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温湿度智能控制的温湿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21044发布日期:2023-08-04 14:3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温湿度智能控制的温湿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温湿度传感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温湿度智能控制的温湿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1、温湿度传感器是一种装有湿敏和热敏元件,能够用来测量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装置,有的带有现场显示,有的不带有现场显示,温湿度传感器由于体积小,性能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温湿度传感器多以温湿度一体式的探头作为测温元件,将温度和湿度信号采集出来,经过稳压滤波、运算放大、非线性校正、v/i转换、恒流及反向保护等电路处理后,转换成与温度和湿度成线性关系的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输出,也可以直接通过主控芯片进行485或232等接口输出。

2、例如公开号位cn203520212u的一种智能温湿度控制传感器,包括电源、mcu模块、模数转换器、显示单元、输出单元,信号采集模块和外置设备,其中:所述的信号采集模块设有测湿敏感元件和测温敏感元件,所述的mcu模块连接着电源、信号采集模块、模数转换器、以及输出单元,所述的模数转换器连接着显示单元,所述的输出单元连接外置设备;可以准确的实时的进行对现场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测量,针对测量到的温度和湿度智能根据设定好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制冷加温或者保持湿度,对现场的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失控情况报警。

3、虽然该专利中的温湿度传感器以智能控制的手段进行温湿度的检测,并对其他制冷加温、保湿设备进行控制,但是现有的温湿度传感器在安装时,多以螺丝固定的方式进行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以致温湿度传感器在安装、拆卸时都非常不便,从而导致温湿度传感器在维护时费时费力,进而影响温湿度传感器的正常使用。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温湿度智能控制的温湿度传感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温湿度智能控制的温湿度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温湿度传感器在安装、拆卸时都非常不便,从而导致温湿度传感器在维护时费时费力,进而影响温湿度传感器正常使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温湿度智能控制的温湿度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和安装板,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下端右侧连接有电源线,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下端左侧安装有温湿度探头,所述传感器本体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传感器本体正面的下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安装板正面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架,所述传感器本体插接在固定架的内部,所述固定架内部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固定架内部的下端外侧通过支撑组件安装有支板,所述支板的上端与传感器本体的下端外侧贴合,所述固定架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与传感器本体的上端外侧贴合,所述安装板正面的内侧设置有顶压组件,所述顶压组件与传感器本体的背面贴合。

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杆与第一弹簧,所述支杆连接在支板的下端外侧,所述支杆的下端贯穿固定架,所述支杆的外壁与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支杆的外壁,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支板的下端外侧贴合,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固定架内部的下端外侧贴合。

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杆槽、第二弹簧、卡杆、第一限位组件与控制组件,所述杆槽开设在固定架内壁的上端,所述第二弹簧安装在杆槽内部的内侧,所述卡杆连接在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在卡杆的外壁,所述卡杆的一端贯穿杆槽,所述卡杆的下端与传感器本体的上端外侧贴合,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固定架外壁的上端,所述控制组件与卡杆的另一端相连接。

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安装在卡杆的外壁,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在杆槽的内壁,所述第一限位块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槽的内部。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通槽与拉杆,所述通槽开设在固定架外壁的上端,所述通槽与杆槽相连通,所述拉杆滑动连接在通槽的内部,所述拉杆的一端伸入杆槽的内部,所述拉杆的一端贯穿第二弹簧,所述拉杆的外壁与第二弹簧滑动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与卡杆的另一端相连接。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顶压组件包括第三弹簧、顶板与定位组件,所述第三弹簧安装在安装板的正面,所述顶板连接在第三弹簧的一端,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顶板背面的外侧,所述顶板的正面与传感器本体的背面贴合。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定位槽与第二限位组件,所述定位杆连接在顶板背面的外侧,所述定位槽开设在安装板正面的内侧,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设置在定位杆的一端,所述定位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限位组件滑动连接在定位槽的内部。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安装在定位杆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在定位槽的内壁,所述第二限位块滑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槽的内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1、其一,本发明中,在安装传感器本体时,将安装板安装在所需位置,随后将传感器本体插入固定架中,即可通过定位机构将传感器本体稳固在固定架中,且通过支撑组件支撑支板的位置,使支板支撑传感器本体下端的位置,通过顶压组件支撑传感器本体背面的位置,即可将传感器本体稳固在固定架中,从而完成传感器本体的安装工作,而在需要取出传感器本体时,只需通过控制组件将卡杆收入杆槽的内部,随后将传感器本体向上拉动即可取出,使传感器本体在拆装时都更加方便、快捷,以避免长时间的拆装工作而影响传感器本体的维护效率。

