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器气密性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92161发布日期:2022-03-23 15:2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合器气密性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检测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合器气密性检测机。


背景技术:

2.离合器是一种常见的传动部件,通常包括套设在主动轴上的主壳体与套设在副壳体上的副壳体,主壳体与副壳体相互扣合后形成一个空腔。当主动轴需要将扭矩传递给从动轴时,主壳体与副壳体之间的空腔内会注入液压油,主壳体通过液压油的粘性带动副壳体一同转动,从而达到扭矩从主壳体传递至副壳体的目的。
3.相关技术中,如图6所示,一种离合器气密性检测机,包括机架1、下模座11、气泵12和上模座13,所述下模座11设置于机架1上且用于放置离合器并向离合器内吹入气体,所述上模座13在机架1上竖直滑移且位于上模座13正上方,所述气泵12设置于机架1上且用于为下模座11提供气源。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对离合器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上模座需要承受载荷,从而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上模座较容易发生损坏,但是上模座往往通过螺栓固定,拆卸需要借助其它工具,更换较为不易,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上模座往往通过螺栓固定,拆卸需要借助其它工具,更换较为不易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离合器气密性检测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离合器气密性检测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离合器气密性检测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且用于放置离合器并向离合器内吹入气体的下模座、在机架上竖直滑移且位于下模座正上方的上模座、驱动上模座进行竖直升降的驱动机构和用于监测离合器内气压变化的监测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在机架上竖直升降,所述连接柱靠近下模座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上模座背对下模座的表面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插设在连接孔内,且连接杆与连接柱之间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模座损坏时,由于上模座的连接杆与连接柱之间进行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因此此时使用者可将上模座进行拆除并将上模座进行更换,结构简单,拆卸速度快,提高了上模座的更换效率。
9.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以及连接销,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于连接柱的柱面上且与连接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固定孔设置于连接杆上,且当连接杆插设在连接孔内时,第二固定孔的轴向与第一固定孔的轴向重合,所述连接销依次穿设于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内,且连接销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位于连接柱的两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对上模座进行更换时,使用者将连接销从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内拔出,随后使用者连接杆从连接孔内拔出,从而实现上模座的拆除。随后使用者将待更换的上模座的连接杆插入至连接柱的连接孔内并使得第一固定孔
的轴向与第二固定孔的轴向重合。此时使用者将连接销依次插入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此时连接柱与连接杆被连接销穿设在一起,从而使得连接柱与连接杆之间实现固定连接,进而使得上模座与连接柱之间实现固定连接。使用者在对上模座进行拆装时,使用者无需借助外部工具,使用者只需徒手即可完成上模座的拆卸与安装,从而使得上模座的更换过程较为便利。
11.可选的,所述连接销沿其轴向第一端设置有轴肩,所述轴肩抵接在连接柱的柱面上,所述连接销远离轴肩的一端的端面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连接柱的轴向,所述插接槽内插设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远离连接销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插接块与连接销之间设置有限制二者发生相对滑移的限制组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将连接销依次插设在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内后,位于连接销上的轴肩抵接在连接柱上。随后使用者将插接块插入至插接槽内,此时限位板与轴肩平行。且插接块与连接销会之间通过限制组件进行限制二者之间的相对滑移,从而使得限位板与连接销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此时轴肩与限位板分别位于连接柱的两侧,从而使得连接销无法从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内拔出,进而使得连接柱与连接杆之间保持固定连接,上模座与连接柱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稳定。
13.可选的,所述插接块呈燕尾形,所述插接槽和插接块相适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形的设置,使得插接块插入插接槽后连接销进行预定位,使得插接块不易沿着插接槽的宽度方向移动,方便限位组件进行限位,提高了限位组件的安装便捷性。
