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烟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99658发布日期:2022-07-19 21:3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烟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工业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烟囱。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钢烟囱主要是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烟气分析仪对烟气排放进行实时监测,烟气分析仪需要有合理的烟气流速和安装位置才能保证监测精度和稳定性,由于烟气分析仪能够监测的烟气的流度范围一般为5m/s~35m/s,因此要求烟气的流速一般应大于10m/s,流速若小于5m/s时则不能保证监测精度。但目前的普通钢烟囱的内径较大,导致正常工况下的烟气流速偏低,从而降低了烟气分析仪的监测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钢烟囱的烟气分析仪的监测效果偏低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烟囱。
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烟囱,所述钢烟囱包括:
6.外筒,竖直设置;
7.进烟口,设置在所述外筒上;
8.内筒,竖直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内部,且设置在所述进烟口的上方;
9.连接板,所述内筒的底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外筒的内周面通过所述连接板封闭连接;
10.烟气分析仪,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内部。
11.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内径为所述外筒的内径的30%~35%。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为锥形台,所述连接板的顶部直径小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直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内筒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外筒的内周面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长度为6d~8d,其中,d为所述内筒的直径。
14.进一步地,所述烟气分析仪与所述内筒的底部的距离为所述内筒的长度的60%~70%。
15.进一步地,所述烟气分析仪设置有四个以上的测量头。
16.进一步地,所述测量头的测量端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内部,所述测量头的信号输出端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外部。
17.进一步地,四个以上的所述测量头绕所述内筒的中心轴等角度间隔设置。
18.进一步地,所述钢烟囱还包括导向支架,所述导向支架包括连接件以及环形件,所述外筒的内周面与所述环形件的外周面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环形件套设于所述内筒的顶部,所述内筒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件的内周面有间隙。
19.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顶部和所述外筒的顶部具有高度差。
20.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钢烟囱,由于进烟口设置在外筒上,内筒竖直设置在外筒的内部,且设置在进烟口的上方,内筒的底部的外周面与外筒的内周面通过连接板封闭连接,从而保证由进烟口进入到外筒内的烟气,能够从内筒的底部经过内筒的内部由内筒的顶部排出,由于内筒的内径小于外筒的内径,从而当烟气经过内筒时,烟气的流速会加快,通过将烟气分析仪设置在内筒的内部,使烟气的流速满足烟气分析仪的流速监测范围,保证烟气分析仪的监测精度。
22.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钢烟囱能够提高烟气分析仪所监测的烟气的流速,从而保证烟气流速在烟气分析仪的监测精度范围内,对钢烟囱的烟气的监测效果进行了有效提升。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钢烟囱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0-外筒;20-进烟口;30-内筒;40-连接板;50-烟气分析仪;60-导向支架;70-平台;80-楼梯。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29.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
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钢烟囱,结合图1,该钢烟囱包括外筒10、进烟口20、内筒30、连接板40以及烟气分析仪50。
3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外筒10竖直设置,进烟口20设置在外筒10上,内筒30竖直设置在外筒10的内部,且设置在进烟口20的上方,内筒30的底部的外周面与外筒10的内周面通过连接板40封闭连接,烟气分析仪50设置在内筒30的内部。
32.具体地,结合图1,由于进烟口20设置在外筒10上,内筒30竖直设置在外筒10的内部,且设置在进烟口20的上方,内筒30的底部的外周面与外筒10的内周面通过连接板40封闭连接,从而保证由进烟口20进入到外筒10内的烟气,能够从内筒30的底部经过内筒30的
内部由内筒30的顶部排出,由于内筒30的内径小于外筒10的内径,从而当烟气经过内筒30时,烟气的流速会加快,通过将烟气分析仪50设置在内筒30的内部,使烟气的流速满足烟气分析仪50的流速监测范围,保证烟气分析仪50的监测精度。
33.本技术实施例中,内筒30的直径为外筒10直径的30%~35%,以此数值对内筒30的直径进行设置,保证烟气经过内筒30时的速度能够达到烟气分析仪50的流速监测范围。
34.进一步地,结合图1,连接板40为锥形台,连接板40的顶部直径小于连接板40的底部直径,连接板40的顶部与内筒30的底部连接,连接板40的底部与外筒10的内周面连接,以通过锥形台结构的连接板40对烟气进行导流,将烟气从外筒10导入内筒30,保证烟气在外筒10以及内筒30内的流动。
35.本技术实施例中,内筒30的长度为6d~8d,其中,d为内筒30的直径,以保证内筒30具有足够的长度使烟气在内筒30内的流速稳定,从而保证烟气分析仪50的监测效果。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缺少内筒30的钢烟囱,需直接将烟气分析仪50设置在外筒10内,按照该设置要求,现有技术中的烟气分析仪50的位置高度会比本技术中的烟气分析仪50的位置高度高出很多,会花费更多的安装成本。
36.本技术实施例中,烟气分析仪50与内筒30的底部的距离为内筒30的长度的60%~70%,此设置方式为烟气分析仪50的安装要求,以保证烟气分析仪50的监测效果。比如,设置内筒30的长度为6d,将烟气分析仪50安装在距离内筒30的底部为4d的位置,此时,烟气分析仪50所监测的位置的烟气,流速稳定且满足监测精度范围。
37.进一步地,结合图1,烟气分析仪50设置有四个以上的测量头,以通过多个测量头保证烟气分析仪50的监测效果,提高监测的精度,减少误差。
38.结合图1,测量头的测量端设置在内筒30的内部,测量头的信号输出端设置在外筒10的外部,以此设置方式既保证了烟气分析仪50的监测效果,同时也便于对烟气分析仪50进行维护。
39.本技术实施例中,四个以上的测量头绕内筒30的中心轴等角度间隔设置,以此设置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烟气分析仪50的监测效果,可以通过均匀分布的测量头综合分析监测的数据,有效减少误差。
40.进一步地,结合图1,该钢烟囱还包括导向支架60,导向支架60包括连接件以及环形件,外筒10的内周面与环形件的外周面通过连接件连接,环形件套设于内筒30的顶部,内筒30的外周面与环形件的内周面有间隙,由于内筒30以及相关结构一般采用耐烟气露点腐蚀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进行制作,高温烟气会导致内筒30发生膨胀,内筒30的外周面与环形件的内周面有间隙可以抵消内筒30以及相关结构的膨胀变化,保证整体机构的稳定性。
41.本技术实施例中,外筒10的内周面以及环形件的外周面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42.本技术实施例中,内筒30的顶部和外筒10的顶部具有高度差,在烟气经过内筒30聚拢后,再通过外筒10排放出,设置内筒30的目的仅仅在于提高烟气流速,提高烟气分析仪50的监测效果,因此,内筒30只用设置一段即可满足使用效果,起到减少内筒30的设置的目的,能够降低成本。
43.进一步地,结合图1,该钢烟囱还包括平台70,平台70设置外筒10的外周面上,且对应设置在烟气分析仪50的下方,以方便工作人员在平台70上对烟气分析仪50进行维护。
44.结合图1,该钢烟囱还包括楼梯80,楼梯80设置在钢烟囱的一侧,且与平台70对应设置,以此设置主要是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楼梯80到达平台70,由于本技术中的烟气分析仪50的高度低于现有技术中的烟气分析仪50的高度,从而相应减少了楼梯80的设置高度,节约了建造成本。
45.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钢烟囱能够提高烟气分析仪所监测的烟气的流速,从而保证烟气流速在烟气分析仪的监测精度范围内,对钢烟囱的烟气的监测效果进行了有效提升。
4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0.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52.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