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平开门闸机的模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883412发布日期:2022-07-26 21:3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用于平开门闸机的模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平开门闸机的模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平开门闸机,是轨道交通中常用的一种设备,在交通出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通常情况下,平开门闸机由于需要应用于人流量较大的场所,例如地铁站,火车站等,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引起交通堵塞或交通瘫痪的现象,因此需要较高的可靠性,在交付前,需要对闸机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通行的方式循环往复地通过闸机通道,以测量闸机的运转以及各项参数是否正常,而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测试成本较高,且无法进行全天候的测试,效率低下。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用于平开门闸机的模拟装置,可以无须采用人工进行闸机通行的测试,降低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模拟乘客在平开门闸机内通行的模拟装置,可以无须采用人工进行闸机通行的测试,以降低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平开门闸机的模拟装置,包括:
7.基架;
8.n组分区设置的遮挡装置,设置于所述基架上,分别用于在通电时,隔断所述闸机上与各遮挡装置相匹配的传感器在所述闸机通道内的信号通讯,以及在断电后,恢复所述信号通讯,其中,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
9.与所述遮挡装置和外部通讯连接的控制装置;
10.设置在基座上并用于检测所述闸门的开关状态以及打开方向且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检测装置,用于将检测到的与所述闸门的开关状态相匹配的闸门开关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11.其中,各组遮挡装置沿所述基架的轴向排列,且与所述闸机上的传感器的布局位置相匹配。
12.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遮挡装置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方向设置且可形成所述隔断的挡板、用于驱动所述挡板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分区至少包括一个所述遮挡装置,且相邻的两个区间内的遮挡装置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13.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挡板为转动设置于所述基架上的转动板;其中,当所述挡板转动至遮挡位置时,隔断所述信号通讯,而在回复至初始位置时,恢复所述信号通讯;所述传感器为对射型传感器。
14.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板转动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电磁铁、设置在所述挡板上的衔铁;其中,当所述电磁铁通
电时,所述挡板在所述衔铁的作用下运动至形成所述隔断的位置,并在预设的时间后断电,以使得所述挡板回复至初始位置。
15.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基架包括:可套设在所述闸机上的底座、与所述底座相连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框架本体;其中,两个框架本体之间形成可嵌入所述闸机的嵌套空间;所述框架本体具有若干个用于使所述传感器通讯连接的第一镂空区以及用于使得所述闸机的闸门通过的第二镂空区;其中,至少有一个框架本体设有所述遮挡装置。
16.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基架包括:可套设所述闸机的底座、与所述底座相连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框架本体;其中,两个框架本体之间形成可嵌入所述闸机的嵌套空间;所述框架本体具有若干个用于使所述传感器通讯连接的第一镂空区以及用于使得所述闸机的闸门通过的第二镂空区;其中,至少有一个框架本体设有所述遮挡装置。
17.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n为14;各组遮挡装置以所述基架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18.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滚轮,用于使所述底座移动;所述底部还设有支撑座,用于固定支撑所述底座;所述基架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板,用于使得所述嵌套空间的一端为限位侧,以在对从所述嵌套空间嵌入的闸机进行限位后,各遮挡装置均位于相匹配的传感器所对应的位置。
19.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与基架相连的检测支架、设置于所述检测支架上并用于检测闸门是否朝向第一方向打开的第一感应器、用于闸机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二感应器、用于检测闸门是否朝向第二方向打开的第三感应器。
20.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基架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连接所述框架本体并形成所述嵌套空间的连杆件;一端与所述连杆件相连而另一端与所述检测支架相连的第一悬挂杆和第二悬挂杆;其中,所述第一悬挂杆和第二悬挂杆的相对两侧至少有一侧设有所述遮挡装置;所述第一悬挂杆和第二悬挂杆且彼此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安置所述闸机的闸门的安装区;
21.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框架本体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的竖杆;若干个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竖杆的横杆;其中,至少有部分横杆设置有沿垂直方向布局的遮挡装置;至少有部分竖杆设置有沿斜向布局的遮挡装置。