12、其二,本发明中,在将传感器本体插入固定架的内部时,通过传感器本体的挤压使卡杆进入杆槽的内部,并在传感器本体越过卡杆的位置后,通过弹簧带动卡杆复位,且通过第一限位组件稳固卡杆的位置,即可使卡杆的一端贯穿杆槽且贴合在传感器本体的上端外侧,以使定位机构可将传感器本体封装在固定架中,从而完成传感器本体的安装工作,使传感器本体在安装时更加方便、快捷。

13、其三,本发明中,在通过定位机构将传感器本体封装在固定架的内部后,通过支杆稳固第一弹簧的位置,即可使第一弹簧支撑支板的位置,即可使支撑组件通过支板起到支撑传感器本体下端位置的作用,以使传感器本体的上端与卡杆紧密贴合,而通过顶压组件支撑传感器本体背面的位置,即可使传感器本体正面的外侧与固定架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达到稳固传感器本体位置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温湿度智能控制的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本体和安装板,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下端右侧连接有电源线,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下端左侧安装有温湿度探头,所述传感器本体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传感器本体正面的下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安装板正面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架,所述传感器本体插接在固定架的内部,所述固定架内部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固定架内部的下端外侧通过支撑组件安装有支板,所述支板的上端与传感器本体的下端外侧贴合,所述固定架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与传感器本体的上端外侧贴合,所述安装板正面的内侧设置有顶压组件,所述顶压组件与传感器本体的背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温湿度智能控制的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杆与第一弹簧,所述支杆连接在支板的下端外侧,所述支杆的下端贯穿固定架,所述支杆的外壁与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支杆的外壁,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支板的下端外侧贴合,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固定架内部的下端外侧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温湿度智能控制的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杆槽、第二弹簧、卡杆、第一限位组件与控制组件,所述杆槽开设在固定架内壁的上端,所述第二弹簧安装在杆槽内部的内侧,所述卡杆连接在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在卡杆的外壁,所述卡杆的一端贯穿杆槽,所述卡杆的下端与传感器本体的上端外侧贴合,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固定架外壁的上端,所述控制组件与卡杆的另一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温湿度智能控制的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安装在卡杆的外壁,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在杆槽的内壁,所述第一限位块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槽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温湿度智能控制的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通槽与拉杆,所述通槽开设在固定架外壁的上端,所述通槽与杆槽相连通,所述拉杆滑动连接在通槽的内部,所述拉杆的一端伸入杆槽的内部,所述拉杆的一端贯穿第二弹簧,所述拉杆的外壁与第二弹簧滑动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与卡杆的另一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温湿度智能控制的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组件包括第三弹簧、顶板与定位组件,所述第三弹簧安装在安装板的正面,所述顶板连接在第三弹簧的一端,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顶板背面的外侧,所述顶板的正面与传感器本体的背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温湿度智能控制的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定位槽与第二限位组件,所述定位杆连接在顶板背面的外侧,所述定位槽开设在安装板正面的内侧,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设置在定位杆的一端,所述定位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限位组件滑动连接在定位槽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温湿度智能控制的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安装在定位杆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在定位槽的内壁,所述第二限位块滑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槽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温湿度传感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温湿度智能控制的温湿度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和安装板,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下端右侧连接有电源线;通过将安装板安装在所需位置,并将传感器本体插入固定架中,即可通过定位机构将传感器本体稳固在固定架中,且通过支撑组件和支板支板支撑传感器本体下端的位置,通过顶压组件支撑传感器本体背面的位置,即可将传感器本体稳固在固定架中,从而完成传感器本体的安装工作,而在需要取出传感器本体时,只需通过控制组件将卡杆收入杆槽的内部,随后将传感器本体向上拉动即可取出,使传感器本体在拆装时都更加方便、快捷,以避免长时间的拆装工作而影响传感器本体的维护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夏贤冲,颜天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