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在线质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6300发布日期:2023-01-25 11:46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在线质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在线质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针对电缆发热后对外侧绝缘层平整性的检测,公开号为cn21557285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生产用质量检测装置,通过导向加热机构对电缆进行导向及加热后,电缆通过检测主体进行检测,其缺陷在于:
3.检测装置之前电缆的输送及检测完成后电缆的输送非常容易出现晃动,尤其是检测完成后将电缆收卷到卷筒上时,电缆均匀的在卷筒上缠绕过程中,必然要不断的进行卷筒轴线方向上的移动,即带来晃动,而电缆在该检测装置中只有定位组件处一处定位,很难保证电缆在检测时的稳定输送,而导致检测主体检测的误差较大,且单个定位组件本身在电缆晃动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疲劳变形,导致定位精确度下降;
4.电缆从导向加热结构至设置有检测主体的支座之间的空间中输送时,电缆暴露在外,刚刚加热过的电缆的温度会下降,使得检测时电缆的温度低于预设的理想的检测温度,导致检测误差的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在线质量检测装置,该电缆在线质量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导向管组,在检测的前中后全过程为电缆提供导向定位,电缆在检测过程中的输送更加平稳,检测的误差更小,同时利用保温导向管同时实现了在加热座和检测座之间对电缆的保温,避免了电缆温度变化过大,保证了检测的质量。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在线质量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座和设置在安装座上的检测机构、加热机构以及导向管组;
8.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座,所述检测座上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通孔,所述检测座在该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检测主体;
9.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座,所述加热座上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通孔,所述加热座的中部对应该通孔设置有可拆卸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环,在所述加热组件安装在加热座上时,所述加热环与该通孔同心;
10.所述导向管组包括内径相同的进线导向管、加热导向管、保温导向管和出线导向管,所述进线导向管可拆卸的设置在加热座的通孔远离检测机构的一端,所述加热导向管可拆卸的设置在加热环的内环表面,所述保温导向管的一端可拆卸的设置在加热座的通孔靠近检测机构的一端,所述保温导向管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设置在检测座的通孔靠近加热机构的一端,所述出线导向管可拆卸的设置在检测座的通孔远离加热机构的一端。
11.本实用新型的电缆在线质量检测装置,在使用前根据要检测的电缆型号进行导向管组的选择,所述导向管组根据所有待测电缆的型号设计,所有导向管组的外径相同,内径
与各自对应的待测电缆相匹配,选择合适的导向管组后,将导向管组安装在检测机构及加热机构上,再将安装座安装在电缆生产线的合适位置,将电缆依次穿过加热机构和检测机构,即可开始检测,检测时电缆不断向前输送,电缆首先进入进线导向管,随后在加热机构处加热,所述加热机构的加热组件对加热环加热,所述加热环上的热量通过加热导向管传递至电缆上,电缆随后经过保温导向管进入检测座,并在检测座中由检测主体完成检测,再穿过出线导向管向后输送。
12.本实用新型的电缆在线质量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导向管组,在检测的前中后全过程为电缆提供导向定位,电缆在检测过程中的输送更加平稳,检测的误差更小,同时利用保温导向管同时实现了在加热座和检测座之间对电缆的保温,避免了电缆温度变化过大,保证了检测的质量。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座和加热座的通孔的两端开口处分别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加热环的内环表面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进线导向管的一端外周面、加热导向管的外周面、保温导向管的两端外周面和出线导向管的一端外周面分别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外螺纹。