2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平开门闸机的模拟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用于平开门闸机的模拟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23.获取闸机的闸门开关数据,以及用于模拟人体通行状态的模拟数据;
24.根据所述模拟数据和所述闸门开关数据以及模拟规则,控制所述模拟装置中各组遮挡装置的运行,以分别隔断和恢复所述闸机上与各组遮挡装置相匹配的传感器在所述闸机通道内的信号通讯。
25.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模拟数据和所述闸门开关数据以及模拟规则,控制所述模拟装置中各组遮挡装置的运行,以分别隔断和恢复所述闸机上相匹配的传感器在所述闸机通道内的信号通讯的步骤包括:
26.根据所述闸门开关数据判断所述闸机的闸门是否开启;
27.若是,则根据所述模拟数据及所述预设的通行算法,确定遮挡装置以及各组遮挡
装置的开启顺序,其中,所述模拟数据包括:用于模拟人体沿第一方向通行的第一模拟数据,以及用于模拟人体沿第二方向通行的第二模拟数据;
28.若否,则根据所述模拟数据及预设的退出算法,确定所述各组遮挡装置运行的顺序。
29.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若是,则根据所述模拟数据及所述预设的通行算法,确定各遮挡装置的开启顺序的步骤包括:
30.根据所述闸门开关数据判断所述闸机的闸门是否开启;
31.若是,则根据所述模拟数据及预设的通行算法,确定所述各组遮挡装置开启的顺序,其中,所述模拟数据包括:用于模拟人体沿第一方向通行的第一模拟数据,以及用于模拟人体沿第二方向通行的第二模拟数据;
32.若否,则根据所述模拟数据及预设的退出算法,确定所述各组遮挡装置开启的顺序。
33.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若是,则根据模拟数据及预设的通行算法,确定所述各组遮挡装置开启的顺序的步骤包括:
34.根据所述第一模拟数据以及第一预设规则匹配对应的遮挡装置并运行;
35.根据所述第二模拟数据以及第二预设规则匹配对应的遮挡装置并运行。
36.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模拟数据以及第一预设规则匹配遮挡装置并运行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37.根据所述闸门开关数据,判断所述闸门是否朝向第一方向打开;
38.若是,则根据第一模拟数据以及第一预设规则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并运行;
39.若否,则根据第二模拟数据以及第二预设规则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并运行。
40.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模拟数据以及第一预设规则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并运行的步骤包括:
41.根据所述第一模拟数据确定相匹配的遮挡装置并运行后,以依次循环递增的方式更新所述第一模拟数据;
42.以更新后的第一模拟数据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并判断所述闸门是否关闭;
43.若所述闸门未关闭,则继续更新所述第一模拟数据,并使得所述第一模拟数据更新为第一预设值后,所述第一模拟数据恢复为初设值。
44.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模拟数据以及第二预设规则匹配遮挡装置并运行的步骤包括:
45.根据所述第二模拟数据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后,以依次循环递减的方式更新所述第二模拟数据;
46.以更新后的第二模拟数据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并判断所述闸门是否关闭;
47.若所述闸门未关闭,则继续更新所述第二模拟数据,并使得所述第二模拟数据更新为第一设定值后,所述第二模拟数据恢复为初始值。
48.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若否,则根据模拟数据及预设的退出算法,确定所述各组遮挡装置运行的顺序的步骤包括:
49.判断所述第一模拟数据是否为初设值;
50.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二模拟数据以及第二设定值确定相匹配的遮挡装置并运行,
其中,所述第二设定值与所述闸门的位置相绑定;
51.若否,则根据所述第二模拟数据以及第二预设值确定相匹配的遮挡装置并运行,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与所述闸门的位置相绑定。
52.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模拟数据在更新后,在先执行的遮挡装置在预设的时间内保持状态不变;其中,所述预设的时间为10ms~50ms。
53.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获取所述闸机的闸门开关数据以及用于模拟人体通行状态的模拟数据的步骤包括:
54.获取所述闸机的闸门开关数据,其中,所述闸门开关数据包括所述闸机的开启状态以及闸门打开方向;
55.获取一个带有初设值的第一模拟数据,或者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获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模拟数据。
5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平开门闸机的模拟装置及方法,可以无须采用人工进行闸机通行的测试,降低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5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58.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用于平开门闸机的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9.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用于平开门闸机的模拟装置套设在闸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60.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人体沿闸门打开方向通过闸机时的状态示意图;
61.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闸机上用于模拟人体的感应区间的示意图;