15.可选的,所述限制组件包括盲孔、限制孔以及限制轴,所述盲孔设置于插接槽的槽底,所述限制孔贯穿于限位板与插接块,且限制孔的轴向与盲孔的轴向重合,所述限制轴依次插设于限制孔与盲孔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将插接块在插接槽内滑动至盲孔的轴向与限制孔的轴向重合后此时插接块与连接销被限制轴穿设在一起,从而使得插接块无法与连接销之间发生相对滑移。
17.可选的,所述限制轴远离连接销的一端设置有抵接板,所述限制轴靠近抵接板的一端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抵接板与限位板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轴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在限制孔与盲孔内不易脱离,提高了限位组件对插接块锁定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连接柱靠近限位板的一侧的柱面上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关于连接柱的轴向对称布置在连接柱沿径向的两端,所述限位杆远离连接柱的一端抵接在限位板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将插接块插设在插接槽内后,限位板与连接柱之间会形成一端空腔,从而使得连接销此时可以进行轴向移动。限位杆抵接在限位板上后,连接销无法沿其轴向进行运动,从而使得连接销对连接杆与连接柱的固定连接作用更加稳固。
21.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气缸、升降板以及支柱,所述气缸设置于升降板的上表面,且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升降板并从升降板的另一侧穿出,所述支柱在机架上周向布置有四个,支柱的一端设置于机架上,支柱远离机架的一端设置于升降板的四角处,所述连接
柱设置于气缸的活塞杆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缸的活塞杆进行直线运动时,与之相连的连接柱实现竖直升降,从而使得通过连接柱驱动上模座实现竖直升降运动。
23.可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机架上且用于为下模座提供气源的气泵,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安装台,所述下模座设置于安装台的上表面,所述安装台上设置有贯穿于安装台的第一通孔,所述机架上且位于安装台下方设置有放置柜,所述气泵设置于放置柜内,气泵的出气端处设置有出气管,下模座上设置有一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出气管远离气泵的一端依次穿设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离合器放置在下模座上时,第二通孔与离合器的内腔相连通,上模座抵压在离合器上后,气泵输出的气体经由出气管从第二通孔处充入至离合器的内腔,从而使得离合器的内腔中的气压发生变化。使用者通过监测机构对离合器内腔中的气压变化进行检测,从而判断离合器的气密性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上模座在损坏时可以进行更换,且更换过程中使用者无需借用外部工具,使用者只需徒手即可完成上模座的更换,进而使得上模座的更换过程较为便利;
27.插接块与连接销会之间通过限制组件进行限制二者之间的相对滑移,从而使得限位板与连接销之间实现固定连接,上模座与连接柱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离合器气密性检测机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施例中气泵、安装台与下模座的剖视图。
30.图3是本实施例中图1的a处放大图。
31.图4是本实施例中上模座与连接柱的剖视图。
32.图5是本实施例中上模座与连接柱之间连接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相关技术中一种离合器气密性检测机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下模座;111、第二通孔;12、气泵;121、出气管;13、上模座;131、连接杆;14、安装台;141、第一通孔;15、放置台;2、驱动机构;21、气缸;22、升降板;23、连接柱;231、连接孔;24、支柱;3、监测机构;31、控制器;4、固定组件;41、第一固定孔;42、第二固定孔;43、连接销;431、轴肩;432、插接槽;44、限位板;441、插接块;45、限位杆;5、限制组件;51、盲孔;52、限制孔;53、限制轴;54、抵接板;55、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离合器气密性检测机。参照图1与图2,离合器气密性检测机包括放机架1、下模座11、气泵12、上模座13、驱动机构2、监测机构3。机架1放置在地面上,且机架1包括安装台14与放置柜,放置柜位于安装台14下方。下模座1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安装台14上,下模座11用于放置离合器,且下模座11将离合器的下表面的装配孔封闭后向离合器内腔中充气。
37.气泵12放置在放置柜内,且用于为下模座11提供气源。上模座13在驱动机构2的驱
动下在机架1上竖直升降。当上模座13向下运动至抵压在离合器上时,上模座13将离合器上表面的中心装配孔进行封闭,此时下模座11向离合器的内腔中充气。监测机构3包括位于下模座11上的传感器以及控制器31,传感器将离合器内腔中的气压变化传递给控制器31,使用者根据控制器31的数据判断离合器是否满足质量要求,从而达到对离合器气密性进行检测的目的。
38.气泵12的出气端套设有出气管121,安装台14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41,第一通孔141沿安装台14的厚度延伸方向开设,且第一通孔141贯穿于安装台14。下模座1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11,第二通孔111沿下模座11的厚度延伸方向开设,且第二通孔111贯穿与下模座11并与第二通孔111连通。出气管121远离气泵12的一端依次穿设在第一通孔141与第二通孔111内,从而使得气泵12在出气后,气体沿出气管121从第二通孔111处吹出,当离合器放置在下模座11上时,第二通孔111吹出的气体吹入离合器的内腔,从而使得离合器的内腔中的气压发生变化。
