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与角度的测距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0636发布日期:2023-01-07 03:39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与角度的测距仪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测距仪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的说,涉及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与角度的测距仪。


背景技术:

2.测距仪是一种测量长度或者距离的工具,同时可以和测角设备或模块结合测量出角度,面积等参数。测距仪的形式很多,通常是一个长形圆筒,由物镜、目镜、显示装置(可内置)、电池等部分组成。
3.目前市场上使用到较多的测距仪为手持式,测试者通过手持测距仪进行距离的测量,然而使用者手持测距仪进行测量,无法有效的确保测距仪角度或高度的调整,容易造成测量数据出现偏心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供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与角度的测距仪。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与角度的测距仪。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与角度的测距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与角度的测距仪,包括测距仪和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顶部装配有安装面板,所述安装面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导轴,所述导轴的顶端固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且测距仪通过安装套固接在转轴的中部,所述转轴的侧端延伸至u形板的侧面内,所述转轴的侧端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侧端固接有拉板,且所述拉板靠近u形板的一侧固接有一对插销垫,所述转轴的侧端开设有一对导槽,且两个所述插销垫均可挤压插接在导槽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测距仪可以进行高度与角度的调整,而且在测距仪高度与角度调整好后,可以稳定的保持住,即有效的方便了使用者对测距仪的使用。
8.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装配在底座顶部中心处的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支撑杆,且所述安装面板插接装配在支撑杆的顶端。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安装面板上的测距仪可以到达不同的高度位置,完成对测距仪高度的调整工作。
10.优选的,所述导轴的中部固接有从动齿轮,所述安装面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杆,且所述转杆的底端延伸至安装面板的下方,所述转杆的中部固接有主动齿轮,且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主动齿轮配合从动齿轮转动导轴,可保证测距仪水平调整的稳定性与测距仪调整的幅度。
12.优选的,所述安装面板的顶部固接有保护框,且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均被保护框包裹。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
14.优选的,所述转杆底端固接有转盘。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方便使用者转动转杆。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7.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调整到需要的高度,然后将安装面板插接装配在高度调节机构上,从而完成测距仪的放置工作,即调整测距仪的高度,在配合转动u形板,使得u形板带动测距移动进行水平位置的转动,完成测距仪水平位置角度调整,同时可拉动拉板,使拉板上的两个插销垫与对应导槽分离,然后使用者在转动测距仪使得测距仪进行竖直高度调整,当测距仪竖直高度调整好后,使用者在推动拉板,使两个插销垫再次插接至对应的导槽中,由插销垫对转轴进行阻碍限制,完成测距仪竖直高度调整,从而达到了使得测距仪可以进行高度与角度的调整,而且在测距仪高度与角度调整好后,可以稳定的保持住,即有效的方便了使用者对测距仪的使用和提供测距仪测量的精度。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与角度的测距仪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与角度的测距仪的横剖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与角度的测距仪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图3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轴与导杆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测距仪;2、底座;3、安装面板;4、导轴;5、u形板;6、转轴;7、安装套;8、导杆;9、拉板;10、插销垫;11、导槽;12、螺纹管;13、支撑杆;14、从动齿轮;15、转杆;16、主动齿轮;17、保护框;18、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需要指出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并未按比例图示。为了如图中的清楚性和方便性,图中所示部分的相对尺寸和比例在其大小上被夸张或缩小而图示,任意的尺寸均只是示例型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另外对出现在两个以上的图中的相同的结构物、要素或配件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以体现相似的特征。
