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片盒及血液制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97812发布日期:2023-02-01 00:1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玻片盒及血液制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体外诊断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对玻片执行染色处理的玻片盒和血液制片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推片染色机进行染色之前,在某些染色条件下,需要对承载血膜的玻片进行甲醇固定,即预先通过甲醇对玻片上的细胞进行预固定。为了得到更好的染色质量和成像效果,通常还需要在甲醇预固定后,对附着在玻片上的甲醇进行干燥处理。
3.现有技术中,主要的染色方式包括了盒染,盒染是在一个独立的小容器中完成甲醇固定、甲醇干燥、多步染色等全部过程,所以盒染的方式在进行完上一步骤的操作后,若需进行下一步操作,则需要将上一步骤的液体排出后才能进行,所以若需进行下一步的染色,在盒染方案中需将甲醇作为废液排走后,才能进行下一染色步骤,其操作流程复杂,处理效率低。并且,甲醇属于易挥发和易燃的危险品,医院配备量也有严格限制,将甲醇作为一次性的进行使用,必然会增大甲醇的用量,导致甲醇的储存安全风险,医院用户的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染色处理效率的玻片盒和血液制片装置。
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玻片盒,包括:具有复数个可以以直立状态保持一片玻片的玻片保持腔;复数个所述玻片保持腔中包括用于采用固定液对承载血膜的玻片进行固定处理的第一类玻片保持腔和用于对固定处理后的玻片进行干燥处理的第二类玻片保持腔。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在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与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相互平行。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片盒包括复数个处理组件,每个所述处理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和两个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在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的两侧相邻设置。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复数个所述处理组件沿着保持于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内的所述玻片的厚度方向相邻排布,复数个所述处理组件一体成型。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包括用于储存固定液并能以直立状态保持浸泡一片玻片的固定液腔,所述固定液腔的顶部具有供所述玻片插入的第一插口,所述固定液腔底壁上设置有用于供应/排放固定液的第一流通口。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还包括与固定液腔相邻设置的溢流腔,所述溢流腔与所述固定液腔共用的侧壁上设有溢流缺口,当所述玻片浸泡在所述固定
液腔的固定液里时,所述溢流缺口用于限制所述固定液腔中的固定液液面位置位于玻片的推片区和打印区之间,所述溢流腔的底壁上设有用于排放固定液的第二流通口。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流腔位于所述固定液腔和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之间,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的底壁设有用于排放固定液的第三流通口。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片盒底部还设有第一管路和第一总流通口,所述第一总流通口通过第一管路可与多个第一流通口连通。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沿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的厚度方向上延伸并贯穿玻片盒的两侧壁设置,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设有密封堵头。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片盒底部还设有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二总流通口和第三总流通口,所述第二总流通口通过第二管路可与多个第二流通口连通,所述第三总流通口通过第三管路可与多个第三流通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的顶部具有供所述玻片插入的第二插口,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可向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供气的供气通道。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气通道的进气口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插口处,所述供气通道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的中部或者靠近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的中部处,以向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的底部方向供气。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气通道与保持于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内的玻片呈5至20度夹角。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保持所述玻片的第一玻片安放槽,所述第一玻片安放槽沿着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的长度方向从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的顶部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的底部,
20.和/或
