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量程低薄筒柱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65560发布日期:2023-06-15 10:4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量程低薄筒柱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量程低薄筒柱式传感器。


背景技术:

1、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常规筒柱结构的柱式传感器,为了保证精确性与稳定性,传感器的内外壁厚度会加厚,高度也会增加,尤其是在进行大量程测量时使用的大量程筒柱,由于传感器中间需要保留中空,对筒柱侧壁的承压性能要求也较高,同时传感器的高度也决定了传感器本身线性的好坏,高度越高壁厚越大的传感器更容易受到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因此传统的筒柱式传感器存在着很难兼顾拥有较高的测量精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传感器存在的承压性高但是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量程低薄筒柱式传感器,改进传感器结构以在保证承压性的基础上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2、鉴于以上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量程低薄筒柱式传感器,包括圆筒状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侧壁均匀开设有8个贯穿侧壁的应变孔,所述应变孔为纵向设置的腰型孔,每个所述应变孔内壁两侧分别贴有横向应变计和竖向应变计,所述弹性体的受力面上均匀开设有8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应变孔一一间隔设置,应变孔与安装孔将传感器侧壁等分为十六个均匀应变区域,在应变孔内贴应变计既避免了侧面贴片无法保护的问题,还方便了生产工艺,提高传感器精度的同时简化了制作大型加装夹具的步骤,

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体底部设置有用于覆盖内部桥路的圆筒状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径与所述弹性体的内径相同,所述外壳的外径大于所述弹性体的外径,所述外壳位于弹性体以外部分的顶部开设有8个出线孔,底部走线的方式可以不额外增加传感器的尺寸,利用超薄外壳覆盖内部桥路,可以为传感器应变留出较大的感应区域。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出线孔的位置与所述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孔分为贯穿弹性体与外壳设置的第一安装孔与未贯穿弹性体与外壳设置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间隔设置。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感器内外壁厚度为19mm。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感器的金属表面完整覆盖有镍层。

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传感器安装结构简单,整体高度可在传统筒柱式传感器的高度上缩减2/3,同时,在传感器侧壁上开设应变孔与安装孔,并将应变计贴于应变孔内侧壁,既可以均分压力,又可以对应变计产生保护,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大量程低薄筒柱式传感器,包括圆筒状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侧壁均匀开设有8个贯穿侧壁的应变孔,所述应变孔为纵向设置的腰型孔,每个所述应变孔内壁两侧分别贴有横向应变计和竖向应变计,所述弹性体的受力面上均匀开设有8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应变孔一一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量程低薄筒柱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底部设置有用于覆盖内部桥路的圆筒状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径与所述弹性体的内径相同,所述外壳的外径大于所述弹性体的外径,所述外壳位于弹性体以外部分的顶部开设有8个出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量程低薄筒柱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孔的位置与所述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量程低薄筒柱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分为贯穿弹性体与外壳设置的第一安装孔与未贯穿弹性体与外壳设置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量程低薄筒柱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内外壁厚度为19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量程低薄筒柱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的金属表面完整覆盖有镍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量程低薄筒柱式传感器,属于传感器领域。所述传感器包括了圆筒状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侧壁均匀开设有8个贯穿侧壁的应变孔,所述应变孔为纵向设置的腰型孔,每个所述应变孔内壁两侧分别贴有横向应变计和竖向应变计,所述弹性体的受力面上均匀开设有8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应变孔一一间隔设置。本技术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筒柱式传感器在承压性较好的情况下存在着很难兼顾拥有较高的测量精度的问题,本技术可以通过将传感器侧壁等分为十六个均匀应变区域在保证原有承压效果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测量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施文俊,吴伟华,蒋成乐,施文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费波斯测量技术(常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