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的温度校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647843发布日期:2023-03-29 05:3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光模块的温度校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光模块测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模块的温度 校准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升级更新,模块的外观尺寸也朝着小型化发展,由于小型 化导致接口板的接口密度越来越高,所以散热与温度管理成为关注重点。
3.模块的功能都遵循协议标准来设计,都具有数字诊断监控功能 (sff-8472协议定义),监控指标包含模块温度(temperature)、工作电压 (voltage)、偏置电流(ibias)、传输光功率(txpower)、接收光功率 (rxpower)。
4.由于光模块中核心部件之一发光器件(一般称为tosa)的发光部分 由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接收器件同理),其输出特性的优劣受温度影响。 因此,对光模块来说,温度不仅影响传输光功率、消光比的大小,眼图质 量的好坏,也影响收端灵敏度,特别是apd-rosa,所以温度补偿用于修复因 温度变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模块开发过程中重要项目之一。
5.而温度补偿的基础是温度监控准确度,只有准确的温度监控才能保 障传输光功率、消光比、收端灵敏度等参数有准确的补偿值,在不同的温 度点下(工业档标准操作温度范围为-40℃-85℃)。
6.目前模块的温度校准方法采用三温拟合法,通过在常温(25℃)、高 温与低温三个温度点收集光模块的temp-adc值与实测case温度的对应值 拟合获取温度校准系数。通过三温拟合法得到的校准系数,作为经验系数 来覆盖所有模块的温度校准,虽然简便,但受芯片工艺、散热等因素的影 响,在同一环境温度下,各个模块间的mcu采集的监控温度也存在离散度大于标准温度偏差3℃以上的情形,使用一个温度校准系数,并不能完全覆 盖所有模块;
7.对于不带mcu的模块方案,一般是将温度检测单元集成到driver chip 中,同样受芯片工艺、散热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因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一致性、接收器件一致性都存在差异,这样的差异会导致driver的操作总 电流不一样,发热量也不一样;在同一环境温度下,driver采集的监控温 度离散度大于标准温度偏差5℃以上的情形更严重,而使用同一个温度校准 经验系数,会进一步放大模块间的监控温度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光模块的温度校准方法,其能 够在散热方式定型的前提下,只需在常温下即可完成模块的温度校准,使 每只模块都有独自的温度校准系数,让温度监控偏差符合标准,同时,不需要外置的温度探测器,或者植入温度检测器件到电路板上,可以降低额 外的硬件成本、开发成本及难度。
9.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10.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模块的温度校准方法,包括:
11.通过评估板测温法得到常温实测温度;
12.通过temp-adc预估法得到常温芯片温度监控值;
13.根据常温实测温度及常温芯片温度监控值,通过热阻温补校准法得到 高温实测温度及高温芯片温度监控值;
14.根据高温实测温度及高温芯片温度监控值得到温度补偿函数。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评估板测温法得到常温实测温度的步骤包 括:
16.收集不同环境温度下,评估板温度与模块case温度的数据,并将拟合 得到的系数a\b\c;
17.通过系数a\b\c,由公式t
case
=a*t
评估板2
+b*t
评估板
+c,推算得到模块的壳温 度t
case
的温度值。
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通过评估板测温法得到常温实测温度时,在 环境温度稳定的情况下,常温实测温度是评估板温度的函数tcase=f(评估板)。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temp-adc预估法得到常温芯片温度监控值 的步骤包括:
20.收集稳定的环境温度下,temp-adc随着时间变化的数据,并拟合得到 的系数a\b;
21.通过系数a\b,并按预估稳定预设时间,推算出不同总电流对应的c值, 进而得到c值与总电流的拟合系数aa\bb\cc;
22.由评估板采集得到的模块总电流i
25℃
,通过公式c=(aa*i
25℃
+bb)*i
25℃
+cc,推算出c值;
23.在模块上电t秒后,由公式temp-adc
25℃
=a*t2+b*t+c,推算得到t秒后 的temp-adc值。
2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时间为60s。
2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通过temp-adc预估法得到常温芯片温度监控 值时,在散热条件一致的前提下,芯片温度与时间的函数temp-adc=f(t),而时间又是总电流的函数f(t)=f(i总电流)。
2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热阻温补校准法得到高温实测温度及高温 芯片温度监控值的步骤包括:
27.收集至少两个温度点的模块壳温、模块总电流(i
25℃
、i
85℃
)和常温芯 片温度监控值temp-adc
25℃