21.在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保持所述玻片的第二玻片安放槽,所述第二玻片安放槽沿着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的长度方向从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的顶部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的底部。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片盒为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盒形。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和第二类玻片保持腔均为与所述玻片形状匹配的长方体形。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构成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和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的腔壁与所述玻片盒的除所述腔壁之外的其余部分盒体一体成型。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液为甲醇。
26.一种血液制片装置,用于对承载血膜的玻片进行染色处理,包括:
27.通过贮存的液体对所述玻片上的血膜进行染色处理的染缸,所述染缸内设有上述玻片盒;
28.用于在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和第二类玻片保持腔之间转移玻片的玻片转移部
件。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玻片盒的保持于所述玻片盒中的所述玻片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耳部,所述耳部由所述玻片盒的对应侧壁向外延伸而成,所述耳部上设有第二定位凸起。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染缸具有上下贯通的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顶部设有安装盖板,所述安装盖板设有供玻片穿过的开口和位于开口两侧的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相匹配的定位通孔,所述玻片盒设于安装腔体内部,所述玻片盒与所述安装盖板固定连接。
3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32.1、在本技术中,玻片盒包括用于对承载血膜的玻片进行固定处理的第一类玻片保持腔和用于对固定处理后的玻片进行干燥处理的第二类玻片保持腔,在对承载血膜的玻片固定处理后可立即对玻片进行干燥处理,操作方便,加快玻片的染色进程,提高玻片的染色处理效率。
33.2、在本技术中,血液制片装置的染缸中设有玻片盒,玻片盒包括用于对承载血膜的玻片进行固定处理的第一类玻片保持腔和用于对固定处理后的玻片进行干燥处理的第二类玻片保持腔,在对承载血膜的玻片固定处理后可立即对玻片进行干燥处理,操作方便,加快玻片的染色进程,提高玻片的染色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34.图1a至图1c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制作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a和图3b是本技术涉及的染缸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4a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制作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38.图4b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制作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39.图5a至图5c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盒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5d和图5e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盒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41.图5f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制作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5g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制作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43.图5h和图5i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盒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4.图6是本技术涉及的盖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5.图7a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制作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6.图7b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制作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47.图7c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制作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48.图8是本技术涉及的染缸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9.图9a和图9b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盒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0.图9c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盒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51.图9d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盒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52.图9e是图9d中a-a向剖视图;
