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83460发布日期:2022-07-26 21:34阅读:59来源:国知局
自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检测设备,尤其指一种能够非接触检测工件表面缺陷的自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不免会制作出具有缺陷及瑕疵的产物,且为了避免带有瑕疵的成品或半成品流出,在目前现有的制作流程中,需要设置大量的品管人员,以人工一件一件检测。然而若各批次的品管作业员在判定瑕疵的标准未能达成一致,将导致出货产品的质量不一。
3.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非接触检测工件表面缺陷的自动检测设备,以确保产品检验过程的稳定性与精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非接触检测工件表面缺陷的自动检测设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检测设备,包含:一光学检测模块,所述光学检测模块设置以检测目标物,且包含一第一线性致动模块以使所述光学检测模块沿着z轴方向移动;一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设置于所述光学检测模块下方以照明目标物,且包含一第二线性致动模块以使所述光源模块沿着z轴方向移动,以及一第一偏摆模块以使所述光源模块沿着两个相互正交的光源模块转动轴方向转动;以及一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设置于所述光源模块下方以固定目标物,且包含一第三线性致动器以使所述承载平台沿着y轴方向移动,一第四线性致动器以使所述承载平台沿着x轴方向移动,以及一第二偏摆模块以使所述承载平台沿着两个相互正交的载台转动轴方向转动。
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其中所述光源模块包含一环形光源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光源中间的透明部。
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其中至少一所述光源模块转动轴与所述光学检测模块的轴像正交。
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其中所述第一偏摆模块包含一第一马达模块,所述第一马达模块的转动轴平行于x轴方向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线性致动模块上;一光源支架,所述光源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一马达模块连接固定的光源固定端以及与所述光源固定端垂直设置的光源活动端;以及一第二马达模块,所述第二马达模块连接固定于所述光源活动端,使所述第二马达模块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一马达模块的转动轴方向正交,且所述光源模块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二马达模块上。
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其中所述第四线性致动器连接于所述第三线性致动模块上以随着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沿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偏摆模块包含一第三马达模块,所述第三马达模块的转动轴平行于y轴方向并连接于所述第四线性致动模块上;一载台支架,所述载台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三马达模块连接固定的载台固定端以及与所述载台固定端垂直设
置的载台活动端;以及一第四马达模块,所述第四马达模块连接固定于所述载台活动端,使所述第四马达模块的转动轴与y轴方向正交,且所述承载平台连接固定于所述第四马达模块上。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自动检测设备的立体图。
11.图2为光学检测模块的立体图。
12.图3为光源模块的立体图。
13.图4为承载平台的立体图。
14.图5为光源模块的爆炸图。
15.图6为承载平台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和技术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17.请参阅图1,如图中所示之一种自动检测设备,包含:一光学检测模块10,所述光学检测模块10设置以检测目标物;一光源模块20,所述光源模块20设置于所述光学检测模块10下方以照明目标物;以及一承载平台30,所述承载平台30设置于所述光源模块 20下方以固定目标物。其中所述光学检测模块10、所述光源模块20以及所述承载平台30均设有致动器以在空间中旋转或移动,进而对待检测的目标物其表面任意位置进行光学检测。为了便于说明,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的x轴、y轴以及z轴为相互线性独立的三维轴向,且其方向如图1中所示。
18.再请参阅图2,所述光学检测模块10设为一光学镜头12,所述光学镜头12的拍摄光轴13平行于z轴,并向下拍摄,且所述光学检测模块10包含一第一线性致动模块11以使所述光学检测模块10 沿着z轴方向移动,进而调整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
19.再请参阅图3及图5,所述光源模块20包含一环形光源201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光源201中间的透明部202,并设置于所述光学检测模块10下方,藉以在不阻碍所述光学检测模块10拍摄的状况下对目标物进行补光。且所述光源模块20包含一第二线性致动模块21以使所述光源模块20沿着z轴方向移动,以及一第一偏摆模块211以使所述光源模块20沿着两个相互正交的光源模块转动轴 212方向转动。