28.由于r=(δt2-δt1)/δp,故,r’=(δt2-δt1)/δi;由此,从收集的数据中 计算得到热阻r’和总电流变化量δi=f(i
25℃
)对应的拟合系数a\b\c;
29.通过公式t2=t1+r’*i,计算常温下的芯片温度t
25℃chip1

30.查询相应芯片手册中芯片温度计算公式t=(1000x(1.8/65535)/3) xtemp-adc-(880/3)[℃],将常温芯片温度监控值temp-adc
25℃
带入公式中 计算得到t
25℃chip2

[0031]
通过芯片温度t
25℃chip1
和t
25℃chip2
得到芯片温度差异量δt=t
25℃chip2-t
25℃chip1

[0032]
通过常温总电流i
25℃
以及拟合经验系数a\b\c,由公式i
85℃
=(a*i
25℃
+b+1) *i
25℃
+c,推算出高温总电流i
85℃

[0033]
通过δt以及公式t2=t1+r’*i,推导出公式t
85℃chip2
=t1
85℃
+r’*i
85℃
+δt, 推算出高温下的芯片监控温度t
85℃chip2

[0034]
通过芯片温度计算公式t=(1000x(1.8/65535)/3)xtemp-adc-(880/3)[℃ ],推
导出公式temp-adc
85℃
=(t
85℃chip2
+(880/3))/(1000*(1.8/65535/3)推 算出temp-adc
85℃
的值;
[0035]
获得t1
25℃
、t1
85℃
、temp-adc
25℃
、temp-adc
85℃
数据,再拟合得到k、b系 数,最后通过倍数转换得到温度校准补偿系数。
[0036]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收集至少两个温度点的模块壳温时,收集模 块在常温时的壳温t1
25℃
和高温时的壳温t1
85℃

[0037]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高温实测温度及高温芯片温度监控值得 到温度补偿函数的步骤之后,光模块的温度校准方法包括:
[0038]
将温度补偿函数放大2n倍得到mcu可识别的温度校准补偿系数;存入 mcu寄存器中以供计算调用。
[0039]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通过评估板测温法得到常温实测温度的步骤 之前,光模块的温度校准方法包括:
[0040]
采集模块的常温总电流i
25℃
、芯片常温温度监控值temp-adc
25℃
和实测 温度t1
25℃

[0041]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0042]
该光模块的温度校准方法,包括:通过评估板测温法得到常温实测温 度;通过temp-adc预估法得到常温芯片温度监控值;根据常温实测温度及 常温芯片温度监控值,通过热阻温补校准法得到高温实测温度及高温芯片 温度监控值;根据高温实测温度及高温芯片温度监控值得到温度补偿函数。 光模块的温度校准方法能够在散热方式定型的前提下,只需在常温下即可 完成模块的温度校准,使每只模块都有独自的温度校准系数,让温度监控偏差符合标准,同时,不需要外置的温度探测器,或者植入温度检测器件 到电路板上,可以降低额外的硬件成本、开发成本及难度。
附图说明
[004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 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4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光模块的温度校准方法的原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收集的总电流变化量δi数据得到常高温总电流变化量趋势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12pcs模块低温监控温度与case温度差异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12pcs模块常温监控温度与case温度差异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12pcs模块高温监控温度与case温度差异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总电流为158ma的temp-adc温度趋势线;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总电流为191ma的temp-adc温度趋势线;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c值与总电流的关系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评估板温度与模块case温度的差异趋势图。
adc
85℃

