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电子装置、体温测量方法及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66286发布日期:2023-08-09 06:0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电子装置、体温测量方法及可穿戴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子,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电子装置、体温测量方法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耳机等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

2、体温能够反应人体自身健康状况,人体的核心温度最能够反应人体的体温。医学当中,将肺动脉的温度定义为核心温度。由于肺动脉在人体内,难以通过常规手段进行测量。目前,通常是采用腋温、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耳膜温度、额温等作为核心温度的替代测试量,用于人体温度的检测。由于耳膜的位置更接近肺动脉,因此,耳膜温度相较于其他的替代测试量能够更准确的反映人体的核心温度。相关技术中,耳膜温度主要是通过耳温枪进行测量。

3、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耳机无法实现对人体的体温的测量,耳机的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装置、体温测量方法及可穿戴电子设备,能够对用户核心温度的测量。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电子装置,可穿戴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处理器和位于壳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壳体具有出音孔,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不同测温点的温度;

3、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一温度传感器背离出音孔的一侧;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热平衡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热平衡温度,确定用户的核心温度。

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可穿戴电子装置内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能够分别检测可穿戴电子装置不同测温点的温度,由于热量在传递过程中,温度和热阻呈正比,通过处理器的设置,能够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热平衡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热平衡温度,确定用户的核心温度,从而实现用户的核心温度测量的同时,能够使得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二温度传感器背离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侧,以检测可穿戴电子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

6、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热平衡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热平衡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确定用户的核心温度。

7、这样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消除环境温度对核心温度的影响,提高可穿戴电子装置对核心温度测量的准确率。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位于第三温度传感器的部分位于耳部的外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第三温度传感器对环境温度测量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有效的利用壳体的内部空间。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穿戴电子装置包括计算模块,计算模位于壳体内,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计算模块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热平衡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热平衡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确定核心温度。

10、这样通过计算模块,能够实现对核心温度的计算以及确定。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计算模块根据公式

12、

13、确定核心温度;

14、其中,t为核心温度,t1为第一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热平衡温度,t2为第二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热平衡温度,t3为环境温度,r1为热量传递过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等效热阻,r2为热量传递过程中人体组织与第一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等效热阻,a和b均为调节因子。

15、这样通过t3、a和b的设置,能够消除外界影响因素和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功耗热源对核心温度的影响,确保可穿戴电子装置对核心温度测量的准确率。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具有接触部,接触部被配置为位于耳部内,并与耳部接触,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接触部相对设置。

17、这样在可穿戴电子装置佩戴在用户的耳部时,能够通过接触部将耳部的温度尽可能的传递至第一温度传感器所在位置处,以缩小第一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热平衡温度与耳部温度之间的差距。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穿戴电子装置包括导热金属件,导热金属件嵌设在接触部内,并显露于壳体的外表面。

19、这样通过导热金属件的设置,能够在可穿戴电子装置佩戴在用户的耳部时,直接与用户的耳部接触,并将用户的热量传递至第一温度传感器所在位置处,以进一步缩小第一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热平衡温度与耳部温度之间的差距。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温度传感器与耳部之间的热阻大于第一温度传感器与耳部之间的热阻。

21、这样能够实现第二温度传感器相对于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差分功能,以便处理器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热平衡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热平衡温度,确定用户的核心温度。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热金属件为不锈钢件、铜件或者铝件。

23、这样能够降低第一温度传感器与耳部之间的热阻,使得第二温度传感器与耳部之间的热阻大于第一温度传感器与耳部之间的热阻。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热金属件与壳体密封连接。

25、这样能够增强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密封性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核心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用户耳膜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用户耳膜之间的距离。

27、这样能够增大第二温度传感器与耳部之间的热阻。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穿戴电子装置还包括位于壳体的柔性电路板,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位于柔性电路板上。

29、这样通过柔性电路板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在壳体内的固定,而且能够实现可穿戴电子装置内部信号的传输。

3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柔性电路板朝向壳体中心的一面,第一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柔性电路板的对应于第一温度传感器所处位置的温度。

31、这样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柔性电路板的温度,实现核心温度的测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利用壳体的内部空间。

3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内具有导热层,导热层贴合在柔性电路板与壳体上的导热金属件之间。

33、这样通过导热层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导热金属件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热量的传递。

3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耳柄壳体和与耳柄壳体可拆卸连接的耳机壳体,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耳机壳体,第三温度传感器位于耳柄壳体内。

35、这样能够使得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较于第三温度传感器更靠近用户的耳部,第三温度传感器远离耳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核心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3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体温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的可穿戴电子装置,测量方法包括:

