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788702发布日期:2023-01-03 20:1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相关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2.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因此为了能够对地质灾害进行放置监测,就需使用相应的自动化监测装置;
3.现有公开文件,公开了cn210862642u-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用于实现边坡状态的自动化监测。该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监测器、传输管路、储水箱、数据采集模块,所述监测器安装于存在崩塌隐患的坡面上,所述传输管路同监测器、数据采集模块、储水箱连接;所述监测器通过云台安装在坡面上,所述云台通过包括托板、转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插入坡面内,所述转台同固定件连接,所述托板同转台连接,所述监测器同托板连接,所述监测器的数量不少于二个。通过较为简单的的结构将监测器安装在坡面上,可以测量边坡岩土体绝对竖向位移,为充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了可能。
4.但是,在使用自动化检测装置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时,无法准确的对地缝的危险性进行监测,同时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大都对雨水量进行监测,以此对泥石流进行监测,但是在采用收集筒对雨水量进行后,当雨水量过大后,会导致收集筒装满,由于存在不具备自动将雨水进行倾倒的作用,进而会导致在暴雨天气下,无法准确的对雨水量监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6.鉴于上述现有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装置存在的无法准确的对地缝的危险性进行监测和不具备自动将雨水进行倾倒的作用,存在无法准确的对雨水量监测问题,故提出了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
8.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框架以及固定在所述定位框架内侧前后部位的两根滑杆;以及,
9.拉伸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定位框架内侧左右部位的两个移动滑板;以及,
10.集水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定位框架正上方的收集筒和套设在所述收集筒表侧的曲形环板;以及,
11.测量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收集筒前后方的限位筒和位于限位筒左右方的测量杆以及处于所述收集筒左右部位的测力传感器;
12.其中,所述移动滑板的正下侧均固定有插板;
13.其中,左右方一致的两根所述测量杆相对的端部均固定有圆板,所述测量杆表侧均套设有固定在圆板侧壁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有套设在测量杆表侧的挤压环;
14.其中,所述收集筒上侧呈环形均布套设有四个倒u形架,所述倒u形架的上表侧均开设有倒u形口,所述倒u形口的内部均设置有浮动架,且浮动架与所述曲形环板固定连接,所述浮动架处在所述收集筒内部的侧壁中部均固定有浮块,所述浮块下方的所述倒u形架侧壁上均固定有液位传感器。
15.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滑板的侧壁通过贯穿开设有的滑孔套设在所述滑杆的表侧,所述限位筒左右方的所述定位框架上侧壁均贯穿开设有移动条口,所述移动滑板的上端均固定有处在所述移动条口的移动块。
16.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定位框架的上端对应所述所述移动滑板的位置均设置有与所述移动块相固定的调节板。
17.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个所述调节板相反的侧壁对应所述测量杆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凹口,两个所述调节板相对的侧壁对应所述测量杆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与所述凹口相接通的通孔,所述测量杆穿过对应通孔的端部均固定有处在所述凹口内部的拉板。
18.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筒内部的中侧开设为活动孔,所述限位筒的左右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活动孔相接通的限位孔。
19.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筒内部的中侧开设为活动孔,所述限位筒的左右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活动孔相接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筒的下侧通过固定有安装底板固定在所述定位框架的上侧位置。
20.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测力传感器套设在对应的测量杆的表侧,所述圆板、弹簧和挤压环均处在对应的所述活动孔内部位置,所述挤压环与相近的所述测力传感器相接。
21.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倒u形架之间的所述收集筒下表侧均开设有流通口,所述曲形环板的下侧对应所述流通口的位置处均固定有密封板。
22.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收集筒的正上方设置有遮蔽板,所述遮蔽板与所述收集筒内部底侧之间固定有安装杆,所述收集筒与所述定位框架之间固定有支撑立柱。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地缝的产生,由此推动两个移动滑板朝相反的方向移动,进而移动滑板直接通过移动块、调节板带动两根测量杆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使测量杆通过圆板带动挤压环对测力传感器进行施力,因此测力传感器会使用监测挤压环受
