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体保温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555605发布日期:2023-09-24 00:49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墙体保温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建筑监理检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墙体保温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1、建筑墙体保温性能的检测是建筑节能检测评价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建筑墙体保温性能的测试就是检测建筑墙体的传热系数,由此判定建筑墙体的保温性能等级。目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热流计法、热箱法和红外检测法。热流法由于只能选择墙体试件的单独点位进行检测,因此检测精度有待提高,而红外检测法受天气因素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检测的局限性较大。综上因素,热箱法使目前在墙体保温性能检测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2、其中,热箱法主要测定热箱内电加热器所发出的全部通过墙体试件的热量及墙体试件冷热表面温度。热箱法是人工制造一个一维传热环境,被测部位的内侧用热箱模拟建筑室内条件,并使热箱内和室内空气温度保持一致,另一侧用冷箱模拟室外自然条件,要保证两者有8度以上的温差,这样被测部位的热流在室内外传递,当热箱内加热量与通过被测部位的传递热量达平衡时,通过测量热箱的加热量得到被测部位的传热量,经过计算得到被测部位的传热系数。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建筑工程对墙体承重和强度的要求,因此保温墙体内通常会埋设大量的钢筋或金属构件,墙体内的钢筋或金属构件被称为热桥,由于热桥的传热能力较强,在热箱法检测过程中,热桥会导致墙体两侧的热量快速传递,进而导致墙体传热系数的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墙体内的热桥对墙体的保温性能检测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墙体保温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墙体保温性能的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建筑墙体保温性能的检测装置,包括两个位于待测墙体两侧的检测箱,所述待测墙体两侧的检测箱分别为热室和冷室,所述热室内安装有加热单元,所述冷室内安装有冷却单元,还包括探测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探测组件包括安装于热室内的红外检测探头,所述防护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防护组件分别安装于热室和冷室内,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板和驱动件,所述防护板与所述检测箱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防护板的滑动方向与待测墙体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防护板靠近所述待测墙体的一侧开设有防护槽,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防护板滑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墙体的保温性能时,将两个检测箱设置于待测墙体两侧,并使得检测箱与待测墙体紧贴,然后开启红外检测探头,红外检测探头将待测墙体内的热桥分布情况反馈给检测仪,工作人员通过检测仪分析待测墙体内的热桥分布情况,然后使得防护板的位置与热桥的位置正对,接着利用驱动件带动防护板朝向靠近待测墙体的方向移动,直至防护板与待测墙体抵紧,从而使得热室和冷室内的防护板包裹在热桥外,接着加热单元对热室进行加热,通过冷却单元对冷室进行冷却,使得热室和冷室保持8℃以上的温差,当热室和冷室内的热量平衡后,计算得到待测墙体的传热系数。通过设置防护板能够将热桥包裹在热室和冷室的两个防护板之间,并且通过开设防护槽能够避免热量向热桥处的墙体传递,从而避免热量通过墙体内的热桥进行传递,从而有利于准确的测量出待测墙体的传热系数。

5、可选的,所述防护板设有多个,多个防护板沿待测墙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防护板能够适用于待测墙体内有多个热桥分布的情况,从而有效增强了检测装置的适用性。

7、可选的,还包括多个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双向螺杆,所述检测箱与待测墙体垂直的两内壁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双向螺杆两端分别与检测箱内壁两侧的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杆依次贯穿多个防护板设置且与防护板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双向螺杆转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防护板的位置与待测墙体内热桥的位置对应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双向螺杆转动,由于多个驱动组件的双向螺杆对防护板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双向螺杆转动时能够带动防护板沿双向螺杆轴向移动,直至防护板的位置与待测墙体内热桥的位置对应。通过驱动组件能够调节防护板的位置,从而使多个防护板适用于不同待测墙体内的热桥分布情况,从而提高了检测装置的适用性和便捷性。

