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11692发布日期:2022-11-09 05:2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隧道通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2.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给施工现场输送充足的新鲜空气,以保障人员和车辆对氧气的需求,并排出有害的废气和粉尘。新鲜空气输送通常使用风管,风管挂在隧道顶部,沿整条隧道连续布置。风管一端位于隧道外,连接轴流风机的出风口,另一端位于隧道内的施工现场。新鲜空气经轴流风机加压,通过风管从隧道外输送到地下施工现场。
3.风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施工机械的损伤或人为破坏,造成局部漏风,大量高压的空气从破损处涌出,从而减少了输送到施工现场的风量,降低了新鲜空气输送效率。施工现场对风管的监督管理可能缺失,导致对于风管的局部破损发现不及时,在风管破损影响到施工现场空气质量时,通常会手动加大风机功率,从而提高送风量,这就增加了风机能耗。施工现场的风机通常24小时运行,工期长达数年之久,风机能耗的增加会大幅度提高施工成本。
4.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对风管的管理,少数施工组织单位主要通过人工巡视来发现风管破损,对于数千米长度的风管,巡视过程需要付出较多人工成本,而且发现不及时;同时,巡视只能发现面向行走通道一侧的破损,不能发现背面的破损,存在着漏检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的方法,应用于风管智能监测系统,所述风管智能监测系统包括多个智能监测装置,各所述智能监测装置沿风管安装路径间隔布置,用于采集风管内监测点压力,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及所述监测点压力;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相邻两个所述监测点压力及所述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计算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所述目标段风管为所述相邻两个所述监测点之间的风管;计算所述目标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所述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为所述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与所述目标段风管在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的差值;所述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与所述初始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相等;若所述目标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大于预设漏风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段风管漏风。
6.可选地,所述风管至少包括首尾相接的多个所述目标段风管;所述预设漏风阈值为全部所述目标段风管的所述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的标准差的倍数,所述倍数大于一。
7.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相邻两个所述监测点压力及所述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计算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包括:计算所述当前时刻的相邻两个所述监测点压力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计算目标
段风管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所述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与所述差值正相关,所述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与所述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负相关。
8.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计算初始时刻的相邻两个所述监测点压力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初始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计算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所述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与所述差值正相关,所述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与所述初始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负相关。
9.可选地,所述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0010][0011]
其中,p
i-1
为前一监测点压力,pi为与前一监测点相邻的后一监测点压力,f为与监测压力对应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γi为目标段风管在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
[0012]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确定所述目标段风管漏风,则向指定终端发送漏风提醒信息;所述漏风提醒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段的位置信息和/或编号信息。
[001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的装置,应用于风管智能监测系统,所述风管智能监测系统包括多个智能监测装置,各所述智能监测装置沿风管安装路径间隔布置,用于采集风管内监测点压力,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及所述监测点压力;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相邻两个所述监测点压力及所述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计算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所述目标段风管为所述相邻两个所述监测点之间的风管;变化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目标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所述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为所述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与所述目标段风管在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的差值;所述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与所述初始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相等;漏风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大于预设漏风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段风管漏风。
[001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系统,包括智能监测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及智能数据处理器;所述智能监测装置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各所述压力传感器沿风管安装路径间隔布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通过所述智能监测装置与所述智能数据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智能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的方法。