62.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模拟人体在闸机通道内通行至感应区间1-2a 时的状态示意图;
63.图6: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模拟人体在闸机通道内通行至感应区间1-3a 时的状态示意图;
64.图7: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闸机在关闭时检装装置的检测原理图;
65.图8: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遮挡装置在初始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66.图9: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遮挡装置在遮挡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67.图10: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模拟装置上用于匹配感应区间的第一区间的示意图;
68.图1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模拟装置上用于匹配感应区间的第二区间的示意图;
69.图1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闸机的俯视图;
70.图13:图12中c所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71.图1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模拟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72.图1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模拟装置优选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73.图16: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模拟装置优选的一种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74.图17:图16中步骤s222的具体流程图;
75.图18:图16中步骤s223的具体流程图;
76.图19:图16中步骤s232的具体流程图;
77.图20:图16中步骤s233的具体流程图;
78.图21:图14中步骤s1的具体流程图;
79.图22:图14中步骤s1又一具体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8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81.实施例一
82.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平开门闸机的模拟装置,该模拟装置主要是由用于设置于闸机通道内的基架1、至少两组分区设置于基架1上的遮挡装置2、与遮挡装置2和外部通讯连接的控制装置 5等构成。其中,各遮挡装置2分别用于在通电时,隔断闸机7上与各遮挡装置2相匹配的传感器在所述闸机通道内的信号通讯,以及在断电后,恢复所述信号通讯。其中,控制装置5可与外部的终端或服务器相连,以获取于模拟人体通行状态的模拟数据,并根据模拟人体通行状态的模拟数据控制各遮挡装置的运行。
83.并且,用于平开门闸机的模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基架1上并用于检测所述闸门的开关状态且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检测装置,用于将检测到的闸门开关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其中,各组遮挡装置沿所述基架的轴向排列,且与闸机上的传感器的布局位置相匹配。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传感器优选为对射型传感器,例如上述信号通讯可以指代为传感器 9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在闸机通道内的对射信号的通讯连接。显然,本实施例中的传感器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传感器,例如接触式传感器。
84.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由于上述基架1至少有部分可设置于平开门闸机的闸机通道内,并且沿基架1的轴向设置的多个遮挡装置2,因此可划分成多个用于检测的区间,以匹配闸机上不同感应区间的闸机通道,并在每个区间内,通过遮挡装置2对各区间内所对应的传感器9进行隔断或恢复,从而当按照设置的开启和关闭顺序对各遮挡装置2进行有效的通电,以触发传感器 9,即可在无须采用人体模型或人工走票的情况下,模拟人体在闸机通道内通行的状态,例如从闸机通道进站或出站等,从而实现对闸机设备的测试,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平开门闸机的模拟装置可通过该检测装置独立检测闸门的开关状态,模拟人体判断闸门的打开方向以及关闭状态,便于后续模拟人体在感知闸门的开关状态后的通行状态,整个过程,无须与闸机进行通讯连接,即可实现对闸机的开关状态以及走向进行判断,进一步保证了该装置的独立性,提高了检测效率。
85.并且,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1、图8和图9所示,遮挡装置2主要是由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设置且可形成隔断的挡板21、用于驱动挡板21运动的驱动机构等构成。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挡板21运动至预设的遮挡位置,实现对各遮挡装置2相匹配的传感器9的信号通讯的隔断,而当挡板21恢复至初始位置后,又可实现对各遮挡装置2相匹配的传感器9的信号通讯的通讯,从而可较好地模拟人体的通行时的特征状态,从而可较好地模拟人工通行。此外,由于各遮挡装置2内的挡板21均是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设置的挡板21构成,因此可模拟不同人体的身高或部位,并且,其整体结构简单,可较好地降低制造成本。详细地说,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方式,闸机通道可根据传感器的布局优选划分成1至15共15个用于感应检测的感应区间,例如图4中编号1-1a至1-15a所示的区间。以通过感应区较好地模拟
