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机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23148发布日期:2023-03-03 21:4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智能电机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电机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电机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
3.申请号为:202110613000.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智能电机检测装置,该技术方案采用副轮对接入块的转动圈数进行记录,与电信号监测的方式相比较部件难以损坏,且不易产生误差,设备能够长时间使用无需担心热效应导致的监测失灵;通过立柱、负载块和压块的设置,能够对接入块表面负载进行控制,能够依次从轻到重测试电机的运转性能,避免电机过载损毁;通过对副轮的观察使对电机的数据采集也较为简便,无需时时紧盯,但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由于负载块自身具有一定重量,通过调整负载块的个数进行调整电机所受负载,使得负载的变化跨度过大,从而使得检测结果不够精确。
4.因此,发明智能电机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智能电机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电机检测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立柱,四个所述立柱的顶部共同固定安装有顶板,四个所述立柱的外部共同固定安装有下隔板及上隔板,所述下隔板的顶部转动安装有转台,所述转台的底部开设有矩形孔,所述底板的顶部设有夹持电机的夹持组件,所述转台的顶部等距环绕固定安装有立杆,多个所述立杆的顶部共同固定安装有环板,所述环板转动安装在顶板底端,所述环板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圆柱,所述顶板的内部设有腔体,所述圆柱的上部延伸至腔体内设有凸起,所述顶板的底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活动槽与腔体连通,所述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铰链,所述铰链靠近凸起的一侧等距设有与凸起配合的凸块,所述转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顶板的顶部设有用于使箱体缓慢增重的增重组件。
7.进一步的,所述增重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顶板顶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中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水箱,所述水箱架设在压力传感器上,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管,所述水箱的底部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底部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阀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水管连通,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底部延伸至箱体内部,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端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水管连通,所述水泵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道与水箱外侧上部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内侧设有连接筒,两个所述连接筒之间设有网筒,所述网筒位于第一水管的下方。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筒转动安装在侧板的内侧,所述网筒固定安装在一对连接筒之间,所述第一水管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与其连通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侧等距环绕设有缓流板,所述缓流板与第一水管位置对应,所述横杆的外部设有用于驱动连接筒转动的驱动组件。
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皮带轮,所述横杆的两端均延伸至壳体外与皮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皮带轮通过皮带与连接筒连接。
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网筒的中部,所述固定杆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靠近固定杆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滑板远离固定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碰撞块,所述碰撞块远离滑板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壳外与网筒内侧抵触,所述网筒的内侧设有用于挤压碰撞块的挤压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碰撞块远离滑板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弧面,所述挤压结构远离网筒的一端设有圆弧面。
1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壳内部设有矩形腔,所述滑板与矩形腔的形状匹配。