[0015]
可选地,所述风管由多节风管组成,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两节风管的连接处。
[0016]
可选地,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蓄电池或自供电模块,或者,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外接电源连接。
[0017]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计算各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其表示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相对于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的改变程度,若该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该段风管漏风,从而可以实现实时监测风管漏风情况,在监测过程中考虑风量及漏风对风管通风阻力的影响,引入了综合评价指标,更准确反应风管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风管漏风区间,提高了风管漏风监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风管路的监测简化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百米漏风率对综合评价指标影响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监测装置的侧视图;
[0024]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监测装置的截面图;
[0025]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的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监测装置的截面图;
[0027]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9]
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深处隧道内部,现场的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困难。而施工人员和机械需要足够的新鲜空气维持正常呼吸和设备运行,同时,施工过程产生的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也要及时排出。施工过程中,通常使用轴流风机作为主动通风设备,给隧道内部输送新鲜空气,并排出粉尘和有害气体。
[0030]
轴流风机位于隧道外,通常距离洞口保持20m以上的距离,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取用。轴流风机出风口连接软风管,软风管挂在隧道顶部,沿隧道连续布置到施工现场。新鲜空气由轴流风机加压,流过软风管,在隧道内的风管出口处排出。从而使现场的施工人员和设备获得足够的氧气补给。新鲜空气在施工现场释放后,形成的气压推动隧道内的污浊空气沿隧道向外流动,从而将粉尘和有害气体带出隧道,使隧道内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0031]
隧道长度一般有数千米,风管每节20-100m,多节风管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长长的一整条管路,将新鲜空气输送到最远的施工现场。
[0032]
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化算法,构成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连续监测风管内部的压力及其变化,通过智能化算法判断风管漏风情况,并标识出风管漏风区间,及时发出报警,提醒维护人员对风管破损处进行修补。
[0033]
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系统,由安装在风管通路上的智能监测装置、无线通信装置、智能数据处理器组成。
[0034]
参见图1所示的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系统的安装示意图,示出了风机支架1、轴流风机2、风管3、风管出风口4、智能数据处理器5、无线通信装置6及智能监测装置7。
[0035]
在风管的通风路径上,每隔100-200m,安装物联网智能监测装置,监测风管内空气的静压。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装置传输到智能数据处理器。智能数据处理器对通风数据
分析处理,判断风管的通风性能,检测漏风区间。
[0036]
参见图2所示的通风管路的监测简化示意图,以7段风管连接为例。其中,l为各段风管长度,p0、q0为风机出口处的风压、风量;p7、q7为软风管末端的风压、风量;pi(i=1...6)为第i个智能监测装置测量到的风压;qi(i=1...6)为第i个智能监测装置处的风量,hi(i=1...7)为第i段风管的压力损失。
[0037]
第i段风管的通风阻力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0038][0039]
式中,hi为第i段风管的阻力(pa),λ为摩擦系数,ρ为空气密度,d为风管断面直径,βi为第i段风管的百米漏风率,l为第i段风管的长度,qi为第i段风管出口的风量。
[0040]
第i段风管出口风量可以按下式计算:
[0041][0042]
式中,f为风机运转频率(hz),α为风量系数。
[0043]
根据式(1)和(2)可知,通风阻力受到风机运转频率、风管直径、漏风率的共同影响。
[0044]
在隧道通风系统中,风管安装好之后,风管直径不再改变,而风机运转频率根据施工工序和隧道环境实时调节;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通风阻力的变化会受到变化的风量、风管突发漏风的共同影响。本实施例中考虑通风阻力变化受到风量变化、风管漏风的共同影响,该通风阻力可以通过风管内两位置处的气压差表示。需要指出的是,在检测风管漏风过程中,需要消除风量变化(即风机运行频率变化)导致的影响。
[0045]
本发明实施例在监测风管的漏风情况的过程中,引入风量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反应漏风特性。将式(2)带入式(1)可以得到
[0046][0047]
式(3)左右两侧除以f2,得到综合评价指标γ,得到
[0048][0049]
根据式(4),可以依据γ,即的变化情况,判断漏风率β的变化。
[0050]
参见图3所示的百米漏风率对综合评价指标影响的示意图,在风管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综合评价指标γ随着风管漏风率的增加而减少,如果第i段风管出现漏风,会导致第i段及后续各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减小。相反的,可以监测第i段及后续各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情况,推测第i段风管是否有漏风现象。
[0051]
对于标称漏风率较低的风管,风管破损引起的微小漏风率变化,都会导致综合评
价指标较大的下降。
[0052]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风管智能监测系统,风管智能监测系统包括多个智能监测装置,各智能监测装置沿风管安装路径间隔布置,用于采集风管内监测点压力,该方法包括:
[0053]
s402,获取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及监测点压力。
[0054]
其中,各智能监测装置分别采集其对应安装位置处的监测点压力。两个相邻的智能监测装置之间的风管,作为一个独立的被识别是否漏风的对象。
[0055]
s404,根据当前时刻的相邻两个监测点压力及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计算目标段风管在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
[0056]
该目标段风管为相邻两个监测点之间的风管。在本实施例中该目标段风管可以是任意相邻两个监测点之间的风管,通过对各段风管均分别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从而判断哪段风管出现漏风情况。
[0057]
基于前述针对通风阻力变化的分析,其受到风量变化及风管漏风的共同影响,该综合评价指标即用于表征风管是否漏风。如果存在漏风情况,则该目标段风管的入口及出口的压力差相对于不漏风情况更大,压力差越大则综合评价指标越大;风机运转频率越高(对应于风量越大)则上述漏风情况引起的压力差越不明显,即该风机运转频率越高则综合评价指标越小。