人体行走的状态特征。其中,各感应区间具有轴向设置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传感器9。相对应的,模拟装置上,也可以划分与各闸机通道上各感应区间相匹配的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例如图10中编号1-1b至1-15b所示的第一区间。其中,各第一区间具有与感应区间内的传感器9的位置相匹配的一组或两组以上的遮挡装置,可通过相应的算法控制各第一区间内的遮挡装置的运行,以实现对上述各感应区间的模拟感应。其中,模拟装置上沿其基架的轴向设置的遮挡装置的组数优选为14组。并且,各组中的遮挡装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在此不再作赘述。显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也可在模拟装置上,根据实际需求,划分出与各闸机通道上各感应区间相匹配的用于检测的第二区间,例如图11中编号1-1c至1-14c所示的第二区间,以通过相应的算法控制各第二区间内的遮挡装置的运行,以实现对上述各感应区间的模拟感应。显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模拟装置上设置的遮挡装置的数量可以实际闸机上需要匹配的传感器的数量进行匹配,并且,上述划分的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数量的,例如14、15或16等,同理,各区间内包含的遮挡装置的组数可以为其他数量的,例如一组、两组、三组等,在此,不再作赘述。
86.另外,值得一说的是,为了更好的模拟真实的人体的通行步伐,上述相邻的两个感应区间相互叠加,且叠加区域为设置对应的遮挡装置的区域,因此,通过按次序对遮挡装置的区域内的遮挡装置进行运行的方式,可较好地模拟人体在闸机通道内缓慢或快速通行的状态。其中,本实施例可通过依次控制区域内的第一区间(例如图10中编号1-1b至1-15b所示的第一区间) 内各遮挡装置的运行,以及使得其它非控制区域的第一区间内遮挡装置保持初始状态的方式,实现对上述感应区间的模拟感应。显然,本实施例也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例如控制依次控制区域内的第二区间(例如图11中编号1-1c至1-14c所示的第二区间)内各遮挡装置的运行,同时使得在控制下一个相邻的第二区间内的各遮挡装置的运行时,使得在先开启的遮挡装置或者各预设的分区内绑定的各组遮挡装置在预设的时间内,例如10ms~50ms 内,仍位于遮挡位置,以保持遮挡的状态,从而同样可实现对上述各感应区间的模拟感应,以真实模拟人体在闸机通道内缓慢通行的状态或某一时间内处于静止的状态。
87.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8所示,挡板21为转动设置于基架1上的转动板。其中,当挡板21转动至遮挡位置时,隔断信号通讯,而在回复至初始位置时,连通信号通讯。通过转动板转动的方式,对信号通讯进行隔断,可进一步简化结构,且能够快速的进行模拟。
88.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驱动机构主要是由设置在基架 1上用于驱动转动板转动并与装置电连接的电磁铁23、设置在挡板21上的衔铁等构成。其中,当电磁铁23通电时,挡板21在衔铁的作用下运动至形成隔断的位置。通过电磁铁23吸附设置在挡板21上的衔铁的方式,可避免采用电机的方式驱动而造成的制造成本较高,而且可克服电机驱动转动板回复至初始位置时,回复时间较长的缺陷,能够提高模拟通行的效率,有利于缩短测试时间,更加接近人体行走的状态。此外,通过对电磁铁23可方便进行定时的控制,以模拟人体缓慢通行的状态,从而使得模拟的效果更加接近符合实际状态。
89.另外,如图8所示,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与挡板21枢转连接的第一枢转轴24、与电磁铁23相连的驱动杆26、与驱动杆26和挡板21 枢转连接的连接杆22等。
90.其中,当驱动杆26在电磁铁23的作用下作直线运动时,通过连接杆22 带动挡板21转动。其中,连接杆22通过第二枢转轴25与挡板21枢转连接。显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
中的电磁铁23也可以用驱动电机或气缸、油缸等驱动缸体等代替。
91.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安装,如图1所示,基架1可以由可套设闸机7的底座101、与底座101相连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框架本体 (例如图1所示的框架本体102和框架本体103)等。其中,框架本体102 和框架本体103之间形成可嵌入闸机7的嵌套空间(图中未标示);框架本体102和框架本体103均具有若干个用于使传感器9通讯连接的第一镂空区 (图中未标示)以及用于使得闸机的闸门通过的第二镂空区(图中未标示);其中,至少有一个框架本体设有遮挡装置2,例如框架本体102上设有遮挡装置2。通过结构设计,可使得基架1套设于不同的闸机设备上进行测试,通用性较高。显然,本实施例中的基架1也可以由单个框架本体102所构成,而仅以框架本体102和框架本体103上均设有遮挡装置为例作说明。
92.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各组遮挡装置2以基架1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通过该结构布局,有利于对闸机通道内不同区间的传感器9进行测试。
93.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底座10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滚轮3,用于使底座 101移动;底部还设有可升降调节的支撑座4,用于固定支撑底座101。通过该结构,可方便模拟装置的移动,以利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推动模拟装置,套在闸机7外侧,连接电源即可使用。当使用完毕后,直接卸载该模拟装置即可,不会对原闸机有任何的影响。
94.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模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基架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板6,用于对使得所述嵌套空间的一端为限位侧,以在对从所述嵌套空间的入口端嵌入的闸机7进行限位后,各遮挡装置2均位于相匹配的传感器9所对应的位置。通过该结构,可方便对嵌入嵌套空间内的闸机7进行定位,便于各遮挡装置2能到达相匹配的传感器9所对应的位置,即可隔断或恢复闸机7上相匹配的传感器9在所述闸机通道内的信号通讯的位置。此外,通过定位板6还可对闸机7进行限位,防止闸机7从嵌套空间内脱离。
95.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5可以由与各遮挡装置2电连接的控制面板等构成,其中,控制面板可设置在定位板6上。
96.并且,如图1和图7所示,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还包括:与基架1相连的检测支架15、设置于检测支架15上并用于检测闸门是否朝向第一方向打开的第一感应器11、用于闸机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二感应器12、用于检测闸门是否朝向第二方向打开的第三感应器13。通过第一感应器11、第二感应器12和第三感应器13的配合,可以使得模拟装置独立检测闸门的位置,以判断闸门的打开方向和闸门是否处于关闭,如图3 所示,当闸门朝向第一方向(图3中所示的a方向打开)时,闸门位于图3 中所示的位置。如图3所示,当闸门朝向第二方向(图3中所示的b方向打开)时,闸门位于图3中所示的位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各感应器沿基架的轴向依次排列设置。