14.通过螺纹实现导向管组的拆装,操作简单、便捷,螺纹连接的稳定性好。
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座和加热座上的通孔两端的内螺纹的长度和规格均相同。
16.相同的内螺纹使得在拆装时的通用适配性更好,例如进线导向管和出线导向管可以对调,保温导向管的两端可以对调,甚至加热座和检测座的朝向也可以对调,使得检测装置整体在装配时更加方便。
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座和加热座均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座上。
18.检测座和加热座可拆卸,使得检测座和加热座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待测电缆的型号进行调整,另外也方便进行导向管组的安装。
1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温导向管的外部套设有保温套。
20.保温套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保温导向管的保温效果。
2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进线导向管远离加热座的一端开口和出线导向管远离检测座的一端开口均呈喇叭状。
22.电缆在进入加热座及离开检测座的两个方向上不能保证进出的稳定性,因此喇叭状的开口可以为电缆的限位提供一定的缓冲,避免电缆与导向管之间产生剧烈的摩擦,提升了对电缆的保护效果。
2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进线导向管远离喇叭开口的一端的内环边缘、所述出线导向管远离喇叭开口的一端的内环边缘、所述加热导向管的两端的内环边缘、所述保温导向管的两端的内环边缘均设置有便于电缆穿过的弧形过渡面。
24.由于导向管组的内径与电缆型号相匹配,且各个导向管之间不连续,因此设置弧形过渡面有利于电缆初次穿过各导向管时的插入,同时也能避免电缆在输送过程中与各导向管端面内环边缘之间产生剐蹭,提升了对电缆的保护效果。
25.有益效果在于:
26.1、本实用新型的电缆在线质量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导向管组,在检测的前中后全过程为电缆提供导向定位,电缆在检测过程中的输送更加平稳,检测的误差更小,同时利用保
温导向管同时实现了在加热座和检测座之间对电缆的保温,避免了电缆温度变化过大,保证了检测的质量。
27.2、通过螺纹实现导向管组的拆装,操作简单、便捷,螺纹连接的稳定性好。
28.3、相同的内螺纹使得在拆装时的通用适配性更好,例如进线导向管和出线导向管可以对调,保温导向管的两端可以对调,甚至加热座和检测座的朝向也可以对调,使得检测装置整体在装配时更加方便。
29.4、检测座和加热座可拆卸,使得检测座和加热座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待测电缆的型号进行调整,另外也方便进行导向管组的安装。
30.5、保温套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保温导向管的保温效果。
31.6、电缆在进入加热座及离开检测座的两个方向上不能保证进出的稳定性,因此喇叭状的开口可以为电缆的限位提供一定的缓冲,避免电缆与导向管之间产生剧烈的摩擦,提升了对电缆的保护效果。
32.7、由于导向管组的内径与电缆型号相匹配,且各个导向管之间不连续,因此设置弧形过渡面有利于电缆初次穿过各导向管时的插入,同时也能避免电缆在输送过程中与各导向管端面内环边缘之间产生剐蹭,提升了对电缆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在线质量检测装置的主剖视图;
34.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
37.10、检测机构;11、检测座;12、检测主体;20、加热机构;21、加热座;211、加热组件;212、加热环;30、安装座;40、导向管组;41、进线导向管;42、加热导向管;43、保温导向管;431、保温套;44、出线导向管;50、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9.实施例:
40.一种电缆在线质量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座30和设置在安装座30上的检测机构10、加热机构20以及导向管组40;
41.如图2所示,检测机构10包括检测座11,检测座11上开设有供电缆50穿过的通孔,检测座11在该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检测主体12;
42.如图3所示,加热机构20包括加热座21,加热座21上开设有供电缆50穿过的通孔,加热座21的中部对应该通孔设置有可拆卸的加热组件211,加热组件211包括加热环212,在加热组件211安装在加热座21上时,加热环212与该通孔同心;
43.导向管组40包括内径相同的进线导向管41、加热导向管42、保温导向管43和出线导向管44,进线导向管41可拆卸的设置在加热座21的通孔远离检测机构10的一端,加热导向管42可拆卸的设置在加热环212的内环表面,保温导向管43的一端可拆卸的设置在加热座21的通孔靠近检测机构10的一端,保温导向管43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设置在检测座11的通
