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件式次声台站降噪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84443发布日期:2022-09-30 18:5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件式次声台站降噪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次声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件式次声台站降噪系统。


背景技术:

2.本次声监测技术是有效监测大气层和地面爆炸事件的有效技术手段,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国际监测系统计划建立包括60个次声台站的全球监测网络,目前已经完成52个次声台站核证,并向国际数据中心实时传输监测数据,我国已经在昆明建成1个国际次声监测台站。随着国内对次声监测技术的重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声学所等单位也开始加强次声台站建设。由于次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大气条件影响显著,尤其是接收端的风噪声对台站监测性能影响尤为显著,在次声台站建立降噪系统是国内外研究机构的普遍做法,可以有效降低风噪声和高频噪声影响,从而改善次声台站监测效果。
3.目前常用的次声降噪系统为直径18m、96个进气口的梅花瓣型阵列,主要采用橡胶软管连接或不锈钢管连接,包括连接进气口的分管和连接传感器的主管。24个进气口通过24根3.25m长的分管连接到容积约1升的集气腔内,再通过5.75m长的主管将集气腔汇集后的气流接入传感器,常用的法国赛斯默微公司mb2005、mb3a等次声传感器可同时从4根主管接入气路。
4.现有的常规次声降噪阵列具有以下缺点:
5.1、采用橡胶软管或pvc管作为连接管具有材料强度低、易氧化、易变形的缺点,无法保证长期稳定运行。
6.2、采用不锈钢作为连接管时,往往为了便于运输采用多段组合的方式,从而导致次声降噪阵列气密性差。
7.3、接口设计简单,往往采用直接套接的方式,因此连接管管壁较薄,强度不足,套接需要使用专业设备完成,且长期运行后容易造成接口松动,反复安装后接口密封性变差。
8.4、分管和主管的支撑装置较为简单,存在支撑力不足,无法随时根据连接管高度进行调节。
9.5、单个进气口缺少控制阀门,无法按需进行气路控制。
10.6、对降噪设备安装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安装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1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2.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件式次声台站降噪系统。
13.(二)技术方案
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件式次声台站降噪系统,其包括:若干组进气盘及气路控制组件、多孔集气腔、设备进仪器舱连接组件;
15.每组进气盘及气路控制组件包括:双外丝气路控制球阀8、连接弯管9、采集罩外壳
10、支撑托板与支架11、过滤丝12;
16.所述采集罩外壳10内部为中空腔室,腔室内设有过滤丝12,采集罩外壳10顶部通过连接弯管9连接双外丝气路控制球阀8,采集罩外壳10底部通过支撑托板与支架11固定地面;
17.所述多孔集气腔包括:铜体1、顶盖、底盖;
18.所述铜体1中部沿竖直方向上开设有贯通孔,贯通孔上下两端设有顶盖与底盖,所述顶盖与底盖分别连接铜体1上下壁;
19.所述铜体1侧壁面均匀开设有若干内螺纹孔,每个孔内各拧入对丝2,每个对丝2通过管路对应连接一个双外丝气路控制球阀8;
20.所述设备进仪器舱连接组件包括:密封圈15,进仪器舱连接弯管16;
21.所述进仪器舱连接弯管16一端置入设备舱预开孔中,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顶盖上端,进仪器舱连接弯管16与管路连接处设置密封圈15。
22.其中,所述次声台站降噪系统还包括:分管连接组件;
23.所述分管连接组件包括:不锈钢分管4;
24.所述不锈钢分管4两端分别焊接活动螺母挡片,每个对丝2通过不锈钢分管4对应连接一个双外丝气路控制球阀8,对丝2与不锈钢分管4连接处、不锈钢分管4与双外丝气路控制球阀8连接处通过活动螺母3紧固。
25.其中,所述次声台站降噪系统还包括:主管连接组件;
26.所述主管连接组件包括:不锈钢主管5;
27.所述顶盖中部开设内螺孔,内螺孔内拧入上对丝2’,所述不锈钢主管5一端通过拧入上对丝2’与顶盖连接,另一端连接进仪器舱连接弯管16;
28.所述不锈钢主管5与顶盖连接处通过上活动螺母3’紧固,与进仪器舱连接弯管16连接处通过螺栓13与螺母14紧固。
29.其中,所述铜体1侧壁面内螺纹孔为三层分布;
30.每层设有8个内螺纹孔,每层相邻内螺纹孔之间圆心角度数为 45
°

