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变化指示因子提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922461发布日期:2024-05-11 00:01阅读:8来源:国知局
流体变化指示因子提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石油勘探开发领域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流体变化指示因子提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四维地震是实现油藏开发动态监测的重要技术,该技术可对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流体变化直接成像,进而帮助对油藏开发方案进行优化与调整。四维地震差异属性的提取是表征流体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传统四维地震属性延续自三维地震属性,但其提取策略分为差异地震属性求取属性和先求地震属性再求差异两种。实际四维地震监测中,薄层流体变化解释是四维地震解释的难点。地震解释中的薄层通常指厚度小于地震分辨率的地层。不同流体变化可能引起不同的差异波形。传统四维地震差异振幅属性代表流体变化引起的振幅变化强度信息,却难以区分识别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不同流体变化;差异波形信息对不同流体变化具有一定指示作用,但正、负波形的判断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多解性,流体变化的无法准确识别,流体的空间变化范围无法准确描述。中国专利cn102508294b公开了一种利用四维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差异avo分析的方法,其利用avo类属性对流体变化敏感的特性可求取开发前后的流体分布,再求差获得流体变化,该专利剖析了差异振幅avo所代表的岩石物理意义,但无法得到直观的流体变化解释结果。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可以指示不同开发方式引起的流体变化(如油藏同时存在水驱与气驱开发方式)的四维地震流体变化指示因子。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流体变化指示因子提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识别流体变化,无法准确描述流体空间变化范围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体变化指示因子提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收集测井曲线解释成果,包括所有油藏目的层段井的波阻抗曲线、孔隙度曲线和含流体饱和度曲线;

4、在小孔隙度范围内对波阻抗曲线与含流体饱和度曲线进行交会分析,得到测井曲线统计信息;

5、建立初始油藏地质模型,假设其孔隙中饱含油,根据所述测井曲线统计信息赋予地质模型波阻抗参数,形成岩石物理模型;

6、分别改变所述初始油藏地质模型中的含水饱和度和含气饱和度,模拟水驱油藏地质模型与气驱油藏地质模型;

7、利用正演模拟技术分别模拟初始油藏地质模型、水驱油藏地质模型和气驱油藏地质模型的地震响应,得到初始模型地震响应、水驱油藏地震响应和气驱油藏地震响应;

8、分别利用水驱油藏地震响应和气驱油藏地震响应减初始模型地震响应,得到水驱差异地震响应和气驱差异地震响应。

9、对所述水驱差异地震响应和气驱差异地震响应分别做90°相位转换处理,对油藏范围内的差异地震响应每一个地震道提取流体变化指示因子(f),提取表达式为:

10、abs(f)=max(abs(s(t)dif))(2)

11、其中,s(t)dif是差异地震响应地震道,计算f时,寻找并记录s(t)dif绝对值的最大值样点,则该点为差异振幅主瓣峰值位置,f的极性与绝对值最大值样点保持一致;

12、总结不同开发方式下油藏地质模型下流体变化指示因子f的极性与数值范围。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含流体饱和度曲线包括含水饱和度曲线、含油饱和度曲线和含气饱和度曲线。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正演模拟技术采用褶积算法。

1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一方面所述方法提取的流体变化指示因子进行四维地震解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6、对基础地震资料和监测地震资料进行互均化一致性处理;

17、对互均化一致性处理后的基础地震资料和监测地震资料求取差异,获得差异三维地震数据体;

18、对所述差异三维地震数据体做90°相位转换;

19、在目的层中提取所述流体变化指示因子,利用总结的不同开发方式下油藏地质模型下流体变化指示因子f的极性与数值范围判断目的层中的流体变化方式。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互均化一致性处理,包括对频率、相位、去噪环节的一致性处理。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础地震资料为开发前采集的地震资料,所述监测地震资料为开发后采集的地震资料。

22、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体变化指示因子提取装置,所述提取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23、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测井曲线解释成果,包括所有油藏目的层段井的波阻抗曲线、孔隙度曲线和含流体饱和度曲线;

24、测井曲线统计信息计算模块,用于在小孔隙度范围内对波阻抗曲线与含流体饱和度曲线进行交会分析,得到测井曲线统计信息;

25、油藏地质模型模拟模块,用于建立初始油藏地质模型,并分别改变所述初始油藏地质模型中的含水饱和度和含气饱和度,模拟水驱油藏地质模型与气驱油藏地质模型;

26、差异地震响应计算模块,用于对初始油藏地质模型、水驱油藏地质模型和气驱油藏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得到初始模型地震响应、水驱油藏地震响应和气驱油藏地震响应,进而计算得到水驱差异地震响应和气驱差异地震响应;

27、相位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水驱差异地震响应和气驱差异地震响应分别做90°相位转换处理;

28、流体变化指示因子提取模块,用于对油藏范围内的差异地震响应每一个地震道提取流体变化指示因子,并总结不同开发方式下油藏地质模型下流体变化指示因子的极性与数值范围。

29、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维地震解释装置,所述四维地震解释装置包括第三方面所述流体变化指示因子提取装置,还包括以下模块:

30、互均化一致性处理模块,用于对基础地震资料和监测地震资料进行互均化一致性处理;

31、差异三维地震数据体获取模块,用于对互均化一致性处理后的基础地震资料和监测地震资料求取差异,获得差异三维地震数据体,并对所述差异三维地震数据体做90°相位转换;

32、解释模块,用于在目的层中提取所述流体变化指示因子,利用所述流体变化指示因子提取模块总结的不同开发方式下油藏地质模型下流体变化指示因子的极性与数值范围判断目的层中的流体变化方式。

33、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34、处理器;

35、存储器;

36、以及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7、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8、本发明针对传统四维地震属性存在的不足和薄油藏四维地震差异响应特征,通过正演模拟与理论推导,定义了一种可以指示不同开发方式引起的流体变化(如油藏同时存在水驱与气驱开发方式)的四维地震流体变化指示因子。整体步骤包括基于90°相位转换处理与四维地震流体变化指示因子的提取。利用流体变化指示因子不仅可将薄油藏中水驱范围与气驱范围区分识别,而且可以得到定量的油藏流体变化三维分布范围信息。

3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流体变化指示因子这一四维地震差异地震新属性,利用流体变化指示因子将薄油藏中水驱范围与气驱范围区分识别,进而得到油藏流体变化三维分布信息。相比传统四维地震差异属性,可解释性更强;相比四维地震反演等解释手段,计算速度更快,缩减解释周期,增加技术应用时效性。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深水油藏开发中的四维地震解释环节,如深水浊积砂岩油藏或盐下碳酸盐岩油藏。与传统差异地震属性相比,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40、(1)适用于薄油藏流体变化四维地震动态监测分析;

41、(2)可有效区分不同开发方式下流体运移路径和变化范围;

42、(3)可实现流体变化范围的定量描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