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8266发布日期:2022-12-17 10:29阅读:61来源:国知局
碳排放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碳排放监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碳排放成为一项重要监测指标。现有的碳排放监测方法是通过现场收集碳排放数据后,依托碳资产公司协助计算填报,政府派第三方核查机构现场核查确认,导致碳排放数据的填报时间具有滞后性,另外由于人员自身能力水平、利益驱使等多方面原因,会导致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填报质量具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
4.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燃料端监测设备、排放端监测设备、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以及煤质系统服务器,所述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分别与所述燃料端监测设备、排放端监测设备和煤质系统服务器连接;
5.所述燃料端监测设备,用于获取燃料的重量,并将所述燃料的重量发送至所述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
6.所述排放端监测设备,用于获取煤炉排放端排出的灰渣的重量和废气的碳含量浓度,并将所述灰渣的重量和所述废气的碳含量发送至所述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
7.所述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燃料端监测设备发送的所述燃料的重量,以及接收所述排放端监测设备发送的所述灰渣的重量和所述废气的碳含量浓度,并将所述燃料的重量,所述灰渣的重量和所述废气的碳含量浓度发送至所述煤质系统服务器;
8.所述煤质系统服务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燃料的重量,所述灰渣的重量和所述废气的碳含量浓度,按照预设报表格式生成信息报表,并存储所述信息报表。
9.可选地,所述燃料端监测设备包括燃料计量秤和第一信息发送装置,所述燃料计量秤和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装置连接;
10.所述燃料计量称,用于获取燃料的重量;
11.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燃料的重量发送至所述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
12.可选地,所述排放端监测设备包括排渣计量秤、排灰计量秤、排烟监测装置和第二信息发送装置,所述第二信息发送装置分别与所述排渣监测装置、所述排灰监测装置和所述排烟监测装置连接;
13.所述排渣计量秤,用于获取炉渣的重量;
14.所述排灰计量秤,用于获取炉灰的重量;
15.所述排烟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在废气出口管路上的第一气体流量计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
16.所述第一气体流量计,用于获取废气流量;
17.所述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用于获取所述废气的碳含量浓度;
18.所述第二信息发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炉渣的重量、炉灰的重量、废气流量和所述废气的碳含量浓度发送至所述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
19.可选地,所述排烟监测装置,还包括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安装在所述废气出口管路,且位于所述第一气体流量计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的下游;
20.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用于对检测后的废气进行处理。
21.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液体流量计、第一温度计和第三信息发送装置,分别安装在进液管路,所述液体流量计和所述第一温度计分别与所述第三信息发送装置连接;
22.所述液体流量计,用于获取进液管路的给水流量;
23.所述第一温度计,用于获取进液管路的给水温度;
24.所述第三信息发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给水流量和给水温度发送至所述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
25.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气体流量计、第二温度计、气压计和第四信息发送装置,分别安装在蒸汽管路,所述第二气体流量计、所述第二温度计和所述气压计分别和所述第四信息发送装置连接;
26.所述第二气体流量计,用于获取蒸汽管路中蒸汽流量;
27.所述第二温度计,用于获取蒸汽管路中蒸汽温度;
28.所述气压计,用于获取蒸汽管路中蒸汽气压;
29.所述第四信息发送装置,用于将所述蒸汽流量、所述蒸汽温度和所述蒸汽气压发送至所述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
30.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终端,所述终端和所述煤质系统服务器连接;
31.所述终端,用于周期性获取所述煤质系统服务器中存储的信息报表并进行展示。
32.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连接;
33.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接收的各项数据信息。
34.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告警装置,所述告警装置与所述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连接;