53.图9f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盒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54.图9g是本技术涉及的玻片盒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玻片制作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56.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8.参照图1a至图1c对本技术涉及的血液制片装置的处理对象进行说明。血液制片装置用于对承载血膜的玻片s执行染色处理,如图1a至图1c所示,玻片s为薄片状,其宽度方向为s1,厚度方向为s2,高度方向为s3。玻片s的工作表面包括推片区ar1和打印区ar2,在推片区ar1执行样本推片处理,将血液样本以血膜形式涂在推片区ar1;在打印区ar2执行打印处理,将样本信息打印在打印区ar2,便于用户识别和读取玻片上涂抹的样本的信息。一般情况下,玻片s以直立状态(打印区ar2在上,推片区ar1在下)进行染色处理,染色液浸泡玻片的推片区ar1。
59.实施例1
60.下面参照图2至图6对实施例1涉及的血液制片装置进行说明。
61.染色处理一般包括甲醇固定处理、染色液染色处理和清洗液清洗处理。如图3a和图3b所示,本实施例的血液制片装置保括染缸100,染缸100通过贮存的多种液体对玻片上的血膜进行染色处理。染缸100包括固定液槽101、染色液槽102和清洗槽103,固定液槽用于贮存可以固定玻片上的血膜的固定液(例如,甲醇),染色液槽102用于贮存可以对玻片上的血膜染色的染色液,清洗槽103用于安置可以对染色后的玻片进行清洗的清洗盒。通过将承载血膜的玻片先后在固定液槽101、染色液槽102和清洗槽103内保持一定时间,就可完成对玻片的染色处理。
62.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固定液槽101内可安置玻片盒200,玻片盒为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盒形,玻片盒200以顶部开口向上的状态被安置于固定液槽101内,贮存于固定液槽101内的固定液(甲醇)的液面不超过安置于固定液槽101内的玻片盒200的顶部开口。
63.如图5a至图5i所示,玻片盒200的周向侧壁和底壁围成的腔体被复数块隔板分隔成复数个(例如,6个/7个/8个/9个)玻片保持腔210,玻片保持腔210的腔体形状为与玻片s形状匹配的长方体形,每个玻片保持腔210内可以以自立状态保持一片玻片,通过各个玻片保持腔210顶部的插口可以将玻片s插入玻片保持腔210内。
64.在复数个玻片保持腔210中,包含两类玻片保持腔,一类是与固定液槽101流体连通的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即贮存于固定液槽101内的固定液(甲醇)可以进入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内,浸泡到保持于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内的玻片;另一类是与固定液槽101流体隔绝的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即贮存于固定液槽101内的固定液(甲醇)不能进入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用于对被甲醇浸泡过的玻片进行执行干燥处理。
65.本实施例的血液制片装置还包括用于在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和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之间转移玻片的玻片转移部件(图中未示出)。
66.本实施例的血液制片装置,一方面,利用固定液槽内贮存的固定液对复数片玻片执行固定处理,可以实现固定液的重复使用;另一方面,将用于对被固定液浸泡过的玻片执行干燥处理的第二类玻片保持腔与用于对玻片执行固定液浸泡处理的第一类玻片保持腔集中到同一个玻片盒上,放置于同一个固定液槽内,可以在用固定液浸泡玻片后,通过玻片转移部件立即将玻片从第一类玻片保持腔转移至第二类玻片保持腔,迅速对玻片执行干燥处理,加快玻片上的固定液的干燥速度,加快玻片的染色进程,提高玻片的染色处理效率。
67.如图5b所示,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的顶部具有供玻片插入的第一插口2111,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的侧壁或底壁上设置与固定液槽101流体连通的第一流通口2112。固定液槽101内贮存的固定液(甲醇)通过该第一流通口2112进入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中,从而浸泡保持于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内的玻片s。为了增大固定液(甲醇)进入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的速度,可以在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的侧壁和底部均开设第一流通口2112。
68.如图5c所示,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的顶部具有供玻片插入的第二插口212-1,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的腔壁上设置有可向第二类玻片保持腔供气的供气通道213。通过供气通道213可以向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供给干燥气体以对保持于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内的玻片s进行干燥,以使固定液(甲醇)蒸发。具体的,可以在供气通道213内插入与气源连接的供气针,通过供气针向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提供干燥空气。
69.优选的,如图5d所示,供气通道213的进气口2131设置在靠近第二插口212-1处,供气通道的出气口2132设置在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的中部或者靠近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的中部处,以向第二类玻片保持腔的底部方向供气。如图5e所示,气流沿着虚线箭头的方向流动,从出气口2132吹出后,吹向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的底部,在底部旋转聚集,同时在底壁的作用下,改变方向,吹向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的另一侧壁(与设置供气通道213的侧壁相对),在该另一侧壁的作用下继续改变方向,吹向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的供气通道213所在的侧壁,从而在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内形成空气回流,以这种向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底部吹气的方式,干燥空气会在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底部旋转聚集,然后从第二插口212-1处排出。因为玻片完成甲醇固定后,玻片底部会聚集有少许甲醇溶液,因此供气通道213是对着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底部吹气,可以加快甲醇溶液的挥发速度,充分且快速地干燥玻片。