14.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底板顶部的圆形框体,所述圆形框体的顶部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弧形夹板,两个所述移动块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第二弹簧。
15.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6.1、本发明可实现对电机的检测,且整个过程能实现对电机输出轴承受负载的缓慢增加,避免出现大跨度增加重量的情况出现,使得检测的结果更加精确;
17.2、本发明可在增加负载的同时能通过网筒将水流分散的进入到箱体内,使得能减少水流进入到箱体内对其造成的冲击力,从而能避免对负载的缓慢变化造成影响,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且可持续对网筒进行碰撞,从而将堵塞在网筒内的杂质弹出,进而能避免网筒堵塞影响对水流的分散;
18.本发明可实现对电机的检测,且整个过程能实现对电机输出轴承受负载的缓慢增加,避免出现大跨度增加重量的情况出现,使得检测的结果更加精确,且可在增加负载的同时能通过网筒将水流分散的进入到箱体内,使得能减少水流进入到箱体内对其造成的冲击力,从而能避免对负载的缓慢变化造成影响,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且可持续对网筒进行碰撞,从而将堵塞在网筒内的杂质弹出,进而能避免网筒堵塞影响对水流的分散。
19.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和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电机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电机检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电机检测装置的仰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底板;2、立柱;3、顶板;4、下隔板;5、上隔板;6、转台;7、立杆;8、环板;9、圆柱;10、凸起;11、铰链;12、凸块;13、箱体;14、支撑架;15、压力传感器;16、水箱;17、第一水管;18、电磁阀;19、第二水管;20、水泵;21、侧板;22、连接筒;23、网筒;24、壳体;25、横杆;26、缓流板;27、皮带轮;28、皮带;29、固定杆;30、安装壳;31、碰撞块;32、挤压结构;33、圆形框体;34、弧形夹板;35、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本发明提供了智能电机检测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立柱2,四个立柱2的顶部共同固定安装有顶板3,四个立柱2的外部共同固定安装有下隔板4及上隔板5,下隔板4的顶部转动安装有转台6,转台6的底部开设有矩形孔,底板1的顶部设有夹持电机的夹持组件,转台6的顶部等距环绕固定安装有立杆7,多个立杆7的顶部共同固定安装有环板8,环板8转动安装在顶板3底端,环板8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圆柱9,顶板3的内部设有腔体,圆柱9的上部延伸至腔体内设有凸起10,顶板3的底部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活动槽与腔体连通,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铰链11,铰链11靠近凸起10的一侧等距设有与凸起10配合的凸块12,转台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13,顶板3的顶部设有用于使箱体13缓慢增重的增重组件,使用时,通过夹持组件对电机进行夹持固定,将电机的输出轴插入到转台6底部的矩形孔内,电机的输出轴顶部与矩形孔适配,启动电机使其输出轴转动带动转台6转动,从而通过立杆7带动环板8及圆柱9转动,圆柱9带动凸起10转动使得能不断的拨动凸块12带动铰链11运动,使得铰链11及凸块12延伸至活动槽外,可通过观察铰链11及凸块12的延伸出的长度及个数情况,可方便评判电机在当前负载下的运转性能,可通过增重组件使得箱体13缓慢增重,从而实现对电机输出轴负载的缓慢增加,使得负载增加的跨度小,进而使得测得的结果更加精确。
29.如图2所示,增重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顶板3顶部的支撑架14,支撑架14的顶端中部设有压力传感器15,支撑架14的顶部设有水箱16,水箱16架设在压力传感器15上,水箱16前侧设有与压力传感器15配合的显示屏,可通过显示屏记录压力传感器15的数值变化,支撑架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管17,水箱16的底部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底部设有电磁阀18,电磁阀18与支撑架14固定连接,电磁阀18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水管17连通,支撑架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管19,第二水管19的底部延伸至箱体13内部,支撑架1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水泵20,水泵20的一端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水管19连通,水泵20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道与水箱16外侧上部连通,圆柱9的中部设有用于第一水管17、第二水管19穿过的孔道,第一水管17及第二水管19穿过孔道,第一管道及第四管道设置为软管,开
启电磁阀18使得水箱16内的水通过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进入到第一水管17内,随后进入到箱体13内,使得箱体13的整体重量可缓慢的增大,从而使得负载能缓慢增加,避免出现大跨度增加重量的情况出现,使得检测的结果更加精确,当水箱16内的水量减少,且重量会不断的降低,使得压力传感器15检测到压力变化,从而通过显示屏显示,可判断出当前水箱16的重量减少量,进而得知增加到箱体13内的重量,最终得出电机此时的负载量,可启动水泵20使其通过第三管道、第二水管19将箱体13内的水抽出,通过第四管道排入到水箱16内进行对水的回收。