9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支架15可以由上支架和下支架构成,其中各感应器可以优选为对射型的感应器,呈上下设置,分别位于上支架和下支架上,以便于各感应器对闸门位置的检测(参考图7中所示的第二传感器12的检测原理图)。具体地说,第一感应器11可优选为对射型的传感器,例如图1中所示的发射器111和接收器(图中未标示)等构成。第二感应器12可优选为对射型的传感器,例如图1中所示的发射器121和接收器122等构成。第三感应器13可优选为对射型的传感器,例如图1中所示的发射器131和接收器132等构成。
98.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基架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连接所述框架本体并形成所述嵌套空间的连杆件105;一端与所述连杆件105相连而另一端与所述检测支架15相连的第一悬挂杆106和第二悬挂杆107;其中,所述第一悬挂杆106和第二悬挂杆107的相对两侧至少有一侧设有所述遮挡装置2;所述第一悬挂杆106和第二悬挂杆107且彼此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安置所述闸机的闸门的安装区;其中,安装区与第二镂空区连为一体。通过该结构,可起到稳定基架整体结构稳定的同时,在不影响闸门安装的情况下,便于检测支架15的安装。
99.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1所示,各框架本体均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底座101上且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的竖杆,例如图1所示的竖杆102a和竖杆102b;若干个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竖杆的横杆,例如图1所示的横杆102c和横杆102d;其中,至少有部分横杆设置有沿垂直方向布局的遮挡装置,例如图1所示的遮挡装置2a;至少有部分竖杆设置有沿斜向布局的遮挡装置,例如图1所示的遮挡装置2b。所述底座至少有部分设置有所述遮挡装置2。通过该布局结构,可在保证框架本体稳定性的同时,便于各遮挡装置安装布局,同时有可避免相邻的两个遮挡装置因对应的传感器的间距较小而出现干扰的现象。
100.为了简要说明本实施例的用于平开门闸机的模拟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作简要说明:
101.如图14至图17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上述平开门闸机的模拟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2.步骤s1:获取闸机的闸门开关数据,以及用于模拟人体通行状态的模拟数据;
103.步骤s2:根据所述模拟数据和所述闸门开关数据以及模拟规则,控制所述模拟装置中各组遮挡装置的运行,以分别隔断和恢复所述闸机上与各组遮挡装置相匹配的传感器在所述闸机通道内的信号通讯。
104.通过上述内容可知:通过上述步骤s1~s2的组合,即通过获取闸机上的闸机开关数据以及外部输入的模拟数据后,根据模拟数据控制各组遮挡装置的独立运行,即可通过各组遮挡装置对闸机上与各组遮挡装置相匹配的传感器在闸机通道的各区间内的信号通讯进行隔断或恢复,从而使得各遮挡装置可按照设定的顺序进行有效的开启和关闭,进而在无须采用人体模型或人工走票的情况下,模拟人体在闸机通道内通行的状态,方便对闸机设备的测试,降低测试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后续通过相关的分析规则对闸机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即可判断闸机是否出现异常。
105.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控制方法具体通过上述控制装置执行处理,例如执行步骤s1~步骤s2,以及后续的步骤s1~步骤s3。
106.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15所示,在根据所述模拟数据和所述闸门开关数据以及模拟规则,控制所述模拟装置中各组遮挡装置的运行,以分别隔断和恢复所述闸机上与各组遮挡装置相匹配的传感器在所述闸机通道内的信号通讯的步骤中,即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107.步骤s21:根据闸门开关数据判断闸机的闸门是否开启;
108.步骤s22:若是,则根据模拟数据及预设的通行算法,确定所述各组遮挡装置运行的顺序,其中,所述模拟数据包括:用于模拟人体沿第一方向通行的第一模拟数据,以及用于模拟人体沿第二方向通行的第二模拟数据;
109.步骤s23:若否,则根据模拟数据及预设的退出算法,确定所述各组遮挡装置运行的顺序。
110.通过上述步骤s21~s23涉及的方法步骤,依次匹配闸机上的各组遮挡装置的运行,即可模拟闸机通道在开启和闭合的情况下,模拟人体的进站(例如沿图3中所示的a方向)和/或出站(例如沿图3中所示的b方向)时的状态。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闸机可根据刷卡的位置,确定根据所述闸门的开启方向,并根据闸门的开启方向确定所述闸机的模式为出站模式或进站模式。例如在图3中的闸机的左侧刷卡,则闸机沿图3中所示的a方向,也就是第一方向打开,可根据该闸门的打开方向,确定闸机的模式为进站模式。在图3中的闸机的右侧刷卡,则闸机沿图3中所示的b方向打开,也就是第二方向打开,可根据该闸门的打开方向,确定闸机的模式为进站模式。
111.因此,通过上述步骤,可对闸机在不同的进出站模式下,例如进站模式或出站模式,模拟人体沿不同的方向在闸机的闸机通道内通行或退出过程中的真实状况,使得闸机的测试更加全面,使得测试达标的闸机可适合于各种应用场所的不同站口(例如进站口或出站口)的布置。
112.显然,值得一提的是,当本实施例中的闸机朝向第一方向打开时,闸机的模式也可设定为出站模式,同理,当本实施例中的闸机朝向第二方向打开时,闸机的模式也可设定为进站模式,在此不再作赘述。
113.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16所示,上述若是,则根据模拟数据及预设的通行算法,确定所述各组遮挡装置运行的顺序的步骤,即步骤s22包括以下步骤:
114.步骤s222:根据所述第一模拟数据以及第一预设规则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并运行;
115.步骤s223:根据所述第二模拟数据以及第二预设规则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并运行;
