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及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7108发布日期:2022-07-01 20:54阅读:64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及其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及其总成。


背景技术:

2.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提倡和政策支持,使电动汽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全国都在积极推动和规模化应用。随着电动汽车大规模运用和发展,市场对动力电池系统需求越来越大,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检测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以往充放电时低压端接线线束凌乱、复杂,也容易接线错误和掉线,给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操作带来诸多不便,生产效率不高,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3.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池系统存在充放电检测时低压端线束接线凌乱、复杂、容易接线错误和掉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池系统存在充放电检测时低压端线束接线凌乱、复杂、容易接线错误和掉线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包括接线盒、供电部件以及通讯部件,其中,供电部件和通讯部件均设置于接线盒中,并且接线盒的侧面上设置有通孔。供电部件固定连接于接线盒上,并且供电部件的通电线束穿过通孔延伸至接线盒外部。通讯部件固定连接于接线盒上,并且通讯部件的通讯线束也穿过通孔延伸至接线盒外部。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电部件和通讯部件都是设置于接线盒中的,即供电部件和通讯部件是集成在接线盒中的。生产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时,生产技术人员是直接将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连接好并生产成为一个整体部件,并将通电线束穿过接线盒的通孔延伸至接线盒外部;将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连接好并生产成为一个整体部件,并将通讯线束也穿过接线盒的通孔延伸至接线盒外部的。故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时,操作人员无需频繁进行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之间,以及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之间的连接,大大减少了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时接线的复杂程度,使得接线的操作过程更加简单和方便,进而大大提高了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之间,以及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之间是连接好的,是不需要拆卸的,故保证了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之间,以及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之间的稳固性,减少了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时产生接错线或者掉线等问题的风险。
7.另外,由于供电部件的通电线束和通讯部件的通讯线束是集中在接线盒的通孔中的,使得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线束排布更加整齐、美观,减少了各种线束之间的拉扯和牵绊,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产生接错线或者掉线等问题的风险。并且,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测试不同的电池时,操作人员只需移动接线盒至不同的位置处即
可,无需分别依次移动供电部件和通讯部件,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便捷性。
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供电部件包括供电组件和电控制组件,通电线束设置于供电组件上,且供电组件固定连接于接线盒的内壁面上。电控制组件固定连接于接线盒上,并且电控制组件的一端位于接线盒内部、且与供电组件电性连接;电控制组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接线盒外部。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接线完成后,若需要供电部件断电时,电控制组件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控制电控制组件控制供电组件的通电或者断电。相比于通过接线和断线来控制供电部件的通电和断电,此种设置方式进一步增加了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操作的便捷性,同时,也进一步减少了接线的频率,减少了产生接错线或者掉线等问题的风险。
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接线盒包括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分别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的两端分别相接的底板和顶板,并且,通孔设置于第一侧板上。
11.供电组件包括电源,电源固定连接于底板上。电控制组件包括电开关,第三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电开关嵌设于第一开口内,并且电开关的一端位于接线盒内部、且与电源电性连接;电开关的另一端位于接线盒外部。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控制组件设置为电开关使得电控制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电开关嵌设于第三侧板的第一开口内在保证了电控制组件的一端位于接线盒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接线盒外部的同时,使得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
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通讯部件包括通讯组件和信号控制组件。通讯组件和信号控制组件均固定连接于接线盒上,并且通讯线束设置于通讯组件上。信号控制组件的一端位于接线盒内部、且与通讯组件电性连接;信号控制组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接线盒外部。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接线完成后,若需要通过通讯部件切断信号传递时,信号控制组件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控制信号控制组件来控制通讯组件内是否传递信号。相比于通过接线和断线来控制通讯部件内是否传递信号,此种设置方式进一步增加了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操作的便捷性,同时,也进一步减少了接线的频率,减少了产生接错线或者掉线等问题的风险。
1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通讯组件包括通讯盒,通讯线束设置于通讯盒内,并且通讯线束包括多个通讯线。顶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口,通讯盒嵌设于第二开口内,且通讯盒的一端位于接线盒内部,另一端位于接线盒的外部。信号控制组件包括多个信号开关;顶板上还设置有沿接线盒的长度方向有间隔地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三开口,多个信号开关分别嵌设于多个第三开口内,并且,多个信号开关的一端均位于接线盒内部、且分别与多个通讯线电性连接;多个信号开关的另一端均位于接线盒外部。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将通讯盒设置于其他位置,通讯盒嵌设于顶板的第二开口内能够使得接线盒内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减小了接线盒的体积,增加了使用该动力
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便捷性。信号控制组件包括多个信号开关可以使得多个信号开关分别控制多个通讯线,进而使得信号控制组件能够控制不同的通讯线内是否可以传递信号,以便于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测试一个电池时仅需完成一次接线过程就可以进行该电池在不同信号以及不同信号组合下的性能的测试。
