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88958发布日期:2023-03-17 19:4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汽车行业正处于迅速发展状态,汽车零部件质量的好坏、生产效率的高低成为影响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汽车的排气管是汽车的一个重要零部件,排气管的气密性会影响到汽车的性能以及乘坐的舒适度。
3.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对排气管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通常需要将排气管固定住,再对其进行检测,而现有的大多数气密性检测装置不能很好地夹持住不同直径的汽车排气管,从而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并且现有的大多数气密性检测装置结构比较复杂,检测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排气管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通常需要将排气管固定住,再对其进行检测,而现有的大多数气密性检测装置不能很好地夹持住不同直径的汽车排气管,从而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并且现有的大多数气密性检测装置结构比较复杂,检测成本较高的问题。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和固定组件,所述底板上端两侧均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底板底端两侧与条形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框体,所述条形槽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t型滑槽,所述底板上端一侧通过若干组连接柱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下压块,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座、第一上臂、第二上臂、第一下臂、第二下臂、第一螺母座、第二螺母座、螺纹杆和上压块,所述连接座固定安装在顶板底端中部,所述第一上臂与第二上臂的上端分别铰接于连接座的两侧,所述第一上臂与第二上臂的下端分别与第一螺母座和第二螺母座铰接,所述第一下臂与第二下臂的上端分别与第一螺母座和第二螺母座铰接,所述第一下臂与第二下臂的下端均与上压块铰接。
7.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两端开设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母座与第二螺母座分别螺纹连接于螺纹杆的两端。
8.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手轮。
9.优选的,所述框体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驱动轮与从动轮,所述框体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框体的一侧,并延伸至框体的内部,且与驱动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通过传送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与t型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的上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一侧固定安装有放置座,两侧所述放置座内
部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垫。
10.优选的,所述顶板上端左侧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与进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左侧所述密封垫的左侧,并延伸至左侧所述密封垫的右侧。
11.优选的,所述顶板上端右侧固定安装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输出端与抽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右侧所述密封垫的右侧,并延伸至右侧所述密封垫的左侧,右侧所述连接板的右侧底端设置有压力检测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固定组件,通过转动手轮,使得第一上臂与第一下臂以及第二上臂与第二下臂同步伸张或者收拢,从而改变了上压块与下压块的间距,使得装置能夹持住不同直径的汽车排气管,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其次设置有驱动电机、传送带、放置座和密封圈,使得汽车排气管的两端处于密封状态,最后在抽气泵和气泵的配合使用下,通过观察压力检测表的数据有无变化来判断汽车排气管的气密性状况,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检测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框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提出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为:
20.1、底板;101、框体;102、连接柱;103、顶板;104、气泵;105、进气管;106、抽气泵;107、抽气管;108、压力检测表;109、驱动电机;110、驱动轮;111、从动轮;112、传送带;113、活动块;114、连接板;115、t型滑块;116、放置座;117、密封垫;118、条形槽;119、t型滑槽;2、固定组件;201、连接座;202、第一上臂;203、第二上臂;204、第一下臂;205、第二下臂;206、第一螺母座;207、第二螺母座;208、螺纹杆;209、限位块;210、手轮;211、上压块;212、下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22.参照图1-5所示,一种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和固定组件2,底板1上端两侧均开设有条形槽118,底板1底端两侧与条形槽118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框体101,条形槽118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t型滑槽119,底板1上端一侧通过若干组连接柱102与顶板103固定连接,底板1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下压块212,其中,固定组件2包括连接座201、第一上臂202、第二上臂203、第一下臂204、第二下臂205、第一螺母座206、第二螺母座207、螺纹杆208和上压块211,连接座201固定安装在顶板103底端中部,第一上臂202与第二上臂203的上端分别铰接于连接座201的两侧,第一上臂202与第二上臂203的下端分别与
第一螺母座206和第二螺母座207铰接,第一下臂204与第二下臂205的上端分别与第一螺母座206和第二螺母座207铰接,第一下臂204与第二下臂205的下端均与上压块211铰接,螺纹杆208两端开设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螺母座206与第二螺母座207分别螺纹连接于螺纹杆208的两端,螺纹杆2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09,螺纹杆208的另一端设置有手轮210,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手轮210,使得螺纹杆208转动,进而第一螺母座206与第二螺母座207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使得第一上臂202与第一下臂204以及第二上臂203与第二下臂205同步伸张或者收拢,进而上压块211向下或者向上运动,从而改变了上压块211与下压块212的间距,使得装置能夹持住不同直径的汽车排气管的中部。
23.框体101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驱动轮110与从动轮111,框体101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09,驱动电机109的输出端贯穿框体101的一侧,并延伸至框体101的内部,且与驱动轮110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轮110通过传送带112与从动轮111传动连接,传送带1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13,活动块113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t型滑块115,t型滑块115与t型滑槽119滑动连接,活动块113的上端与连接板114固定连接,连接板114一侧固定安装有放置座116,两侧放置座116内部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垫117,通过启动两侧的驱动电机109,驱动电机109的输出端带动驱动轮110转动,进而从动轮111转动、传送带112传动,使得活动块113水平运动,同时t型滑块115在t型滑槽119内部滑动,进而连接板114水平运动,从而改变了两侧放置座116的间距,使得两侧的放置座116分别对汽车排气管的两端进行挤压,而密封垫117的作用保证了外部的气体进入不到汽车排气管的内部,又通过设置t型滑块115与t型滑槽119的配合,使得活动块113的运动更加稳定。
24.顶板103上端左侧固定安装有气泵104,气泵104的输出端与进气管105的一端连通,进气管105的另一端贯穿左侧密封垫117的左侧,并延伸至左侧密封垫117的右侧,顶板103上端右侧固定安装有抽气泵106,抽气泵106的输出端与抽气管107的一端连通,抽气管107的另一端贯穿右侧密封垫117的右侧,并延伸至右侧密封垫117的左侧,右侧连接板114的右侧底端设置有压力检测表108,将汽车排气管夹持完毕后,首先,启动抽气泵106,将汽车排气管内部的气体抽出,使其保持真空状态,接着启动气泵104,气泵104将外部气源通入汽车排气管的内部,记录压力检测表108的数据,在一定时间后,通过观察压力检测表108,若两次数据无变化,则说明汽车排气管的气密性好。
25.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将汽车排气管的中部夹持住,通过转动手轮210,使得螺纹杆208转动,使得第一上臂202与第一下臂204以及第二上臂203与第二下臂205同步伸张,进而上压块211向下运动,从而将汽车排气管夹持住,接着启动两侧的驱动电机109,驱动电机109的输出端带动驱动轮110转动,使得两侧的连接板114水平运动,从而改变了两侧放置座116的间距,使得两侧的放置座116分别对汽车排气管的两端进行挤压,从而保证了汽车排气管的两端处于密封状态,其次启动抽气泵106,将汽车排气管内部的气体抽出,接着启动气泵104,气泵104将外部气源通入汽车排气管的内部,通过观察压力检测表108,若在长时间下,压力检测表108的数据无变化,则说明汽车排气管的气密性好。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
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