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压电路接线结论的生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18887发布日期:2023-12-08 13:3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失压电路接线结论的生成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力,特别是涉及一种失压电路接线结论的生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背景技术:

1、三相三线智能电表的计量准确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电能表自身的计量偏差;其二是电能表在使用过程中的线路连接是否正确。随着生产制造技术的不断革新,三相三线智能电表自身的准确度不断提升,计量误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计量误差通常是由错误接线引起的。交流电力系统中存在三根导线,分为a相、b相、c相,在三相三线智能电表的使用过程中,确保接线不发生错误是实现电能表正确计量的前提条件。

2、目前,现有的接线结论生成方法通常是先判断当前电路的电压相序(即电压正相序或者电压逆相序),再根据电压相序以及电路中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角度生成相量图,再根据相量图确定接线结论的。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电路的电压相序是在电路运行状态正常的基础上进行判断的。然而,当电路出现失压情况时,是无法确定电压相序的,导致无法生成相量图,进而导致无法生成接线结论。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失压电路接线结论的生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主要目的在于现有当电路出现失压情况时,无法确定电压相序,导致无法生成相量图,进而导致无法生成接线结论的问题。

2、依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失压电路接线结论的生成方法,包括:

3、根据当前电路的各个相别的电压数据判断所述当前电路的运行状态;

4、若所述运行状态为失压状态,则获取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超前第一元件电流相量的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超前第二元件电流相量的第二角度值,所述基准相别用于表征各个所述相别的电压数据中与额定电压数据偏差最小的相别;

5、基于所述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第二角度值生成所述当前电路对应的电压电流相量图;

6、根据所述电压电流相量图以及负载功率因数角生成所述当前电路的接线结论。

7、优选的,若所述当前电路为电压正相序电路,所述基于所述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第二角度值生成所述当前电路对应的电压电流相量图,具体包括:

8、基于所述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根据额定相电压角度确定第一相别的电压相量;

9、基于电压正相序电路电压顺时针原则,根据所述第一相别的电压相量确定第二相别的电压相量以及第三相别的电压相量,得到电压相量图;

10、基于所述电压相量图,分别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第二角度值确定第一电流相量以及第二电流相量,生成所述当前电路对应的电压电流相量图。

11、优选的,若所述当前电路为电压逆相序电路,所述基于所述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第二角度值生成所述当前电路对应的电压电流相量图,具体包括:

12、基于所述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根据额定相电压角度确定第一相别的电压相量;

13、基于电压逆相序电路电压逆时针原则,根据所述第一相别的电压相量确定第二相别的电压相量以及第三相别的电压相量,得到电压相量图;

14、基于所述电压相量图,分别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第二角度值确定第一电流相量以及第二电流相量,生成所述当前电路对应的电压电流相量图。

15、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电压电流相量图以及负载功率因数角生成所述当前电路的接线结论,具体包括:

16、基于所述电压电流相量图,根据负载功率因数角确定所述第二相别的电压相量以及所述第三相别的电压相量与所述第一电流相量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相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生成电压接线结论;

17、根据所述负载功率因数角的角度值与负载性质生成电流接线结论;

18、将所述电压接线结论以及所述电流接线结论组合生成所述当前电路的接线结论。

19、优选的,所述根据当前电路的各个相别的电压数据判断所述当前电路的运行状态,具体包括:

20、基于三相三线智能电表分别采集当前电路的各个相别的电压数据;

21、若各个所述相别的电压数据中存在至少一个相别的电压数据与额定电压数据之间的偏差超过预设电压偏差阈值,则确定所述当前电路的运行状态为失压状态。

22、优选的,所述根据当前电路的各个相别的电压数据判断所述当前电路的运行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3、若所述运行状态为正常状态,则获取所述当前电路的各个元件的电能数据;

24、根据各个所述元件的电能数据中的功率因数以及无功功率数据分别计算各个所述元件的电压相量超前电流相量的角度值;

25、根据各个所述元件的电压相量超前电流相量的角度值确定所述当前电路的电压相序。

26、优选的,所述根据各个所述元件的电压相量超前电流相量的角度值确定所述当前电路的电压相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7、根据所述当前电路的电压相序以及负荷功率因数角的角度值生成电压电流相量图;

