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插机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电池生产线与流程

文档序号:36001860发布日期:2023-11-16 14:45阅读:42来源:国知局
对插机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电池生产线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池测试,尤其涉及对插机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电池生产线。


背景技术:

1、新能源电池在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搭载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被广泛使用,另外,电池还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储能领域等。

2、在电池的制造环节,为了把控并确定电池模组、电池包的性能,在将电池单体组装成电池模组后、以及组装成电池包后还需要对电池模组、电池包进行包括充放电测试、电池模组参数性能测试等在内的多种性能测试,只有经测试合格的电池模组、电池包才被允许进行后续的组装,经测试不合格的电池模组、电池包作为不合格品被送往规定位置。

3、另外,电池生产中,存在生产多种规格的电池模组、电池包的情况,因此业界对电池生产线的兼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如何提高电池生产线中测试环节的兼容性是业界研究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兼容性良好的对插机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以及电池生产线,能够高效、简单地实现对不同规格的电池的测试。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插机构,包括支撑板和至少两个插接连接器,所述插接连接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并且,至少一个所述插接连接器构成为能够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中的至少任一者转动且能够相对于待测工件放置空间进行靠近或远离的运动,各所述插接连接器通过绕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中的至少任一者转动而在可插接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通过切换所述插接连接器的状态来选择所使用的所述插接连接器,其中,处于所述可插接状态的所述插接连接器位于可插接位置,处于所述避让状态的所述插接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待测工件放置空间处于避让位置。

3、本技术实施例中,插接连接器能够靠近并连接待测工件,以实现对待测工件的测试;插接连接器也能远离待测工件断开连接。并且插接连接器可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中的至少任一者转动,由此可以使无法与待测工件的连接器插接口对应的插接连接器、多余的插接连接器转动至避让状态进行避让,使对插机构可兼容不同种类的待测工件,由此能够事先配备多个插接连接器,通过这些插接连接器的位置组合来适配各种待测工件。另外,还可以通过多个插接连接器分别与多个待测工件的各连接器插接口对插,从而一并对多个待测工件进行测试,因此有助于提高测试效率,提高测试工位的吞吐量。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插机构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插接连接器经由所述转动机构而连接于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转动机构,所述插接连接器能够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中的至少任一者转动。

5、由于插接连接器通过转动机构连接于支撑板,转动机构可带动插接连接器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中的至少任一者转动,使插接连接器避让待测工件或朝向待测工件。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连接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具有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一杆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二杆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插接连接器,所述插接连接器能够随所述第二杆件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

7、由于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之间设有第一转轴,使第二杆件能够以第一转轴为轴相对于第一杆件转动,第二杆件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插接连接器连接,使第二杆件转动时带动插接连接器绕第一轴线转动。在插接连接器数量大于待测工件所需数量时,第二杆件带动插接连接器向远离待测工件的方向转动,避让待测工件。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设有螺纹部,通过螺母与所述螺纹部配合而将所述第二杆件与所述第一杆件紧固。

9、拧松螺母后,第二杆件可相对于第一杆件自由转动;拧紧螺母,第二杆件相对于第一杆件被固定。通过在第一转轴设置螺纹部,并配合设置螺母,可使第二杆件在某设定角度上被固定。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杆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于所述插接连接器,所述第二转轴具有所述第二轴线,所述插接连接器能够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11、由于第二杆件与插接连接器通过第二转轴连接,使插接连接器可相对于第二杆件以第二轴线为轴进行转动。在插接连接器数量大于待测工件所需数量时,插接连接器向远离待测工件的方向转动,避让待测工件。而且,可根据使用场景使第二杆件连同插接连接器绕第一轴线转动或使插接连接器绕第二轴线转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转轴以间隙配合的方式连接。

13、由此,例如仅通过拨动插接连接器这样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容易地使插接连接器相对于第二转轴转动,改变插接连接器的位置,避让或朝向待测工件,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的优点。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杆件包括两个分支杆和将两个所述分支杆的一端连接起来的连接端部,所述插接连接器的一部分位于两个所述分支杆的自由端之间,所述第一转轴安装于所述连接端部,所述第二转轴贯穿两个所述分支杆的自由端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分支杆的自由端之间的所述插接连接器。