70.优选的,供气通道213设置在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内保持的玻片的宽度方向的侧壁上,所述供气通道213与保持于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内的玻片呈5至20度夹角,即供气通道213与玻片上相对于供气通道213的侧壁呈5至20度夹角。这种结构,可以形成如图5e所示的空气回流,该空气回流可以覆盖玻片s的整个推片区ar1,保证对玻片进行充分干燥。
71.具体的,如图5f所示,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在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内保持的玻
片的厚度方向上与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相邻设置,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与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内保持的玻片s相互平行。这种结构的玻片盒使得保持在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和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内的玻片沿着玻片的厚度方向依次相互平行地排列,使得整个玻片盒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玻片盒的体积,相邻的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和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内保持的玻片的距离较近,可以减小玻片转移部件的转移路径,提高玻片转移效率。
72.具体的,如图5g所示,在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内保持的玻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保持玻片的第一玻片安放槽2113,第一玻片安放槽2113沿着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内保持的玻片的长度方向向下延伸至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的底部。第一玻片安放槽2113可以由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的顶部延伸至底部,也可以如图5g所示,由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的中下部延伸至底部。玻片从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的第一插口2111插入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在到达第一玻片安放槽2113后,玻片宽度方向的两侧进入第一玻片安放槽2113,通过第一玻片安放槽2113对插入玻片进行导向,并在完成插入后保持玻片。这种结构的第一玻片安放槽2113可以减小玻片盒与玻片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能够残留固定液的死角/缝隙。
73.具体的,如图5g所示,在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内保持的玻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保持玻片的第二玻片安放槽212-2,第二玻片安放槽212-2沿着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内保持的玻片的长度方向从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的顶部开口延伸至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的底部。在向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插入玻片的过程中,从进入第二插口212-1开始,玻片宽度方向的两侧就进入第二玻片安放槽212-2内,沿着第二玻片安放槽212-2向下进入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在完成插入后,第二玻片安放槽212-2保持玻片宽度方向的两侧部从而保持整个玻片。这种从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顶部至底部对玻片进行保持的第二玻片安放槽212-2能够保持玻片的稳定性,使得在向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内吹干燥空气时玻片不会发生晃动,从而保证玻片干燥的均匀性。并且,由于第二玻片安放槽212-2只与玻片宽度方向的侧部小面积接触,可以尽量减小第二玻片安放槽212-2对玻片干燥的影响。
74.如图5h所示,玻片盒200包括复数个处理组件201,每个处理组件201包括一个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和两个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在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内保持的玻片的厚度方向上与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的两侧相邻设置。一般情况下,在对玻片进行甲醇固定时,在甲醇中浸泡的时间比干燥甲醇的时间长,因此,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共用一个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可以提高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的利用率,使整个玻片盒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并且两个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分别位于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的两侧,可以尽量减小玻片转移部件转移玻片的行程,提高玻片转移效率;再者,在转移玻片的路径下方没有其他玻片,可以防止在转移玻片的时候,液体滴到正在被跨过的玻片上,从而污染玻片的打印区ar2。
75.优选的,如图2和图5h所示,复数个处理组件201沿着保持于第二类玻片保持腔内的玻片的厚度方向相邻排布,复数个处理组件一体成型。如图5g所示,因处理组件210相邻排布而相邻的两个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的上部共用一个腔体、下部分别设置一个用于保持玻片的第一玻片安放槽2113。如此,可以简化相邻的两个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的结构,减小整个玻片盒的加工难度。
76.具体的,构成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和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的腔壁与玻片盒的除腔壁之外的其余部分盒体一体成型。即,整个玻片盒200一体成型。
