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环境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2471发布日期:2022-06-29 13:09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环境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智能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环境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及通信设备数量与日俱增,规模越来越大,中心机房、计算机系统和通讯网络已成为各大单位业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为保证其安全正常运行,与之配套的机房动力系统、环境系统、消防系统、保安系统必须时时刻刻稳定协调工作。如果机房动力及环境设备出现故障,轻则影响电脑系统的运行,重则造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报废,使系统陷入瘫痪,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中心机房的动力及环境系统进行实时集中的监控极其必要。由此动力环境监测系统得以推出。该系统用于对于动力设备、通讯设备所在的区域的环境因素进行持续监测,并通过温度调控装置、湿度调控装置维持环境的稳定,以使区域内的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通常的动力环境监测系统都是对于整个机房或者动力房的温度进行监测,但一个机房内通常有阵列有多个服务器或者电源,每个服务器或电源都可能会出现故障导致周围温度过高,相关的动力环境监测系统,无法及时监测到单个设备故障问题,易导致设备进一步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及时监测到单个服务器或电源的故障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环境监测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环境监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检测探头、与检测探头耦接的智能处理设备、与智能处理设备耦接的调控设备,还包括移动智能监测装置以及供移动智能监测装置滑动安装的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靠近各个服务器或电源设置,所述移动智能监测装置上设有驱动自身沿滑动导轨长度方向滑动的驱动设备,所述移动智能监测装置设有用于检测故障指标的故障因素检测探头,所述故障因素检测探头与移动智能监测装置耦接,所述移动智能监测装置用于根据故障指标发出相应的故障信息,所述移动智能监测装置与智能处理设备无线连接以将故障信息传输至智能处理设备供智能处理设备处理。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滑动导轨以及移动智能监测装置,移动智能监测装置能够沿滑动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至每个服务器的一旁,从而对每个服务器进行故障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故障信息发送给智能处理设备,以便本监测系统能够对每台服务器进行监测,从而及时监测到单个个服务器或电源的故障现象。
7.优选的,所述故障因素检测探头包括温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均与移动智能监测装置耦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检测温度以及声音,服务器的故障会体现在产生热量以及发出噪音上,通过检测温度以及声音便能够了简单了解到服务器是否发生故障。
9.优选的,所述移动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承载部以及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在承载部顶部,所述转动部的侧壁设有用于接近服务器的凸部,所述温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均位于凸部上,所述承载部上设有驱动转动部转动的转动电机。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部的设置,便于本系统根据服务器的实际位置,调节温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的位置,使其与服务器能够保持特定距离,使得监测结果更加准确。
11.优选的,所述滑动导轨内设有制冷通道,所述制冷通道的端部与外部高压冷却剂存储罐连通,所述滑动导轨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的连通口,所述制冷通道内壁设有用于封闭连通口的阀板,所述阀板朝向连通口的侧壁与制冷通道的内壁相贴,所述阀板背离连通口的侧壁连接有抵紧弹簧,所述抵紧弹簧用于将阀板抵紧在制冷通道的内壁上,所述抵紧弹簧的两端分别于阀板以及制冷通道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智能监测装置设有冷却喷管、用于连通冷却喷管与制冷通道的连通机构,所述连通机构与移动智能监测装置耦接,所述冷却喷管用于朝向服务器喷射冷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智能监测装置能够对服务器进行紧急制冷,使得在人员到来前服务器或电源不易因进一步发热而受损。
