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目测量黑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0299发布日期:2023-01-24 21:1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目测量黑光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黑光灯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目测量黑光灯。


背景技术:

2.在荧光磁粉探伤中,缺陷观察及尺寸测量环节需要专业技工进行操作,一方面人力成本极高,其次人眼观察具有主观性强、稳定性差以及漏检率高等劣势;人工尺寸测量具有操作误差及测量误差,给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很大影响。
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目测量黑光灯,其通过双目摄像头对检测部件的缺陷图像进行采集,从而在显示屏输出缺陷尺寸,解决了传统荧光检测缺陷尺寸中人为操作带来的测量误差、用机器视觉代替人眼观察能够解决人眼观察所造成的漏检现象,以及能够改善荧光检测工人的工作环境,大大减少uv-a(黑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目测量黑光灯,其独特的外观结构符合人体工效学,重量轻巧、操作方便、续航持久、散热功能强大、防护等级高等优点能够确保产品的恶劣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工作条件下保证产品极高的稳定性。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目测量黑光灯,用于荧光磁粉探伤,包括外壳和手持组件,所述外壳和所述手持组件固定连接,其中:
7.所述外壳包括安装板、双目摄像头、黑光灯珠、白光灯珠,所述双目摄像头、所述黑光灯珠和所述白光灯珠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黑光灯珠设有灯罩;
8.所述手持组件包括安装结构、光源切换按钮和图像采集按钮,所述光源切换按钮和所述图像采集按钮均安装于所述安装结构,所述光源切换按钮位于所述外壳设有安装板的一侧(位于安装板的正下方)并且所述图像采集按钮位于所述安装结构远离所述光源切换按钮的一侧。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还设有显示屏。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双目摄像头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述黑光灯珠包括第一灯珠、第二灯珠和第三灯珠,其中:
11.所述第一灯珠、所述第二灯珠和所述第三灯珠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位于所述第一灯珠的两侧;
12.所述白光灯珠位于所述第一灯珠、所述第二灯珠和所述第三灯珠包围的中心;
13.所述第一灯珠设有第一灯罩,所述第二灯珠设有第二灯罩并且所述第三灯珠设有第三灯罩。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设有第一组件、第二组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其中:
15.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第一组件;
16.所述手持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组件设有状态指示灯;
17.所述第三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之间并且所述第四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之间。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设有散热结构。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0.1、采用机器视觉代替人眼进行缺陷观察,能够大大减少试样的漏检率,同时大大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工人长期工作在uv-a环境下产生职业病的行业痛点。
21.2、采用算法进行缺陷尺寸的测量,有效解决了传统荧光检测缺陷尺寸中人工带来的测量误差及操作误差,提高缺陷尺寸测量的准确性。
22.3、整体结构设计、光源布置、材料选择都遵循人体工效学原理,极大提高了人机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目测量黑光灯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目测量黑光灯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目测量黑光灯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包括:100、外壳;110、安装板;120、双目摄像头;121、第一摄像头;122、第二摄像头;130、黑光灯珠;131、第一灯珠;132、第二灯珠;133、第三灯珠;140、白光灯珠;150、显示屏;161、第一组件;162、第二组件;163、第三组件;164、第四组件;165、状态指示灯;170、散热结构;180、灯罩;181、第一灯罩;182、第二灯罩;183、第三灯罩;200、手持组件;210、安装结构;220、光源切换按钮;230、图像采集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2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目测量黑光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2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荧光磁粉探伤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30.优选实施例。
3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目测量黑光灯,用于荧光磁粉探伤,包括外壳100和手持组件200,所述外壳100和所述手持组件200固定连接,其中:
32.所述外壳100包括安装板110、双目摄像头120、黑光灯珠130、白光灯珠140,所述双目摄像头120、所述黑光灯珠130和所述白光灯珠140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10,所述黑光灯珠130设有灯罩180;
33.所述手持组件200包括安装结构210、光源切换按钮220(切换白光和黑光)和图像采集按钮230,所述光源切换按钮220和所述图像采集按钮230均安装于所述安装结构210,
所述光源切换按钮220位于所述外壳100设有安装板110的一侧(位于安装板的正下方)并且所述图像采集按钮230位于所述安装结构210远离所述光源切换按钮220的一侧。
34.具体的是,所述外壳100还设有显示屏150。
35.更具体的是,所述双目摄像头120包括第一摄像头121和第二摄像头122,所述黑光灯珠130包括第一灯珠131、第二灯珠132和第三灯珠133,其中:
36.所述第一灯珠131、所述第二灯珠132和所述第三灯珠133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所述第一摄像头121和所述第二摄像头122位于所述第一灯珠131的两侧;
37.所述白光灯珠140位于所述第一灯珠131、所述第二灯珠132和所述第三灯珠133包围的中心;
38.所述第一灯珠131设有第一灯罩181,所述第二灯珠132设有第二灯罩182并且所述第三灯珠133设有第三灯罩183。
39.进一步的是,所述外壳100设有第一组件161、第二组件162、第三组件163和第四组件164,其中:
40.所述显示屏150安装于所述第一组件161;
41.所述手持组件200与所述第二组件16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组件162设有状态指示灯165(指示当前是黑光亮还是白光亮);
42.所述第三组件163安装于所述第一组件161和所述第二组件162之间并且所述第四组件164安装于所述第一组件161和所述第二组件162之间。
43.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外壳100设有散热结构170。
44.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
45.本产品设计有独特的光源照射结构,对uv-a光源(黑光)进行合理分布,能够完美达到荧光磁粉探伤的紫外辐射度要求,并配备有白光光源,满足探伤需求;本产品配有双目摄像头,能够有效采集图像信息,利用算法得出图像缺陷深度信息,从而得出缺陷的尺寸数据;本产品配有独立android系统,其开发性较高,可根据需求对黑光灯进行二次开发,操作系统兼容性强,支撑各前端技术设计的应用程序;
46.本实用新型设有独特的散热结构,能够保证产品散热要求;本实用新型有独特的装配方式,能够保证产品的防护等级达到ip45,保证产品能在工况恶劣的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
47.本实用新型设计符合人体工效学原理,首先产品质量小于1.6kg,能够满足工人长期工作而不产生使用上的不适,其次产品操作方便,操作配备有光源开启及切换按钮,以及图像采集按钮,并配有显示屏;产品提示明显,配有指示灯,提示当前光源状态。
48.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荧光磁粉探伤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49.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