[0062]
综合以上三个方法获得的数据t1
25℃
、t1
85℃
、temp-adc
25℃
(dec格式)、 temp-adc
85℃
(dec格式),用两温拟合法计算出温度校准补偿系数;
[0063]
由此,该光模块的温度校准方法能够在散热方式定型的前提下,只需 在常温下即可完成模块的温度校准,使每只模块都有独自的温度校准系数,让温度监控偏差符合标准,同时,不需要外置的温度探测器,或者植入温 度检测器件到电路板上,可以降低额外的硬件成本、开发成本及难度。
[0064]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评估板测温法得到常温实测温度的步 骤包括:
[0065]
收集不同环境温度下,评估板温度与模块case温度的数据,并将拟合 得到的系数a\b\c;
[0066]
通过系数a\b\c,由公式t
case
=a*t
评估板2
+b*t
评估板
+c,推算得到模块的壳温 度t
case
的温度值。
[0067]
其中,在通过评估板测温法得到常温实测温度时,在环境温度稳定的 情况下,常温实测温度是评估板温度的函数tcase=f(评估板)。
[0068]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temp-adc预估法得到常温芯片温度监 控值的步骤包括:
[0069]
收集稳定的环境温度下,temp-adc随着时间变化的数据,并拟合得到 的系数a\b;
[0070]
通过系数a\b,并按预估稳定预设时间,推算出不同总电流对应的c值, 进而得到c值与总电流的拟合系数aa\bb\cc;
[0071]
由评估板采集得到的模块总电流i
25℃
,通过公式c=(aa*i
25℃
+bb)*i
25℃
+cc,推算出c值;
[0072]
在模块上电t秒后,由公式temp-adc
25℃
=a*t2+b*t+c,推算得到t秒后 的temp-adc值。
[0073]
其中,预设时间为60s。而且在通过temp-adc预估法得到常温芯片温 度监控值时,在散热条件一致的前提下,芯片温度与时间的函数 temp-adc=f(t),而时间又是总电流的函数f(t)=f(i总电流)。
[0074]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热阻温补校准法得到高温实测温度及 高温芯片温度监控值的步骤包括:
[0075]
收集至少两个温度点的模块壳温、模块总电流(i
25℃
、i
85℃
)和常温芯 片温度监控值temp-adc
25℃

[0076]
由于r=(δt2-δt1)/δp,故,r’=(δt2-δt1)/δi;由此,从收集的数据中 计算得到热阻r’和总电流变化量δi=f(i
25℃
)对应的拟合系数a\b\c;
[0077]
通过公式t2=t1+r’*i,计算常温下的芯片温度t
25℃chip1

[0078]
查询相应芯片手册中芯片温度计算公式 t=(1000x(1.8/65535)/3)xtemp-adc-(880/3)[℃],将常温芯片温度监控 值temp-adc
25℃
带入公式中计算得到t
25℃chip2

[0079]
通过芯片温度t
25℃chip1
和t
25℃chip2
得到芯片温度差异量δt=t
25℃chip2-t
25℃chip1

[0080]
通过常温总电流i
25℃
以及拟合经验系数a\b\c,由公式i
85℃
=(a*i
25℃
+b+1) *i
25℃
+c,推算出高温总电流i
85℃

[0081]
通过δt以及公式t2=t1+r’*i,推导出公式t
85℃chip2
=t1
85℃
+r’*i
85℃
+δt, 推算出
高温下的芯片监控温度t
85℃chip2

[0082]
通过芯片温度计算公式t=(1000x(1.8/65535)/3)xtemp-adc-(880/3)[℃ ],推导出公式temp-adc
85℃
=(t
85℃chip2
+(880/3))/(1000*(1.8/65535)/3)推 算出temp-adc
85℃
的值;
[0083]
获得t1
25℃
、t1
85℃
、temp-adc
25℃
、temp-adc
85℃
数据,再拟合得到k、b系 数,最后通过倍数转换得到温度校准补偿系数。
[0084]
其中,在收集至少两个温度点的模块壳温时,收集模块在常温时的壳 温t1
25℃
和高温时的壳温t1
85℃

[0085]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根据高温实测温度及高温芯片温度监控 值得到温度补偿函数的步骤之后,光模块的温度校准方法包括:
[0086]
将温度补偿函数放大2n倍得到mcu可识别的温度校准补偿系数;存入 mcu寄存器中以供计算调用。
[0087]
基于上述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关于热阻温补校准法的说明及实现方 法如下:
[0088]
首先,在散热方式定型的前提下,模块的壳温度tcase是模块总电流i 的函数,即tcase=f(i),可以在常温下进行预估和修正,即通过模块自身 的总电流条件来校准温度系数;参照热阻的概念,通过前期收集的数据,计算得到热阻和总电流变化量等经验值,在常温下测量模块得到三个参数 (模块壳温、模块总电流、模块中芯片监控值(temp-adc))后即可计算拟 合出模块的温度校准补偿系数。
[0089]
具体步骤如下:
[0090]
步骤1,参照热阻的概念,r=(δt2-δt1)/δp;同理,r’=(δt2-δt1)/δ i;要获取热阻值,需要提前收集至少两个温度点(即常温和高温)的模块 壳温(t1
25℃
、t1
85℃
)、模块总电流(i
25℃
、i
85℃
)和常温芯片温度监控值 temp-adc
25℃