[0058]
可选地,按照以下方式计算上述目标段风管在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
[0059]
首先,计算当前时刻的相邻两个监测点压力的差值。其次,根据上述差值与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计算目标段风管在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目标段风管在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与差值正相关,且与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负相关。
[0060]
可选地,按照以下方式计算在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
[0061]
首先,计算初始时刻的相邻两个监测点压力的差值。其次,根据上述差值与初始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计算目标段风管在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目标段风管在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与差值正相关,且与初始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负相关。
[0062]
s406,计算目标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
[0063]
该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为目标段风管在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与目标段风管在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的差值。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表示了不同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相对于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该初始时刻可以是风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某一时刻,例如风管布置完成后,风机正常运行且风管检查无漏风情况下的时刻。
[0064]
考虑到通风阻力变化受到风量变化、风管漏风的共同影响,在比较综合评价指标的过程中,需要消除风量变化(即风机运行频率变化)导致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与初始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相等。计算目标段风管在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的风机运转频率,与计算目标段风管在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的风机运转频率相等。
[0065]
s408,若目标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大于预设漏风阈值,则确定目标段风管漏风。
[0066]
其中,风管至少包括首尾相接的多个上述目标段风管,该预设漏风阈值为全部目标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的标准差的倍数,该倍数大于一。
[0067]
在上述监测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作为判断标准的预设漏风阈值,从而调节系统的监测灵敏度。示例性地,可以将预设漏风阈值设置为3倍标准差;若将预设漏风阈值设置为1倍标准差,则灵敏度提高;若将变化值提高到6倍方差,则灵敏度降低。
[006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的方法,可以计算各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其表示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相对于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的改变程度,若该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该段风管漏风,从而可以实现实时监测风管漏风情况,在监测过程中考虑风量及漏风对风管通风阻力的影响,引入了综合评价指标,更准确反应风管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风管漏风区间,提高了风管漏风监测的效率。
[0069]
在基于上述步骤确定出现漏风后,还可以继续执行以下步骤:若确定目标段风管漏风,则向指定终端发送漏风提醒信息;该漏风提醒信息包括目标段的位置信息和/或编号信息。
[0070]
示例性地,上述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0071][0072]
其中,p
i-1
为前一监测点压力,pi为与前一监测点相邻的后一监测点压力,f为与监测压力对应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γi为目标段风管在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
[0073]
本实施例中通过相邻两个监测点压力差,计算该段风管性能综合评价指标;分析综合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推断风管的漏风情况。在t时刻第i段风管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为
[0074]
δγi(t)=γi(t)-γi(0)
[0075]
其中,δγi(t)为t时刻第i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γi(t)为t时刻第i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γi(0)为初始时刻第i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
[0076]
因此,从风机出口处开始,寻找综合评价指标变化最大的一段风管,判断标准依据如下:
[0077]
δγk》3σ(δγi)
[0078]
其中,σ(δγi)为全部目标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的标准差。
[0079]
若满足上式,则认为第k段风管漏风率超标,存在破损漏风的情况,需及时处理。
[008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系统,包括智能监测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及智能数据处理器。其中,智能监测装置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各压力传感器沿风管安装路径间隔布置;无线通信装置通过智能监测装置与智能数据处理器通信连接;智能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的方法。
[0081]
可选地,风管由多节风管组成,上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两节风管的连接处。
[0082]
可选地,上述压力传感器包括蓄电池或自供电模块,或者,压力传感器与外接电源连接。
[0083]
示例性地,智能监测装置沿风管安装路径间隔布置,间距大约100-200m,可安装于两节风管的连接处。无线通信装置安装在每个智能监测装置上,也安装在智能数据处理器上,提供数据无线传输的功能。智能数据处理器负责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判断出风管漏风区间。
[0084]
参见图5所示的智能监测装置的侧视图以及图6所示的智能监测装置的截面图,智能监测装置7的基本结构是圆筒形,前后有连接软风管的安装环10,在装置中部靠近筒壁的地方均匀分布压力采样点9,压力采样点通过橡胶管连接,汇集到压力传感器8。风管内空气的压力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无线通信装置6传输到智能数据处理器。
[0085]
参见图7所示的压力传感器的示意图,出了压力传感器8及压力采样点9。
[0086]
压力传感器可以采用长效锂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供电、或自供电模块。参见图8所示的智能监测装置的截面图,示出了自供电模块包括微型风力发电机11,该自供电模块还包括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通过风管内部的气体流动,推动微型风力发电机11旋转,产生的电力给锂电池充电。
