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旁路系统的电阻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03465发布日期:2023-08-22 12:05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旁路系统的电阻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网的,尤其涉及一种旁路系统的电阻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在35kv等级别的旁路系统运行过程中,会将电缆外护套接地,当合闸或者解列旁路系统时,冲击电流带来的危害效应依赖构建可靠的电路等效模型来评估。

2、如图1所示,在构建电路等效模型时,会设置接地回路,在理想情况下,所有接地回路通过同一点入地,该点流经的电流大小为0。

3、但是,旁路系统难以达到理想情况,导致电路等效模型的准确性较低,导致防范冲击电流的措施失效,冲击电流容易给旁路系统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旁路系统的电阻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如何提高对旁路系统构建电路等效模型的准确性,以降低冲击电流给旁路系统带来的危害的问题。

2、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旁路系统的电阻检测方法,包括:

3、对旁路系统构建电路等效模型,所述电路等效模型中具有表征电缆的接地装置的第一接地支路、表征变电站或输电站的接地装置的第二接地支路;

4、以所述第一接地支路为球心、构建多个球形的等势面;

5、对所述第一接地支路计算在某个所述等势面上形成的第一电势;

6、对所述第二接地支路在某个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地体的所述等势面上形成的第二电势;

7、依据所述第一电势与所述第二电势计算所述第一接地支路与所述第二接地支路之间的土壤的总电阻。

8、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一接地支路计算在某个所述等势面上形成的第一电势,包括:

9、确定所述第一接地支路将电流注入土壤时所处的所述等势面,作为第一目标面;

10、确定第一函数关系,所述第一函数关系表示第一电流体密度为所述电流值与所述第一目标面的面积之间的比值;

11、确定第二函数关系,所述第二函数关系表示第一电场强度为所述第一电流体密度与所述土壤的电导率之间的比值;

12、联合所述第一函数关系与所述第二函数关系,求解所述第一电场强度;

13、在所述第一目标面的半径到无穷的范围内对所述第一电场强度进行积分,得到所述第一目标面的第一电势。

14、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势表达为:

15、

16、其中,u1为所述第一电势,e1为所述第一电场强度,r为半径,i为所述电流值,r1为所述第一目标面的半径,σ为所述电导率。

17、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二接地支路在某个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地体的所述等势面上形成的第二电势,包括:

18、确定所述第二接地支路将电流注入土壤时所处的所述等势面,作为第二目标面;

19、确定第三函数关系,所述第三函数关系表示第二电流体密度为所述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目标面的面积之间的比值;

20、确定第四函数关系,所述第四函数关系表示第二电场强度为所述第二电流体密度与所述土壤的电导率之间的比值;

21、联合所述第三函数关系与所述第四函数关系,求解所述第二电场强度;

22、在所述第二目标面的半径到无穷的范围内对所述第二电场强度进行积分,得到所述第二目标面的第二电势。

23、可选地,所述第二电势表达为:

24、

25、其中,u2为所述第二电势,e2为所述第二电场强度,r为半径,i为所述电流值,r2为所述第二目标面的半径,σ为所述电导率。

26、可选地,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电势与所述第二电势计算所述第一接地支路与所述第二接地支路之间的土壤的总电阻,包括:

27、计算所述第一电势与所述第一接地支路注入土壤的电流的电流值之间的比值,获得所述第一接地支路的第一接地电阻;

28、计算所述第二电势与所述第二接地支路注入土壤的电流的电流值之间的比值,获得所述第二接地支路的第二接地电阻;

29、在每个所述等势面流过的电流的电流值相等的条件下,将所述第一接地电阻减去所述第二接地电阻,获得所述第一接地支路与所述第二接地支路之间的土壤的总电阻。

30、可选地,所述总电阻表示为:

31、

32、其中,r为所述总电阻,u1为所述第一电势,u2为所述第二电势,i为所述电流值,r1为第一目标面的半径,r2为第二目标面的半径,σ为土壤的电导率,所述第一目标面为所述第一接地支路将电流注入土壤时所处的所述等势面,所述第二目标面为所述第二接地支路将电流注入土壤时所处的所述等势面。

3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旁路系统的电阻检测装置,包括:

34、电路等效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对旁路系统构建电路等效模型,所述电路等效模型中具有表征电缆的接地装置的第一接地支路、表征变电站或输电站的接地装置的第二接地支路;

