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56178发布日期:2024-02-26 17:1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轨道交通的运行区间短,车辆启动、加速、减速和制动频繁的特点,使得轨道车辆在机械运转时的动态载荷变化范围与频率变大,因此为保证轨道车辆的运营安全,对车辆的状态监测就变的尤为重要。目前,轨道交通车辆的状态监测系统具有监测、故障排查、牵引和制动等重要功能,其决定了机车车辆运营速度和安全品质,而状态监测系统对故障的判断主要依靠各类传感器对车辆的实时监测,监测信号主要为温度、振动及冲击信号。

2、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可同时监测温度和振动信号,因此在轨道车辆上广为使用,现有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通常可以监测多个方向的振动,为了使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振动方向与实际轨道车辆需要测量的振动方向一致,通常需要在安装传感器时对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角度进行调节。在复杂情况下还需要通过在轨道车辆上安装支架用于固定传感器,通过支架完成对传感器位置和角度的调节。上述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还难以匹配合适形状的支架,不仅降低了传感器安装的便捷度,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准确还影响传感器后期检测精度。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提升了传感器安装便捷度的同时,提升了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密闭的容腔;温度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容腔内;振动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容腔内,并可在其中自由转动;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容腔内,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和所述振动检测模块均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集成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转接座,所述底座和所述转接座从两侧夹持所述振动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振动检测模块进行固定。

4、优选的,为了便于振动检测模块在各个方向上的角度调节,所述振动检测模块包括球形的外壳,所述外壳一侧开设有向所述外壳内部延伸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沿所述外壳的径向开设有三个盲孔,三个所述盲孔的中心轴线两两相互垂直,至少一个所述盲孔内部设置有沿其轴向分布的振动检测单元。

5、优选的,为了实现对振动检测模块进行固定,实现其最终定位,所述底座和所述转接座相对的侧面均设置有与所述外壳匹配的限位凹口,所述限位凹口内壁开设有线槽,所述壳体包括连接套管,所述底座和所述转接座其中一个与所述连接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连接套管的另一端滑动密封连接,所述转接座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控制所述底座和所述转接座夹紧所述振动检测模块。

6、优选的,为了提升温度检测模块安装的便捷度,所述底座具有可容纳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凹腔,所述底座背离所述转接座的一端为锥形结构。

7、优选的,为了便于控制模块的放置,同时起到节省传感器安装空间的效果,所述壳体还包括可容纳所述控制模块的转接盒,所述转接盒转动连接于所述转接座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转接座具有连通所述转接盒内部的连接通道,所述转接盒背离所述转接座的一侧敞口设置,所述敞口处密封盖设有顶盖,所述转接盒还设置有用于穿设电缆的穿线管,所述穿线管的轴心线与所述连接套管的轴心线相互垂直。

8、优选的,为了提升振动检测模块调节的便捷度,所述外壳正对所述连接通道的侧面沿自身径向可拆卸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安装孔的开口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其中一个所述盲孔与所述调节杆同轴设置,所述调节杆侧面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开口方向与另一个所述盲孔的轴心线延伸方向一致。

9、优选的,为了便于对振动检测模块进行夹紧固定,所述紧固件为套设于所述连接套管外周的紧固套,所述紧固套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紧固套临近所述转接盒的一端内侧设置有压紧凸缘,所述转接座具有与所述压紧凸缘抵接的抵接面。

10、优选的,为了便于传感器在车体上的安装,所述车体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底端为锥形结构,所述紧固套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11、优选的,为了对壳体内部注入灌封胶,提升传感器的密封性能,所述顶盖开设有两个贯穿孔,所述外壳背离所述转接座的一侧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连通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凹腔。

12、优选的,为了将灌封胶注满壳体内部,保证其密封性能,其中一个所述贯穿孔连通柔性注胶管的一端,所述注胶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通道和所述线槽后延伸至所述凹腔的底部。

13、本发明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自由转动的振动检测模块可任意调节其方向和角度,使振动检测模块检测振动的方向与轨道车辆实际需要检测的振动量的方向一致,从而降低对传感器壳体安装位置和方向的要求,提升传感器使用的便捷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检测模块(35)包括球形的外壳(3506),所述外壳(3506)一侧开设有向所述外壳(3506)内部延伸的安装孔(3503),所述安装孔(3503)的内壁沿所述外壳(3506)的径向开设有三个盲孔(3505),三个所述盲孔(3505)的中心轴线两两相互垂直,至少一个所述盲孔(3505)内部设置有沿其轴向分布的振动检测单元(35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3)和所述转接座(34)相对的侧面均设置有与所述外壳(3506)匹配的限位凹口(3404),所述限位凹口(3404)内壁开设有线槽(3402),所述壳体(3)包括连接套管(39),所述底座(33)和所述转接座(34)其中一个与所述连接套管(39)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连接套管(39)的另一端滑动密封连接,所述转接座(34)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控制所述底座(33)和所述转接座(34)夹紧所述振动检测模块(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3)具有可容纳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6)的凹腔(3301),所述底座(33)背离所述转接座(34)的一端为锥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还包括可容纳所述控制模块(37)的转接盒(31),所述转接盒(31)转动连接于所述转接座(34)背离所述底座(33)的一端,所述转接座(34)具有连通所述转接盒(31)内部的连接通道(3401),所述转接盒(31)背离所述转接座(34)的一侧敞口设置,所述敞口处密封盖设有顶盖(3101),所述转接盒(31)还设置有用于穿设电缆(38)的穿线管(3102),所述穿线管(3102)的轴心线与所述连接套管(39)的轴心线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506)正对所述连接通道(3401)的侧面沿自身径向可拆卸连接有调节杆(3501),所述安装孔(3503)的开口连通所述连接通道(3401),其中一个所述盲孔(3505)与所述调节杆(3501)同轴设置,所述调节杆(3501)侧面开设有槽口(3502),所述槽口(3502)的开口方向与另一个所述盲孔(3505)的轴心线延伸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套设于所述连接套管(39)外周的紧固套(32),所述紧固套(32)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紧固套(32)临近所述转接盒(31)的一端内侧设置有压紧凸缘(3201),所述转接座(34)具有与所述压紧凸缘(3201)抵接的抵接面(34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开设有螺纹孔(2),所述螺纹孔(2)的底端为锥形结构,所述紧固套(32)与所述螺纹孔(2)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101)开设有两个贯穿孔(3103),所述外壳(3506)背离所述转接座(34)的一侧开设有贯穿槽(3507),所述贯穿槽(3507)连通所述安装孔(3503)和所述凹腔(33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贯穿孔(3103)连通柔性注胶管(311)的一端,所述注胶管(31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通道(3401)和所述线槽(3402)后延伸至所述凹腔(3301)的底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振动温度复合传感器,包括壳体,壳体安装于车体上,壳体内部具有密闭的容腔;温度检测模块,设置于容腔内;振动检测模块,设置于容腔内,并可在其中自由转动;控制模块,设置于容腔内,与温度检测模块和振动检测模块均电连接,控制模块包括集成电路板;壳体包括底座和转接座,底座和转接座从两侧夹持振动检测模块,用于对振动检测模块进行固定。本发明自由转动的振动检测模块可任意调节其方向和角度,使振动检测模块检测振动的方向与轨道车辆实际需要检测的振动量的方向一致,从而降低对传感器壳体安装位置和方向的要求,提升传感器使用的便捷度。

技术研发人员:华洪斌,姚伟,王志军,杜冬,何倩,何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江凌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