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红外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7030发布日期:2022-07-01 18:0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零部件红外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的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零部件红外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制造业对于汽车零部件的环境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汽车零部件都需要进行耐热试验,以测试汽车零部件在日常高温环境中的可靠性。目前大多数耐热试验都是将汽车零部件放置在专门的耐热试验箱内进行,耐热试验箱内安装有红外加热装置,可以迅速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加热,以提高试验效率。
3.虽然使用耐热试验箱可以提高试验效率,但是,在试验完毕后,耐热试验箱内部的温度和汽车零部件的表面温度都会处于较高的状态,而大多数耐温试验箱都只能进行加热,降温速度较慢。试验人员必须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取出汽车零部件继续进行试验,导致耐温试验的效率较低。因此,现在亟需一种能够加快耐温试验箱降温速度,提高耐温试验效率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零部件红外加热装置,能够加快试验箱内部的降温速度,提高试验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零部件红外加热装置,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包括:
6.加热机构,设置有试验箱和红外加热装置,所述试验箱设置有箱门,所述红外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试验箱内部;
7.降温机构,设置于所述试验箱的外壁面上。
8.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设置于所述试验箱的外侧壁上,所述散热风机的通风道与所述试验箱连通。
9.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水冷散热器,该水冷散热器的循环水管围绕所述试验箱设置。
10.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11.测试台,设置于所述试验箱内部,所述测试台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台面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通风孔;
12.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13.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温度计,该温度计设置于所述试验箱的侧壁面上。
14.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试验箱的外表面涂覆有隔热层。
15.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红外加热装置包括红外加热灯阵列,该红外加热灯阵列吊装在所述试验箱的顶部。
16.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零部件红外加热装置,在耐热试验结束后,可以通过
设置的降温机构对试验箱内部进行降温,使试验箱内部的环境温度和汽车零部件的表面温度迅速降低,从而缩短试验的等待时间,提高试验效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零部件红外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零部件红外加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零部件红外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1-试验箱,2-箱门,3-散热风机,4-温度计,5-红外加热灯,6-循环水管,7-水槽,8-水泵,9-测试台,10-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所示的零部件红外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26.加热机构,设置有试验箱1和红外加热装置,所述试验箱1设置有箱门2,所述红外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试验箱1内部;
27.降温机构,设置于所述试验箱1的外壁面上。
28.具体而言,试验装置由加热机构和降温机构组成,加热机构可以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加热,以测试汽车零部件在高温环境下的可靠性。降温机构可以对加热机构和汽车零部件进行降温,以缩短试验完毕后的等待时间,提高试验效率。
2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机构是由试验箱1和红外加热装置组成,红外加热装置设置在试验箱1的内部,降温机构可以设置在试验箱1的外壁上。试验箱1设置有箱门2,在对汽车零部件进行耐热试验时,试验人员可以打开试验箱1的箱门2,将需要测试的汽车零部件放入试验箱1内,在关上箱门2后,开启红外加热装置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加热。在试验完毕后,再关闭红外加热装置,开启降温机构对试验箱1和汽车零部件进行降温。
30.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散热风机3,所述散热风机3设置于所述试验箱1的外侧壁上,所述散热风机3的通风道与所述试验箱1连通。
31.降温机构可以是散热风机3,散热风机3主要由通风道和风扇组成,通风道的一端可以连通所述试验箱1,另一端可以连通外界。风扇可以固定安装在风道连通外界的一端处。风扇可以通过通风道将试验箱1内的热量排出,从而降低试验箱1内部的环境温度和汽车零部件的表面温度。
32.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试验箱1的外表面涂覆有隔热层。在试验箱1的外表面上可以涂覆一层隔热层,隔热层可以是有机隔热材料,如聚氨酯泡沫等,或者无机隔热材料,如发泡水泥等。隔热层可以隔绝热量,减少试验过程中的试验箱1散失到外界的热量,提
高试验效率,以及提高试验环境的舒适性。
33.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还包括温度计4,该温度计4设置于所述试验箱1的侧壁面上。试验箱1还可以设置温度计4,试验人员通过温度计4可以实时监测试验箱1内的降温情况,以及时开启试验箱1进行试验,提高试验效率。
34.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红外加热装置包括红外加热灯阵列,该红外加热灯阵列吊装在所述试验箱1的顶部。红外加热装置可以由多个红外加热灯5组成,所有红外加热灯5可以吊装在试验箱1内部的箱顶,并组合成红外加热灯阵列。红外加热灯5可以发出红外线等,以模拟汽车零部件的室外使用环境。
35.实施例二
36.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水冷散热器,该水冷散热器的循环水管6围绕所述试验箱1设置,且试验箱1的外壁面也没有隔热层。
37.具体而言,降温机构可以是水冷散热器,水冷散热器主要由循环水管6、水槽7和水泵8组成,循环水管6可以环绕所述试验箱1包裹在试验箱1的外壁面上。循环水管6的一端可以通过水泵8连通水槽7,另一端可以直接连通水槽7。所述水泵8可以将水槽7内存放的冷水循环注入到循环水管6中,注入的冷水通过循环水管6与试验箱1进行热交换,吸收试验箱1的热量后再注入到水槽7中,从而降低试验箱1内部的环境温度和汽车零部件的表面温度。水冷散热器的散热效率高,可以加快试验箱1和汽车零部件的降温速度。
38.应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水冷散热器或者散热风机3可以单独作为降温机构,还可以是水冷散热器和散热风机3的组合作为降温机构。
39.实施例三
40.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还包括:
41.测试台9,设置于所述试验箱1内部,所述测试台9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台面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通风孔;
42.散热风扇10,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43.具体而言,在试验箱1内还可以放置一个测试台9,测试台9的内部有安装腔,腔内可以安装一个散热风扇10。在测试台9的台面上开有多个通风孔,通风孔连通安装腔。在试验时,可以将汽车零部件放置在测试台9的台面上,在试验结束后可以开启散热风扇10,散热风扇10产生的气流可以通过通风孔吹过放置在测试台9台面上的汽车零部件,从而将汽车零部件的热量带走,加快汽车零部件的降温速度,缩短试验等待时间,提高试验效率。
4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