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氏颗粒物激光雷达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17856发布日期:2022-08-12 22:5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沙氏颗粒物激光雷达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光学系统设备安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沙氏颗粒物激光雷达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沙氏大气激光雷达技术立足于沙氏成像原理(scheimpflug principle)。其基本要点是:对一个成像系统而言,当成像系统的物面与透镜不平行的时候,只要像面、物面以及透镜所在平面三者相交于一条直线,则依然可以对物面成清晰的像,并且成像系统将具备无穷远景深。传统的激光雷达中发射端、接收端以及横梁三部分设计为一体,通过横梁与云台连接,横梁与云台的连接方式为背面螺钉连接。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将横梁安装于云台上时,需要使用螺钉从横梁底部连接云台和横梁,在安装过程中,横梁和云台之间的孔位对正比较困难,需要上下左右来回移动使孔位对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有助于提高激光雷达设备在云台上的安装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沙氏颗粒物激光雷达安装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沙氏颗粒物激光雷达安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沙氏颗粒物激光雷达安装结构,包括安装于云台上且安装有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的支架,所述支架与云台之间连接有导向柱,所述支架与云台之间设置有紧固件并通过紧固件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支架时,首先将导向柱从云台从下往上穿过,使导向柱的一端从云台露出,接着将支架从上往下与导向柱对接,实现支架在云台上的定位,最后使用紧固件连接云台和支架,完成支架在云台上的安装。该方案与传统方案相比,可以有效减少盲操作对正孔位的步骤,进而可以提高支架在云台上的安装效率,最终提高雷达设备在云台上的安装效率。
8.可选的,所述支架与雷达发射端之间以及所述支架与雷达接收端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通过连接组件与支架可拆卸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雷达设备时,可以先将支架安装于云台上,后将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分别安装于支架上。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通过连接组件与支架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在运输过程中拆装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进行运输,提高运输的便利性,同时,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以及支架整体重量较重,拆装成几个部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雷达设备在云台上的安装效率。
10.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鸠尾槽和鸠尾板,所述鸠尾槽安装于支架上,所述鸠尾板与雷达发射端以及雷达接收端固定连接,所述鸠尾槽与鸠尾板之间设置有锁止件并通过锁止件固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鸠尾槽和鸠尾板之间拆装便捷,并且连接稳定,提高了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与支架的可拆卸效率。
12.可选的,所述鸠尾板上固定有抱箍,所述抱箍与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抱箍对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固定,抱箍与鸠尾板连接,保障了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安装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鸠尾板的长度大于鸠尾槽的长度。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适用性,方便安装人员利用锁止件对鸠尾板进行固定。
16.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用于与云台连接的水平安装部、固定在所述水平安装部两侧边的竖直连接部、以及固定在所述竖直连接部远离水平安装部一端且用于安装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的水平承托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分别位于水平安装部的两侧,有利于保持支架的平衡,保障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在支架上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竖直连接部和水平承托部之间设置有加固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固件加强竖直连接部和水平承托部之间的结构强度,减少竖直连接部和水平承托部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程度,保障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位置安装的精确性。