77.具体的,如图5b所示,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包括沿着保持于第二类玻片保持腔内的玻片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腔体2121、第二腔体2122和第三腔体2123,第二腔体2122用于保持玻片,第一腔体2121和第三腔体2123的底部与第二腔体2122的底部贯通,第一腔体2121和第三腔体2123的顶部均具有开口。如此,第二腔体2122的底部就可以通过第一腔体2121和第三腔体2123的顶部开口与外界连通。当干燥气体从斜向下的方向吹进第二腔体2122后,到达第二腔体2122的底壁,通过与第二腔体2122贯通的第一腔体2121和第三腔体2123排出,可以增大进入第二腔体2122内的空气的通量,形成的空气流道可以加快玻片干燥效率。
78.具体的,为了便于安装,如图5i所示,在玻片盒200的保持于玻片盒中的玻片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与染缸100配合的耳部216,耳部216由玻片盒的对应侧壁向外延伸而成。如图4b所示,在固定液槽101的合适位置处设置有与玻片盒的耳部216配合的支撑柱101-3。安装时,将玻片盒200放置在固定液槽101内,使玻片盒200的耳部216搁置在支撑柱101-3上,完成对玻片盒200的初步定位。
79.如图4b所示,利用与固定液槽101的槽口配合的盖板300盖住固定液槽101的槽口,且通过合理设置支撑柱101-3的高度,使盖板300盖住固定液槽101的槽口的同时刚好压住玻片盒200的耳部216,从而完成对玻片盒200竖直方向的定位。在盖板300上设置有与处理组件201顶部开口轮廓匹配的通孔301。
80.具体的,如图3b所示,固定液槽101包括深部101-1和位于深部101-1两侧的浅部101-2,该两侧是与玻片盒200的耳部216对应的两侧。深部101-1的深度大于浅部101-2的深度,本实施例中,深部101-1的底部所在水平面低于浅部101-2的底部所在水平面,但深部101-1的顶部开口与浅部101-2的顶部开口位于同一水平面。在两个浅部101-2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支撑玻片盒200的耳部216的支撑柱101-3。如图4b所示,玻片盒200的盒体部分置于深部101-1内,玻片盒200的耳部216搁置于支撑柱101-3上,通过支撑柱101-3将玻片盒200悬挂于固定液槽101内。
81.在向固定液槽101内注入固定液时,使固定液的液面超过浅部101-2的底壁,但不超过安置于固定液槽101内的玻片的打印区,使液面覆盖整个固定液槽101。这种结构的固定液槽101将大部分固定液集中在深部101-1区域,由于深部101-1区域的横截面积与玻片盒200盒体的横截面积匹配,横截面积较小,可以减少固定液的用量;又由于固定液的液面已经到达浅部101-2区域,使得固定液的液面面积较大,当向固定液槽101插入玻片s后,对固定液液面高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82.优选的,在玻片盒200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复数个由玻片盒200的侧壁向上延伸的第一定位凸起214,第一定位凸起214位于在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保持的玻片的宽度方向的侧壁上;在盖板300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起214配合的缺口302。优选的,在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保持的玻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定位凸起214。通过盖板300上的缺口302与玻片盒200上的第一定位凸起214之间的配合,实现对玻片盒200水平方向的精确定位。
83.玻片盒200的周向外壁设有与固定液槽101的内壁抵接的肋条215,肋条215由玻片
盒200的顶部向底部方向延伸。
84.优选的,肋条215的长度小于玻片盒高度的1/2,可以减小肋条215与固定液槽10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可能残留液体的缝隙。
85.优选的,肋条包括锥形部215-1,锥形部215-1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该锥形部215-1可以在将玻片盒200放入固定液槽101中时,起到导向的作用。
86.如图5a至5c所示,为本技术第二方面涉及的玻片盒,玻片盒200用于与染缸100的固定液槽101配合,实现对玻片上承载血膜的固定处理。
87.本实施例的玻片盒200具有复数个玻片保持腔210,每个玻片保持腔210可以以直立状态保持一片玻片;复数个玻片保持腔210中包括:(1)顶部具有供玻片插入的插口、四周或/和底部具有与外界连通的流通口2112的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和(2)顶部具有供玻片插入的插口、四周和底部封闭的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第一类玻片保持腔211用于对保持于其中的玻片执行固定液浸泡处理,第二类玻片保持腔212用于对保持于其中的玻片执行干燥处理。
88.这种结构的玻片盒200,将用于对被固定液浸泡过的玻片执行干燥处理的第二类玻片保持腔与用于对玻片执行固定液浸泡处理的第一类玻片保持腔集中到同一个盒体上,该玻片盒可放置于同一个固定液槽内,在用固定液浸泡玻片后,可以立即对玻片执行干燥处理,加快玻片上的固定液的干燥速度,加快玻片的染色进程,提高玻片的染色处理效率。
89.玻片盒200的其余结构与玻片制作装置实施例中的玻片盒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90.实施例2
91.下面参照图7a至图9e对实施例2涉及的血液制片装置进行说明。
92.一种血液制片装置,用于对承载血膜的玻片进行染色处理,如图7a和图8所示,血液制片装置包括:
93.通过贮存的液体对所述玻片上的血膜进行染色处理的染缸500,所述染缸500内设有玻片盒600,如图9a所示,所述玻片盒600具有复数个可以以直立状态保持一片玻片s的玻片保持腔610,复数个所述玻片保持腔中包括用于采用固定液(例如,甲醇)对承载血膜的玻片s进行固定处理的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和用于对固定处理后的玻片s进行干燥处理的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采用这种结构,在对承载血膜的玻片固定处理后可立即对玻片进行干燥处理,提高后续的染色质量和成像效果,加快玻片的染色处理进程,提高玻片的染色处理效率。并且,可以同时进行玻片的固定液(甲醇)处理、固定液干燥处理和染色液染色处理,使固定液(甲醇)可重复使用,减少固定液的用量。
94.具体的,如9a所示,在所述玻片盒600的保持于所述玻片盒600中的所述玻片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耳部619,所述耳部619由所述玻片盒600的对应侧壁向外延伸而成,所述耳部619上设有第二定位凸起6191。
