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绞合线线径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02098发布日期:2022-12-27 22:59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绞合线线径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线材生产辅助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绞合线线径的治具。


背景技术:

2.在线材生产领域,线材生产完毕后需要对其生产品质进行检验,其中一项检验即为线材外径是否符合生产要求;而在这其中,复合线的线径由于不规则,平时用厚薄规或游标卡尺测量,误差较大,对机手和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经常会因此发生不同意见,需要从员工级上升到班长级确认处理,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绞合线线径的治具,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复合线材的线径检测误差较大,没有较好的检测工具相适配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测量绞合线线径的治具,包括第一夹件和第二夹件;
5.所述第一夹件与第二夹件均包括铰接端及开夹端;
6.所述第一夹件的铰接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夹件的铰接端;
7.在所述第一夹件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二夹件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
8.在所述第一夹件与所述第二夹件紧密贴合时,所述第一凹槽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共同形成柱形槽,所述柱形槽沿垂直其轴向的截面呈虚拟圆或虚拟椭圆;
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工作人员手持第一夹件与第二夹件的开夹端,实现开夹,将待测线材放置于其中一对应的柱形槽中,夹紧第一夹件与第二夹件,初步观察柱形槽与线材之间的间隙,看是否需要更换不同的柱形槽,待调整至合适的柱形槽后,通过滑动治具,如果线材可以在某一柱形槽里略难穿过不会特别轻松也不会卡住不能滑动,则可判定当前柱形槽对应的孔径极为线材的直径;本方案提供了一标准工具供工作人员对线材线径进行检测,开合方便,在线材制程中可随时停下来确认线径大小,同时有效提升了测量精度;另外,本方案提供的治具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且易于操作,实用性强。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共同形成虚拟圆,且沿所述第一夹件的长度方向,所述虚拟圆的直径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虚拟圆的直径呈有序的排布,采用该方式可进一步为工作人员的检测工作提供便利,即工作人员可快速的对孔径进行分辨,选择到合适的孔径大小的柱形槽对线材进行检测,提升检测效率。
12.优选的,沿所述铰接端朝向所述开夹端方向,所述虚拟圆的直径逐渐减小;
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方案进一步优化调整柱形槽孔径的排布,将孔径较大的柱形槽排布于靠近铰接端,孔径较小的柱形槽排布于靠近开夹端,采用该方式基于线径更小的线材对精度的偏差要求更严格,因此将其设置于靠近开夹端令其可更灵敏的反应,进而
保证检测的精度。
14.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夹件或第二夹件上于所述虚拟圆一侧设置有线径标识;
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线径标识可快速得到当前所测出线径的大小,提高检测效率。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夹件和第二夹件的厚度不小于所述虚拟圆的直径;
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绞合的复合芯线od波动较大,本方案通过将治具整体厚度进行提升,可令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实值,提升检测精度。
18.优选的,在所述柱形槽的两端沿其边缘形成有倒角;
1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柱形槽两端形成的倒角可有效避免治具夹持或滑动过程中对线材造成刮损,进而有效保护线材,降低检测过程对线材的影响,保证产品品质。
20.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夹件的开夹端枢接有卡接板,在所述第二夹板的开夹端沿所述第二夹板的厚度方向滑动设置有卡接块;
21.在所述第一夹件与所述第二夹件紧密贴合时,所述卡接板适于卡接在卡接块上;
22.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夹件上的传感器及数值显示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卡接块连接;所述数值显示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
23.其中,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或拉力传感器。
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第一夹件与第二夹紧夹合时,工作人员可转动卡接板,令卡接板扣设与卡接块上;当进行检测时,第一夹件与第二夹件若受到力的作用,则会带动开夹块滑动,开夹块滑动作用与压力传感器上,并最终通过数值显示器将压力数值进行实时显示;本方案将治具进行进一步改进,通过将压力传感器与治具进行结合,将需要用人工滑动感觉来判断的方式,进一步转变为通过观察压力或拉力阈值的方式,从而可更精准的实现线材线径的判定。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提供了一标准工具供工作人员对线材线径进行检测,开合方便,在线材制程中可随时停下来确认线径大小,同时有效提升了测量精度;另外,本方案提供的治具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且易于操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31.其中:10、第一夹件;11、第一凹槽;111、倒角;12、线径标识;20、第二夹件;31、卡接板;32、卡接块;33、压力传感器;34、数值显示器;