13.优选的,所述连通机构包括连接管、驱动连接管升降的直线驱动器,所述连接管的上端与冷却喷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滑动设置在移动智能监测装置内,所述连接管的下端部用于抵接阀板,所述连接管的直径小于连通口的直径,所述连接管外壁设有用于将连通口与外界阻隔的封闭部以及与冷却喷管连通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位于封闭部下方。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直线驱动器驱使连接管下移将阀板抵开,使得高压冷气进入连接管与连通口内壁之间的间隙中,再由该间隙进入连通孔内,由冷却喷管向服务器喷出。
15.优选的,所述封闭部滑动连接在连接管上,所述封闭部的滑动方向沿连接管的轴向,所述连接管固设有用于与封闭部相抵的抵块,所述抵块位于封闭部上方。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闭部滑动连接在连接管上,使得封闭部在阀板抵开时便能将连通口封闭,之后随着连接管的继续下移,使得封闭部与抵块相抵,使得连接管能够进一步将封闭部紧压在滑动导轨上,增强密封。
17.优选的,所述抵块与封闭部均呈环状,所述封闭部的底面设有用于将封闭部与滑动导轨之间的间隙密封的密封橡胶层。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橡胶层的设置使得封闭部与滑动导轨的密封进一步增强。
19.优选的,所述冷却喷管的端部铰接有喷头,所述喷头的铰接处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于喷头以及冷却喷管连接,所述喷头与冷却喷管连通,所述冷却喷管设有嵌入块,所述喷头内设有供嵌入块滑动嵌入的摆动弧槽,所述嵌入块的周向侧壁与摆动弧槽的槽壁相贴,所述摆动弧槽的轴线与喷头的铰接轴重合,所述冷却喷管的端部将摆动弧槽封闭,所述嵌入块沿扭簧复位弹力方向的侧壁设有充气孔,所述充气孔连通冷却喷管内部空间,所述摆动弧槽的槽壁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孔、用于封闭排气孔的封闭片,所述封闭片与摆动弧槽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封闭片设有用于与嵌入块滑动方向的表面相抵以带动封闭片滑动的凸条,所述凸条与嵌入块的滑动方向设有两个,所述嵌入块位于两个凸条之
间,所述封闭片设有用于连通充气孔与排气孔的排气口。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冷却喷管在对服务器或电源进行喷气冷却时,使得喷头能够上下摆动,改变喷射方向,使得从而能够将冷气喷涂到服务器或电源的各个位置以使冷却更加充分。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能够对各个服务器或电源均进行监测,其监测的准确度较高;2.通过设置制冷通道、冷却喷管以及连通机构,使得本技术能够对过热的服务器进行冷却,使得服务器不易因温度过高而受损;3.通过摆动弧槽、排气孔、封闭片,使得在冷却喷管喷制冷气时,喷头能够上下摆动,使得冷气喷到服务器的位置改变,使得对服务器的冷却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架构图。
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智能监测装置、滑动导轨以及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智能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智能监测装置、滑动导轨的剖视示意图。
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喷管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检测探头;2、智能处理设备;3、调控设备;4、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1、承载部;42、转动部;43、凸部;44、转动电机;45、冷却喷管;5、滑动导轨;51、制冷通道;52、连通口;53、阀板;54、抵紧弹簧;6、驱动设备;7、故障因素检测探头;71、温度传感器;72、声音传感器;8、连通机构;81、连接管;82、直线驱动器;83、连通孔;84、抵块;85、封闭部;86、密封橡胶层;87、连接弹簧;88、波纹管;9、喷头;91、扭簧;92、嵌入块;93、摆动弧槽;94、充气孔;95、排气孔;96、封闭片;97、凸条;98、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动力环境监测系统。
30.参照图1和图2,一种动力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检测探头1、与检测探头1耦接的智能处理设备2、与智能处理设备2耦接的调控设备3、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以及供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滑动安装的滑动导轨5。检测探头1包括温度探头、湿度探头、电压探头以及电流探头,以检测机房内的环境温度、湿度、实时电流以及实时电压等环境信息,智能处理设备2获取这些环境信息后,智能处理设备2的内部程序会根据这些环境信息控制调控设备3运行将机房的温度、湿度维持到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使得机房内的设备能够稳定工作。其中,调控设备3包括空调机等温度、湿度调控装置。