31.其中,所述底盖设为顶部向外突出的盖板,盖板上设置螺纹孔,通过螺钉将底盖与铜体1紧固。
32.其中,所述次声台站降噪系统还包括:分管与主管支撑组件;
33.所述分管与主管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6、卡箍7;
34.所述支撑杆6底部为圆锥状,每一个不锈钢分管或主管通过支撑杆6支撑,分管或主管与支撑杆6连接处设有卡箍7;
35.当支撑杆6插入地面后,调节卡箍7高度与不锈钢分管或主管齐平,将不锈钢分管或主管穿过卡箍7,调节卡箍7松紧度将不锈钢分管或主管锁紧。
36.(三)有益效果
3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38.1)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系统结构简单,材料、配件和加工工艺标准化程度高,尽量减少了加工工艺和流程,适用于批量加工,大大提升了加工和安装效率,降低了安装的技术要求;
39.2)气密性提高,降噪系统的管路采用单一管件加工,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减少了
接口数量,且安装过程中均为相同类型的活动连接螺母对接安装,降低了技术难度和接口漏气风险;
40.3)重复使用性能好,用组件式设计的该阵列,当系统部分组件遭损坏时,只需更换相应组件,而无需对整个系统进行拆卸,减少了运维成本;
41.4)多孔集气腔采用可替换式底盖,可自由实现一路输出或两路同步输出,满足次声传感器比对测量需求。
附图说明
4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效果简图;
43.图2为进气盘分解图;
44.图3为多孔集气腔连接图;
45.图4为支撑组件与设备进仪器舱连接弯管分解图;
46.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件式次声台站降噪系统,如图1-图5所示,其包括若干组进气盘及气路控制组件、多孔集气腔、设备进仪器舱连接组件。
49.进气盘及气路控制组件首先与不锈钢分管通过活动螺母3进行固定,而后将不锈钢分管另一端接入多孔集气腔侧面的上对丝2’中,完成多孔集气腔全部24根不锈钢分管连接后,将不锈钢主管弯头部分活动连接螺母3与多孔集气腔顶板上对丝2’相接并紧固,不锈钢主管另一端活动螺母与设备进仪器舱连接组件中外螺纹套管相连接,通过软管将设备进仪器舱连接组件中另一光滑端与次声传感器相连。
50.铜体为内部贯通,外径φ100mm,高度90mm,中空直径φ65mm,上下两端各有8个均匀分布的顶盖和底盖紧固螺孔,侧面为三层分布、每层按45
°
角度均匀分布的8个内螺纹孔,每层孔的垂直距离为 32.5mm,底盖为顶部突出3mm的盖板,突出部分直径φ65mm,插入铜体腔体内部,盖板上设置8个螺纹孔,可利用螺钉将下底盖与腔体紧固。
51.主管组件包括5.75m长φ16mm*1.5mm不锈钢管5和上活动螺母 3’,将5.75m长不锈钢主管其中一端弯折90
°
,弯头转直部分设置上活动螺母3’和螺母挡片,不锈钢主管弯头一端通过活动螺母3与多孔集气腔组件上端4分外丝相连接,另一端长直部分与设备进仪器舱连接组件相连。
52.进仪器舱连接弯管16为外径φ16mm的不锈钢管,弯折90
°
,弯折后一端长约116mm,另一端长约190mm,在长116mm的不锈钢管一端焊接内径φ16mm、外径φ24mm的m24螺栓13,螺栓与不锈钢端口齐平。
53.将进仪器舱连接弯管16置入设备舱预开孔中,从仪器舱内外两侧同时在外螺纹套中拧紧m24螺母14,外加密封圈15和垫片,即可实现气路从降噪阵列引入仪器舱内。
54.支撑杆长度1000mm,φ12mm,底部加工成圆锥状,支撑杆插入地面后,调节卡箍高度与分管或主管齐平,拧动蝶型固定螺钉将卡箍固定;将分管或主管置入圆管卡片中,调节
弹簧活动搭扣即可将分管或主管锁紧。
55.所有部件完成连接后,将分管与主管支撑组件中支撑杆6依次按顺时针方向插入地面,调节分管和主管的高度,使得分管和主管处于水平位置,调节卡箍7的高度并固定住分管或主管。
56.整个降噪系统完成安装后,经气密性检查后,打开双外丝气路控制球阀8,实现从进气盘至传感器的气路畅通,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关闭一路或多路气路控制球阀。
5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