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孔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8928发布日期:2022-10-05 01:2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指纹孔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于检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纹孔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的不断发展,大多手机的手机壳上具有指纹孔,使得手机能够实现识别指纹的功能,然而在手机壳注塑成型后,如若指纹孔的底壁出现上凸下凹,则会影响手机识别指纹的效果,因此,需要检测手机壳的tp面至指纹孔的深度,保证手机的品质。
3.为了检测手机壳上的指纹孔的深度,操作人员需要先将手机壳放入定位治具中,而定位治具通常会与手机壳的侧面和底面抵接并与手机壳过盈配合,以卡住手机壳,从而固定手机壳的位置,再对指纹孔进行检测,但由于手机壳具有弹性,使得手机壳整体在定位治具内会向上翘起,导致手机壳具有指纹孔的部分倾斜,从而影响了检测指纹孔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指纹孔检测设备,其能够避免被测工件翘起。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指纹孔检测设备,包括: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有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于放置被测工件的检测工位;检测定位组件,所述检测定位组件包括有检测件和抵接件,所述检测件和抵接件均设置于所述检测工位的上方,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位于所述承载件上的被测工件;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检测定位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检测定位组件上下移动,以使得所述抵接件能够与被测工件的顶端抵接或分离。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指纹孔检测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承载件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于放置被测工件的检测工位,将被测工件放在承载件上,通过承载件能够固定被测工件的位置;驱动组件与检测定位组件驱动连接,驱动组件能够上下移动检测定位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检测定位组件朝向远离承载件的方向运动,能够方便将被测工件从承载件处放入或取出;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检测件朝向靠近承载件的方向运动,使检测件靠近承载件上的被测工件,从而减小检测件和被测工件之间的距离,以使检测件能够更为准确的检测被测工件,而驱动组件也能够驱动抵接件朝向靠近承载件的方向运动,使抵接件与被测工件的顶端抵接,而承载件能够与被测工件的底端抵接,抵接件和承载件能够定位被测工件的位置,并且能够避免被测工件翘起,进一步提高检测件检测被测工件的稳定性。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检测定位组件还包括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检测工位的上方;所述检测件和所述抵接件均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检测工位设置于所述承载件的顶部;所述检测定位组件还包括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底端,所述限位块能够与所述承
载件的顶端抵接。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检测定位组件还包括有与所述导向孔匹配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且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孔。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有驱动气缸和与所述驱动气缸驱动连接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块上下运动。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检测定位组件还包括有固定件;所述移动块上设置有多个沿高度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件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移动块连接。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抵接件设置有多个。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定位孔。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有多个且均设置于所述承载件的顶端,所述定位块与所述承载件围合形成所述检测工位,所述定位块用于与位于所述承载件上的被测工件的侧面抵接。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块呈l形。
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技术的上述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指纹孔检测设备的承载组件、检测定位组件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指纹孔检测设备的检测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指纹孔检测设备的承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指纹孔检测设备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指纹孔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被测工件10;承载组件100;承载件110;导向孔111;定位孔112;检测工位120;定位块130;检测定位组件200;检测件210;抵接件220;连接件230;第二连接孔231;限位块240;导向杆250;驱动组件300;驱动气缸310;移动块320;第一连接孔321;支架330;底座400;定位柱410。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9.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下面参考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指纹孔检测设备。
