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新能源汽车诊断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01978发布日期:2022-11-16 01:55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新能源汽车诊断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诊断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新能源汽车诊断仪。


背景技术:

2.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在进行诊断时,需要使用到汽车诊断仪,汽车诊断仪由导线与新能源进行电性连接,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诊断,而在使用时,汽车诊断仪的操作屏幕距离把手较近,而多人共同检测时,汽车诊断仪在进行传递时,容易触碰到操作屏幕,从而导致操作界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现有的汽车诊断仪的操作屏幕距离把手较近,而多人共同检测时,汽车诊断仪在进行传递时,容易触碰到操作屏幕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新能源汽车诊断仪,包括诊断仪外壳,所述诊断仪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滑杆,所述诊断仪外壳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管,其中一个所述滑杆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机构。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诊断仪外壳的外表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内壁开设有多个曲面孔。
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滑孔和曲面孔的一端均与滑槽的内部连通。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杆的内部开设有转动腔,所述转动腔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杆。
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转杆可以对扭簧进行保护,防止扭簧折弯损坏。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转动腔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腔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固定孔。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扭簧可以对转动杆进行限位,防止转动杆随意转动。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曲板。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曲板便于对连接块的控制,增加设备的便捷性。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块的一侧与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与滑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与曲面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连接块在曲面孔内部时,可以防止滑杆滑动,连接块在滑孔内部时,滑杆可以滑动,以便于对滑杆的调节和固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扭簧释放弹性势能使连接块从滑孔的内部移动至曲面孔的内部,从而对滑杆进行固定,而拉杆作为诊断仪外壳的扶手,而拉杆远离诊断仪外壳,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诊断仪的操作屏幕距离把手较近,而多人共同检测时,汽车诊断仪在进行传递时,容易触碰到操作屏幕的问题,连接块在曲面孔内部时,可以防止滑杆滑动,连接块在滑孔内部时,滑杆可以滑动,以便于对滑杆的调节和固定。
17.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另外一个没有开设转动腔的滑杆对拉杆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曲面板对滑杆进行限位,通过曲面板在滑动孔内部进行滑动,能够更好地对滑杆进行限位,且通过滑杆进行固定,能够更好地对滑杆进行固定,增加设备的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新能源汽车诊断仪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新能源汽车诊断仪的拉杆移动状态结构立体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新能源汽车诊断仪的滑杆处的结构立体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新能源汽车诊断仪的滑杆处的剖视结构立体图。
22.图例说明:
23.1、诊断仪外壳;2、固定机构;
24.21、滑槽;22、滑孔;23、曲面孔;24、滑杆;25、转动腔;26、转杆;27、扭簧;28、转动杆;29、辅助机构;210、固定孔;211、连接块;212、曲板;213、固定块;214、拉杆;215、海绵管;
25.291、滑动孔;292、曲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
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新能源汽车诊断仪,包括诊断仪外壳1,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诊断仪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2,固定机构2包括有滑杆24,诊断仪外壳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滑槽21,滑槽2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24,滑杆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13,固定块2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214,拉杆2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管215,其中一个滑杆24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机构29,诊断仪外壳1的外表面开设有滑孔22,滑孔22的内壁开设有多个曲面孔23,滑孔22和曲面孔23的一端均与滑槽21的内部连通,滑杆24的内部开设有转动腔25,转动
腔25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杆26,转杆2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8,转动杆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簧27,扭簧27的另一端与转动腔25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转动腔25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固定孔210,固定孔21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块211,连接块2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曲板212,通过曲板212便于对连接块211的控制,增加设备的便捷性,连接块211的一侧与转动杆2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块211的外表面与滑孔22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块211的外表面与曲面孔23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块211在曲面孔23内部时,可以防止滑杆24滑动,连接块211在滑孔22内部时,滑杆24可以滑动,以便于对滑杆24的调节和固定。
29.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中,控制曲板212转动带动连接块211转动,连接块211转动带动转动杆28,转动杆28转动带动转杆26转动,当连接块211从曲面孔23转动至滑孔22的内部之后,此时就可以拉动海绵管215移动,海绵管215移动带动拉杆214移动,拉杆214移动带动固定块213移动,固定块213移动带动滑杆24移动,此时海绵管215远离诊断仪外壳1,当转动至合适的位置后,此时就可以松开曲板212,此时通过扭簧27释放弹性势能带动转动杆28转动,转动杆28转动带动连接块211转动,连接块211转动带动曲板212转动,此时连接块211从滑孔22的内部移动至曲面孔23的内部,而拉杆214作为诊断仪外壳1的扶手,而拉杆214远离诊断仪外壳1,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诊断仪的操作屏幕距离把手较近,而多人共同检测时,汽车诊断仪在进行传递时,容易触碰到操作屏幕的问题。
30.实施例2
31.如图1所示,辅助机构29包括有开设在诊断仪外壳1另一侧的滑动孔291和曲面板292,曲面板292的一侧与滑杆2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曲面板292的外表面与滑动孔291的内壁滑动连接。
32.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中,通过另外一个没有开设转动腔25的滑杆24对拉杆214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曲面板292对滑杆24进行限位,通过曲面板292在滑动孔291内部进行滑动,能够更好地对滑杆24进行限位,且通过滑杆24进行固定,能够更好地对滑杆24进行固定,增加设备的结构稳定。
33.工作原理:
34.如图1-4所示,控制曲板212转动带动连接块211转动,连接块211转动带动转动杆28,转动杆28转动带动转杆26转动,当连接块211从曲面孔23转动至滑孔22的内部之后,此时就可以拉动海绵管215移动,海绵管215移动带动拉杆214移动,拉杆214移动带动固定块213移动,固定块213移动带动滑杆24移动,此时海绵管215远离诊断仪外壳1,当转动至合适的位置后,此时就可以松开曲板212,此时通过扭簧27释放弹性势能带动转动杆28转动,转动杆28转动带动连接块211转动,连接块211转动带动曲板212转动,此时连接块211从滑孔22的内部移动至曲面孔23的内部,而拉杆214作为诊断仪外壳1的扶手,而拉杆214远离诊断仪外壳1,此时在进行传递诊断仪时,就不会轻易触碰到控制屏幕。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