35.所述告警装置,用于在所述给水流量、给水温度、蒸汽流量、蒸汽温度和蒸汽气压处于预设范围之外的情况下,发出告警信息。
36.采用上述系统,通过燃料端监测设备获取燃料重量,通过排放端监测设备获取煤炉排出的灰渣重量以及废气中的碳含量,再通过所述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将所述燃料重量、灰渣重量以及废气中的碳含量发送至所述煤质系统服务器,这样,通过该系统将碳排放数据直接发送至该煤质系统服务器,可以有效地提升数据的时效性,并能够避免数据丢失,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提高碳排放的监测效率和监测质量。
37.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3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39.图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的框图;
40.图2是本公开根据图1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的框图;
41.图3是本公开根据图2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的框图;
42.图4是本公开根据图3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的框图;
43.图5是本公开根据图4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的框图;
44.图6是本公开根据图5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46.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所有获取信号、信息或数据的动作都是在遵照所在地国家相应的数据保护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并获得由相应装置所有者给予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的。
47.首先对本公开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本公开可以应用于碳排放监测的场景,在该场景下,需要对火电厂的煤炉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目前,对于碳排放的监测方式主要通过人工获取各项数据并进行上传,需要人工周期性巡查抄录相关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
48.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的碳排放监测方法存在较大缺陷,例如,由于需要人工进行定期巡检,因此会存在人力资源耗费高的问题,且人工抄录数据的方式可能存在错漏等问题,容易造成监测结果不准确。
4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通过燃料端监测设备获取燃料重量,通过排放端监测设备获取煤炉排出的灰渣重量以及废气中的碳含量,再通过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将该燃料重量、灰渣重量以及废气中的碳含量发送至该煤质系统服务器,这样,通过该系统将碳排放数据直接发送至该煤质系统服务器,可以有效地提升数据的时效性,并能够避免数据丢失,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提高碳排放的监测效率和监测质量。
50.图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100的框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燃料端监测设备101、排放端监测设备102、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103以及煤质系统服务器104,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103分别与该燃料端监测设备101、排放端监测设备102和煤质系统服务器104连接;
51.该燃料端监测设备101,用于获取燃料的重量,并将该燃料的重量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
52.该排放端监测设备102,用于获取煤炉排放端排出的灰渣的重量和废气的碳含量,并将该灰渣的重量和该废气的碳含量浓度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
53.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103,用于接收该燃料端监测设备发送的该燃料的重量,以及接收该排放端监测设备发送的该灰渣的重量和该废气的碳含量浓度,并将该燃料的重量,该灰渣的重量和该废气的碳含量浓度发送至该煤质系统服务器;
54.该煤质系统服务器104,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该燃料的重量,该灰渣的重量和该废气的碳含量浓度,按照预设报表格式生成信息报表,并存储该信息报表。
55.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该燃料端监测设备101获取燃料的重量,通过该排放端监测设备102获取该灰渣的重量和废气中的碳含量浓度,将该燃料的重量、该灰渣的重量以及该废气中的碳含量浓度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103中,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
103统计单位时间内的燃料重量、灰渣重量和废气中的碳含量,并根据预设的碳排放比例范围,筛选合理数据,并将该合理数据发送至该煤质系统服务器104,该煤质系统服务器104通过预设的碳排放计算方式,获取实际碳排放量。
56.其中,该预设的碳排放比例可以是该燃料的重量和该灰渣的重量之差,与该废气中碳含量浓度之间的比例。
57.例如,在获取的该燃料的重量和获取的该灰渣的重量之差,与获取的该废气中碳含量浓度之间的比例,处于预设的碳排放比例范围的情况下,确定获取的该燃料的重量、该灰渣的重量和该废气中碳含量浓度为合理数据。