31.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指纹孔检测设备包括有承载组件100、检测定位组件200和驱动组件300,承载组件100包括有承载件110,承载件110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于放置被测工件10的检测工位120;检测定位组件200包括有检测件210和抵接件220,检测件210和抵接件220均设置于检测工位120的上方,检测件210用于检测位于承载件110上的被测工件10;驱动组件300与检测定位组件200连接,驱动组件300用于驱动检测定位组件200上下移动,以使得抵接件220能够与被测工件10的顶端抵接。
32.承载件110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于放置被测工件10的检测工位120,将被测工件10放在承载件110上,通过承载件110能够固定被测工件10的位置;驱动组件300与检测定位组件200驱动连接,驱动组件300能够上下移动检测定位组件200,通过驱动组件300驱动检测定位组件200朝向远离承载件110的方向运动,能够方便将被测工件10从承载件110处放入或取出;驱动组件300能够驱动检测件210朝向靠近承载件110的方向运动,使检测件210靠近承载件110上的被测工件10,从而减小检测件210和被测工件10之间的距离,以使检测件210能够更为准确的检测被测工件10,而驱动组件300也能够驱动抵接件220朝向靠近承载件110的方向运动,使抵接件220与被测工件10的顶端抵接,而承载件110能够与被测工件10的底端抵接,抵接件220和承载件110能够定位被测工件10的位置,并且能够避免被测工件10翘起,进一步提高检测件210检测被测工件10的稳定性。
33.参照图1至图3,可以理解的是,检测定位组件200还包括有连接件230,连接件230与驱动组件300连接,连接件230设置于检测工位120的上方;检测件210和抵接件220均设置于连接件230。
34.连接件230与驱动组件300连接,驱动组件300能够驱动连接件230上下移动,而检测件210和抵接件220均固定设置在连接件230上,使得驱动组件300能够通过驱动连接件230上下移动,能够同时带动检测件210和连接件230上下移动,提高驱动组件300驱动检测定位组件200移动的效率;具体地,抵接件220固定设置在连接件230上,且抵接件220的一端延伸至连接件230的底部。
35.参照图1和图2,可以理解的是,检测工位120设置于承载件110的顶部;检测定位组件200还包括有限位块240,限位块240设置于连接件230的底端,限位块240能够与承载件110的顶端抵接。
36.以限制驱动组件300驱动检测定位组件200向下移动的行程,从而避免抵接件220
过度推压被测工件10,同时也能够避免检测件210过度靠近被测工件10而与被测工件10抵接,从而保护检测件210;具体地,限位块240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连接件230的下端面的两侧,避免连接件230在限位块240与承载件110抵接后发生倾斜。
37.参照图1至图3,可以理解的是,承载件110上设置有导向孔111;检测定位组件200还包括有与导向孔111匹配的导向杆250,导向杆250设置于连接件230上且可滑动地设置于导向孔111。
38.驱动组件300驱动连接件230上下移动时,连接件230上的导向杆250在导向孔111内上下滑动,且导向杆250的侧壁与导向孔111的内壁抵接,通过导向孔111能够限制连接件230可移动的方向;具体地,为了提高连接件230上下移动的稳定性,导向杆250和导向孔111均设置有两个,且导向杆250与导向孔111一一配合。
39.参照图1、图4和图5,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组件300还包括有驱动气缸310和与驱动气缸310驱动连接的移动块320,移动块320与连接件230连接;驱动气缸310用于驱动移动块320上下运动。
40.驱动气缸310通过驱动移动块320上下运动,以带动连接件230上下运动,从而使得检测件210和抵接件220上下运动;具体地,驱动组件300还包括有支架330,支架330设置在承载件110的一侧,驱动气缸310固定设置在支架330上。
41.参照图1、图4和图5,可以理解的是,检测定位组件200还包括有固定件;移动块320上设置有多个沿高度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一连接孔321,连接件23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31,连接件230通过穿设于第一连接孔321和第二连接孔231的固定件,与移动块320连接。
42.具体地,不同的被测工件10具有不同的厚度,为了提高检测件210检测被测工件10的适应性,可以通过上下移动连接件230,以调节连接件230的位置,使得连接件230上的第二连接孔231选择与移动块320上的第一连接孔321相对,并通过固定件穿设于相对的第一连接孔321和第二连接孔231,从而在连接件230移动位置后固定连接件230和移动块320。
43.参照图1和图2,可以理解的是,抵接件220设置有多个,能够提高抵接件220下压被测工件10的稳定性。
44.具体地,抵接件220呈柱状;抵接件220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抵接件220用于与被测工件10的中部抵接,另外两个抵接件220分别设置在检测件210的两侧,且用于与被测工件10设置指纹孔的部分抵接,从而进一步避免被测工件10翘起。
45.参照图3和图5,可以理解的是,还包括有底座400,底座400上设置有定位柱410,承载件110上设置有定位孔112,承载件110设置于底座400上,且定位柱410穿设于定位孔112。
46.底座400用于承载承载件110,将承载件110放在底座400上后,底座400的定位柱410穿设于承载件110上的定位孔112,从而定位承载件110在底座400上的位置;定位柱410和定位孔112均设置有多个,定位柱410一一穿设于定位孔112,以提高通过定位柱410和定位孔112定位承载件110和底座400之间位置的稳定性。具体地,支架330和承载件110均设置在底座400的顶部。
47.参照图1和图3,可以理解的是,承载组件100还包括有定位块130,定位块130设置有多个且均设置于承载件110的顶端,定位块130与承载件110围合形成检测工位120,定位块130用于与位于承载件110上的被测工件10的侧面抵接,以定位被测工件10在承载件110上的位置。
48.参照图1至图3,可以理解的是,定位块130呈l形。
49.具体地,定位块130设置有四个,四个呈l形的定位块130和承载件110之间围合形成一方形的检测工位120;四个定位块130用于与被测工件10的四角抵接,以固定被测工件10的位置。
5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