31.机房中的服务器或电源呈4*4阵列设置,本实施例中采用服务器,每个服务器等距排列,其他实施例服务器也可以是其他数量的阵列,滑动导轨5绕每一行列的服务器蜿蜒设置,使得滑动导轨5能够经过每个服务器的正前方,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为智能设备内具有智能处理器,该智能处理器可以是计算机,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上设有驱动自身沿滑动导轨5长度方向滑动的驱动设备6,驱动设备6设备采用轨道车,使得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能够沿
滑动导轨5移动到任意一个服务器的正前方,以靠近服务器对服务器周围进行监测。
32.监测的故障指标包括声音以及温度,这两项故障指标主要由设置在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上故障因素检测探头7进行监测,故障因素检测探头7包括温度传感器71、声音传感器72,温度传感器71、声音传感器72均与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内的智能处理器耦接,以将检测到的包括声音以及温度在内信息输送到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内,以便于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根据声音以及温度信息判断服务器有无故障并输出相应的故障信息。例如,在服务器特点距离的温度超过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内的预设温度值说明服务器产热异常,内部电路有故障;若服务器特点距离的噪声超过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内的预设分贝值,说明服务器内的风扇或者电路元件发生故障;参照图3和图4,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包括承载部41以及转动部42,智能处理器固定在转动部42内。承载部41位于转动部42下方,轨道车便安装在承载部41上,转动部42转动连接在承载部41顶部,转动部42的侧壁固定有凸部43,温度传感器71、声音传感器72均位于凸部43上,承载部41上固定设有转动电机44,转动电机44通过皮带轮机构驱动转动部42转动,由于滑动导轨5是绕每一行列的服务器蜿蜒设置,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移动到另一行列后,凸部43朝向会改变。转动电机44可驱使转动部42转动使凸部43朝向服务器,从而使温度传感器71、声音传感器72靠近服务器以便对服务器的温度以及产生的声音进行近距离监测,当然也可以直接与服务器相贴进行接触式监测。在发现任一服务器的声音或温度异常后,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根据故障指标得出相应的故障信息,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通过无线网络将故障信息发送到智能处理设备2,智能处理设备2发送报警信息到外部的控制室内,通知人员对对应的服务器进行处理。
33.由于在人员到来维修之前,服务器长时间过热会对服务器的内部电气元件进一步受损,所以便需要在此期间对服务器进行降温,将服务器的温度降低,使之不易因温度过高而受损。因此本技术在滑动导轨5内设有制冷通道51,制冷通道51的端部与外部高压冷却剂存储罐连通,使得冷却剂能够进入制冷通道51内,冷却剂能够采用干冰也可以采用液氮。
34.参照图3和图4,滑动导轨5设有用于连通外界与制冷通道51的连通口52,连通口52对应服务器设有多个。连通口52位于滑动导轨5的顶部,制冷通道51内壁滑动安装有阀板53,阀板53的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阀板53朝向连通口52的侧壁与制冷通道51的内壁相贴以将连通口52封闭,阀板53背离连通口52的侧壁连接有抵紧弹簧54,抵紧弹簧54具有外扩弹力,抵紧弹簧54的一端与阀板5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制冷通道51的内壁滑动连接,抵紧弹簧54的弹力方向也沿竖直方向。
35.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设有用于朝向服务器喷射冷气的冷却喷管45、用于连通冷却喷管45与制冷通道51的连通机构8,冷却喷管45为转动部42固有的一部分,冷却喷管45的轴线与转动部42的转轴同轴,冷却喷管45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承载部41上并向上延伸伸出转动部42的顶部。
36.连通机构8包括连接管81、驱动连接管81升降的直线驱动器82,连接管81的上端通过波纹管88与冷却喷管45连通,波纹管88底端与连接管81固定连接、顶端与冷却喷管45转动连接,连接管81为硬质管,连接管81的直径小于连通口52的直径,连接管81用于连通冷却喷管45以及制冷通道51,连接管81的滑动设置在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内,连接管81的下端部能够伸出承载部41以及驱动设备6的底部以用于与阀板53抵接,将阀板53推离制冷通道51