施加的力,由此确定地缝产生的力度,从而准确的监测出地缝是否存在危险性。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雨水被收集筒的收集,从而使浮块向上浮动,由此浮块会直接带动浮动架在倒u形口的内部向上移动,并使浮动架直接带动曲形环板向上移动,由此带动密封板在流通口的位置向上移动,进而使得雨水在收集筒的内部从流通口的位置流出,从而实现具备自动将雨水进行倾倒的作用,准确的对雨水量监测,提高对泥石流产生的监测效率。
2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6.s1:在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时,将相应的测力传感器与液位传感器与外部控制中心连接,并对测力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进行设定相应的最大数值;
27.s2:经过上步,因此将定位框架通过铆钉安装在地面上,同时将移动滑板下侧的插板插入到地下,由此在两个移动滑板之间的地面出现地缝时,会导致两个移动滑板之间的距离增加,进而移动滑板会直接通过拉板带动测量杆向限位筒的外部移动;
28.s3:在测量杆被拉动时,测量杆会带动圆板对弹簧进行挤压,由此弹簧对挤压环挤压,进而测力传感器测量相应的挤压力,在测力传感器受到的挤压力超过设定的最大数值时,此时测力传感器将危险数据通过控制中心传出,以此使工作人员能够确定地缝的危险性;
29.s4:同时通过收集筒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时工作人员每两天对收集筒内部的水源进行清理,进而在收集筒内部的液位在两天之内高于液位传感器时,此时液位传感器将危险通过控制中心传出,以此使工作人员能够确定雨水量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31.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发明中集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发明中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发明中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发明中拉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发明中限位筒的内部结构图。
37.图7为本发明中浮动架和曲形环板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本发明中倒u形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为本发明中收集筒和遮蔽板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0为本发明中测量杆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1为本发明中限位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4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4.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45.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46.实施例1
47.参照图1、2、6、10、1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该装置采用移动滑板301带动圆板401a和挤压环401c对测力传感器403施力,以此准确测量地缝的危险性。
48.具体的,定位组件100,包括定位框架101以及固定在定位框架101内侧前后部位的两根滑杆102;以及,拉伸组件300,包括位于定位框架101内侧左右部位的两个移动滑板301;以及,测量组件400,包括位于收集筒201前后方的限位筒402和位于限位筒402左右方的测量杆401以及处于收集筒201左右部位的测力传感器403;其中,移动滑板301的正下侧均固定有插板302;当定位框架101通过铆钉安装在地面上时,根据附图可知,插板302的下侧超过定位框架101的下侧位置,由此插板302会插入到地下,因此在两个移动滑板301 之间的地面出现裂缝时,会通过插板302带动移动滑板301的位置移动;
49.其中,左右方一致的两根测量杆401相对的端部均固定有圆板401a,测量杆401表侧均套设有固定在圆板401a侧壁上的弹簧401b,在圆板401a不在对弹簧401b进行推挤后,此时弹簧401b会起到复位圆板401a的作用,弹簧401b 的另一端均固定有套设在测量杆401表侧的挤压环401c,而挤压环401c的存在,便于使测力传感器403监测出相应的受力数据;
50.限位筒402内部的中侧开设为活动孔402c,限位筒402的左右侧均开设有与活动孔402c相接通的限位孔402b,限位筒402内部的中侧开设为活动孔402c,限位筒402的左右侧均开设有与活动孔402c相接通的限位孔402b,由于测力传感器403处于活动孔402c的前后部位,因此测量杆401被带动移动时,测量杆401会在限位孔402b的内部位置,同时带动圆板401a在活动孔402c的内部移动,限位筒402的下侧通过固定有安装底板402a固定在定位框架101的上侧位置。
51.操作过程:在两个移动滑板301之间的地面出现地缝时,会通过相应的插板302带动两个移动滑板301朝相反的方向移动,进而移动滑板301会直接通过调节板303带动拉板拉板的移动,由此带动左右方向一致的两根测量杆401 朝相反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圆板401a对弹簧401b进行挤压,并以此使弹簧401b 推动挤压板401c对测力传感器403施力,由此测力传感器403检测的施力数据超过设定的数值时,此时地缝的存在,会导致地面出现崩塌的危险性。
52.实施例2
53.参照图1、2、4、5、6、10、11,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设置的滑杆102和调节板,以此确定对移动滑板301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避免测力传感器403的受力方向偏位。