2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偏摆模块211包含一第一马达213模块,所述第一马达213模块的转动轴与所述光学检测模块 10的轴向正交,在此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马达213模块的转动轴平行于x轴方向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线性致动模块21上;一光源支架22,所述光源支架22具有与所述第一马达213模块连接固定的光源固定端221以及与所述光源固定端221垂直设置的光源活动端222;以及一第二马达214模块,所述第二马达214模块连接固定于所述光源活动端222,使所述第二马达214模块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一马达213模块的转动轴正交,且所述光源模块20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二马达214模块上。
21.再请参阅图4及图6,所述承载平台30设置于所述光源模块20 下方以固定目标物,且包含一第三线性致动器以使所述承载平台30 沿着y轴方向移动,一第四线性致动器以使
所述承载平台30沿着x 轴方向移动,以及一第二偏摆模块33以使所述承载平台30沿着两个相互正交的载台转动轴331方向转动。
22.在此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四线性致动器连接于所述第三线性致动模块31上以随着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沿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偏摆模块33包含一第三马达332模块,所述第三马达332 模块的转动轴平行于y轴方向并连接于所述第四线性致动模块32 上;一载台支架34,所述载台支架34具有与所述第三马达332模块连接固定的载台固定端341以及与所述载台固定端341垂直设置的载台活动端342;以及一第四马达333模块,所述第四马达333 模块连接固定于所述载台活动端342,使所述第四马达333模块的转动轴与y轴方向正交,且所述承载平台30连接固定于所述第四马达333模块上。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光学检测模块,所述光学检测模块设置以检测目标物,且包含一第一线性致动模块以使所述光学检测模块沿着z轴方向移动;一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设置于所述光学检测模块下方以照明目标物,且包含一第二线性致动模块以使所述光源模块沿着z轴方向移动,以及一第一偏摆模块以使所述光源模块沿着两个相互正交的光源模块转动轴方向转动;以及一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设置于所述光源模块下方以固定目标物,且包含一第三线性致动器以使所述承载平台沿着y轴方向移动,一第四线性致动器以使所述承载平台沿着x轴方向移动,以及一第二偏摆模块以使所述承载平台沿着两个相互正交的载台转动轴方向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含一环形光源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光源中间的透明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光源模块转动轴与所述光学检测模块的轴像正交。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摆模块包含一第一马达模块,所述第一马达模块的转动轴平行于x轴方向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线性致动模块上;一光源支架,所述光源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一马达模块连接固定的光源固定端以及与所述光源固定端垂直设置的光源活动端;以及一第二马达模块,所述第二马达模块连接固定于所述光源活动端,使所述第二马达模块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一马达模块的转动轴方向正交,且所述光源模块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二马达模块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线性致动器连接于所述第三线性致动模块上以随着所述第三线性致动器沿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偏摆模块包含一第三马达模块,所述第三马达模块的转动轴平行于y轴方向并连接于所述第四线性致动模块上;一载台支架,所述载台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三马达模块连接固定的载台固定端以及与所述载台固定端垂直设置的载台活动端;以及一第四马达模块,所述第四马达模块连接固定于所述载台活动端,使所述第四马达模块的转动轴与y轴方向正交,且所述承载平台连接固定于所述第四马达模块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检测设备,包含:一光学检测模块,所述光学检测模块包含一第一线性致动模块以沿着Z轴方向移动;一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包含一第二线性致动模块以沿着Z轴方向移动,以及一第一偏摆模块以沿着两个相互正交的光源模块转动轴方向转动;以及一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包含一第三线性致动器以沿着Y轴方向移动,一第四线性致动器以沿着X轴方向移动,以及一第二偏摆模块以沿着两个相互正交的载台转动轴方向转动。交的载台转动轴方向转动。交的载台转动轴方向转动。


技术研发人员:劉容光 徐聖晃 陳志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士能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9
技术公布日:2022/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