孔靠近加热机构20的一端,出线导向管44可拆卸的设置在检测座11的通孔远离加热机构20的一端。
4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检测机构10的加热组件211可以从其顶部拆离,以进行加热导向管42的拆装。
45.本实用新型的电缆50在线质量检测装置,在使用前根据要检测的电缆50型号进行导向管组40的选择,导向管组40根据所有待测电缆50的型号设计,所有导向管组40的外径相同,内径与各自对应的待测电缆50相匹配,选择合适的导向管组40后,将导向管组40安装在检测机构10及加热机构20上,再将安装座30安装在电缆50生产线的合适位置,将电缆50依次穿过加热机构20和检测机构10,即可开始检测,如图1所示,检测时电缆50不断向前输送,电缆50首先进入进线导向管41,随后在加热机构20处加热,加热机构20的加热组件211对加热环212加热,加热环212上的热量通过加热导向管42传递至电缆50上,电缆50随后经过保温导向管43进入检测座11,并在检测座11中由检测主体12完成检测,再穿过出线导向管44向后输送。
46.本实用新型的电缆50在线质量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导向管组40,在检测的前中后全过程为电缆50提供导向定位,电缆50在检测过程中的输送更加平稳,检测的误差更小,同时利用保温导向管43同时实现了在加热座21和检测座11之间对电缆50的保温,避免了电缆50温度变化过大,保证了检测的质量。
47.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利用多个调节压头部件对电缆50实现定位,电动控制方便、效率高,但相较于导向管组40的导向定位,本实用新型的耐用性更好。
48.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座11和加热座21的通孔的两端开口处分别开设有内螺纹,加热环212的内环表面开设有内螺纹,进线导向管41的一端外周面、加热导向管42的外周面、保温导向管43的两端外周面和出线导向管44的一端外周面分别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外螺纹。
49.通过螺纹实现导向管组40的拆装,操作简单、便捷,螺纹连接的稳定性好。
50.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座11和加热座21上的通孔两端的内螺纹的长度和规格均相同。
51.相同的内螺纹使得在拆装时的通用适配性更好,例如进线导向管41和出线导向管44可以对调,保温导向管43的两端可以对调,甚至加热座21和检测座11的朝向也可以对调,使得检测装置整体在装配时更加方便。
5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座11和加热座21均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座30上。
53.检测座11和加热座21可拆卸,使得检测座11和加热座2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待测电缆50的型号进行调整,另外也方便进行导向管组40的安装。
54.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保温导向管43的外部套设有保温套431。
55.保温套431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保温导向管43的保温效果。
56.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进线导向管41远离加热座21的一端开口和出线导向管44远离检测座11的一端开口均呈喇叭状。
57.电缆50在进入加热座21及离开检测座11的两个方向上不能保证进出的稳定性,具体的,在电缆50进入加热座21之前,很难保证其从上一工序到加热机构20处之间的距离小,也很难保证加热机构20与上一工序电缆50出料处的对中性,即电缆50通常是以如图1所示
的倾斜姿态进入进线导向管41,同理,电缆50在离开检测座11后,通常是进入缠绕这一工序,电缆50在卷筒上均匀缠绕时不断沿着卷筒轴向移动,例如卷筒平放时电缆50会左右移动,即会对电缆50造成晃动,因此电缆50也会以如图1所示的倾斜姿态离开出线导向管44且具有晃动,因此锐利的边缘可能会与倾斜的电缆50之间产生剧烈的摩擦或剐蹭,有可能损伤电缆50表面。
58.因此喇叭状的开口可以为电缆50的限位提供一定的缓冲,避免电缆50与导向管之间产生剧烈的摩擦,提升了对电缆50的保护效果。
59.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进线导向管41远离喇叭开口的一端的内环边缘、出线导向管44远离喇叭开口的一端的内环边缘、加热导向管42的两端的内环边缘、保温导向管43的两端的内环边缘均设置有便于电缆50穿过的弧形过渡面,弧形过渡面可视为在该处倒圆角后形成的弧面。
60.由于导向管组40的内径与电缆50型号相匹配,且各个导向管之间不连续,因此设置弧形过渡面有利于电缆50初次穿过各导向管时的插入,同时也能避免电缆50在输送过程中与各导向管端面内环边缘之间产生剐蹭,提升了对电缆50的保护效果。
6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