9、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所述气缸设置于第一滑槽内,所述气缸的缸体和所述第一滑槽端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一端和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护板的位置调节至于待测墙体的位置正对时,启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朝向靠近待测墙体的方向移动,第一滑块移动时带动双向螺杆移动,进而带动防护板朝向靠近待测墙体的方向移动,直至防护板与待测墙体抵紧,然后即可开始检测。通过设置气缸能够使防护板在检测过程中始终与待测墙体抵紧,从而保证防护板对热桥包裹的密封性,从而减少热量通过防护板与待测墙体之间的间隙向防护槽内渗透的可能,进而能够避免热量通过墙体内的热桥进行传递,从而有利于准确的测量出待测墙体的传热系数。

11、可选的,所述探测组件还包括调节件,所述驱动件包括调节电机和调节螺杆,所述检测箱背离待测墙体的一侧的内壁水平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调节螺杆端部与第二滑槽端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贯穿所述第二滑块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滑块螺纹连接,所述调节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调节螺杆转动,所述红外检测探头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红外检测探头检测待测墙体内的热桥分布情况时,启动调节电机,调节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调节螺杆转动,调节螺杆转动时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从而带动红外检测探头沿第二滑槽水平滑动,进而对待测墙体内部的热桥分布情况进行检测。通过设置调节件带动红外检测探头移动,有利于准确检测出待测墙体内的热桥位置。

13、可选的,所述防护槽内固定连接有隔热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热层进一步避免热量通过防护板传递至防护槽内,从而避免热量通过墙体内的热桥进行传递,从而有利于准确的测量出待测墙体的传热系数。

15、可选的,所述检测箱底部连接有万向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万向轮便于对检测箱进行移动,从而增强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17、可选的,所述检测箱上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所述检测箱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紧固螺栓一端依次贯穿两个检测箱的固定孔设置,所述紧固螺母与紧固螺栓一端同轴螺纹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检测装置时,将两个检测箱分别放置于待测墙体两侧,然后将紧固螺栓依次穿设于两个检测箱的固定孔内,然后转动紧固螺母,使得紧固螺母将两个检测箱卡紧,从而使检测箱与待测墙体侧壁保持紧密贴合,然后即可进行检测工作,通过上述的紧固件便于快速将检测箱与待测墙体固定,有利于提高对墙体检测时的工作效率。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墙体保温性能的检测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建筑墙体保温性能的检测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20、s1、将两个检测箱分别安装于待测墙体两侧,利用红外探头检测待测墙体内热桥的位置,并在待测墙体上标记;

21、s2、利用驱动组件带动防护板沿待测墙体长度方向移动,使得防护板与墙体内的热桥位置正对;然后利用驱动件带动防护板朝向靠近待测墙体的方向滑动,使得防护板与待测墙体抵紧;

22、s3、通过加热单元对热室进行加热,通过冷却单元对冷室进行冷却,使得热室和冷室保持8℃以上的温差,当热室和冷室内的热量平衡后,计算得到待测墙体的传热系数。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方法先通过红外检测探头检测待测墙体内热桥的位置,然后利用防护板将热桥包裹,从而避免检测过程中热量通过墙体内的热桥进行传递,从而有利于准确的测量出待测墙体的传热系数。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护板能够将热桥包裹在热室和冷室的两个防护板之间,并且通过开设防护槽能够避免热量向热桥处的墙体传递,从而避免热量通过墙体内的热桥进行传递,从而有利于准确的测量出待测墙体的传热系数;

26、2.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组件能够调节防护板的位置,从而使多个防护板适用于不同待测墙体内的热桥分布情况,从而提高了检测装置的适用性和便捷性;

27、3.本技术的探测组件还包括调节件,调节件能够带动红外检测探头沿第二滑槽水平滑动,进而对待测墙体内部的热桥分布情况进行检测。通过设置调节件带动红外检测探头移动,有利于准确检测出待测墙体内的热桥位置,从而有利于提高对待测墙体进行检测时的准确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