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漏液检测的旋转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3906发布日期:2022-07-12 17:0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漏液检测的旋转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漏液检测的旋转阀。


背景技术:

2.旋转阀又称星型阀,是一种通过旋转部件如转动挡板旋转90度使阀从开位变化至关位的调节阀。通过一个转动的部件来允许或切断物流。目前旋转阀在进行使用时,与管道之间的连接非常不便,且旋转阀不具备漏液检测的功能,为此,本方案提出了一种带漏液检测的旋转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漏液检测的旋转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旋转阀与管道之间连接不便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带漏液检测的旋转阀,包括阀体和安装在阀体底部的超声波阀门内漏检测仪,所述阀体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接在阀体内壁上的环型块、开设在环型块靠近阀体内壁一侧的环型槽、设置在环型块内侧的连接块和设置在阀体内部的两个支撑组件,所述环型槽延伸至环型块的外部,其中一个支撑组件安装在环型块的内侧,另一个支撑组件安装在环型块的外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套接在连接块外部的连接套、分别铰接在连接套外壁上的四个第一连接杆、分别铰接在四个第一连接杆另一端的四个抵紧块和分别滑接在四个抵紧块外部的四个导向套,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以连接块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四个所述导向套均与环型块固接,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环型块一侧、以用于带动连接块水平移动的驱动组件。
6.优选的,所述环型槽靠近抵紧块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与抵紧块相配合。
7.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阀体底部内壁上的双向丝杆、螺接在双向丝杆外部的两个滑块、分别铰接在两个滑块靠近连接块一侧外壁上的两个第二连接杆和设置在阀体顶部、以用于带动双向丝杆转动的稳定部件,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块的顶部与底部铰接。
8.优选的,所述稳定部件包括固接在阀体顶部的壳体和转动连接在壳体内壁上的蜗杆,所述双向丝杆的顶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稳定部件还包括套接在双向丝杆外部的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相啮合。
9.优选的,所述蜗杆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且固接有把手。
10.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接在阀体内壁上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位于双向丝杆的一侧、且与双向丝杆互为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杆依次贯穿两个滑块设置、且分别与两个滑块滑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1、通过驱动组件与两个支撑组件的配合,可在方便对管道进行安装的同时,带动抵紧块将密封圈抵紧在管道的内壁上,从而提高了该旋转阀与管道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13.2、通过稳定部件可避免双向丝杆出现反转的问题,进而确保了管道与该旋转阀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4.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对管道进行安装,同时提高了该旋转阀与管道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正剖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结构侧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图。
19.图中标号:1、阀体;2、超声波阀门内漏检测仪;3、环型块;4、环型槽;5、连接块;6、连接套;7、第一连接杆;8、抵紧块;9、导向套;10、密封圈;11、双向丝杆;12、滑块;13、第二连接杆;14、壳体;15、蜗杆;16、蜗轮;17、把手;18、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4,一种带漏液检测的旋转阀,包括阀体1和安装在阀体1底部的超声波阀门内漏检测仪2,阀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固接在阀体1内壁上的环型块3、开设在环型块3靠近阀体1内壁一侧的环型槽4、设置在环型块3内侧的连接块5和设置在阀体1内部的两个支撑组件,环型槽4延伸至环型块3的外部,其中一个支撑组件安装在环型块3的内侧,另一个支撑组件安装在环型块3的外侧,支撑组件包括套接在连接块5外部的连接套6、分别铰接在连接套6外壁上的四个第一连接杆7、分别铰接在四个第一连接杆7另一端的四个抵紧块8和分别滑接在四个抵紧块8外部的四个导向套9,四个第一连接杆7以连接块5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四个导向套9均与环型块3固接,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环型块3一侧、以用于带动连接块5水平移动的驱动组件,通过超声波阀门内漏检测仪2的设置,可依次对阀体1两端连接的管道进行检测,进而判断阀体1是否有漏液的情况,当工作人员需要将管道与阀体1安装在一起时,通过将管道拆入环型槽4的内部,并抵紧在环型槽4的内壁上,然后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连接块5向导向套9方向水平移动,两个支撑组件随之同步活动,通过环型块3外侧的支撑组件将管道固定在阀体1的内部,具体为,连接块5通过连接套6配合四个第一连接杆7分别带动四个抵紧块8沿着各自导向套9的内壁移动,从而使四个抵紧块8抵紧管道的内壁,从而将管道固定在阀体1内部;
22.环型槽4靠近抵紧块8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密封圈10,且密封圈10与抵紧块8相配合,驱动组件带动连接块5向导向套9方向水平移动时,通过环型块3内侧的支撑组件将密封圈10抵紧在管道的内壁上,具体为,连接块5通过连接套6配合四个第一连接杆7分别带动四个抵紧块8沿着各自导向套9的内壁朝环型槽4内部移动,从而使四个抵紧块8将密封圈10抵
紧在管道的内壁上,从而提高了管道与阀体1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23.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阀体1底部内壁上的双向丝杆11、螺接在双向丝杆11外部的两个滑块12、分别铰接在两个滑块12靠近连接块5一侧外壁上的两个第二连接杆13和设置在阀体1顶部、以用于带动双向丝杆11转动的稳定部件,两个第二连接杆13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块5的顶部与底部铰接,驱动组件还包括固接在阀体1内壁上的导向杆18,导向杆18位于双向丝杆11的一侧、且与双向丝杆11互为平行设置,导向杆18依次贯穿两个滑块12设置、且分别与两个滑块12滑接,通过稳定部件带动双向丝杆11正转,进而带动两个滑块12沿着导向杆18的外壁相互靠近,从而通过两个第二连接杆13带动连接块5向远离双向丝杆11的方向水平移动,相反的,通过稳定部件带动双向丝杆11反转,进而带动两个滑块12沿着导向杆18的外壁相互远离,从而通过两个第二连接杆13带动连接块5向靠近双向丝杆11的方向水平移动;
24.稳定部件包括固接在阀体1顶部的壳体14和转动连接在壳体14内壁上的蜗杆15,双向丝杆11的顶端延伸至壳体14的内部,稳定部件还包括套接在双向丝杆11外部的蜗轮16,蜗杆15与蜗轮16相啮合,蜗杆15的展开螺旋角小于蜗轮16与蜗杆15接触的摩擦角,进而蜗杆15能够带动蜗轮16转动,反过来蜗轮16不能带动蜗杆15转动,进而蜗杆15和蜗轮16能够形成自锁,通过转动蜗杆15并配合与蜗轮16啮合的作用,带动双向丝杆11转动,停止转动蜗杆15时双向丝杆11不会发生反转;
25.蜗杆15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4的外部、且固接有把手17,把手17的设置是用于带动蜗杆15转动。
26.工作原理:当工作人员需要将管道与阀体1安装在一起时,通过将管道拆入环型槽4的内部,并抵紧在环型槽4的内壁上,然后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连接块5向导向套9方向水平移动,两个支撑组件随之同步活动,通过环型块3外侧的支撑组件将管道固定在阀体1的内部,具体为,连接块5通过连接套6配合四个第一连接杆7分别带动四个抵紧块8沿着各自导向套9的内壁移动,从而使四个抵紧块8抵紧管道的内壁,从而将管道固定在阀体1内部;
27.同理可得,通过环型块3内侧的支撑组件分别带动四个抵紧块8将密封圈10抵紧在管道的内壁上,从而提高了管道与阀体1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