[0087]
上述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系统的实施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0088]
第一步:在通风管路沿线等间隔安装智能监测装置,间隔100-200米;安装智能数据处理器,设置好无线通信装置。例如,在风管布置的沿线,按等间隔安装智能监测装置;安装智能数据处理器;配置无线信号的连接。
[0089]
第二步:运行通风系统,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监测得到各段风管的初始通风通风压力、风机运转频率,作为比较基准。例如,运行风机到正常工作状态,记录各段风管初始压力。
[0090]
第三步:实时运行监测系统,计算各段风管综合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生异常的波动,则判断漏风风管的编号,提醒人员处理。例如,实时监测风机输出频率和各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计算各段风管综合评价指标变化的均方差;从风机出风口开始查找综合评价指标变化超过3σ的位置;发出提示信息,上述位置存在漏风情况。
[0091]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改变判断标准的阈值,可以调节系统的灵敏度。例如,若将变化值限定于1倍方差,则灵敏度提高;若将变化值提高到6倍方差,则灵敏度降低。
[009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的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风管漏风情况,通过声光报警、短信、微信等形式,提醒现场工作人员及时修补。
[0093]
在监测过程中,考虑风量对风管通风阻力的影响,引入了综合评价指标,更准确反应风管的工作状态。
[0094]
通过减少风管漏风,可以使风机在合理的功率下实现良好的隧道内工作环境,降低了能源的浪费。对于持续时间长大数年的地下工程项目,通风系统的电费一直是巨大的成本,减少漏风能极大提高电力利用效率,降低电力的消耗,所节约的电费远远大于智能监测系统的投入成本。
[0095]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应用于风管智能监测系统,所述风管智能监测系统包括多个智能监测装置,各所述智能监测装置沿风管安装路径间隔布置,用于采集风管内监测点压力,所述装置包括:
[0096]
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及所述监测点压力;
[0097]
监测模块902,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相邻两个所述监测点压力及所述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计算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所述目标段风管为所述相邻两个所述监测点之间的风管;
[0098]
变化值计算模块903,用于计算所述目标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所述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为所述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与所述目标段风管在
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的差值;所述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与所述初始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相等;
[0099]
漏风确定模块904,用于若所述目标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大于预设漏风阈值,则确定所述目标段风管漏风。
[010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隧道施工风管通风性能监测的装置,可以计算各段风管的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其表示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相对于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的改变程度,若该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该段风管漏风,从而可以实现实时监测风管漏风情况,在监测过程中考虑风量及漏风对风管通风阻力的影响,引入了综合评价指标,更准确反应风管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风管漏风区间,提高了风管漏风监测的效率。
[0101]
可选地,所述风管至少包括首尾相接的多个所述目标段风管;所述预设漏风阈值为全部所述目标段风管的所述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值的标准差的倍数,所述倍数大于一。
[0102]
可选地,所述监测模块,具体用于:计算所述当前时刻的相邻两个所述监测点压力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计算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所述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与所述差值正相关,所述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与所述当前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负相关。
[0103]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初始时刻的相邻两个所述监测点压力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初始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计算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所述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与所述差值正相关,所述目标段风管在所述初始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与所述初始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负相关。
[0104]
可选地,所述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0105][0106]
其中,p
i-1
为前一监测点压力,pi为与前一监测点相邻的后一监测点压力,f为与监测压力对应时刻的风机运转频率,γi为目标段风管在当前时刻的综合评价指标。
[0107]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提醒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目标段风管漏风,则向指定终端发送漏风提醒信息;所述漏风提醒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段的位置信息和/或编号信息。
[0108]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图像分割的产量计量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0109]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度来指令控制装置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所述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存储器、磁盘、光盘等。
[0110]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
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11]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112]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