2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与角度的测距仪。参照图1-5,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与角度的测距仪包括测距仪1和底座2,测距仪1为红外测距仪,底座2的顶部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的顶部装配有安装面板3,安装面板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导轴4,导轴4的顶端固接有u形板5,u形板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6,且测距仪1通过安装套7固接在转轴6的中部,转轴6的侧端延伸至u形板5的侧面内,转轴6的侧端滑动连接有导杆8,导杆8的侧端固接有拉板9,且拉板9靠近u形板5的一侧固接有一对插销垫10,转轴6的侧端开设有一对导槽11,且两个插销垫10均可挤压插接在导槽11内,两个插销垫10可以增加转轴6与u形板5的阻力,确保转轴6在非人为作用下不会进行自转;
27.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底座2将高度调节机构在待测地点放置好,接着使用者将高度调节机构调整到需要的高度,然后将安装面板3插接装配在高度调节机构上,从而完成测距仪1的放置工作,在对测距仪1的测量角度进行调整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u形板5,使得
u形板5带动测距移动进行水平位置的转动,在需要调节测距仪1竖直方向时,使用者只需要拉动拉板9,使得拉板9上的两个插销垫10与对应导槽11分离,即两个插销垫10不在阻挡转轴6的转动,然后使用者在转动测距仪1使得测距仪1进行竖直高度调整,当测距仪1竖直高度调整好后,使用者在推动拉板9,使两个插销垫10再次插接至对应的导槽11中,由插销垫10对转轴6进行阻碍限制,即保证测距仪1竖直高度调整的稳固性,当测距仪1角度调整好后,使用者开启测距仪1进行使用即可;
28.通过该结构的设计,从而使得测距仪1可以进行高度与角度的调整,而且在测距仪1高度与角度调整好后,可以稳定的保持住,即有效的方便了使用者对测距仪1的使用。
29.参照图1与图2,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装配在底座2顶部中心处的螺纹管12,螺纹管12的顶端螺纹连接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中部开设有螺纹牙,且安装面板3插接装配在支撑杆13的顶端,高度调节机构在使用时,是通过使用者转动支撑杆13,使得支撑杆13在螺纹管12的顶部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支撑杆13可到达不同的高度位置,当支撑杆13的位置调整好后,使用者可以将安装面板3插接装配在支撑杆13的顶端,即完成安装面板3的安装工作,从而使得安装面板3上的测距仪1可以到达不同的高度位置,完成对测距仪1高度的调整工作。
30.参照图2与图3,导轴4的中部固接有从动齿轮14,安装面板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杆15,且转杆15的底端延伸至安装面板3的下方,转杆15的中部固接有主动齿轮16,且主动齿轮16与从动齿轮14相啮合,通过设置转杆15,即在使用者水平调整测距仪1的位置时,可通过转动转杆15,由转杆15上的主动齿轮16带动从动齿轮14转动,从动齿轮14转动使得导轴4转动,从而导轴4带动测距仪1转动,完成测距仪1的水平位置调整,而且主动齿轮16体积小于从动齿轮14,即由主动齿轮16配合从动齿轮14转动导轴4,可保证测距仪1水平调整的稳定性与测距仪1调整的幅度。
31.参照图2与图3,安装面板3的顶部固接有保护框17,且从动齿轮14与主动齿轮16均被保护框17包裹,保护框17的设置可避免主动齿轮16与从动齿轮14裸露在外界,即保护主动齿轮16与从动齿轮14。
32.参照图1与图3,转杆15底端固接有转盘18,转盘18的设置可方便使用者转动转杆15。
33.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调整高度与角度的测距仪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底座2将高度调节机构在待测地点放置好,接着使用者将高度调节机构调整到需要的高度,然后将安装面板3插接装配在高度调节机构上,从而完成测距仪1的放置工作,在对测距仪1的测量角度进行调整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u形板5,使得u形板5带动测距移动进行水平位置的转动,在需要调节测距仪1竖直方向时,使用者只需要拉动拉板9,使得拉板9上的两个插销垫10与对应导槽11分离,即两个插销垫10不在阻挡转轴6的转动,然后使用者在转动测距仪1使得测距仪1进行竖直高度调整,当测距仪1竖直高度调整好后,使用者在推动拉板9,使两个插销垫10再次插接至对应的导槽11中,由插销垫10对转轴6进行阻碍限制,即保证测距仪
1竖直高度调整的稳固性,当测距仪1角度调整好后,使用者开启测距仪1进行使用即可。
35.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6.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7.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