95.具体的,如图7a-7c所示,所述染缸500具有上下贯通的安装腔体501,所述安装腔体501顶部设有安装盖板5011,所述安装盖板5011设有供玻片穿过的开口5012和位于开口5012两侧的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6191相匹配的定位通孔,所述玻片盒600设于安装腔体501内部,所述玻片盒600与所述安装盖板50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凸起6191匹配的设于所述定位通孔内,实现玻片盒600的水平定位。玻片s可通过所述安装盖板5011上的开口插入
玻片盒600中的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和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部。具体的,所述玻片盒600两侧耳部619通过螺钉与所述安装盖板5011固定连接。
96.具体的,如图8所示,所述染缸500内还设有染色液槽502、清洗槽503,染色液槽502用于贮存可以对玻片上的血膜染色的染色液,清洗槽503用于安置可以对染色后的玻片进行清洗的清洗盒。通过将承载血膜的玻片先后在玻片盒600、染色液槽502和清洗槽503内保持一定时间,就可完成对玻片的染色处理。
97.血液制片装置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和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之间转移玻片的玻片转移部件(图中未示出)。
98.优选的,如图9a-9c所示,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在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相邻设置,如图9f所示,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与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相互平行。采用这种结构,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和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的玻片沿着玻片的厚度方向依次相互平行地排列,使得整个玻片盒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玻片盒的体积,相邻的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和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保持的玻片的距离较近,可以减小玻片转移部件的转移路径,提高玻片转移效率。
99.优选的,所述玻片盒600包括复数个处理组件,每个所述处理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和两个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在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的两侧相邻设置。一般情况下,在对玻片进行甲醇固定时,在甲醇中浸泡的时间比干燥甲醇的时间长,因此,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共用一个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可以提高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的利用率,使整个玻片盒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并且两个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分别位于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的两侧,可以尽量减小玻片转移部件转移玻片的行程,提高玻片转移效率;再者,在转移玻片的路径下方没有其他玻片,可以防止在转移玻片的时候,液体滴到正在被跨过的玻片上,从而污染玻片的打印区ar2。
100.优选的,复数个所述处理组件沿着保持于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的所述玻片的厚度方向相邻排布,复数个所述处理组件一体成型。
101.优选的,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包括用于储存固定液(甲醇)并能以直立状态保持浸泡一片玻片的固定液腔6111。所述固定液腔6111的顶部具有供所述玻片插入的第一插口,所述固定液腔6111底壁上设置有用于供应/排放固定液(甲醇)的第一流通口6114。采用这种结构,可以直接向固定液腔6111内部供应固定液,极大的减少固定液使用,提高固定液的利用率。当血液制片装置处于持续工作状态时,根据已定的补液策略对玻片盒600内固定液腔6111进行补充固定液;当血液制片装置处于休眠状态时,固定液腔6111中的固定液会被回收储存,等待下次装置被唤醒时再补充到固定液腔6111中。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方便采用低成本小量程的注射器,对固定液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泵的使用,节约血液制片装置内部空间,简化结构。
102.优选的,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还包括与固定液腔6111相邻设置的溢流腔6115,所述溢流腔6115与所述固定液腔6111共用的侧壁上设有溢流缺口6116,当所述玻片浸泡在所述固定液腔6111的固定液里时,所述溢流缺口6116用于限制所述固定液腔6111中的固定液液面位置位于玻片的推片区ar1和打印区ar2之间,保证固定液能完全浸泡玻片的
推片区ar1的同时,避免固定液液面上升过高污染玻片的打印区ar2。同时,一个固定液腔6111匹配一个溢流腔6115,可以避免装置故障导致一个溢流腔6115无法满足2个固定液腔6111的固定液溢流。所述溢流腔6115的底壁上设有用于排放固定液的第二流通口6117。
103.优选的,所述溢流腔6115位于所述固定液腔6111和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之间,将固定液腔6111和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隔开,避免固定液腔6111内的固定液溢流进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部,影响正在进行干燥处理的玻片。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的底壁设有用于排放固定液的第三流通口6123。
104.优选的,如图9d和9e所示,所述玻片盒600底部还设有第一管路613和第一总流通口616,所述第一总流通口616通过第一管路613可与多个第一流通口6114连通。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少玻片盒600底部液路管路的数量,简化结构。