35、等势面构建模块,用于以所述第一接地支路为球心、构建多个球形的等势面;

36、第一电势计算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接地支路计算在某个所述等势面上形成的第一电势;

37、第二电势计算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接地支路在某个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地体的所述等势面上形成的第二电势;

38、土壤电阻计算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电势与所述第二电势计算所述第一接地支路与所述第二接地支路之间的土壤的总电阻。

39、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势计算模块包括:

40、第一目标面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接地支路将电流注入土壤时所处的所述等势面,作为第一目标面;

41、第一函数关系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函数关系,所述第一函数关系表示第一电流体密度为所述电流值与所述第一目标面的面积之间的比值;

42、第二函数关系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函数关系,所述第二函数关系表示第一电场强度为所述第一电流体密度与所述土壤的电导率之间的比值;

43、第一电场强度求解模块,用于联合所述第一函数关系与所述第二函数关系,求解所述第一电场强度;

44、第一电场强度积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面的半径到无穷的范围内对所述第一电场强度进行积分,得到所述第一目标面的第一电势。

45、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势表达为:

46、

47、其中,u1为所述第一电势,e1为所述第一电场强度,r为半径,i为所述电流值,r1为所述第一目标面的半径,σ为所述电导率。

48、可选地,所述第二电势计算模块包括:

49、第二目标面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接地支路将电流注入土壤时所处的所述等势面,作为第二目标面;

50、第三函数关系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三函数关系,所述第三函数关系表示第二电流体密度为所述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目标面的面积之间的比值;

51、第四函数关系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四函数关系,所述第四函数关系表示第二电场强度为所述第二电流体密度与所述土壤的电导率之间的比值;

52、第二电场强度求解模块,用于联合所述第三函数关系与所述第四函数关系,求解所述第二电场强度;

53、第二电场强度积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目标面的半径到无穷的范围内对所述第二电场强度进行积分,得到所述第二目标面的第二电势。

54、可选地,所述第二电势表达为:

55、

56、其中,u2为所述第二电势,e2为所述第二电场强度,r为半径,i为所述电流值,r2为所述第二目标面的半径,σ为所述电导率。

57、可选地,所述土壤电阻计算模块包括:

58、第一接地电阻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电势与所述第一接地支路注入土壤的电流的电流值之间的比值,获得所述第一接地支路的第一接地电阻;

59、第二接地电阻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二电势与所述第二接地支路注入土壤的电流的电流值之间的比值,获得所述第二接地支路的第二接地电阻;

60、接地电阻相减模块,用于在每个所述等势面流过的电流的电流值相等的条件下,将所述第一接地电阻减去所述第二接地电阻,获得所述第一接地支路与所述第二接地支路之间的土壤的总电阻。

6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总电阻表示为:

62、

63、其中,r为所述总电阻,u1为所述第一电势,u2为所述第二电势,i为所述电流值,r1为第一目标面的半径,r2为第二目标面的半径,σ为土壤的电导率,所述第一目标面为所述第一接地支路将电流注入土壤时所处的所述等势面,所述第二目标面为所述第二接地支路将电流注入土壤时所处的所述等势面。

6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65、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66、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67、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旁路系统的电阻检测方法。

6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旁路系统的电阻检测方法。

69、在本实施例中,对旁路系统构建电路等效模型,电路等效模型中具有表征电缆的接地装置的第一接地支路、表征变电站或输电站的接地装置的第二接地支路;以第一接地支路为球心、构建多个球形的等势面;对第一接地支路计算在某个等势面上形成的第一电势;对第二接地支路在某个相对于第一接地体的等势面上形成的第二电势;依据第一电势与第二电势计算第一接地支路与第二接地支路之间的土壤的总电阻。本实施例参考等势面测量旁路系统的电路等效模型测量第一接地支路与第二接地支路之间的土壤的总电阻,可以保证土壤的总电阻的准确性,由于第一接地支路与第二接地支路之间相距较远、土壤的总电阻不可忽略,在电路等效模型中添加土壤的总电阻更加贴近旁路系统的实际情况,提高旁路系统的电路等效模型的准确性,从而保证防范冲击电流的措施有效,降低电流给旁路系统带来的危害。

70、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