1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还包括检测部件,电源设置为可调电源。检测部件设置于接线盒上,并且检测部件的一端位于接线盒内部、且与可调电源电性连接,检测部件的另一端位于接线盒外部。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设置为可调电源能够便于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根据不同型号的电池的需求调整不同的电压,以便于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能够测试不同型号的电池性能。检测部件的设置能够实时显示可调电源的电流和电压数据,以便于操作人员调整可调电源的电压值。同时,检测部件的另一端位于接线盒外部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实时检查可调电源的电流电压值,进而便于操作人员实时监测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运行状态。
1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检测部件设置为电流电压表,顶板上还设置有第四开口。电流电压表嵌设于第四开口上,并且,电流电压表的一端位于接线盒内部、且与可调电源电性连接,电流电压表的显示端位于接线盒外部。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分别设置电流表和电压表,检测部件设置为电流电压表能够使得检测部件的结构更加简单。电流电压表嵌设于顶板的第四开口内在保证了电流电压表的显示端位于接线盒外部的同时,使得接线盒内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减小了接线盒的体积,增加了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便捷性。
2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沿接线盒高度方向有间隔地依次设置的散热孔。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散热孔的设置能够便于接线盒内的热量向外传递,进而避免因接线盒内温度过高而对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带来的影响。
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总成,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总成时,由于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之间,以及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之间是连接好的,是不需要拆卸的,进而大大提高了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使用效率,减少了产生接错线或者掉线等问题的风险,同时也保证了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之间,以及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之间的稳固性。另外,由于供电部件的通电线束和通讯部件的通讯线束是集中在接线盒的通孔中的,使得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总成的线束排布更加整齐、美观,减少了各种线束之间的拉扯和牵绊,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产生接错线或者掉线等问题的风险。
2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总成,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总成还包括动力电池系统和充放电装置,动力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供电部件与电池管理系统电性连接,用于向电池管理系统供电。通讯部件分别与电池管
理系统和充放电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在电池管理系统和充放电装置之间传递信息。
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动力电池系统的电池管理系统在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过程中需要电能,故供电部件用于向电池管理系统供电。通讯部件可在电池管理系统和充放电装置之间传递信息,使得操作人员能够进行电池的充放电测试。
2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包括接线盒、供电部件以及通讯部件,其中,供电部件和通讯部件均设置于接线盒中,即供电部件和通讯部件是集成在接线盒中的。并且接线盒的侧面上设置有通孔。供电部件固定连接于接线盒上,并且供电部件的通电线束穿过通孔延伸至接线盒外部。通讯部件固定连接于接线盒上,并且通讯部件的通讯线束也穿过通孔延伸至接线盒外部。生产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时,生产技术人员是直接将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连接好并生产成为一个整体部件,并将通电线束穿过接线盒的通孔延伸至接线盒外部;将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连接好并生产成为一个整体部件,并将通讯线束也穿过接线盒的通孔延伸至接线盒外部的。故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时,操作人员无需频繁进行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之间,以及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之间的连接,大大减少了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时接线的复杂程度,使得接线的操作过程更加简单和方便,进而大大提高了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之间,以及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之间是连接好的,是不需要拆卸的,故保证了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之间,以及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之间的稳固性,减少了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时产生接错线或者掉线等问题的风险。
29.另外,由于供电部件的通电线束和通讯部件的通讯线束是集中在接线盒的通孔中的,使得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线束排布更加整齐、美观,减少了各种线束之间的拉扯和牵绊,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产生接错线或者掉线等问题的风险。并且,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测试不同的电池时,操作人员只需移动接线盒至不同的位置处即可,无需分别依次移动供电部件和通讯部件,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便捷性。
30.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爆炸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一个角度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0:接线盒;
37.110:第一侧板;111:通孔;
38.120:第二侧板;
39.130:第三侧板;131:第一开口;
40.140:第四侧板;
41.150:底板;
42.160:顶板;161:第二开口;162:第三开口;163:第四开口;
43.170:散热孔;
44.20:供电部件;210:电源;220:电开关;
45.30:通讯部件;310:通讯盒;320:信号开关;
46.40:电流电压表。
具体实施方式
4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8.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1.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5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接线盒10、供电部件20以及通讯部件30,其中,供电部件20和通讯部件30均设置于接线盒10中,并且接线盒10的侧面上设置有通孔111。供电部件20固定连接于接线盒10上,并且供电部件20的通电线束穿过通孔111延伸至接线盒10外部。通讯部件30固定连接于接线盒10上,并且
通讯部件30的通讯线束也穿过通孔111延伸至接线盒10外部。