15、由于第一转轴安装于连接端部,两个分支杆带动插接连接器绕第一轴线转动。并且,第二转轴贯穿自由端和插接连接器,插接连接器可绕第二轴线在两个分支杆之间转动。通过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使插接连接器拥有较高的自由度,插接连接器既可朝向待测工件用于连接检测,又可避让待测工件使插接连接器的数量与待测工件适配,或是使适于待测工件的插接连接器朝向待测工件;而且既可以绕第一轴线转动进行避让,也可以绕第二轴线转动进行避让。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能够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的转盘,所述转盘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插接连接器,所述插接连接器能够随所述转盘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

17、由于插接连接器可通过绕第二轴线旋转而在可插接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切换,用以连接或避让待测工件。另外,一个转盘可配备多个插接连接器,因此,可选择性地使多个插接连接器中的某一个位于可插接位置,通过将这些插接连接器配置成不同的型号,进一步提高了插接连接器与待测工件之间的组合灵活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盘通过第三杆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三杆件包括直杆或能够弯折的杆。

19、通过将杆弯折或伸直能够使转盘连同转盘上的插接连接器整体上在可插接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切换。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通过滑动组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板滑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转动机构的滑动,与所述转动机构连接的所述插接连接器相对于待测工件放置空间进行靠近或远离的运动。

21、通过滑动组件滑动转动机构,带动插接连接器靠近或远离待测工件,从而带动插接连接器连接待测工件或与待测工件分离。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板的第一导轨和与所述第一导轨连接且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导轨滑动的中间板,所述转动机构连接于所述中间板,经由所述中间板而连接于所述支撑板。

23、通过设置第一导轨和中间板,实现插接连接器在第一导轨延伸方向上的滑动,从而能够容易地调节插接连接器的位置、相对的插接连接器之间的距离以兼容不同规格的待测工件,而且,通过使中间板沿着第一导轨滑动就能够实现插接连接器与待测工件之间的插接或脱离,因此能够自动化地实现对插。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中间板的第二导轨和与所述第二导轨连接且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导轨滑动的滑动块,所述转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滑动块,经由所述滑动块而安装于所述中间板,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

25、通过设置第二导轨和滑动块,实现了插接连接器在第二导轨延伸方向上的滑动,从而能够容易地调节插接连接器的位置以兼容不同规格的待测工件。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插机构包括两个所述中间板,每个所述中间板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滑动块,每个所述滑动块安装有两个转动机构。

27、由此能够设置多个转动机构。在将设于同一滑动块的两个转动机构所连接的插接连接器作为一套插接连接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使用场景以套为单位设置插接连接器的组合。也可以将设于同一滑动块的转动机构以及插接连接器作为一个单元来进行安装、拆卸、更换等,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插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中间板沿着所述第一导轨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或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块沿着所述第二导轨滑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29、通过设置第一驱动装置和/或第二驱动装置,工作人员只需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和/或第二驱动装置即可实现插接连接器的移动,调整插接连接器相对于待测工件的相对位置,还能实现插接连接器的连接和断开,减轻手动操作的工作负担,提高该工位乃至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插机构还包括第一升降动作缸和/或第二升降动作缸,所述第一升降动作缸用于带动所述中间板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升降动作缸用于带动所述滑动块靠近或远离所述中间板。

31、通过设置第一升降动作缸和/或第二升降动作缸,使插接连接器靠近或远离支撑板,从而沿竖直方向调整插接连接器相对于待测工件的位置,使插接连接器能准确地连接待测工件,而且能够兼容尺寸不同、连接器插接口高度不同的工件等,进一步提高了兼容性。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槽和至少部分地收纳于所述连接器槽内的连接器端子。