32.s1、铰接端;s2、开夹端。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侧”、“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安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38.还需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39.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40.实施例
41.在线材生产领域,线材生产完毕后需要对其生产品质进行检验,其中一项检验即为线材外径是否符合生产要求;而在这其中,复合线的线径由于不规则,平时用厚薄规或游标卡尺测量,误差较大,对机手和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经常会因此发生不同意见,需要从员工级上升到班长级确认处理,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42.具体的,请参见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绞合线线径的治具,包括第一夹件10和第二夹件20;
43.具体的,第一夹件10与第二夹件20均包括铰接端及开夹端;
44.进一步的,第一夹件10的铰接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夹件20的铰接端;
45.具体的,在第一夹件10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11,在第二夹件20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与第一凹槽11对应的第二凹槽;
46.其中,在第一夹件10与第二夹件20紧密贴合的情况下,第一凹槽11与相对应的第二凹槽共同形成柱形槽,柱形槽沿垂直其轴向的截面呈虚拟圆或虚拟椭圆;
47.在上述方案中,工作人员手持第一夹件10与第二夹件20的开夹端,实现开夹,将待测线材放置于其中一对应的柱形槽中,夹紧第一夹件10与第二夹件20,初步观察柱形槽与线材之间的间隙,看是否需要更换不同的柱形槽,待调整至合适的柱形槽后,通过滑动治具,如果线材可以在某一柱形槽里略难穿过不会特别轻松也不会卡住不能滑动,则可判定当前柱形槽对应的孔径极为线材的直径;本方案提供了一标准工具供工作人员对线材线径进行检测,开合方便,在线材制程中可随时停下来确认线径大小,同时有效提升了测量精度;另外,本方案提供的治具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且易于操作,实用性强。
48.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检测过程的便利性,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49.具体的,第一凹槽11与相对应的第二凹槽共同形成虚拟圆,且沿第一夹件10的长度方向,虚拟圆的直径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50.在上述方案中,虚拟圆的直径呈有序的排布,采用该方式可进一步为工作人员的检测工作提供便利,即工作人员可快速的对孔径进行分辨,选择到合适的孔径大小的柱形槽对线材进行检测,提升检测效率。
51.进一步的,沿铰接端朝向开夹端方向,虚拟圆的直径逐渐减小;
52.在上述方案中,本方案进一步优化调整柱形槽孔径的排布,将孔径较大的柱形槽排布于靠近铰接端,孔径较小的柱形槽排布于靠近开夹端,采用该方式基于线径更小的线材对精度的偏差要求更严格,因此将其设置于靠近开夹端令其可更灵敏的反应,进而保证检测的精度。
53.具体的,在第一夹件10或第二夹件20上于虚拟圆一侧设置有线径标识12;
54.在上述方案中,工作人员通过线径标识12可快速得到当前所测出线径的大小,提高检测效率。
55.具体的,第一夹件10和第二夹件20的厚度不小于虚拟圆的直径;
56.在上述方案中,由于绞合的复合芯线od波动较大,本方案通过将治具整体厚度进行提升,可令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实值,提升检测精度。
57.具体的,在柱形槽的两端沿其边缘形成有倒角111;
58.在上述方案中,柱形槽两端形成的倒角111可有效避免治具夹持或滑动过程中对线材造成刮损,进而有效保护线材,降低检测过程对线材的影响,保证产品品质。
59.为了进一步提升检测精度,本实施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0.具体的,在第一夹件10的开夹端枢接有卡接板31,在第二夹板的开夹端沿第二夹板的厚度方向滑动设置有卡接块32;
61.其中,在第一夹件10与第二夹件20紧密贴合时,卡接板31适于卡接在卡接块32上;
62.具体的,还包括设于第二夹件20上的传感器及数值显示器34,传感器与卡接块32连接;数值显示器34与压力传感器33电性连接;
63.其中,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33或拉力传感器;
64.在上述方案中,当第一夹件10与第二夹紧夹合时,工作人员可转动卡接板31,令卡接板31扣设与卡接块32上;当进行检测时,第一夹件10与第二夹件20若受到力的作用,则会带动开夹块滑动,开夹块滑动作用与压力传感器33上,并最终通过数值显示器34将压力数值进行实时显示;本方案将治具进行进一步改进,通过将压力传感器33与治具进行结合,将需要用人工滑动感觉来判断的方式,进一步转变为通过观察压力或拉力阈值的方式,从而
可更精准的实现线材线径的判定。
65.进一步的,在第二夹件20的开夹断端部开设有通槽,压力传感器33可内嵌于第二夹件20内,而卡接块32则可通过通槽实现一定范围内的滑动。
66.进一步的,压力或拉力阈值的判定则可根据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测试经验制定一定标准,如在什么范围内的压力或拉力值则可认为是可采取当前孔径数值作为最终线径数值。
6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68.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