58.又例如,该燃料的主要成分为灰分a和干燥基碳含量cd,干燥基碳含量cd对应的co2排放量为44/12cd,因此,该煤质系统服务器104中该预设的碳排放计算方式可以是,根据各种煤和生物质掺烧的比例a%、b%、c%
……
计算每1公斤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灰分量ta和二氧化碳量ta=a%
×
a1+b%
×
a2+c%
×
a3……
,ta=44/12
×
(a%
×cd1
+b%
×cd2
+c%
×cd3
……
);在煤质系统服务器中输入各种燃料的掺烧比例,该燃料端监测设备统计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燃料为m1公斤,由燃料燃烧核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煤质系统服务器中输入各种燃料的掺烧比例,该排放端监测设备统计单位时间内排渣为m2公斤、排灰为m3公斤,总的灰渣量m4=m2+m3,由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灰渣核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由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灰渣核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由于火电机组负荷是波动的,排风流量也是变化的,因此统计应分段进行,该排放端监测设备每10min统计排风流量平均值v,一段时间内统计的排风流量分别为v1,v2……vn
,并每t时间统计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c,在n段t时间内统计的二氧化碳浓度分别为c1,c2……cn
,那么总排风流量为v=v1+v2+......+vn,平均二氧化碳浓度为c=(c1+c2+......+cn)/n,单位时间内由排烟中二氧化碳检测核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燃料燃烧核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灰渣核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及排烟中二氧化碳检测核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求平均值,计算每个核算值的偏离度=|核算值-平均值|/平均值,对于偏离度≥10%的核算值进行对应系统的排查,取偏离度在正常范围内的核算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碳排放数据,并将该单位时间内的燃料重量、该灰渣重量、该废气中的碳含量以及该碳排放数据等相关数据根据预设表单生成信息报表进行储存。
59.采用上述系统,通过燃料端监测设备获取燃料重量,通过排放端监测设备获取煤炉排出的灰渣重量以及废气中的碳含量,再通过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将该燃料重量、灰渣重量以及废气中的碳含量发送至该煤质系统服务器,这样,通过该系统将碳排放数据直接发送至该煤质系统服务器,可以有效地提升数据的时效性,并能够避免数据丢失,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提高碳排放的监测效率和监测质量。
60.图2是根据本公开图1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如图2所示,
61.该燃料端监测设备101,包括燃料计量秤1011和第一信息发送装置1012,该燃料计量秤1011和该第一信息发送装置1012连接;该燃料计量称1011,用于获取燃料的重量;该第一信息发送装置1012,用于将该燃料的重量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
62.该排放端监测设备102包括排渣计量秤1021、排灰计量秤1022、排烟监测装置1023
和第二信息发送装置1024,该第二信息发送装置1024分别与该排渣监测装置1021、该排灰监测装置1022和该排烟监测装置1023连接;该排渣计量秤1021,用于获取炉渣的重量;该排灰计量秤1022,用于获取炉灰的重量。
63.其中,该排烟监测装置1023,包括安装在废气出口管路上的第一气体流量计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该第一气体流量计,用于获取废气流量;该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用于获取该废气的碳含量浓度;该第二信息发送装置1024,用于将该炉渣的重量、炉灰的重量、废气流量和该废气的碳含量浓度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
64.示例地,该燃料计量称1011可以是皮带秤或者链板秤,该第一信息发送装置1012可以是无线信号发射器,该燃料计量称1011将称完重量的燃料进入煤炉中进行燃烧,并将称量获取的燃料重量通过该第一信息发送装置1012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103。该排渣计量称1021可以是皮带秤或者链板秤,该第二信息发送装置1024可以是无线信号发射器,该排渣计量器1021可以与该煤炉的捞渣机连接,该捞渣机将从该煤炉中捞取的炉渣放至该排渣计量器1021,该排渣计量器1021在获取该炉渣的重量后,通过该第二信息发送装置1024将该炉渣的重量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103,并将该炉渣排至渣仓;该排灰计量器1022可以与该煤炉底部的除尘器连接,在该除尘器将炉灰清理收集后,该排灰计量器1022对收集后的炉灰进行称重,获取炉灰的重量,通过该第二信息发送装置1024将该炉灰的重量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103,并将称重完的炉灰送入输灰系统进行处理。
65.另外,该排烟监测装置1023,还包括废气处理装置,该废气处理装置安装在该废气出口管路,且位于该第一气体流量计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的下游;该废气处理装置,用于对检测后的废气进行处理。
66.这样,通过该燃料端监测设备和该排放端监测设备,准确监测该煤炉入炉燃料的重量、出炉灰渣重量以及废气中的碳含量,有利于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实时性,提高碳排放数据的监测准确度。