116.通过上述步骤s222~s223的组合,可模拟人体沿不同的方向在闸机7的闸机通道内的通行状况,例如沿第一方向通行(如图4所示的a方向),以及沿第二方向通行(如图4所示的b方向)时的通行状态,尤其适用于平开门闸机的进出站模拟。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步骤s222和步骤 s223的先后顺序不作具体的限定和赘述。
117.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例子,在所述根据第一模拟数据以及第一预设规则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118.步骤s221:根据所述闸门开关数据,判断所述闸门是否朝向第一方向打开,其中,第一方向可优选为图4中a所示的方向,若是,则进入步骤s222,若否,则进入步骤s223。
119.通过上述步骤s221~s223的组合,可模拟闸机7的闸门8在朝向第一方向打开(如图4所示的a方向)和闸门8在朝向第二方向打开(如图4所示的b方向)时,人体在闸机通道内的通行状态,尤其适用于平开门闸机的模拟。并且,根据闸门的打开方向,选择匹配的算法,模拟的人体在闸机通道内的通讯状态与实际人体在实际进站或出站时的行走路径以及行走方向相符。
120.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17所示,上述根据所述第一模拟数据以及第一预设规则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即步骤s222包括:
121.步骤s2221:根据所述第一模拟数据以及预设的分区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后,
以依次循环递增的方式更新所述第一模拟数据;
122.步骤s2222:以更新后的第一模拟数据以及预设的分区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并判断所述闸门是否关闭;
123.步骤s2223:若所述闸门未关闭,则继续更新所述第一模拟数据,并使得所述第一模拟数据更新为第一预设值后,所述第一模拟数据恢复为初设值,否则,进入步骤s23。
124.通过上述步骤s2221~s2223的组合,可模拟闸机通道在打开的情况,人体在出站区域沿第一方向(如图4中a所示的方向)循环通过闸机通道的状态,例如模拟一个或多个人体依次沿第一方向进站的情况,以及模拟闸门关闭时,人体从闸机通道中退出的过程。此外,通过该步骤,可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模拟人体通行的频率,从而提升效率。此外,还有助于对闸机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同时,通过该方法,可避免第一模拟数据和第二模拟数据在运行时,出现冲突而导致故障,尤其是第一模拟数据和第二模拟数据同时匹配同一组遮挡装置,最大限度地沿单一方向有序模拟人体在闸机通道内的通行,并实现闸门沿不同方向打开时,进行进站模式或出站模式的正常切换,从而较真实地模拟人体在不同模式下的通行状况。
125.为了详细说明上述步骤s2221~s2223的控制过程,现举例说明,各组遮挡装置沿第一方向进行顺序编号,或者将各预设的分区内的各遮挡装置进行预设绑定,然后按照顺序进行分区编号,如图4中a所示的方向,当执行的模拟数据为第一模拟数据时,用于模拟人体从第一方向,也就是a所示的方向进入闸机通道的通行状况,当执行的模拟数据为第二模拟数据时,用于模拟人体从第二方向进入闸机通道的通行状况,也就是b所示的方向进入闸机通道的通行状况。
126.例如:当闸门朝向第一方向(如图4中a所示的方向)或无选择的方向打开时,模拟的闸机为进站模式,其中,若第一模拟数据的初设值为零,则打开相匹配的第一个分区内的遮挡装置(位于编号为1-1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遮挡装置),也就是打开与第一模拟数据相匹配的编号信息对应的遮挡装置,即如图4所示,然后第一模拟数据的数值递增更新为1,并运行相匹配的下一个分区内的遮挡装置(位于编号为1-2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遮挡装置),然后第一模拟数据的数值递增更新为2,并打开相匹配的下一个分区内的遮挡装置(位于编号为1-3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遮挡装置),依次类推,进行递增更新第一模拟数据,直至闸机状态的改变而结束更新。若闸机状态未改变,则第一模拟数据进行循环更新,例如,当第一模拟数据递增为最大值时,例如第一预设值为14后,可以立即重新赋值为初设值,或在经过预设的时间后,重新赋值为初设值,然后再次开始上述循环更新,以便于模拟单向的多个人体的循环通行。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闸机在同一时间获取的第一模拟数据的初设值均优选为零。本实施例中的打开对应的遮挡装置,就是指对遮挡装置进行通电启动,以使得挡板转动至遮挡位置,而关闭遮挡装置就是对遮挡装置进行断电,以使得挡板转动至初始位置。
127.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20所示,上述根据第二模拟数据以及第二预设规则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的步骤,即步骤s223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
128.步骤s2231:根据所述第二模拟数据以及预设的分区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后,以依次循环递减的方式更新所述第二模拟数据;
129.步骤s2232:以更新后的第二模拟数据以及预设的分区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
并判断所述闸门是否关闭;
130.步骤s2233:若所述闸门未关闭,则继续更新所述第二模拟数据,并使得所述第二模拟数据更新为第一设定值后,所述第二模拟数据恢复为初始值,否则,则进入步骤s23。
131.通过上述步骤s2231~s2233的组合,可模拟人体沿第二方向通过闸机通道的状态,例如图4中b所示的方向,一个或多个人体依次从沿第二方向出站或进站的过程。并且,通过该算法,可较好地在闸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对第一模拟数据和第二模拟数据进行衔接处理,以确保模拟的人体是按照闸门打开的方向通行,进而保证闸机测试的准确度。
132.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预设的分区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指代的是与上述各预设的分区绑定的各遮挡装置。
133.为了详细说明上述步骤s2231~s2233中涉及的在闸机通道中通行的模拟控制过程,现以上述优选的测试方法为例说明。
