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电流双开钳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60426发布日期:2023-03-07 20:3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试电流双开钳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钳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试电流双开钳头装置。


背景技术:

2.市面上多数仪表电流钳是设计为单边开合来完成钳嘴张开工作,然而此种结构设计在使用上是存在某些弊端或缺陷,当被测物体在狭小有限空间内且无法移动或拉拽情况下,单边开合钳头很难完成测试工作,例如电线、电缆、导线、铜排、多根铜径线等被测物,其被测位置受限于狭小有限空间内,且无法拉拽或移动,如果使用单边开合的仪表钳头钳嘴张开口径载入被测物时,所占用的测量位置空间比较大;并且现有的双开钳头装置缺乏设置用于限制钳头组件张开范围的结构,在多次张合或过度张开使用后出现钳头闭合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电流双开钳头装置。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测试电流双开钳头装置,其包括装置本体和钳头组件;
6.所述钳头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
7.所述第一钳头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钳嘴部、第一钳臂部、第一铰接部、第一传动部和把手部;
8.所述第二钳头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钳嘴部、第二钳臂部、第二铰接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二钳嘴部与所述第一钳嘴部相适配对接,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第一传动部啮合设置;
9.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设置有第一支点通孔、第二支点通孔,且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分别朝外延伸设置有第一止转凸起、第二止转凸起;
10.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第一支点铜柱和第二支点铜柱,所述第一支点铜柱、所述第二支点铜柱分别相适配地插置于所述第一支点通孔、所述第二支点通孔中;
11.邻近所述第一支点铜柱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止转凸起限位的第一限位件,邻近所述第二支点铜柱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止转凸起限位的第二限位件。
12.上述的测试电流双开钳头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对应所述把手部设置的套柱,所述套柱与所述把手部之间设置有弹簧。
13.上述的测试电流双开钳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为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部为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设置。
14.上述的测试电流双开钳头装置,其中于所述第一支点铜柱中设置有用于锁合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装置本体的第一螺丝,于所述第二支点铜柱中设置有用于锁合所述第二钳头和所述装置本体的第二螺丝。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基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啮
合传动设置,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点铜柱、所述第二支点铜柱与所述装置本体绕支点活动设置,可实现按压所述把手部时,在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的啮合传动作用下,同时驱动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分别绕所述第一支点铜柱、所述第二支点铜柱定点旋转,进而实现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同步张开,有利于在有限测量空间位置内双边张开所述钳头组件以优化装置的使用适用性;并且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止转凸起和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止转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一方面可避免所述第一钳头、所述第二钳头过度张开而损坏装置,另一方面可提高所述钳头组件闭合时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优化装置的检测精准度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钳头的正视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钳头的正视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装置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而非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
22.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电流双开钳头装置,其包括装置本体3和钳头组件;
23.所述钳头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
24.所述第一钳头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钳嘴部11、第一钳臂部12、第一铰接部、第一传动部14和把手部15;
25.所述第二钳头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钳嘴部21、第二钳臂部22、第二铰接部和第二传动部24,所述第二钳嘴部21与所述第一钳嘴部11相适配对接,所述第二传动部24与所述第一传动部14啮合设置;
26.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设置有第一支点通孔131、第二支点通孔231,且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分别朝外延伸设置有第一止转凸起132、第二止转凸起232;
27.所述装置本体3包括第一支点铜柱31和第二支点铜柱32,所述第一支点铜柱31、所述第二支点铜柱32分别相适配地插置于所述第一支点通孔131、所述第二支点通孔231中;
28.邻近所述第一支点铜柱31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止转凸起132限位的第一限位件33,邻近所述第二支点铜柱32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止转凸起232限位的第二限位件34。
29.具体地,基于所述第一传动部14与所述第二传动部24啮合传动设置,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点铜柱31、所述第二支点铜柱32与所述装置本体3绕支点活动设置,可实现按压所述把手部15时,在所述第一传动部14和所述第二传动部24的啮合传动作用下,同时驱动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分别绕所述第一支点铜柱31、所述第二支点铜柱32定点旋转,进而实现所述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同步张开,有利
于在有限测量空间位置内双边张开所述钳头组件以优化装置的使用适用性;并且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止转凸起132和所述第一限位件33、所述第二止转凸起23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4,一方面可避免所述第一钳头1、所述第二钳头2过度张开而损坏装置,另一方面可提高所述钳头组件闭合时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优化装置的检测精准度和便捷性。
30.进一步地,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所述第一钳臂部12和第二钳臂部22的尺寸以适用于大口径测量空间。
31.较佳地,所述装置本体3还包括对应所述把手部15设置的套柱,所述套柱与所述把手部15之间设置有弹簧35;具体地,按压所述把手部15时,驱使所述弹簧35受力压缩,此时驱使所述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同步张开,当所述弹簧35压缩至极限时,此时所述第一钳头1和所述第二钳头2的张开角度达到最大,当所述弹簧35释压复原时,所述第一钳头1和所述第二钳头2对接闭合。
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转凸起的止转面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3的限位面相适配设置,所述第二止转凸起的止转面与所述第二限位件34的限位面相适配设置;当所述弹簧35压缩至极限时,所述第一止转凸起、所述第二止转凸起分别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33、所述第二限位件34,此时所述第一钳头1和所述第二钳头2的张开角度达到最大,当所述弹簧35释压复原时,所述第一止转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3贴合接触,所述第二止转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件34贴合接触,此时所述第一钳头1和所述第二钳头2对接闭合,有利于提高所述钳头组件的闭合平稳性,避免在多次张合或过度张开后出现钳头闭合不良等问题而影响测量精准度。
33.具体地,所述第一传动部14为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部24为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设置;采用相互啮合的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可优化所述第一钳头1和所述第二钳头2的张合平稳性和高效性。
34.具体地,于所述第一支点铜柱31中设置有用于锁合所述第一钳头1和所述装置本体3的第一螺丝,于所述第二支点铜柱32中设置有用于锁合所述第二钳头2和所述装置本体3的第二螺丝。
35.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巧妙,基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啮合传动设置,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点铜柱、所述第二支点铜柱与所述装置本体绕支点活动设置,可实现按压所述把手部时,在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的啮合传动作用下,同时驱动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分别绕所述第一支点铜柱、所述第二支点铜柱定点旋转,进而实现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同步张开;并且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止转凸起和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止转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一方面可避免所述第一钳头、所述第二钳头过度张开而损坏装置,另一方面可提高所述钳头组件闭合时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优化装置的检测精准度和便捷性。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