37、获取可穿戴电子装置中壳体在不同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测温点包括第一测温点和第二测温点,第一测温点位于第二测温点朝向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出音孔的一侧;

38、根据第一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和第二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确定用户的核心温度。

39、这样可穿戴电子装置能够实现对用户的核心温度的测量,使得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40、在获取可穿戴电子装置中壳体在不同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之前,测量方法还包括;

41、响应于用户的测温操作;

42、或者,在根据第一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和第二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确定用户的核心温度之后,测量方法还包括;

43、输出包括核心温度的测温结果。

44、这样不仅能够便于用户通过测温操作,控制可穿戴电子装置进行核心温度的测量,而且能够便于用户获取核心温度。

4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测温点还包括环温测温点,环温测温点位于第二测温点背离第一测温点的一侧;

46、根据第一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和第二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确定用户的核心温度具体包括:

47、根据第一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第二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以及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确定用户的核心温度。

48、这样通过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能够消除外界影响因素对核心温度的影响,提高可穿戴电子装置对核心温度测量的准确率。

4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获取可穿戴电子装置中壳体表面在不同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之前,测量方法还包括:

50、确定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

51、这样能够便于通过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对核心温度进行校正,以提高核心温度的计算的准确性。

5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具体包括:

53、获取环温测温点的初始温度,初始温度为可穿戴电子装置未佩戴在用户耳部前,环温测温点的温度;

54、获取环温测温点的瞬间温度,瞬间温度为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可穿戴电子装置佩戴在用户耳部时,环温测温点的温度;

55、根据初始温度和瞬间温度,确定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

56、这样能够环境温度的进行初步的判断,以消除第一类因素比如用户口袋中的体温、充电以及用户手指触碰等,对用户核心温度的测量造成的影响,提高可穿戴电子装置对核心温度测量的准确率。

5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初始温度和瞬间温度,确定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具体包括:

58、将初始温度和瞬间温度中的温度较低的一者,作为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

59、这样能够初始温度和瞬间温度的变化,确定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

6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和第二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确定用户的核心温度之前,测量方法还包括:

61、根据环温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对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进行校正。

62、这样能够便于通过环温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对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进行校正,能够消除外界影响因素对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的影响。

6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环温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对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进行校正,具体还包括:

64、检测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工作场景,其中,工作场景包括低功耗场景、中功耗场景和高功耗场景;

65、检测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

66、根据工作场景和环温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确定调节因子。

67、这样通过调节因子,能够消除第二类因素比如不同功耗的工作场景对用户核心温度的测量造成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可穿戴电子装置对核心温度测量的准确率。

6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环温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对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进行校正,具体包括:

69、判断环温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与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是否相同;

70、若环温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与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相同,则根据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确定核心温度;

71、若环温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与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不同,则将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确定为环温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并对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继续进行校正,直至环温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与确定的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相同。

72、这样通过环温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相对于其环境温度的变化,能够对第三类因素比如遮挡物遮挡耳部的场景进行判断,以避免第三类因素影响用户核心温度的测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可穿戴电子装置对核心温度测量的准确率。

7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和第二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确定用户的核心温度,具体包括:

74、根据第一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第二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以及调节因子,确定用户的核心温度。

75、这样使得可穿戴电子装置对核心温度的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7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和第二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确定用户的核心温度之后,测量方法还包括:

77、获取可穿戴电子装置中壳体在不同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

78、判断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相较于已确定的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是否发生变化;

79、若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发生变化,则根据变化后的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确定用户的核心温度。

80、这样能够消除第四类因素比如室内外场景变化对核心温度造成的影响,以提高核心温度的测量结果。

8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和第二测温点的热平衡温度,确定用户的核心温度之后,测量方法还包括:

82、判断可穿戴电子装置是否在第二预设时间内再次佩戴在用户的耳部;

83、若可穿戴电子装置在第二预设时间内再次佩戴在用户的耳部,则根据可穿戴电子装置被摘除前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确定用户的核心温度。

84、这样能够避免短时间摘戴可穿戴电子装置时,壳体内环温测温点的环境温度未能下降到实际环境温度,影响核心温度的检测,以进一步提高可穿戴电子装置对核心温度测量的准确率。

8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充电容纳装置和上述任一项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可穿戴电子装置设在充电容纳装置内。

86、这样通过充电容纳装置的设置,不仅能够对可穿戴电子装置进行充电,而且能够收纳可穿戴电子装置。

87、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储存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任一项的体温测量方法。

88、这样通过存储介质中储存的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设置,能够使得处理器可以依照计算机执行指令执行本技术实施例的体温测量方法,以实现对用户的核心温度的测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