134.例如:当闸门朝向第二方向打开(如图4所示的b方向)或无选择的方向打开时,模拟的闸机为出站模式,若第二模拟数据的初始值为14,则打开相匹配的分区内的遮挡装置(位于编号为1-15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遮挡装置),也就是打开与第二模拟数据相匹配的编号信息对应的遮挡装置,即如图4所示,然后第二模拟数据的数值递减更新为13,按照第二方向,即并运行相匹配的下一个分区内的遮挡装置(位于编号为1-14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的各组遮挡装置),然后第二模拟数据的数值递减更新为12,并打开相匹配的第三分区内的遮挡装置(位于编号为1-14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的各组遮挡装置),依次类推,进行递减更新第二模拟数据,直至闸机状态的改变或结束更新。若闸机状态未改变,则第二模拟数据进行循环更新,例如,当第二模拟数据递减为第一设定值,例如0后,可以立即重新赋值为初始值,或在经过预设的时间后,重新赋值为初始值,然后再次开始上述循环递减。
135.当模拟的闸门为关闭状态时,若第二模拟数据不为初始值时,例如假设初始值为14,而当第二模拟数据在更新后数值为7时,则打开相匹配的第八个分区内的遮挡装置(位于编号为1-8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遮挡装置),也就是打开与第二模拟数据相匹配的编号信息对应的遮挡装置,即如图4所示,然后第二模拟数据的数值为递减更新为6,并打开相匹配的第七个分区内的遮挡装置(位于上述编号为1-7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遮挡装置),进行更新第二模拟数据,然后第二模拟数据的数值递减更新为5,并打开相匹配的第七分区内的遮挡装置(参考上述位于编号为1-6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遮挡装置),依次类推,进行递减更新第二模拟数据,直至闸机状态改变而结束更新。若闸机状态未改变,则第二模拟数据进行循环更新,例如第二模拟数据更新为第一设定值后,假设第一设定值为0后,可以立即重新赋值为初始值,或在经过预设的时间后,重新赋值为初始值,然后再次开始上述循环更新。
136.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16所示,上述若否,则根据模拟数据及预设的退出算法,确定所述各组遮挡装置运行的顺序的步骤,即步骤s23包括以下步骤:
137.步骤s231:判断所述第一模拟数据是否为初设值;
138.步骤s232: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二模拟数据以及第二设定值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设定值与所述闸门的位置相绑定;
139.步骤s233:若否,则根据所述第一模拟数据以及第二预设值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
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与所述闸门的位置相绑定。
140.通过上述步骤s231~s233的组合可知,通过第一模拟数据与第二预设值的比较分析以及第二模拟数据与第二设定值的比较分析,模拟人体在不同的闸机模式下,例如进站模式或出站模式下,遇到闸门关闭时,根据实际位置以及闸机的模式退出闸机通道的过程,以保证测试的持续进行和模拟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真实模拟人体是否成功进站或出站时的状态。
141.详细地,如图18所示,上述步骤s232:根据所述第二模拟数据以及第二设定值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设定值与所述闸门的位置相绑定,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42.步骤s2321:判断所述第二模拟数据是否小于第二设定值;
143.步骤s2322:若是,则以依次递减的方式更新所述第二模拟数据,并以更新后的第二模拟数据匹配相对应的遮挡装置并运行,直至所述第二模拟数据更新为第一设定值;
144.步骤s2323:若否,则以依次递增的方式更新所述第二模拟数据,并以更新后的第二模拟数据匹配相对应的遮挡装置并运行,直至所述第二模拟数据更新为初始值。
145.详细地,如图19所示,上述步骤s233:根据所述第一模拟数据以及第二预设值匹配对应的各组遮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与所述闸门的位置相绑定,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46.步骤s2331:判断所述第一模拟数据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
147.步骤s2332:若是,则以依次递增的方式更新所述第一模拟数据,并以更新后的第一模拟数据匹配相对应的遮挡装置并运行,直至所述第一模拟数据更新为第一预设值;
148.步骤s2333:若否,则以依次递减的方式更新所述第一模拟数据,并以更新后的第一模拟数据匹配相对应的遮挡装置并运行,直至所述第一模拟数据更新为初设值。
149.为了详细说明上述步骤s231~s233中涉及的退出闸机通道的模拟控制过程,现以上述优选的测试方法为例说明:
150.当闸门朝向第二方向打开(如图4所示的b方向)打开后,在模拟通行的过程中闸门关闭的状况中,假设闸机的模式为沿第二方向的出站模式,若第一模拟数据为初设值,则判断第二模拟数据是否为初始值,若是,则继续等待,直至根据所述闸门开关数据,判定出所述闸门的状态发生改变,若否,则判断所述第二模拟数据是否小于第二设定值,例如:若第一模拟数据为初设值,第二模拟数据的数值为6,第二设定值为8,则打开相匹配的分区内的遮挡装置(位于编号为1-7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遮挡装置),即如图4所示,然后第二模拟数据的数值递减更新为5,并运行相匹配的分区内的遮挡装置(位于编号为1-6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遮挡装置),依次类推,进行递减第二模拟数据,直至闸机状态的改变或第二模拟数据为第一预设值(例如初设值)而结束,从而模拟闸机在出站模式时,若模拟的人体在闸门关闭前,通过闸门,则沿第二方向通过闸机通道,即模拟人体沿第二方向成功退出闸机通道的状态,以用于模拟人体沿第二方向进站或出站成功的情况。
151.又例如:当第二模拟数据的数值为10时,大于上述第二设定值时,则打开相匹配的分区内的遮挡装置(位于编号为1-11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遮挡装置),即如图4所示,然后第二模拟数据的数值递增更新为11,并运行相匹配的分区内的遮挡装置(位于编号为1-12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遮挡装置),依次类推,进行递增第二模拟数据,直至闸
机状态的改变或第二模拟数据为第一设定值(例如0)而结束,从而模拟人体在在闸门关闭前,沿第二方向未通过闸门,则沿第一方向退出的状态,即模拟人体沿第二方向通过闸机失败的状态,以用于模拟人体沿第二方向进站或出站失败的情况。
