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船舶水下漆层厚度检测设备,包括检测设备主体1,检测设备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2,检测设备主体1内腔的一侧设置有降温
机构3,检测设备主体1表面一侧的四周均栓接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的相应一侧均装配有第一推进器4,通过第一推进器4和第二推进器5的配合便于带动检测设备进行移动,检测设备主体1的底部居中部位栓接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的底部装配有第二推进器5,检测设备主体1顶部的一侧装配有探测仪6,利用探测仪6对漆层厚度进行检测。
25.防护机构2包括雷达21、设备箱22、第一电机23、第一旋转轴24、转动座25和摄像头26,检测设备主体1的一侧栓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侧装配有雷达21,在可见度较低时,通过雷达21探测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
26.检测设备主体1底部的一侧栓接有设备箱22,设备箱22的内腔装配有第一电机23,通过设备箱22对第一电机23进行防护。
27.第一电机23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一旋转轴24,第一旋转轴24的底部贯穿设备箱22并栓接有转动座25,通过转动座25带动摄像头26进行转动,从而提升观察范围,转动座25的底部装配有摄像头26,便于利用摄像头26对水下进行观察,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28.降温机构3包括固定箱31、冷气机32、出风管33、连通板34、喷头35、固定杆36、第二电机37、第二旋转轴38、转动盘39、活动杆310、滑块311、滑杆312和复位弹簧313,检测设备主体1内腔的一侧栓接有固定箱31,固定箱31的内腔装配有冷气机32,通过固定箱31对冷气机32进行防护。
29.冷气机32的出风口连通有出风管33,出风管33的一侧贯穿固定箱31并通过活动座连通有软管,软管的一侧连通有连通板34,连通板34的一侧连通有多组喷头35,冷气机32产生的冷气依次通过出风管33、软管和连通板34,由喷头35喷出,对检测设备主体1的内腔进行降温。
30.连通板34的另一侧栓接有固定杆36,检测设备主体1内腔的背面装配有第二电机37,第二电机37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二旋转轴38,第二旋转轴38的正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支撑块的背面,支撑块的正面栓接于检测设备主体1内腔的正面,通过第二电机37带动第二旋转轴38进行转动,利用轴承对第二旋转轴38进行限位。
31.第二旋转轴38的表面栓接有转动盘39,通过第二旋转轴38带动转动盘39转动,转动盘39的正面栓接有活动杆310,利用活动杆310推动固定杆36进行移动,从而使连通板34进行升降,使冷气可以均匀的散布在检测设备主体1的内腔,活动杆310的顶部与固定杆36的底部活动连接。
32.连通板34的背面栓接有滑块311,滑块311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312,滑杆312的两端分别栓接于检测设备主体1内腔的顶部和底部,通过滑块311和滑杆312对连通板34进行限位和支撑,滑杆312的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313,利用复位弹簧313对连通板34进行复位,复位弹簧313的底部栓接于滑块311的顶部,复位弹簧313的顶部栓接于检测设备主体1的内腔上壁。
33.检测设备主体1内腔的下壁装配有风机7,风机7的出气口连通有出气管8,出气管8的顶部连通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的正面和背面均连通有排气管9,排气管9的相应一侧均贯穿检测设备主体1并装配有气囊10,通过气囊10便于辅助将检测装置在浮出出面,从而节约电能消耗。
34.具体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控制器开启雷达21和摄像头26,从而对水下进行观察,并在可见度较低时,通过雷达21探测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使用者通过
控制器开启第二电机37,使第二旋转轴38带动转动盘39转动,从而使活动杆310进行转动并推动固定杆36移动,进而使连通板34带动喷头35进行升降,使冷气均匀的喷洒,进而对检测设备主体1的内腔进行降温。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