54.具体地,供电部件20和通讯部件30可以分别设置于接线盒10的内部或者嵌设在接线盒10上,其具体根据供电部件20和通讯部件30的结构进行设置。供电部件20、通讯部件30以及接线盒10的具体结构可在后文中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55.更为具体地,供电部件20与接线盒1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螺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连接,其具体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56.更为具体地,通讯部件30与接线盒1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螺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连接,其具体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57.需要说明的是,供电部件20和通讯部件30都是设置于接线盒10中的,即供电部件20和通讯部件30是集成在接线盒10中的。生产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时,生产技术人员是直接将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20连接好并生产成为一个整体部件,并将通电线束穿过接线盒10的通孔111延伸至接线盒10外部;将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30连接好并生产成为一个整体部件,并将通讯线束也穿过接线盒10的通孔111延伸至接线盒10外部的。故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时,操作人员无需频繁进行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20之间,以及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30之间的连接,大大减少了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时接线的复杂程度,使得接线的操作过程更加简单和方便,进而大大提高了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20之间,以及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30之间是连接好的,是不需要拆卸的,故保证了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20之间,以及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30之间的稳固性,减少了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时产生接错线或者掉线等问题的风险。
58.另外,由于供电部件20的通电线束和通讯部件30的通讯线束是集中在接线盒10的通孔111中的,使得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线束排布更加整齐、美观,减少了各种线束之间的拉扯和牵绊,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产生接错线或者掉线等问题的风险。并且,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测试不同的电池时,操作人员只需移动接线盒10至不同的位置处即可,无需分别依次移动供电部件20和通讯部件30,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便捷性。
59.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供电部件20包括供电组件和电控制组件,通电线束设置于供电组件上,且供电组件固定连接于接线盒10的内壁面上。电控制组件固定连接于接线盒10上,并且电控制组件的一端位于接线盒10内部、且与供电组件电性连接;电控制组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接线盒10外部。
60.具体地,电控制组件可以设置为开关、控制器或者其他结构。并且,电控制组件可以通过卡接、螺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接线盒10上。其具体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61.更为具体地,供电组件可以设置为电源210、发电机或者其他结构。并且,供电组件可以通过卡接、螺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接线盒10上。其具体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62.需要说明的是,当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接线完成后,若需要供电部件20断电时,电控制组件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控制电控制组件控制供电组件的通电
或者断电。相比于通过接线和断线来控制供电部件20的通电和断电,此种设置方式进一步增加了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操作的便捷性,同时,也进一步减少了接线的频率,减少了产生接错线或者掉线等问题的风险。
63.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接线盒10包括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第三侧板130、第四侧板140,以及分别与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第三侧板130以及第四侧板140的两端分别相接的底板150和顶板160,并且,通孔111设置于第一侧板110上。
64.供电组件包括电源210,电源210固定连接于底板150上。如图4所示,电控制组件包括电开关220,第三侧板130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31。电开关220嵌设于第一开口131内,并且电开关220的一端位于接线盒10内部、且与电源210电性连接;电开关220的另一端位于接线盒10外部。
65.具体地,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第三侧板130、第四侧板140、底板150以及顶板16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螺接、焊接等方式连接。其具体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66.更为具体地,电源210可以设置为可调电源210,也可以设置为不可调电源210,优选地,为便于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能够根据不同型号的电池的需求调整不同的电压,进而便于测试不同型号的电池性能,本实施例中的电源210设置为可调电源210。并且,在保证接线盒10的稳固性的前提下,为能够调节电源210,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第三侧板130、第四侧板140、底板150以及顶板160中的至少两个板之间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
67.更为具体地,电源210与底板15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螺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连接,并且,电源210的型号可以设置为gw sps-3610、ips702m7或者其他型号等。其具体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68.更为具体地,电开关220可以通过卡接、螺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嵌设于第三侧板130上的第一开口131内,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69.需要说明的是,电控制组件设置为电开关220使得电控制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电开关220嵌设于第三侧板130的第一开口131内在保证了电控制组件的一端位于接线盒10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接线盒10外部的同时,使得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
70.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通讯部件30包括通讯组件和信号控制组件。通讯组件和信号控制组件均固定连接于接线盒10上,并且通讯线束设置于通讯组件上。信号控制组件的一端位于接线盒10内部、且与通讯组件电性连接;信号控制组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接线盒10外部。