67.图3是根据本公开图2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如图3所示,
68.该系统还包括液体流量计105、第一温度计106和第三信息发送装置107,分别安装在进液管路,该液体流量计105和该第一温度计106分别与该第三信息发送装置107连接;
69.该液体流量计105,用于获取进液管路的给水流量;
70.该第一温度计106,用于获取进液管路的给水温度;
71.该第三信息发送装置107,用于将该给水流量和给水温度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
72.示例地,该液体流量计105可以是一种现有的测量液体流量的电子流量计,该第一温度计106可以是一种现有的测量液体温度的电子温度计,该液体流量计105通过该第三信息发送装置107将该煤炉的进液管路中给水流量的实时数据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103,该第一温度计106通过该第三信息发送装置107将该煤炉的进液管路中给水温度的实时数据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103。
73.这样,通过安装在进液管路的该液体流量计和该第一温度计,获取该进液管路的给水流量和给水温度,并通过该第三信息发送装置将该给水流量和该给水温度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以便可以实时监测并控制该给水流量和给水温度,有效提升了控制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电能产量。
74.图4是根据本公开图3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如图4所示,
75.该系统还包括第二气体流量计108、第二温度计109、气压计110和第四信息发送装置111,分别安装在蒸汽管路,该第二气体流量计108、该第二温度计109和该气压计110分别和该第四信息发送装置111连接;
76.该第二气体流量计108,用于获取蒸汽管路中蒸汽流量;
77.该第二温度计109,用于获取蒸汽管路中蒸汽温度;
78.该气压计110,用于获取蒸汽管路中蒸汽气压;
79.该第四信息发送装置111,用于将该蒸汽流量、该蒸汽温度和该蒸汽气压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
80.示例地,该第二气体流量计108可以是一种现有的测量气体流量且耐受高温的电子流量计,该第二气体流量计108获取该煤炉的蒸汽管路中蒸汽流量,并将该蒸汽流量的实时数据通过该第四信息发送装置111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103,该第二温度计109可以是一种现有的测量气体温度的电子温度计,该第二温度计109获取该蒸汽管路中蒸汽温度,并将该蒸汽温度的实时数据通过该第四信息发送装置111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103,该气压计110用于测量该蒸汽管路中的蒸汽气压,并将该蒸汽气压的实时数据通过该第四信息发送装置111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103。
81.这样,通过安装在蒸汽管路的该气体流量计、该第二温度计和气压计,获取该进液管路的给水流量和给水温度,并通过该第三信息发送装置将该给水流量和该给水温度发送至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以便可以实时监测并控制该给水流量和给水温度,有效提升了控制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电能产量。
82.图5是根据本公开图4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如图5所示,
83.该系统还包括终端112,该终端112和该煤质系统服务器104连接;
84.该终端112,用于周期性获取该煤质系统服务器中存储的信息报表并进行展示。
85.其中,该终端112可以是手机终端或者计算机终端等终端类电子设备,用于通过指定软件周期性获取该煤质系统服务器中存储的报表信息,或者通过网页即时获取该煤质系统服务器104中的报表信息,以便用户进行查看。
86.这样,通过该终端周期性或者实时性获取该煤质系统服务器中的信息报表并进行展示,有利于用户及时获取煤炉的实况信息,提升了用户体验。
87.图6是根据本公开图5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如图6所示,
88.该系统还包括存储器113,该存储器113与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103连接;
89.该存储器113,用于存储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接收的各项数据信息。
90.另外,该系统还包括告警装置114,该告警装置114与该碳排放综合监测103设备连接;
91.该告警装置114,用于在该给水流量、给水温度、蒸汽流量、蒸汽温度和蒸汽气压处于预设范围之外的情况下,发出告警信息。
92.示例地,该存储器113用于实时存储该碳排放综合监测设备中的数据,作为原始数据保存,以便在信息发送不便,如网络断开的情况下,将该原始数据保存以防丢失,并在能够发送信息的情况下将信息发送至该煤质系统服务器104;该告警装置114用于在该原始数据出现异常数据的情况下,例如,该原始数据处于预设的碳排放比例范围外的情况下,确定
该煤炉可能存在异常情况,发出告警信息。
9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异常数据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94.这样,通过该存储系统可以将原始数据及时保存,以便查询历史数据,并通过该告警系统,在出现异常数据的情况下及时告警,以避免可能出现的生产事故,有利于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生产的安全性,提升用户体验。
95.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9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9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98.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