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甾-4,6,8(9),13(14)-四烯-3,11,16-三酮作为荧光成像试剂的用途

文档序号:34692507发布日期:2023-07-06 01:5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雄甾-4,6,8(9),13(14)-四烯-3,11,16-三酮作为荧光成像试剂的用途

本发明属于生物分析检测,具体涉及天然化合物雄甾-4,6,8(9),13(14)-四烯-3,11,16-三酮在细胞和动物活体荧光成像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视化的生物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比于其它生物成像技术而言,荧光成像具有价格低廉、成像快速的特点,并具有分子水平的敏感性单分子成像,并能对肿瘤的生长进行标记和示踪。但是目前使用荧光染料和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具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如较低的光穿透深度、可能的生物组织破坏,以及生物样品的自发荧光等性限制了它在生物成像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当前,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仍然是有限的:一是适合用来成像的生物标志物;二是成像靶标和反差增强材料的选择;三是用来成像探针生物化的化学方法。此外,在发展成像试剂上同样遇到很多困难,包括:靶向组织或肿瘤的探针的运输不佳;生物毒性大;探针的稳定性不佳;体内信号增强强度低等。因此,开发一种荧光信号强、稳定性高、毒性低的荧光成像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

2、思茅藤(epigynum auritum)是夹竹桃科思茅藤属中的一个种,产于我国云南南部,雄甾-4,6,8(9),13(14)-四烯-3,11,16-三酮是来源于思茅藤植物中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19h18o3,分子量为294.13,属于雄甾类化合物。由于其分子量小且结构中含有较多双键,脂溶性好更容易通过细胞屏障,但是截止目前还未曾有人提出将其用于荧光成像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雄甾-4,6,8(9),13(14)-四烯-3,11,16-三酮的一种新用途,即其作为荧光成像试剂在细胞或生物活体荧光成像领域中的应用,所述雄甾-4,6,8(9),13(14)-四烯-3,11,16-三酮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2、

3、本发明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该化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450nm和最佳发射波长为550nm。

4、本发明通过体外体内实验验证了上述化合物的用途,体外实验中分别采用人表皮细胞系hacat、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系ball-1和一定浓度的雄甾-4,6,8(9),13(14)-四烯-3,11,16-三酮溶液混合孵育,检测到该化合物在波长450nm下的荧光信号且该浓度对正常细胞无毒。采用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该化合物进行活体成像实验,7天后解剖发现并未对balb/c裸鼠的脑、心、肝、脾、肺、肾和睾丸造成损伤。基于上述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用于细胞成像领域和生物活体成像领域。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6、1、本发明为思茅藤单体化合物雄甾-4,6,8(9),13(14)-四烯-3,11,16-三酮发掘了新的生物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7、2、本发明通过实验发现思茅藤单体化合物雄甾-4,6,8(9),13(14)-四烯-3,11,16-三酮在60μmol/l下可进行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成像,且在该浓度下未观察到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但对白血病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8、3、思茅藤单体化合物雄甾-4,6,8(9),13(14)-四烯-3,11,16-三酮属于天然产物,安全性高;而且分离纯化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和市场推广应用。



技术特征:

1.雄甾-4,6,8(9),13(14)-四烯-3,11,16-三酮在作为荧光成像试剂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雄甾‑4,6,8(9),13(14)‑四烯‑3,11,16‑三酮的一种新用途,即其在作为荧光成像试剂中的应用,将雄甾‑4,6,8(9),13(14)‑四烯‑3,11,16‑三酮溶液分别与人表皮细胞HaCat、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BALL‑1共同孵育,实现了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实时、高分辨的荧光成像,本发明还在Balb/c裸鼠上实现了快速、实时生物活体荧光成像,本发明化合物为思茅藤来源的雄甾类天然产物,将其应用于细胞荧光成像、生物分析等领域,具有对细胞染色灵敏快速,细胞毒性小、荧光信号强、可活体成像等优点,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新,陈东杰,王永朋,肖珊珊,程桂广,刘亚平,赵天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