152.同理,当闸门朝向第一方向打开(如图4所示的a方向)或无选择的方向打开后,在模拟通行的过程中闸门关闭,假设闸机的模式为沿第一方向的出站模式,若第一模拟数据不为初设值,则判断需要判断第一模拟数据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例如第一模拟数据的数值为10,第一设定值为9,则打开相匹配的分区内的遮挡装置(位于编号为1-11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组遮挡装置),即如图4所示,然后第一模拟数据的数值递增更新为11,并运行相匹配下一个分区内的遮挡装置(位于编号为1-12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组遮挡装置),依次类推,进行递增第一模拟数据,直至闸机状态的改变或第一模拟数据为第一预设值(例如打开编号为1-14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组遮挡装置)而结束,从而模拟闸机在进站模式时,若模拟的人体在闸门关闭前,通过闸门,沿第一方向成功通过闸机通道的状态,以用于模拟人体沿第一方向成功进站或出站的情况。
153.同理,若第一模拟数据的数值为6,则打开相匹配的分区内的遮挡装置 (位于编号为1-7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组遮挡装置),即如图4所示,然后第一模拟数据的数值递减更新为5,并运行相匹配的下一个分区内的遮挡装置遮挡装置(位于编号为1-6a且用于检测的第一区间内的组遮挡装置),依次类推,进行递减第一模拟数据,直至闸机状态的改变或第一模拟数据更新为初设值而结束,从而模拟闸机在进站模式或出站模式时,若模拟的人体在闸门关闭前,沿第一方向未通过闸门,则沿第二方向退出闸机通道的状态,以用于模拟人体沿第一方向进站或出站失败的情况。
154.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各组传感器沿第一方向按照顺序分组编号,例如1、2..14,以与模拟数据相配对,或者各预设的分区内的各遮挡装置进行预设绑定,然后按照顺序进行分区编号,并生成对应的编号信息例如1、2..15,以与模拟数据相配对。在根据上述第一模拟数据或第二模拟数据,则打开相匹配的分区内的遮挡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分区算法生成对应的编号信息序列,以控制与编号信息相匹配的遮挡装置,例如图10中所示的第一分区对各第一分区内的遮挡装置进行同步控制,并根据数据的递增或递减,对下一个第一分区内的遮挡装置进行同步控制,或者例如图11中所示的第二分区对各第二分区内的遮挡装置进行同步控制,并根据数据的递增或递减,对下一个第二分区内的遮挡装置进行同步控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若采用如图11中所示的第二分区对各第二分区内的遮挡装置进行同步控制,以模拟人体步伐时,第一预设值可以为13,初始值可以为13。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数量以及各分区内对应的各组遮挡数量仅以上述例子为说明,其具体的数量还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其他数量,在此不再作赘述。
155.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15所示,在所述接收所述闸机发送的闸门开关数据,以及外部输入的模拟数据的步骤后,即步骤s1后还包括:
156.步骤s3:根据预设的分配算法更新的与所述闸门开关数据相匹配的刷卡数据,更新所述闸门开关数据;其中,所述闸门开关数据包括所述闸机的开启状态以及闸门打开方向。刷卡数据包括:用于模拟刷卡位置,以确定对应的闸门的开启状态及闸门打开方向的模拟信号数据,从而更新闸机开关数据。其中,刷卡位置指代闸机上用于刷卡区域的位置,例
如闸机上相对的两端的刷卡区域中的任意一处。
157.通过该步骤,使得整个过程无须进行人工刷卡操作,即可模拟真实的人体的刷卡操作,从而控制闸机的通行方向以及闸门的开启,从而提高测试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当然,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闸门开关数据也可以通过人工刷卡操作的方式,实现闸门的开启,从而获取对应的闸门开关数据。
158.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s2中,当各遮挡装置在运行至封闭位置,隔断闸机上相匹配的遮挡装置在闸机通道内的信号通讯,而在运行预设的时间后,恢复闸机上相匹配的遮挡装置在闸机通道内的信号通讯。通过该方法可有效使得遮挡装置真实有效模拟单个人体通过闸机设备通道时的状态,以及便于后续多个模拟人体依次通道闸机设备通道时的状态模拟。
159.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步骤s1:获取所述闸机的闸门开关数据以及用于模拟人体通行状态的模拟数据的步骤包括:
160.步骤s11:获取所述闸机的闸门开关数据,其中,所述闸门开关数据包括所述闸机的开启状态以及闸门打开方向;
161.步骤s12:获取一个带有初设值的第一模拟数据,或者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获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模拟数据;
162.通过上述步骤可知:可通过获取一个或两个以上第一模拟数据的初设值,并通过相应的模拟规则对第一模拟数据的初设值进行处理,以得到根据时间变化的序列号,从而可模拟单个行人沿第一方向通过闸机通道的状态。
163.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模拟数据,例如上述模拟数据在更新后,根据更新前的模拟数据匹配的遮挡装置在预设的时间内保持匹配状态不变。
164.另外,作为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11之后,上述步骤s1还包括:
165.步骤s13:获取带有初始值的第二模拟数据,其中,所述初始值为所述第一模拟数据更新为第一预设值后变更的模拟数值,或者从外部接收的所述初始值。
166.通过上述步骤可知:可通过获取一个或两个以上第二模拟数据的初设值,并通过相应的模拟规则对第二模拟数据的初设值进行处理,以得到根据时间变化的序列号,从而可模拟单个行人沿第二方向通过闸机通道的状态。并且,该第二模拟数据可以是直接获取的,也可以是获取第一模拟数据后,根据预设的规则处理后得到的,以满足不同情形下的测试需求。当然,本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11和步骤s12的先后顺序不作具体的限定和赘述。
167.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基架1的两个框架本体(例如图1所示的框架本体102和框架本体103)均设有遮挡装置2,例如框架本体102上设有遮挡装置2。并且,第一悬挂杆106和第二悬挂杆 107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遮挡装置2。因此,通过该结构设计,可使得模拟装置套设于一闸机时,也可以对相邻的闸机的闸机进行同步测试,进一步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
16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