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

文档序号:30733773发布日期:2022-07-13 03:4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
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路面车辙试验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


背景技术:

2.车辙试验是一种模拟实际车轮荷载在路面上行走而形成车辙的工程试验方法,是评价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条件下抵抗塑性流动变形能力的有效方法。沥青混凝土路面大多分两层铺筑,如高速公路沥青面层总厚度 18~20cm,可分为上、下两层铺筑,并根据各分层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级配或材料。此时,需成型双层式式车辙板来评估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但是目前的双层车辙板模具拆装较为不便,因此急需对现有车辙板模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解决现有双层车辙板模具存在拆装较为不便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侧板和两相对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卡装有第三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上卡装有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布置在两个第四侧板之间,两个第二侧板和两个第四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五侧板,所述第五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相对布置。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具有以下特点: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沿均设置有卡条;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条相匹配的卡槽。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和第五侧板的两侧边均设置有台阶,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台阶匹配的两条凹槽。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和第五侧板的外部均设置有把手。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可以快速制备双层车辙板,由于该制备过程是在一个模具中完成的,因此制备的车辙板与公路的实际结构更加接近,便于进行测试,测试结构也将更加精确。(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其结构简单,操作较为方便,制造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使用前景。
附图说明
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
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的下层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的上层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中第五侧板的示意图。
15.图中,1.底板,2.第二侧板,3.第四侧板,4.第三侧板,5.第一侧板,6. 第五侧板,7.把手,8.凹槽,9.卡条,10.卡槽,11.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包括底板1,底板1上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侧板5和两相对的第二侧板2,第一侧板5设置在两个第二侧板2之间,第一侧板5 的上侧卡装有第三侧板4,第二侧板2上卡装有第四侧板3,第三侧板4布置在两个第四侧板3之间,两个第二侧板2和两个第四侧板3之间设置有第五侧板6,第五侧板6与第一侧板5和第三侧板4相对布置。其中超大粒径 lsam-50表示large stone asphalt mixture-50。
18.制备两层车辙板时,先将沥青混合料放在第一侧板、第五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之间,用预热的小锤夯实,采用轮碾法碾平后即可制作第一层车辙板试件。将第一层车辙板试件置于阴凉处,降温一天后,在其表面喷洒热沥青粘层油,养生至少2h,之后安装第三侧板和两个第四侧板,向第三侧板和两个第四侧板中装入沥青混合料,用预热的小锤夯实,采用轮碾法碾平后即可制作第二层车辙板试件。养生完毕后,可依次拆卸掉第五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一侧板即可得到双层车辙板试件。
19.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 混合料车辙板模具中,第一侧板5和第二侧板2上沿均设置有卡条9;第三侧板4和第四侧板3上设置有与卡条9相匹配的卡槽10。
20.卡条9卡装在对应的卡槽10中,方便将第三侧板4和第四侧板3从第一侧板5和第二侧板2上进行拆卸。
21.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中,第一侧板5、第三侧板4和第五侧板6的两侧边均设置有台阶11,第二侧板2和第四侧板3的内侧设置有与台阶11匹配的两条凹槽8,台阶11插装在对应的凹槽8中,便于进行拆装,也可确保第五侧板、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平齐,确保试件的整平性。
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中,第一侧板5、第三侧板4和第五侧板6的外部均设置有把手 7,通过把手可以顺利取出第一侧板5、第三侧板4和第五侧板6。
23.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 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可以快速制备双层车辙板,由于该制备过程是在一个模具中完成的,因此制备的车辙板与公路的实际结构更加接近,便于进行测试,测试结构也将更加精确。(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其结构简单,操作较为方便,制造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使用前景。
24.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侧板(5)和两相对的第二侧板(2),所述第一侧板(5)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2)之间,所述第一侧板(5)的上侧卡装有第三侧板(4),所述第二侧板(2)上卡装有第四侧板(3),所述第三侧板(4)布置在两个第四侧板(3)之间,两个第二侧板(2)和两个第四侧板(3)之间设置有第五侧板(6),所述第五侧板(6)与所述第一侧板(5)和第三侧板(4)相对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5)和第二侧板(2)上沿均设置有卡条(9);所述第三侧板(4)和所述第四侧板(3)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条(9)相匹配的卡槽(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5)、第三侧板(4)和第五侧板(6)的两侧边均设置有台阶(11),所述第二侧板(2)和第四侧板(3)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台阶(11)匹配的两条凹槽(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5)、第三侧板(4)和第五侧板(6)的外部均设置有把手(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侧板和两相对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卡装有第三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上卡装有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布置在两个第四侧板之间,两个第二侧板和两个第四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五侧板,所述第五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相对布置。该便于拆装的超大粒径LSAM-50混合料车辙板模具,解决了现有双层车辙板模具存在拆装较为不便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蒋应军 陈浙江 王煜鑫 楼文辉 楼欧阳 李明杰 张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安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7/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