[0091]
步骤2,从收集的数据中计算得到热阻r’作为经验值、总电流变化量 δi=f(i
25℃
)对应的拟合系数a\b\c,作为经验系数;
[0092]
步骤3,通过公式t2=t1+r’*i,计算常温下的芯片温度t
25℃chip1

[0093]
步骤4,查询相应芯片手册中芯片温度的计算公式t=(1000x (1.8/65535)/3)xtemp-adc-(880/3)[℃],将常温芯片温度监控值 temp-adc
25℃
带入公式中计算得到t
25℃chip2

[0094]
步骤5,通过步骤3和步骤4两个步骤得到的数据,芯片温度差异量δ t=t
25℃chip2-t
25℃chip1

[0095]
步骤6,通过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常温总电流i
25℃
以及拟合经验系数 a\b\c,由公式i
85℃
=(a*i
25℃
+b+1)*i
25℃
+c,推算出高温总电流i
85℃

[0096]
步骤7,通过步骤5得到的δt,以及公式t2=t1+r’*i,推导出公式t
85℃chip2
=t1
85℃
+r’*i
85℃
+δt,推算出高温下的芯片监控温度t
85℃chip2

[0097]
步骤8,通过步骤4已知的芯片监控温度计算公式,推导出公式 temp-adc
85℃
=(t
85℃chip2
+(880/3))/(1000*(1.8/65535)/3)推算出temp-adc
85℃
的值;
[0098]
步骤9,通过以上步骤的测量和推导计算,获得t1
25℃
、t1
85℃
、temp-adc
25℃
(dec格式)、temp-adc
85℃
(dec格式)数据,再拟合得到k、b系数,最后 通过倍数转换得到温度校准补偿系数。
[0099]
在实现热阻温补校准法时,收集热阻r’和高温t1
85℃
数据如下表:
[0100][0101]
综合上表数据,r’平均值为0.05311262690;高温模块case温度t185℃ 的平均值82.95℃,且两个数值结果均固化为经验值;
[0102]
在实现热阻温补校准法时,常温到高温的总电流变化量δi数据收集如 下表:25℃80℃δp173.9249.675.7183.9268.684.7177.1250.573.4154218.564.5176.1255.579.4167.8243.375.5
[0103]
根据收集的总电流变化量δi数据得到常高温总电流变化量趋势图如图 2所示;
[0104][0105]
综合上表数据,总电流变化量的拟合系数 a=0.0030576932,b=-0.437,c=59.88923,且固化为经验值。
[0106]
在实现热阻温补校准法时,验证热阻温补校准法效果,如下表:
[0107][0108]
基于上述表格,12pcs模块低温监控温度与case温度差异图如图3所 示;
[0109][0110][0111]
12pcs模块常温监控温度与case温度差异图如图4所示;
[0112][0113][0114]
12pcs模块高温监控温度与case温度差异图如图5所示;
[0115][0116][0117]
综合上表数据,三温监控与case温度的差异不超过2℃,热阻温补校 准法有效且可行。
[0118]
基于上述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关于temp-adc预估法的说明及实现方 法如下:
[0119]
首先,要保证采用热阻温补校准法能计算出模块的温度校准补偿系数 准确,就必须要保证常温下,模块真实温度(case温度)与temp-adc是稳 定准确的。在模块上电后,temp-adc的增量是时间的函数,即δtemp-adc=f(t),可以通过预估的时间来换算出对应的temp-adc值。
[0120]
具体的,实现temp-adc预估法的步骤如下:
[0121]
步骤1:收集稳定的环境温度下,temp-adc随着时间变化的数据,并 将拟合得到的系数a\b,作为经验值固化下来;
[0122]
步骤2:而c系数通过固化下来的a\b系数,和按预估稳定时间60s, 推算出不同总电流对应的c值,进而得到c值与总电流的拟合系数aa\bb\cc;
[0123]
步骤3:由评估板采集得到的模块总电流i
25℃
,通过公式c=(aa*i
25℃
+bb) *i
25℃
+cc,推算出c值;
[0124]
步骤4:通过第3步骤得到的c值,在模块上电t秒后,由公式temp-adc
25℃
=a*t2+b*t+c,推算得到t秒后的temp-adc值。
[0125]
在实现temp-adc预估法时,在稳定的环境温度下,收集temp-adc随 着时间变化的数据,并将拟合得到的系数a\b,其中,temp-adc随着时间 变化的数据表如下:
[0126]
[0127][0128][0129]
基于上述数据,获得1z22176000734总电流为158ma的temp-adc温度趋势线,如图6所示;
[0130][0131][0132]
获得1z22176001010总电流为191ma的temp-adc温度趋势线,如图7 所示;
[0133][0134][0135]