28、基于所述相量图生成所述当前电路的接线结论。

29、依据本技术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失压电路接线结论的生成装置,包括:

30、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电路的各个相别的电压数据判断所述当前电路的运行状态;

31、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运行状态为失压状态,则获取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超前第一元件电流相量的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超前第二元件电流相量的第二角度值,所述基准相别用于表征各个所述相别的电压数据中与额定电压数据偏差最小的相别;

32、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第二角度值生成所述当前电路对应的电压电流相量图;

33、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电流相量图以及负载功率因数角生成所述当前电路的接线结论。

34、优选的,若所述当前电路为电压正相序电路,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35、基于所述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根据额定相电压角度确定第一相别的电压相量;

36、基于电压正相序电路电压顺时针原则,根据所述第一相别的电压相量确定第二相别的电压相量以及第三相别的电压相量,得到电压相量图;

37、基于所述电压相量图,分别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第二角度值确定第一电流相量以及第二电流相量,生成所述当前电路对应的电压电流相量图。

38、优选的,若所述当前电路为电压逆相序电路,所述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39、基于所述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根据额定相电压角度确定第一相别的电压相量;

40、基于电压逆相序电路电压逆时针原则,根据所述第一相别的电压相量确定第二相别的电压相量以及第三相别的电压相量,得到电压相量图;

41、基于所述电压相量图,分别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第二角度值确定第一电流相量以及第二电流相量,生成所述当前电路对应的电压电流相量图。

42、优选的,所述第二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43、基于所述电压电流相量图,根据负载功率因数角确定所述第二相别的电压相量以及所述第三相别的电压相量与所述第一电流相量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相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生成电压接线结论;

44、根据所述负载功率因数角的角度值与负载性质生成电流接线结论;

45、将所述电压接线结论以及所述电流接线结论组合生成所述当前电路的接线结论。

46、优选的,所述判断模块,具体包括:

47、采集单元,用于基于三相三线智能电表分别采集当前电路的各个相别的电压数据;

48、判断单元,用于若各个所述相别的电压数据中存在至少一个相别的电压数据与额定电压数据之间的偏差超过预设电压偏差阈值,则确定所述当前电路的运行状态为失压状态。

49、优选的,所述判断模块之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生成模块,用于:

50、若所述运行状态为正常状态,则获取所述当前电路的各个元件的电能数据;

51、根据各个所述元件的电能数据中的功率因数以及无功功率数据分别计算各个所述元件的电压相量超前电流相量的角度值;

52、根据各个所述元件的电压相量超前电流相量的角度值确定所述当前电路的电压相序。

53、优选的,所述第三生成模块,还用于:

54、根据所述当前电路的电压相序以及负荷功率因数角的角度值生成电压电流相量图;

55、基于所述相量图生成所述当前电路的接线结论。

56、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上述失压电路接线结论的生成方法对应的操作。

57、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58、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条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失压电路接线结论的生成方法对应的操作。

59、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6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失压电路接线结论的生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首先根据当前电路的各个相别的电压数据判断所述当前电路的运行状态;其次若所述运行状态为失压状态,则获取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超前第一元件电流相量的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超前第二元件电流相量的第二角度值,所述基准相别用于表征各个所述相别的电压数据中与额定电压数据偏差最小的相别;再次基于所述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第二角度值生成所述当前电路对应的电压电流相量图;最后根据所述电压电流相量图以及负载功率因数角生成所述当前电路的接线结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首先判断当前电路是否为失压状态;若是,则选取与额定电压数据偏差最小的相别作为基准相别,并根据该基准相别的电压相量超前各个元件电流相量的角度值生成当前电路对应的电压电流相量图;最后根据电压电流相量图以及负载功率因数角生成当前电路的接线结论,无需依赖电压相序,即可生成接线结论,克服了在电路出现失压情况时,由于无法确定电压相序而导致无法生成相量图,进而导致无法生成接线结论的情况,实现了针对失压电路的错误接线分析。

6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