39.如图1与图3所示,驱动架构包括气缸21、升降板22、连接柱23以及支柱24。支柱24沿其轴向靠近地面的一端焊接在安装台14上,支柱24的数目设置有四个,且支柱24在安装台14上周向均匀布置。四个支柱24远离安装台14的一端分别焊接在升降板22的四角处。气缸21的缸体通过螺栓固定在升降板22上表面,气缸21的活塞杆向下延伸并从升降板22的下表面穿出,且连接柱23焊接在气缸21的活塞杆远离气缸21的缸体的一端。上模座13固定安装在连接柱23远离升降板22的一端,当气缸21的活塞杆进行伸缩时,连接柱23带动上模座13进行升降。
40.如图4与图5所示,连接柱23沿其轴向第一端焊接在升降板22的底面上,连接柱23远离升降板22的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连接孔231,且连接孔231与连接柱23同圆心。上模座13面对连接柱23的表面上焊接有用于插入连接孔231内的连接杆131,连接杆131插设在连接孔231内。上模座13与连接柱23之间通过固定组件4进行固定连接,上模座13与连接柱23之间还通过限制组件5使得二者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定。
41.固定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孔41、第二固定孔42、连接销43、限位板44、限位杆45。第一固定孔41开设在连接柱23上,且第一固定孔41的轴向与连接柱23的径向重合,第一固定孔41贯穿于连接柱23,且第一固定孔41与连接孔231连通。第二固定孔42开设在连接杆131上,且第二固定孔42的轴向与连接杆131的径向重合,其二固定孔贯穿于连接杆131。
42.当使用者将连接杆131插入至连接孔231内后,并使得第一固定孔41的轴向与第二固定孔42的轴向重合时,使用者将连接销43依次插设在第一固定孔41与第二固定孔42内。连接销43沿其轴向的一端一体设有轴肩431,轴肩431抵接在连接柱23的柱面上。限位杆45焊接在连接柱23上且位于其背对轴肩431的一侧的柱面上,限位杆45的数目设置为两个,两个限位杆45关于连接柱23的轴向对称布置,且两个限位杆45相互平行。连接销43上且位于沿其轴向远离轴肩431的一端开设有插接槽432,插接槽432呈燕尾形设置,插接槽43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连接销43的径向平行,且插接槽432贯穿于连接销43。限位板44上焊接有与插接槽432相适配的插接块441,使用者将插接块441插设在连接销43的插接槽432内后,限位板44与连接销43之间实现沿连接销43轴向的固定连接,且限位板44面对连接柱23的表面抵接在限位杆45远离连接柱23的一端,从而使得连接销43无法沿其轴向移动。
43.为了限制插接块441与连接销43之间发生相对滑移,本技术还设置有限制组件5,
限制组件5包括盲孔51、限制孔52、限制轴53、抵接板54以及复位弹簧55。盲孔51开设于插接槽432的槽底处,且盲孔51的轴向与连接销43的轴向重合。限制孔52开设与限位板44上,且限制孔52贯穿于限位板44与插接块441。限制轴53插设在限制孔52远离插接块441的一端,限制轴53的长度大于限制孔52的长度,且限制轴53远离插接块441的一端焊接有抵接板54。
44.限制轴53靠近抵接板54的一端套设有复位弹簧55,复位弹簧55沿其长度延伸方向的一端焊接在抵接板54上,复位弹簧55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远离抵接板54的另一端焊接在限位板44上。当使用者将插接块441插入至插接槽432内并使得盲孔51的轴向与限制孔52的轴向重合后,限制轴53在复位弹簧55的弹性作用下依次插设在限制孔52与盲孔51内。此时连接轴与插接块441被限制轴53穿设在一起,从而使得插接块441无法在插接槽432内发生滑动,进而使得限位板44与连接销43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此时轴肩431与限位板44分别位于连接柱23的两侧,从而使得连接销43无法从第一固定与第二固定孔42内拔出,进而使得上模座13与连接柱23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定。
45.当上模座13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需要进行更换时,使用者拉动抵接板54并使得限制轴53远离抵接板54的一端从盲孔51内拔出,随后使用者将插接块441从插接槽432内滑出,从而使得限位板44与连接销43之间实现拆除。此时使用者将连接销43从第一固定与第二固定孔42内拔出,进而使得连接杆131可从连接孔231内拔出以实现上模座13与连接柱23之间的拆除。随后使用者将完好的上模座13重新与连接柱23之间进行装配,从而实现上模座13的更换。使用者在对上模座13进行拆除与安装的过程中皆无需借用外部工具,使用者徒手即可完成上模座13的更换,从而使得上模座13的更换过程较为便利。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离合器气密性检测机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将离合器放置在下模座11上时,下模座11将离合器下表面的中心装配孔进行封闭并且下模座11用于充气的第二通孔111与离合器的内腔连通。随后驱动机构2驱动上模座13向下运动并抵压在离合器的上表面,与此同时位于离合器上表面的中心装配孔也被封闭。此时气泵12产生的气源从第二通孔111充入离合器的内腔,从而使得离合器的内腔的气压发生变化,监测机构3的传感器将离合器内腔中的气压变化转化为数据并呈现在控制器31上,使用者根据控制器31所显示的数据判断离合器是否满足使用条件,从而使得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稳定性有所提高。当上模座13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需要进行更换时,使用者拉动抵接板54并使得限制轴53远离抵接板54的一端从盲孔51内拔出,随后使用者将插接块441从插接槽432内滑出,从而使得限位板44与连接销43之间实现拆除。此时使用者将连接销43从第一固定与第二固定孔42内拔出,进而使得连接杆131可从连接孔231内拔出以实现上模座13与连接柱23之间的拆除。随后使用者将完好的上模座13重新与连接柱23之间进行装配,从而实现上模座13的更换。使用者在对上模座13进行拆除与安装的过程中皆无需借用外部工具,使用者徒手即可完成上模座13的更换,从而使得上模座13的更换过程较为便利。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