33、连接器端子用于与待测工件电连接,连接器槽用于收纳并保护待测工件,而且还能够在插接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有助于快速且准确地完成插接。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插接连接器是相同型号的所述插接连接器,或者,所述插接连接器包括型号不同的所述插接连接器,其中,所述型号不同包括所述连接器端子和所述连接器槽中的至少任一者不同。

35、由此,不同型号的插接连接器适配不同型号的待测工件,使用时移动对应待测工件的插接连接器朝向待测工件,将与待测工件型号不匹配的插接连接器转动至避让位置,实现对多种型号的待测工件的适配与检测。

36、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用于对电池进行测试,该测试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对插机构;线束,电连接于所述对插机构的所述插接连接器所具有的连接器端子;和测试模块,经由所述线束电连接于所述连接器端子。

37、由于用于对电池进行测试的测试装置中配备了上述的对插机构,因此无需更换对插机构或是对插机构中的插接连接器即可实现对多种电池的测试,提高了测试装置的兼容性,降低了测试成本,而且无需中途更换对插机构等,提升了测试效率。

38、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使用测试装置对电池进行测试,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对插机构,所述对插机构包括支撑板和至少两个插接连接器,所述插接连接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并且,至少一个所述插接连接器构成为能够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中的至少任一者转动且能够相对于待测工件放置空间进行靠近或远离的运动,各所述插接连接器通过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中的至少任一者转动而在可插接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通过切换所述插接连接器的状态来选择所使用的插接连接器,其中,处于可插接状态的所述插接连接器位于可插接位置,处于避让状态的所述插接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待测工件放置空间处于避让位置,所述测试方法包括:获取信息步骤,获取作为所述待测工件的电池的型号信息;转动步骤,根据所述型号信息使要使用的所述插接连接器转动到与所述电池的连接器插接口相对应的位置而成为所述可插接状态,其中,不使用的所述插接连接器成为所述避让状态;滑动步骤,在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待测工件放置空间中的状态下,使所述插接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待测工件放置空间中的所述电池进行靠近的运动,直至所述插接连接器插接于所述电池的所述连接器插接口;和测试步骤,进行测试。

39、由此,可以根据待测试的电池的型号信息了解到电池的连接器插接口的数量、位置等,从而能够确定要使用的插接连接器的组合。通过将要使用的插接连接器转动到与电池的连接器插接口相对应的位置,将不使用的插接连接器转动到避让位置。然后通过使这些位于与待测试的电池上的连接器插接口相对应的位置的插接连接器进行彼此靠近的动作实现对插,从而能够实现对多种待测工件的适配与检测。该测试方法兼容性好,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而且提升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插机构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连接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具有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一杆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二杆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于所述插接连接器,所述第二转轴具有所述第二轴线,所述转动步骤包括使所述第二杆件绕着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第一轴线转动的步骤,和/或使所述插接连接器绕着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第二轴线转动的步骤。

41、由此,插接连接器可绕第一轴线和/或第二轴线转动,从而能够在与电池的连接器插接口的开口对准的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切换。由此能够容易选用合适的插接连接器对电池进行测试,而且当前电池不使用的插接连接器也不会与当前电池发生干涉,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和操作方法提高了测试装置以及测试方法的兼容性。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插机构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能够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的转盘,所述转盘安装有所述插接连接器,所述转动步骤包括:使所述转盘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规定的角度的步骤。

43、由此,插接连接器可通过转盘的旋转绕第二轴线旋转,从而能够在与电池的连接器插接口的开口对准的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切换。由此能够容易选用合适的插接连接器对电池进行测试,而且当前电池不使用的插接连接器也不会与当前电池发生干涉,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和操作方法提高了测试装置以及测试方法的兼容性。

44、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线,该电池生产线包括: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测试装置,所述插接连接器用于与位于所述待测工件放置空间的电池的连接器插接口插接;和输送装置,用于使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待测工件放置空间或使所述电池离开所述待测工件放置空间。

45、由此,通过测试装置与输送装置的配合,能够利用测试装置对电池生产线上所生产的多种规格型号的电池进行测试,有助于提高整条电池生产线的兼容性。

4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