的内壁。在本实施例中直线驱动器82采用电缸,直线驱动器82与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内的智能处理器耦接,直线驱动器82与承载部41固定连接,直线驱动器82的活塞杆与连接管81固定连接,使得连接管81能够被直线驱动器82带动上下移动以使连接管81的端部伸出承载部41的底部,连接管81的底端将阀板53抵离制冷通道51的内壁,使制冷通道51内的冷气能够通过连通口52进入连接管81中。
37.连接管8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将连通口52与外界阻隔的封闭部85以及与冷却喷管45连通的连通孔83,连通孔83位于封闭部85下方。封闭部85的下表面用于与滑动导轨5的顶面相抵以将连通口52与外界阻隔,使得冷气能够通过连通口52进入连通孔83内,最后被冷却喷管45喷向服务器以对服务器进行降温。
38.参照图3和图4,此外为进一步防止冷气外泄,封闭部85滑动套在连接管81上,封闭部85的滑动方向沿连接管81的轴向,连接管81固定连接有用于与封闭部85相抵的抵块84,抵块84位于封闭部85上方。连接管81上套接有连接弹簧87,连接弹簧87的两端分别与抵块84、封闭部85固定连接,抵块84与封闭部85均呈环状,抵块84、封闭部85相对的两侧壁均设有供连接弹簧87完全嵌入的两个环形凹槽,封闭部85的底面设有密封橡胶层86。密封橡胶层86使得封闭部85能够与滑动导轨5紧密贴合,使得冷气不易外泄。
39.参照图3和图5,为了使得冷气能够更加均匀地喷射到服务器上,冷却喷管45的上端部铰接有喷头9,喷头9与冷却喷管45连通,喷头9的铰接轴沿水平方向,使得喷头9可以上下摆动,喷头9的铰接处安装有扭簧91,扭簧91的轴线与喷头9的铰接轴的轴线同轴,扭簧91的两端分别于喷头9以及冷却喷管45连接,以便于喷头9摆动后能够自动复位。
40.参照图5和图6,冷却喷管45固定有嵌入块92,喷头9内设有供嵌入块92滑动嵌入的摆动弧槽93,摆动弧槽93的轴线与喷头9的铰接轴重合,嵌入块92的周向侧壁与摆动弧槽93宽度方向的两槽壁相贴,将摆动弧槽93分隔为两部分。当喷头9转动时,嵌入块92能够在摆动弧槽93内滑动,嵌入块92与摆动弧槽93长度方向的两端壁之间具有活动间隙。冷却喷管45的端部与喷头9的表面相贴将摆动弧槽93封闭,嵌入块92沿扭簧91复位弹力方向的侧壁设有充气孔94,充气孔94连通冷却喷管45内部空间,使得喷头9能够背离扭簧91的弹力方向移动,使得喷头9的喷射角度下移,使得喷头9能够对服务器进行全方位冷却。
41.参照图3和图6,为了使喷头9转动后能够自动复位,摆动弧槽93的槽壁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孔95、用于封闭排气孔95的封闭片96。排气孔95用于连通充气孔94所在的那部分摆动弧槽93空间,封闭片96与摆动弧槽93的侧壁滑动连接,封闭片96的表面与摆动弧槽93的槽壁相贴以将排气孔95封闭。封闭片96位于摆动弧槽93内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用于与嵌入块92的表面相抵以带动封闭片96滑动的凸条97,凸条97沿嵌入块92滑动方向间隔设有两个,两个凸条97分别用于与嵌入块92相背的两侧壁相抵,以使嵌入块92能够带动封闭片96移动。封闭片96上设有连通排气孔95、摆动弧槽93以及充气孔94的排气口98。当充气孔94对摆动弧槽93进行充气,使得喷头9摆动,嵌入块92移动至摆动弧槽93的下端后,凸条97被嵌入块92抵接带动封闭片96移动,使得排气口98与排气孔95连通,向外界排气使得摆动弧槽93内气压降低,之后受扭簧91的回复弹力作用,喷头9上摆复位,直至嵌入块92移动到摆动弧槽93的上端,在移动过程中嵌入块92会与另一凸条97相抵,带动封闭片96复位,从而将排气孔95与排气口98重新错开,封闭片96再次阻隔排气孔95,使得喷头9循环上下摆动以从不同角度对服务器喷射冷气进行冷却以提高冷却效果。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动力环境监测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在本监测系统的智能处理设备2监测到环境温度过高后,智能处理设备2会控制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沿滑动导轨5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经过每一个服务器时,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会将凸部43转动至靠近服务器的一侧,检测服务器的温度以及噪音,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内的智能处理器对这些指标进行判断,如检测的实际温度值超过预设值,得出故障,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会通过无线网络将故障信息传递给智能处理设备2,在服务器发生故障时,智能处理设备2则会向人员进行反馈,反馈的方式可以是报警或者提示反馈,之后移动智能监测装置4会通过连通机构8,将冷却喷管45与制冷通道51连通,使得喷头9对异常服务器进行冷却,防止服务器进一步损坏,以待人员后续处理。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