71.具体地,信号控制组件可以设置为开关、控制器或者其他结构。并且,信号控制组件可以通过卡接、螺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接线盒10上。其具体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72.更为具体地,通讯组件可以通过卡接、螺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接线盒10上,其具体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73.需要说明的是,当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接线完成后,若需要通过通讯部件30切断信号传递时,信号控制组件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控制信号控制组件来控制通讯组件内是否传递信号。相比于通过接线和断线来控制通讯部件30内是否传递信号,此种设置方式进一步增加了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操作的便捷性,同时,也进一步减少了接线的频率,减少了产生接错线或者掉线等问题的风险。
74.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通讯组件包括通讯盒310,通讯线束设置于通讯盒310内,并且通讯线束包括多个通讯线。顶板160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61,通讯盒310嵌设于第二开口161内,且通讯盒310的一端位于接线盒10内部,另一端位于接线盒10的外部。信号控制组件包括多个信号开关320;顶板160上还设置有沿接线盒10的长度方向有间隔地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三开口162,多个信号开关320分别嵌设于多个第三开口162内,并且,多个信号开关320的一端均位于接线盒10内部、且分别与多个通讯线电性连接;多个信号开关320的另一端均位于接线盒10外部。
75.具体地,通讯线的数量可以设置为1个、2个、3个或者4个等,信号开关320和顶板160上设置的第三开口162也设置为与通讯线相对应的数量。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76.更为具体地,通讯盒310可以通过卡接、螺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嵌设于顶板160上的第二开口161内。信号开关320可以通过卡接、螺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嵌设于顶板160上的第三开口162内。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77.更为具体地,通讯盒310可以设置为usb形式的can(控制器局域网络)盒,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并且,通讯盒310设置为usb形式的can盒时,其型号可以设置为usbcan-2e-u、usbcan-ii等。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78.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将通讯盒310设置于其他位置,通讯盒310嵌设于顶板160的第二开口161内能够使得接线盒10内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减小了接线盒10的体积,增加了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便捷性。信号控制组件包括多个信号开关320可以使得多个信号开关320分别控制多个通讯线,进而使得信号控制组件能够控制不同的通讯线内是否可以传递信号,以便于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测试一个电池时仅需完成一次接线过程就可以进行该电池在不同信号以及不同信号组合下的性能的测试。
79.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还包括检测部件,电源210设置为可调电源210。检测部件设置于接线盒10上,并且检测部件的一端位于接线盒10内部、且与可调电源210电性连接,检测部件的另一端位于接线盒10外部。
80.具体地,检测部件可以包括电压表、电流表、万能表等,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81.更为具体地,检测部件与接线盒1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螺接、焊接等方式连接,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82.需要说明的是,电源210设置为可调电源210能够便于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根据不同型号的电池的需求调整不同的电压,以便于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能够测试不同型号的电池性能。检测部件的设置能够实时显示可调电源210的电流和电压
数据,以便于操作人员调整可调电源210的电压值。同时,检测部件的另一端位于接线盒10外部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实时检查可调电源210的电流电压值,进而便于操作人员实时监测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运行状态。
83.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检测部件设置为电流电压表40,顶板160上还设置有第四开口163。电流电压表40嵌设于第四开口163上,并且,电流电压表40的一端位于接线盒10内部、且与可调电源210电性连接,电流电压表40的显示端位于接线盒10外部。
84.具体地,电流电压表40可以通过卡接、螺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嵌设于顶板160上的第四开口163内,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85.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分别设置电流表和电压表,检测部件设置为电流电压表40能够使得检测部件的结构更加简单。电流电压表40嵌设于顶板160的第四开口163内在保证了电流电压表40的显示端位于接线盒10外部的同时,使得接线盒10内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减小了接线盒10的体积,增加了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便捷性。
86.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二侧板120和第四侧板140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沿接线盒10高度方向有间隔地依次设置的散热孔170。
87.具体地,第二侧板120和第四侧板140分别设置的散热孔170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4个等,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88.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散热孔170的设置能够便于接线盒10内的热量向外传递,进而避免因接线盒10内温度过高而对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带来的影响。
89.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总成,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
90.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总成时,由于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20之间,以及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30之间是连接好的,是不需要拆卸的,进而大大提高了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装置的使用效率,减少了产生接错线或者掉线等问题的风险,同时也保证了通电线束与供电部件20之间,以及通讯线束与通讯部件30之间的稳固性。另外,由于供电部件20的通电线束和通讯部件30的通讯线束是集中在接线盒10的通孔111中的,使得该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总成的线束排布更加整齐、美观,减少了各种线束之间的拉扯和牵绊,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产生接错线或者掉线等问题的风险。
91.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总成,还包括动力电池系统和充放电装置,动力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供电部件20与电池管理系统电性连接,用于向电池管理系统供电。通讯部件30分别与电池管理系统和充放电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在电池管理系统和充放电装置之间传递信息。
92.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动力电池系统的电池管理系统在电池系统充放电测试过程中需要电能,故供电部件20用于向电池管理系统供电。通讯部件30可在电池管理系统和充放电装置之间传递信息,使得操作人员能够进行电池的充放电测试。
93.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
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