30.如图2-5所示,箱体13的顶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侧板21,侧板21的内侧设有连接筒22,两个连接筒22之间设有网筒23,网筒23位于第一水管17的下方,通过第一水管17流入到箱体13内的水会通过网筒23,使得水流能分散的进入到箱体13内,使得能减少水流进入到箱体13内对其造成的冲击力,从而能避免对负载的缓慢变化造成影响,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31.如图3和图5所示,连接筒22转动安装在侧板21的内侧,网筒23固定安装在一对连接筒22之间,第一水管17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与其连通的壳体24,壳体24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横杆25,横杆25的外侧等距环绕设有缓流板26,缓流板26与第一水管17位置对应,横杆25的外部设有用于驱动连接筒22转动的驱动组件,水流通过第一水管17向下流时能冲击缓流板26使其带动横杆25转动,从而配合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筒22及网筒23转动,通过网筒23的转动,使得能让水流不会持续通过网筒23的一处,降低网筒23堵塞的几率。
32.如图5所示,驱动组件包括皮带轮27,横杆25的两端均延伸至壳体24外与皮带轮27固定连接,皮带轮27通过皮带28与连接筒22连接,横杆25带动皮带轮27转动,使得通过皮带28带动连接筒22和网筒23转动,使得能实现网筒23的转动。
33.如图3所示,两个侧板21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杆29,固定杆29位于网筒23的中部,固定杆29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壳30,安装壳30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板,滑板靠近固定杆29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滑板远离固定杆2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碰撞块31,碰撞块31远离滑板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壳30外与网筒23内侧抵触,网筒23的内侧设有用于挤压碰撞块31的挤压结构32,网筒23转动时带动挤压结构32转动,挤压结构32与碰撞块31抵触时,随着挤压结构32的运动使得挤压碰撞块31使其向安装壳30内运动,从而带动滑板随之运动挤压第一弹簧使其形变产生作用力,当挤压结构32与碰撞块31分离时,此时第一弹簧释放作用力带动滑板及碰撞块31复位,使得碰撞块31复位撞击网筒23内壁使其震动,从而将堵塞在网筒23内的杂质弹出,进而能避免网筒23堵塞影响对水流的分散。
34.如图3所示,碰撞块31远离滑板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弧面,挤压结构32远离网筒23的一端设有圆弧面,使得挤压结构32随网筒23转动时能对碰撞块31进行挤压。
35.如图3所示,安装壳30内部设有矩形腔,滑板与矩形腔的形状匹配,使得滑板不会在安装壳30内转动,保持其水平运动。
36.如图2所示,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底板1顶部的圆形框体33,圆形框体33的顶部对称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块35,移动块3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弧形夹板34,两个移动块35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第二弹簧,可将两个弧形夹板34分离,使得带动移动块35挤压第二弹簧使其形变产生作用力,随后将电机放在圆形框体33内,随后松开弧形夹板34,第二弹簧释放作用力带动移动块35复位,使得弧形夹板34复位,从而对电机进行夹持固定。
37.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夹持组件对电机进行夹持固定,将电机的输出轴插入到转台6底部的矩形孔内,电机的输出轴顶部与矩形孔适配,启动电机使其输出轴转动带动转台6转动,从而通过立杆7带动环板8及圆柱9转动,圆柱9带动凸起10转动使得能不断的拨动凸块12带动铰链11运动,使得铰链11及凸块12延伸至活动槽外,可通过观察铰链11及凸块12的延伸出的长度及个数情况,可方便评判电机在当前负载下的运转性能,开启电磁阀18使得水箱16内的水通过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进入到第一水管17内,随后进入到箱体13内,使得箱体13的整体重量可缓慢的增大,从而使得负载能缓慢增加,避免出现大跨度增加重量的情况出现,使得检测的结果更加精确,当水箱16内的水量减少,且重量会不断的降低,使得压力传感器15检测到压力变化,从而通过显示屏显示,可判断出当前水箱16的重量减少量,进而得知增加到箱体13内的重量,最终得出电机此时的负载量,整个检测过程较为智能,可启动水泵20使其通过第三管道、第二水管19将箱体13内的水抽出,通过第四管道排入到水箱16内进行对水的回收,通过第一水管17流入到箱体13内的水会通过网筒23,使得水流能分散的进入到箱体13内,使得能减少水流进入到箱体13内对其造成的冲击力,从而能避免对负载的缓慢变化造成影响,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水流通过第一水管17向下流时能冲击缓流板26使其带动横杆25转动,横杆25带动皮带轮27转动,使得通过皮带28带动连接筒22和网筒23转动,通过网筒23的转动,使得能让水流不会持续通过网筒23的一处,降低网筒23堵塞的几率,同时水流冲击缓流板26可进一步降低水流进入到箱体13内造成的冲击力,网筒23转动时带动挤压结构32转动,挤压结构32与碰撞块31抵触时,随着挤压结构32的运动使得挤压碰撞块31使其向安装壳30内运动,从而带动滑板随之运动挤压第一弹簧使其形变产生作用力,当挤压结构32与碰撞块31分离时,此时第一弹簧释放作用力带动滑板及碰撞块31复位,使得碰撞块31复位撞击网筒23内壁使其震动,从而将堵塞在网筒23内的杂质弹出,进而能避免网筒23堵塞影响对水流的分散。
3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