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炭反应后强度性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58768发布日期:2022-09-07 15:2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焦炭反应后强度性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焦炭冶金性能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焦炭反应后强度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焦炭反应后强度和反应性等冶金性能参数的检测对于优化冶炼工艺贡献突出;当前的焦炭反应后强度检测设备为单管式设备,每次只能做一个试验,每次试验从升温到恒温、再到降温,整个实验过程需要一个班次,每天只能检测1-2批次,检测耗时较长,效率低下。尤其是在某些工况下,检测批次较多的时候,检测效率无法满足焦炭炉的生产需求;极易出现外购焦炭检测结果还没出来,但焦炭可能已经进入焦炭仓甚至入炉进行冶炼了,导致焦炭性能检测结果已经失去了指导高炉生产操作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焦炭反应后强度性能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场焦炭反应后强度性能检测装置效率低,无法兼顾多批次检测效率和焦炭入库使用紧迫性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焦炭反应后强度性能检测装置,包括:主箱体、反应器、加热元件、温控仪、温度检测元件以及检测主机系统;
5.所述主箱体内分隔设置有多个隔热箱,所述多个隔热箱内均设置有所述反应容器、所述加热元件以及所述温度检测元件;
6.所述加热元件以及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分别与所述温控仪相连,所述温控仪与所述检测主机系统相连。
7.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通过隔热耐火砖分隔形成所述多个隔热箱体。
8.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设置成筒型箱体,所述多个隔热箱体沿所述筒型箱体的周向均匀布置。
9.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包括:刚玉管;
10.所述刚玉管设置在所述隔热箱内,且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刚玉管周围。
11.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还包括:托料筛片;
12.所述托料筛片设置在所述刚玉管内。
13.进一步地,所述刚玉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
14.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多个硅钼棒;
15.所述多个硅钼棒设置在所述刚玉管周围,且所述多个硅钼棒分别与所述温控仪相连。
16.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刚玉管通过一个所述温控仪连接所述检测主机系统。
17.进一步地,所述刚玉管的数量为4~10根。
18.进一步地,所述隔热耐火砖的厚度范围20~30cm。
19.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0.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焦炭反应后强度性能检测装置,在主箱体内分隔设置多个隔热箱,并在各隔热箱内分别布置反应器,加热元件,温度检测元件并分别通过温控仪与主机系统相连,从而能够通过主机系统分别控制各个独立隔热箱内的反应器,加热元件,温度检测元件实现独立检测操作;从而能够实现多批次同时检测的操作,提升现场来料检测效率和承载能力。并能够异步控制,从而能够满足连续的来料检测,大幅提升检测适应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焦炭反应后强度性能检测装置;
23.图2为图1中的焦炭反应后强度性能检测装置的主箱体俯视图;
24.图3为图1中的焦炭反应后强度性能检测装置的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28.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
29.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焦炭反应后强度性能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场焦炭反应后强度性能检测装置效率低,无法兼顾多批次检测效率和焦炭入库使用紧迫性的技术问题。
30.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焦炭反应后强度性能检测装置,通过现场主箱体的分隔规划出多个隔热箱,并在其内设置多个反应器及加热元件,测温元件等,并通过温控仪连接主机系统,实现独立控制,满足同步和异步,多批次检测操作,大幅提升检测效率。
32.下面将具体介绍实施方案。
33.所述焦炭反应后强度性能检测装置包括:主箱体,用于容纳反应器1及加热元件3,测温元件4,实现检测操作。
34.为了提升检测能力和效率,可将所述主箱体通过隔热耐火材料分隔成多个独立的隔热箱,并在每个隔热箱内分别配置一套所述反应器1、所述加热元件3以及测温元件4,从而可在各隔热腔内独立实施检测操作;从而能够在承担多批次待检焦炭的同时检测,并且能够同步或者异步实施检测操作,从而能够随到随测,独立检测,灵活高效地适应现场检测和用料需求。
35.值得说明的是,通常可在现场通过隔热耐火砖2直接构筑成主箱体,并分隔内部形成多个隔热箱体,作为多个独立的,相互扰动小的检测反应容腔。为了便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可将主箱体设置成筒型结构,即由内外两层嵌套筒型结构,围成截面呈环形的主体结构,并设置径向隔断将环形的嵌套筒型结构分割成多个独立空间;一般来说,可将多个独立空间沿周向设置成大致相当的周向宽度大小的结构,也可以根据反映当量的大小,设置成能够承担不同当量的不同规格的空间,适应各种检测需求。
36.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构筑和稳定结构强度,可将主箱体设置成圆环形筒体,或者嵌套筒体;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当然,具体的形态大小规格可根据现场的安置空间形态相关,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态。
37.参见图3,本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应器1设置有刚玉管11,用于承载待检焦炭15,并进行高温反应;所述刚玉管11设置在所述隔热箱内,且所述加热元件3设置在所述刚玉管11周围,从而实现周向热辐射实现加热反应。一般来说,可以设置多个加热元件均匀布置在所述刚玉管11周围实现均匀加热。例如,可将所述加热元件3设置成加热硅钼棒,通过等间距周向布置在刚玉管11外实现稳定均匀加热。
38.一般来说,可将所述硅钼棒的数量设置成5~7各,如6个,并分别通过独立的线缆连接温控仪6相连,从而能够独立控制各硅钼棒,便于控制其工作状态。
39.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1还包括:托料筛片12;所述托料筛片12设置在所述刚玉管11内,将待检焦炭15支撑起来,便于内部气流通过,便于燃烧反应。
40.相应地,为了便于气流流动,所述刚玉管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管14和出气管13。
41.值得说明的是,每个所述刚玉管11通过一个所述温控仪6连接所述检测主机系统7,从而分别独立控制各个反应器1内的检测操作。
42.一般来说,所述刚玉管11的数量为4~10根,相应的隔热箱也是相对应数量。
43.为了便于隔热,降低相互干扰,所述隔热耐火砖的厚度范围20~30cm。
44.所述测温元件4可以采用热电偶,直接设置在隔热箱内,并通过线缆5连接温控仪6。
45.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46.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焦炭反应后强度性能检测装置,在主箱体内分隔设置多个隔热箱,并在各隔热箱内分别布置反应器,加热元件,温度检测元件并分别通过温控仪与主机系统相连,从而能够通过主机系统分别控制各个独立隔热箱内的反应器,加热元件,温度检测元件实现独立检测操作;从而能够实现多批次同时检测的操作,提升现场来料检测效率和承载能力。并能够异步控制,从而能够满足连续的来料检测,大幅提升检测适应性和效率。
4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9.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52.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53.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
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