综合上表数据,得到temp-adc随时间变化的拟合系数(平均值),将 系数a\b作为经验值固化下来,a系数为-0.01554965,b系数为3.34154860。
[0136]
通过固化下来的a\b系数,和按预估稳定时间60s,收集不同总电流对 应的c值,如下表:
[0137]
模块总电流(ma)预估60s后temp-adcc值191.334511432.485832318335647127.4858323182.835684290.4858323181.335082200.4858323
180.534983357.485832318034704314.4858323175.434620157.4858323174.734262296.4858323174.534751284.4858323173.934614217.4858323166.135023189.485832316134730156.4858323158.13543483.485832351533481621.48583235152.834826240.4858323
[0138]
综合上表数据,c值与总电流的拟合系数(如图8所示) a=0.1252,b=-36.468,c=2772.9。
[0139][0140]
验证temp-adc25℃预估法应用到热阻温补校准法的效果,如下表:
[0141][0142][0143][0144][0145]
综合上表数据,使用预估时间60s来预估常温temp-adc值的方法应用 到热阻温补校准法中,使模块的三温监控温度与case温度之间的差异不超 过3℃,证明此应用方法有效。
[0146]
基于上述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关评估板测温法的说明及实现方法如 下:
[0147]
要保证采用热阻温补校准法能计算出模块的温度校准补偿系数准确, 就必须要保证在常温,不借助外置温度计的前提下,模块case温度实测值 是准确的。模块达到热平衡的条件下,模块case温度是评估板的温度函数,tcase(℃)=f(t
评估板
),可以通过读取评估板的温度来换算出模块case温度。
[0148]
步骤1:收集了不同环境温度下,评估板温度与模块case温度的数据, 并将拟合得到的系数a\b\c,作为经验值固化下来;
[0149]
步骤2:通过第1步骤得到的经验系数,由公式t
case
=a*t
评估板2
+b*t
评估板
+c,推算得到t
case
的温度值。
[0150]
收集了不同环境温度下,评估板温度与模块case温度的数据,如下表:
[0151]
评估板sn环境温度(℃)评估板(℃)模块case(℃)deltat(℃)sevb0520180812151616.0922.66.51sevb0520180812151816.5622.66.04sevb0520180812152017.9723.95.93sevb0520180812152219.8425.55.66sevb0520180812152220.3125.95.59sevb0520180812152422.1927.75.51sevb0520180812152624.0629.55.44sevb0520180812152825.9431.35.36sevb0520180812153028.2833.55.22sevb0520180812158281.2584.22.95
[0152]
综合上表数据,评估板温度与模块case温度的拟合系数(如图9所示) 分别是,a=0.0007,b=-0.1192,c=7.8919。
[0153][0154][0155]
验证使用评估板的温度来拟合模块实测温度的效果,如下表:
[0156][0157]
综合上表数据,通过收集得到的拟合系数,与读取到的评估板温度换 算后,计算的模块温度(即为模块case温度),与实测温度值之间的差异 在0.2℃左右,说明此方法有效可行。
[0158]
验证评估板测温法应用到热阻温补校准法的效果,如下表:
[0159]
[0160][0161][0162][0163][0164]
综合上表数据,使用读取评估板测温法应用到热阻温补校准法中,得 到温度校准补偿系数,使模块的三温监控温度与case温度之间的差异不超 过2℃,证明此应用方法可行。
[0165]
综上,验证移植热阻温补校准法、评估测温法、temp-adc25℃预估法 到ate软件中的效果,如下表:
[0166][0167]
综合上表数据,移植到ate中的温度补偿校准方法(综合了热阻温补 校准法、评估测温法、temp-adc25℃预估法),满足温度校准以及精度(
±ꢀ
3℃)的要求。由此,在散热方式定型的前提下,只需在常温下即可完成模 块的温度校准,使每只模块都有独自的温度校准系数,让温度监控偏差符 合标准(一般温度监控精度标准为
±
3℃)。同时,不需要外置的温度探测 器,或者植入温度检测器件到电路板上,可以降低额外的硬件成本、开发 成本及难度。
[0168]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 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 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