54.具体的,移动滑板301的侧壁通过贯穿开设有的滑孔301a套设在滑杆102 的表侧,限位筒402左右方的定位框架101上侧壁均贯穿开设有移动条口101a,移动滑板301的上端均固定有处在移动条口101a的移动块304;由于移动块304 处于移动条口101a的内部,因此移动条口101a对移动块304进行限位,以此使移动块304的移动方向只能沿着移动条口101a的方向移动,定位框架101 的上端对应移动滑板301的位置均设置有与移动块304相固定的调节板303;
55.两个调节板303相反的侧壁对应测量杆401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凹口303a,两个调节板303相对的侧壁对应测量杆401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与凹口303a相接通的通孔303b,根据附图可知,通孔303b的孔径小于凹口303a的孔径,因此拉板拉板被限位在凹口303a的位置,同时测量杆401穿过通孔,因此测量杆 401会被通孔303b限位,测量杆401穿过对应通孔303b的端部均固定有处在凹口303a内部的拉板401d;
56.测力传感器403套设在对应的测量杆401的表侧,圆板401a、弹簧401b 和挤压环401c均处在对应的活动孔402c内部位置,挤压环401c与相近的测力传感器403相接。
57.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58.操作过程:当移动滑板301被移动时,移动滑板301会带动移动块304在移动条口101a的内部移动,进而带动调节板303移动,由于拉板401d处在凹口303a的内部,因此调节板303会通过拉板401d带动测量杆401移动,同时移动块304的移动方向被限位,由此会导致调节板303和测量杆401的移动方向被限位,从而能够避免测力传感器403的受力方向偏位。
59.实施例3
60.参照图1、2、7、8、9,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通过设置收集筒201对雨水的收集,以此使浮块205a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密封板204a的移动,以此实现雨水的自动倾倒。
61.具体的,集水组件200,包括位于定位框架101正上方的收集筒201和套设在收集筒201表侧的曲形环板204;以及,测量组件400,包括位于收集筒 201前后方的限位筒402和位于限位筒402左右方的测量杆401以及处于收集筒201左右部位的测力传感器403;其中,收集筒201上侧呈环形均布套设有四个倒u形架203,倒u形架203的上表侧均开设有倒u形口203a,倒u形口203a对浮动架205进行限位,以此使浮动架205上下移动的方向被限位,保证浮动架205不会与倒u形架203之间不会出现脱离连接的关系,通过倒u形口203a的内部均设置有浮动架205,且浮动架205与曲形环板204固定连接,浮动架205处在收集筒201内部的侧壁中部均固定有浮块205a,浮块205a下方的倒u形架203侧壁上均固定有液位传感器203b。。
62.进一步的,两个相邻的倒u形架203之间的收集筒201下表侧均开设有流通口201a,曲形环板204的下侧对应流通口201a的位置处均固定有密封板204a,收集筒201的正上方设置有遮蔽板202,通过遮蔽板202将收集筒201的上端挡住,由此使雨水会从遮蔽板202的孔隙中流进收集筒201的内部,同时遮蔽板202对外部固体结构进行阻挡,有效防止收集筒201的内部掉落收集垃圾,遮蔽板202与收集筒201内部底侧之间固定有安装杆202a,收集筒201
与定位框架101之间固定有支撑立柱201b。
63.操作过程:通过收集筒201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时工作人员每两天对收集筒201内部的水源进行清理,进而在收集筒201内部的液位在两天之内高于液位传感器203b时,此时液位传感器203b将危险通过控制中心传出,以此使工作人员能够确定雨水量的危险性,同时当收集筒201内部的雨水高于浮块205a 的位置时,由此雨水会使浮块205a向上移动,进而浮块205a会带动浮动架205 在倒u形口203a的位置向上移动,进而浮动架205会直接带动曲形环板204 向上移动,并以此带动密封板204a向上移动,并将流通口201a露出,由此收集筒201内部的雨水流出,因此在浮块205a不受到雨水的推挤后,会直接向下滑动,并使浮动架205向下移动,从而使密封板204a重新将流通口201a的位置挡住。
6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5.s1:在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时,将相应的测力传感器403与液位传感器203b 与外部控制中心连接,并对测力传感器403和液位传感器203b进行设定相应的最大数值;
66.s2:经过上步,因此将定位框架101通过铆钉安装在地面上,同时将移动滑板301下侧的插板302插入到地下,由此在两个移动滑板301之间的地面出现地缝时,会导致两个移动滑板301之间的距离增加,进而移动滑板301会直接通过拉板401d带动测量杆401向限位筒402的外部移动;
67.s3:在测量杆401被拉动时,测量杆401会带动圆板401a对弹簧401b进行挤压,由此弹簧401b对挤压环401c挤压,进而测力传感器403测量相应的挤压力,在测力传感器403受到的挤压力超过设定的最大数值时,此时测力传感器403将危险数据通过控制中心传出,以此使工作人员能够确定地缝的危险性;
68.s4:同时通过收集筒201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时工作人员每两天对收集筒 201内部的水源进行清理,进而在收集筒201内部的液位在两天之内高于液位传感器203b时,此时液位传感器203b将危险通过控制中心传出,以此使工作人员能够确定雨水量的危险性。
69.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技术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70.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71.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72.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