20.可选的,所述水平承托部设置有提手。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提手方便安装人员提取支架,以便于支架的安装和后续的维护。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该方案与传统方案相比,可以有效减少盲操作对正孔位的步骤,进而提高支架在云台上的安装效率,最终提高雷达设备在云台上的安装效率。
24.2.支架、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三部分可拆卸连接,有利于提高运输的便利性,同时,有助于分步骤进行安装,进一步提高雷达设备在云台上的安装效率。
25.3.支架呈几字形,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分别安装于支架的两侧,有利于保持支架在云台上的平衡,进而提高雷达发射端和雷达接收端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展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展示导向孔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云台;11、雷达发射端;12、雷达接收端;2、支架;21、水平安装部;211、导向孔;212、沉头安装孔;22、竖直连接部;23、水平承托部;24、加固件;25、防护罩;3、连接组件;31、鸠尾槽;32、鸠尾板;33、抱箍;331、抱箍安装槽;34、锁止件;4、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沙氏颗粒物激光雷达安装结构。参照图1,包括可拆卸安装于云台1上的支架2,支架2的两侧设置有连接组件3,雷达发射端11和雷达接收端12通过连接组件3可拆卸安装于支架2上。
34.参照图2和图3,支架2包括水平安装部21、竖直连接部22以及水平承托部23,水平安装部21的底面中心和云台1的中心开设有导向孔211,导向孔211内穿设有导向柱,导向柱从下往上贯穿云台1并穿入水平安装部21内,实现水平安装部21在云台1上的定位。本实施例中,导向柱选用m3螺栓,利用m3螺栓连接云台1和水平安装部21。导向柱在本实施例中设为一根,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设为两根,利用两根导向柱完成支架2在云台1上的准确定位。
35.参照图3,云台1位于导向孔211的周侧开设有多个沉头安装孔212,沉头安装孔212内穿设有紧固件,紧固件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水平安装部21内,紧固件可选用螺栓。利用导向柱将水平安装部21定位安装于云台1的顶部后,再利用紧固件锁紧云台1和水平安装部21,有利于提高支架2在云台1上的安装效率。
36.参照图2,竖直连接部22通过螺栓安装在水平安装部2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竖直连接部22竖直向下延伸,水平承托部23通过螺栓固定在竖直连接部22的底侧边,竖直连接部22和水平承托部23的夹角之间连接有加固件24,加固件24设为l型杆,l型杆沿水平承托部23的宽度方向设为多条,多条l型杆通过螺栓分别连接竖直连接部22和水平承托部23,提高竖直连接部22和水平承托部23连接的稳定性。
37.参照图1和图2,水平安装部21、竖直连接部22以及水平承托部23构成几字形支架2,两水平承托部23分别位于云台1的两侧并朝远离云台1的方向延伸,雷达发射端11和雷达接收端12安装于水平承托部23的顶面,两块水平承托部23的高度不同,使雷达发射端11和雷达接收端1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工业控制计算机安装于水平安装部21的顶面,水平安装部21和竖直连接部22的侧边安装有防护罩25,利用防护罩25对工业控制计算机和线路进行防护,防护罩25上开设有透气孔和穿线孔,方便透气和穿线。
38.参照图1和图4,连接组件3包括安装于水平承托部23顶面的鸠尾槽31和安装于鸠尾槽31上的鸠尾板32,螺栓从水平承托部23底面贯穿水平承托部23并连接鸠尾槽31;雷达发射端11和雷达接收端12的外周固定有抱箍33,抱箍33的底侧开设有抱箍安装槽331,鸠尾板32的一侧穿设于抱箍安装槽331内并且螺栓从鸠尾板32的底部连接鸠尾板32和抱箍33,实现雷达发射端11和雷达接收端12在水平承托部23上的安装。
39.其中,鸠尾槽31的侧面设置有锁止件34,锁止件34选用锁止螺栓,利用锁止螺栓锁紧和解锁鸠尾槽31和鸠尾板32,方便雷达发射端11和雷达接收端12在支架2上的拆装。
40.参照图2,此外,水平承托部23的顶面安装有提手4,提手4位于鸠尾槽31和加固件24之间,利用提手4方便人员拆装支架2,提高便利性。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沙氏颗粒物激光雷达安装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安装之前,支架2、雷达发射端11以及雷达接收端12分为三部分,首先将支架2通过导向柱和紧固件安装于云台1上,后续再通过鸠尾板32和鸠尾槽31将雷达发射端11和雷达接收端12分别安装于支架2上,最终实现雷达设备在云台1上的安装,该方案与传统方案相比,可以有效减少盲操作
对正孔位的步骤,提高雷达设备在云台1上的安装效率。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