105.优选的,所述第一管路613沿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的厚度方向上延伸并贯穿玻片盒600的两侧壁设置,所述第一管路613的两端设有密封堵头。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保证第一管路613的加工精度,使与第一管路613连通的多个第一流通口6114形状大小一致,使注液时第一流通口6114对应的固定液腔6111内固定液液面上升速度一致,保证后续玻片固定处理的正常进行。如果第一管路613连通的多个第一流通口6114形状大小不一致,当通过多个第一流通口6114向各个固定液腔6111内部注液时,则会导致各个固定液腔6111的固定液液面上升速度不一致。固定液液面上升较快的固定液腔6111会存在溢流现象,导致固定液用量增加,并且注液完毕后高液位固定液腔6111内的固定液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低液位固定液腔6111流动进行固定液的补偿平衡,补偿平衡后的各个固定液腔6111的固定液可能存在不能完全浸泡玻片推片区ar1的情况,影响玻片的固定处理。
106.优选的,所述玻片盒600底部还设有第二管路614、第三管路615、第二总流通口617和第三总流通口618,所述第二总流通口617通过第二管路614可与多个第二流通口6117连通,所述第三总流通口618通过第三管路615可与多个第三流通口6123连通。采用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玻片盒600底部液路管路的数量,简化结构。所述第一管路613、第二管路614和第三管路615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第一管路613、第二管路614和第三管路615互不相通,消除各个管路之间的影响。
107.优选的,所述第二管路614和第三管路615均沿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的厚度方向上延伸并贯穿玻片盒600的两侧壁设置,所述第二管路614和第三管路615的两端均设有密封堵头。
108.优选的,如图9f和9g所示,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的顶部具有供所述玻片插入的第二插口,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的腔壁上设置有可向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供气的供气通道6124。通过供气通道6124可以向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供给干燥气体以对保持于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的玻片s进行干燥,以使固定液(甲醇)蒸发。具体的,可以在供气通道6124内插入与气源连接的供气针,通过供气针向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提供干燥空气。
109.优选的,所述供气通道6124的进气口6125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插口处,所述供气通道6124的出气口6126设置在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的中部或者靠近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的中部处,以向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的底部方向供气。
110.优选的,供气通道6124设置在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保持的玻片的宽度方向的
侧壁上,所述供气通道6124与保持于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的玻片呈5至20度夹角。本实施例供气通道结构设置与实施例1一致,其空气流动方向和技术效果与实施例1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111.优选的,如图7a-7c所示,在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保持所述玻片的第一玻片安放槽6113,所述第一玻片安放槽6113沿着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的长度方向从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的顶部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的底部。在向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插入玻片的过程中,从进入第一插口开始,玻片宽度方向的两侧就进入第一玻片安放槽6113内,沿着第一玻片安放槽6113向下进入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在完成插入后,第一玻片安放槽6113保持玻片宽度方向的两侧部从而保持整个玻片。这种结构的第一玻片安放槽6113可以减小玻片盒与玻片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能够残留固定液的死角/缝隙。
112.优选的,在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保持所述玻片的第二玻片安放槽6122,所述第二玻片安放槽6122沿着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保持的所述玻片的长度方向从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的顶部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的底部。在向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插入玻片的过程中,从进入第二插口开始,玻片宽度方向的两侧就进入第二玻片安放槽6122内,沿着第二玻片安放槽6122向下进入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在完成插入后,第二玻片安放槽6122保持玻片宽度方向的两侧部从而保持整个玻片。这种从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顶部至底部对玻片进行保持的第二玻片安放槽6122能够保持玻片的稳定性,使得在向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内吹干燥空气时玻片不会发生晃动,从而保证玻片干燥的均匀性。并且,由于第二玻片安放槽6122只与玻片宽度方向的侧部小面积接触,可以尽量减小第二玻片安放槽6122对玻片干燥的影响。
113.优选的,所述玻片盒600为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盒形。
114.优选的,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和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均为与所述玻片形状匹配的长方体形。
115.优选的,构成所述第一类玻片保持腔611和所述第二类玻片保持腔612的腔壁与所述玻片盒600的除所述腔壁之外的其余部分盒体一体成型。
116.经过实验对比,相比于实施例1,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玻片盒,可以减少至少1/2的固定液用量,固定液的用量大幅减少,能有效的降低固定液储存安全风险,提升医院用户体验。
11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